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8491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简史.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汉语语法学简史 主讲:邰 迪 电话:13550818651,第一节 概论,一、区分“汉语语法史”与“汉语语法学史” 二、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首先要学习汉语语法学史? 学术是非的问题 占有资料的重要性,三、参考书目 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版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 1987年版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四、参考论文 徐通锵/叶蜚声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中国语文79年第3期 吕必松现代汉语语法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 80.2-81.1 陆俭明九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语文研究 90.

2、4 史有位迎接新世纪:语法研究的百年反思语言教学与研究 00.1,第二节 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历史分期,“中国语言学若以专著而论,则训诂学发生最早,文字学次之,音韵学又次之,语法学最迟。”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训诂学方面 尔雅 尔雅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作者不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3、,列入十三经之中。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 。 方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著,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共13卷,总汇了从先秦到汉代两个时代的方言。 秦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扬雄对此很感兴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长时间,经过27年,写成了这部9000字的书(今本为12000字,为后人增补)。 释名 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 ,作者刘熙。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 。,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时期,文字学方面 说

4、文解字 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音韵学方面 南朝 沈约四声谱将中国的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中国的声韵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 陆法言切韵

5、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 宋 陈彭年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 “工乐府,善音律”。,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 (战国1898),语法方面 某些经籍的注释中体现了古人语法意识的萌芽 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 春秋庄公十年:宋人迁宿。 公羊传: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虚词的研究 清代刘淇助

6、字辨略 王引之经传释词 王力的观点 句读之学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18981936),马氏文通 1、作者简介 马建忠(1844-1900) 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 二哥马建勋早年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马相伯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建忠与四哥就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文、英文和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

7、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 马建忠作为当时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体汉语太难,难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矩”(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这样,要想与“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马氏文通 2、内容简介 共十卷,另有序、后序和例言。 卷一正名,全书语法大纲。 卷二卷九字类,全书核心。 卷十句读。,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马氏文通 3、评价 文通曾一度受到冷落。语法学界真正

8、对文通进行学术研究和评论,盖始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而且这些评论,除了指责它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外,主要是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这类批评,时断时续,绵延达半个多世纪之久。邢庆兰说:“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中国文法研究的进展) 文通长期被批评为“简单模仿”、“生搬硬套”等。朱德熙先生汉语语法丛书序说:“马氏文通往往因其模仿拉丁文法而为人诟病。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书,能有如此的水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我们实在不应苛求于马氏了。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年以后出版的一批语法著作,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

9、是就发掘的深度论,较之文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文通的价值了。” 文通全面论述了古汉语语法,第一次确立了汉语词类系统,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语法学基础,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新著国语文法,作者简介 黎锦熙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 与毛泽东多有往来。,新著国语文法,内容简介 共二十章 绪论、词类的区分和定义、单句的构成和图解法、实体词的七位、主要成分的省略、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单句的复成分、附加成分的后附、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

10、、语气、叹语、段落篇章和修辞举例、标点符号和结论,新著国语文法,语法系统 1、词类系统 5类9品 实体词名词和代名词 述说词动词和一些形容词 区别词形容词和副词 关系词介词和连词 情态词助词和叹词,新著国语文法,2、句法系统 采用两套术语:语和位 语句子成分(六大成分的创始人) 主要成分(主语、述语) 连带成分(宾语、补足语) 附加成分(形容词和副词的附加语) 位名词、代词的格 主位(处于主语地位) 呼位(称呼叫人) 宾位(动词介词所带的宾语) 副位(处所时间词介宾短语作状语) 补位(补足语位置上的名词) 领位(名词代名词作定语) 同位(复指),新著国语文法,3、句法分析 明确了字词语的区别,

11、有正名之功。 确立了一些概念(短语、子句、分句、包孕复句、复句) 把句子划分为六大成分。 4、局限性 模仿英文文法 依意义作为语法分析标准 句本位文法( “六大成分,七实位,依句辨品九词类。”以句子成分为中心,成分决定词类。),三、汉语语法的革新探索时期 (19361949),标志性事件:1936年1月王力在清华学报发表论文中国文法学初探,批判模仿,呼吁革新。 中国文法革新大讨论(19381943) 主旨是破旧出新,批判模仿。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是文法革新讨论的论文集。核心是词类问题。“一线制”和“双轴制”。 京派: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 海派:陈望道、方光焘,四

12、、汉语语法学的繁荣发展时期(建国到78),1949-1957 繁荣阶段 1957-1966 曲折阶段 1966-1978 萧条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法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语法知识大普及 党和政府重视语法研究。 1950年5月,人民日报转载吕叔湘的文章并发表短评,呼吁大家注意文法。 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语言混乱现象,强调规范使用语言,同时连载吕朱合编的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掀起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语法知识普及书刊陆续大量出现,若干语文杂志出版。,2、全国性语言研究结构和语文杂志的产生,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成果丰硕。,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语言研究所。1952年起,吕叔

