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5828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分析题重点: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戊戌维新运动-民族资产阶级 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1、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压迫与经济剥削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推动 广西原有的土客之争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1)思想来源: 西方基督教; 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 (2)著作: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3)教义: “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打倒“阎罗妖”。,2.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3. 太平

2、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 (2)永安建制 :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4)北伐: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最终失败。 (5)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6)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玉玺。,(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 A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B规定了农副业产

3、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追求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列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意义与评价 A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B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C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

4、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2.资政新篇1859年 洪仁玕 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

5、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富国强民。 (3)意义与局限性:具有鲜明 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 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856年8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却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史称“天京变乱”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为挽救危局,洪秀全封青年将领李秀成为忠王、陈玉成为英王,加上从香港辗转抵京的洪仁玕,重建了太平天国后期领导核心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终在清王朝与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进攻

6、下失败。,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论述)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选择),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 2.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用宗教形

7、式宣扬反封建思想。 3.颁布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地提出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平均分配土地。 4.颁布了资政新篇,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在19世纪中叶,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原因: 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他们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不能制定正确的纲领、政策和斗争策略,不可能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使他们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

8、的认识。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所兴办的洋务,狭义地说,主要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他们此项活动从六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中期告一段落,其活动中心,六十年代以“自强”为口号,购置西洋船炮枪械、建立近代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为主;七十年代后,以“求富”为口号,在进行上述活动同时,还兴办工矿、轮船、电报铁路和纺织等民用企业,创办新式

9、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从事这些活动的人被称为洋务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产生背景: 1.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历史必然性。 2.农民起义的打击主观自觉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和好”局面的出现现实可能性。,(二)洋务运动的形成,1、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3、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

10、起义。它在1861年开始办军械所、洋炮局时,很明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急需。同时,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也有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在内。,(三)洋务新政的兴办,1兴办近代企业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1)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 (2)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 (3)福州船政局(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建,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 (4)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创建。 (5)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创建。,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

11、、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三)洋务运动的性质、历史作用,性质: 是近代中国人探索

12、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未完成近代化。 历史作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失败的原因: 制度的封建性; 对西方的依赖性; 管理腐朽性。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2、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的变法;办学会、办报纸、设学

13、堂。 3、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4、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

14、代表作。,变法极其失败,1、“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3、支持变法的张荫桓等帝党官僚被遣戍新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被革职永不叙用。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均被废弃。,意义及失败原因,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5、。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教育方面,

16、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原因和教训 :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