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2931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工商毛概第5章新修改.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录,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经济建设方面,照抄苏联,缺乏创造性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时,毛泽东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1956,4,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9,中共八大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

3、要思想观点,有的并未付诸实施,但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更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原因和表现 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 社会主义的历史较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党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

4、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建设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建设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第二,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毛泽东第一个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出明确阐述。 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

5、本主义”。,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第五,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我们党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一,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他认为,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他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第二,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观点,科学技术在我国社

6、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观点。,第三,陈云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第四,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第五,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第六,邓子恢等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

7、供了基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二,社会主义

8、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马、恩、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概括和描述,高于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消灭了私有制,实现全社会公有。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货币,实行计划生产。 消灭阶级差别。 国家失去政治职能,只进行社会管理。 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探讨的理想的社会主义是有所不同的,1899年,列宁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

9、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财富,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2,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体制,后来发现脱离了俄国生产力水平和实际,1921年以后,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可以看出,列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持谨慎的态度。 1918年在俄共(布)七大,会上布哈林提出应该在党纲中详细论述社会主义特征。列宁反对这么做。列宁认为,现在社会主义实践还不充分,只有未来的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未来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社会主义一些基本原则,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人民政权,等等,“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

10、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全集34卷,60页),列 宁 1918年,(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概念的提出: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5月),一九八年五月 会见几内亚总统,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涵的酝酿:,1986年,邓小平回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记者华莱士提问时说:,“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1986年9月),论断的成熟:,“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11、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2月),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在谈到计划与市场问题时说:,(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基础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过程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目的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包括:,第一、 把“ 解放生产力 ”和“ 发展生产力 ”,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从生产力的高度

12、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它也是体现社会制度属性的范畴。,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科学内涵包括:,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实现这个目标的途

13、径,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第三、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 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来看,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体现本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都是社会主义所允许和需要的。,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不是用静态的、僵硬的概念定义社会主义。 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这些动词,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动态中逐步实现。,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是对马

14、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为科学回答 “ 什么是社会主义 ” 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第二,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谁能想到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过去30年能保持年均超过9%的经济增长率,最近还连续4年超过10? 谁能想到30年前贸易总额占世界第30位以后的中国,今天已是世界第三? 谁能想到1980年外汇储备还呈负数的中国,而今已跃居世界第一?(12万亿美元) 谁能想到30年前

15、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一片落后破败,如今却浑然成了另一副模样?,资料:,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发展生产力。,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群众性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自然界开战。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

16、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 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 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一个重要判断,是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明朝中期“地理大发现”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或19世纪末东方与西方的文明碰撞期,还是以科技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时代,这几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都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而今天,在信息化浪潮、全球化环境之下,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很可能再次被时代抛弃。,中国只有加快

17、发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发展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 变化的需要。,第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 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十六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为什么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

18、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关系到人心的向背) 是党实现起对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要求的。 是对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苏剧变,关键还是执政党)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江泽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2.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 全面发展,发展,既是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既是指当前的发展,又包括可持续发

19、展;既是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

20、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科教兴国战略和

21、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胡锦涛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的论断,这些论断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

22、发展科学技术。 第二,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第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的作用,它作用于其他要素,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能引起经济质的飞跃。 第四,现代科学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学化。尤其是科技与经济的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日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第五,现代科技的超前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当今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时代的强国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 提出的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学说的重大发展; 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 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下一页,1,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技

24、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科技进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举措,做好人才工作的措施: 1.推进人才结构的调整 2.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3.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和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4.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