13、湘历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各语文杂志陆续创刊。 语言学习51年创刊 中国语文语文知识52年创刊 语言研究56年创刊,3、教学语法体系建立、教材建设,张志公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促进了语法教学和语法普及 56年,曾文学与汉语分开教学,58年停止。,4、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描写语言学 国内的汉语语法研究对结构主义的借鉴 “文法革新大讨论” 赵元任 总体来看 比较表层,政治色彩浓厚,5、语法学界组织了多次大讨论,(1)53-55 词类问题大讨论 主要涉及: 汉语有无形态 汉语有无词类的分别 若有,则划分标准是什么(核心) 标准有几个 取得以下共识: 有词类分别

14、 不能单凭意义给词分类,词义只是参考标准 汉语有形态,属于广义形态 汉语词类应是多标准的。主要依靠词与词的结合关系。,(2)55-56年,主宾语问题大讨论,动词谓语前后的名词性成分是主语还是宾语及确定主宾语的标准。 这个女孩我喜欢。 这个人我认识。 一口水也不喝。 38年文法革新大讨论已涉及。 46年吕叔湘从主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52-53年语文学习相继发表王力的词和语在句中的职务,黎锦熙变式句的图解,何蔼人/易刚是倒装句还是句子形式作谓语,王泗源倒装句和非倒装句。 张志公语法常识、李荣北京口语语法划分主宾语标准不一致。,(2)55-56年,主宾语问题大讨论

15、,起因: 词类问题讨论 讨论词类要涉及句法,研究句法就要确定主宾语。主宾语问题是句法研究的起点,观点不一致会影响对句子的分析。 编写中学课本的需要 主宾语问题意见分歧会引起语法体系分歧。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起 编辑部接到读者来信众多。,(2)55-56年,主宾语问题大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 A.划分主宾语的标准(意义还是结构?) 主张结构的问主张意义的:怎样知道施受关系的? 主张意义的问主张结构的:任何语法形式都是表示意义的,所以起决定作用的是意义。 意义和结构标准不一致时,怎么办? 我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我认识。(黎:宾居句首) 他一口水也不喝。(黎:宾语提到动词前) 前面来了一个人。(黎:倒装

16、主语) 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是难题。 B.主语的定义(施事、话题或陈述对象) 王力主语的定义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主语问题的关键在主语的定义上。关于主语宾语问题的讨论,我想建议先解决主语的问题,主语解决了,宾语也跟着解决了。” C.有关主语的分析辨认问题 话题是主语还是状语?“这件事,我没有意见。”“无线电我是外行。”(吕认为是游离成分) 句首时间、地点名词是主语还是状语?今天是星期天。今天种树。屋里很热。 全句装饰语问题 关于这件事我有不同意见。,(2)55-56年,主宾语问题大讨论,收获与不足 发表论文30多篇,合集为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 吕冀平主语和宾语问题 洪心衡空间词作主语的问题 文

17、炼、胡附谈宾语 陈望道关于主语、宾语讨论的两点意见 确认了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引起学界对主宾语问题的重视,深入探讨汉语特点。为建立统一的语法体系打下基础。 讨论未能引向深入,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没有达成一致。无总结性文章。,(3)57年,单复句问题的讨论,历时一年,十来篇论文。 讨论的主要问题: 单复句划分的标准 包孕句的归类(”我知道他没有来。“以前的分析总是把主谓结构当作句子,所以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中如果再有主谓结构充当的话,就分析为包孕复句。明显的这种看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主谓结构也只是一个短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成分,所以我们只能把他当作单句来看待) 具体句子的归纳 复句的定义 邢福义汉语

18、复句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1年) 张雪涛 唐爱华汉语单复句区分问题的理论困惑与解决策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4)5961年 语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的讨论,59年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小组在中国语文第三期上发表语法研究上要求加强协作,指出“我们研究语法的主要精神是遵守意义和形式相结合这个原则。”由此引发讨论。讨论涉及语法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方法问题,引起学界广泛重视,取得共识: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要互相结合。但如何结合没探讨清楚。 百度文库 大眼睛什么样的眼睛 眼睛大眼睛怎么样 结构意义大于各个词意义的总和,(5)60-61年 “语法”和“文法”术语使用的讨论,开始“文法”是正名,后“

19、语法”“文法”并用,解放后,“语法”为正名,“文法”则成了别名,并逐渐衰落。 61年,陈望道在文汇报发表 “文法” “语法”名义的演变和我们对文法学科定名的建议,后引发讨论,上海语文学会专门组织了“文法学科定名问题讨论”。 “文通”“文法”注重书面语。“语法”注重口语。,(6)61-66年 关于说“的”及其方法论的讨论,60年代最重要的一次语法讨论 围绕朱德熙说“的”一文展开 朱德熙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分布理论,对“的”作独特分析,将其分为副词性、形容词性和名词性。 讨论中心是描写语言学的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如何将其运用在汉语研究上。为建立和发展汉语描写语法开辟了新路。,五、汉语语法学综

20、合发展时期(70年代末至今),总的研究特点 梳理过去 再次吸收国外理论 多元互补多元综合多元共有 理论上兼收并蓄,结合实践,创建汉语语法理论 研究领域拓宽,与多种学科结合 研究目的进一步强化(事实研究与理论研究,描写研究与解释研究,形式意义双轨研究与结合研究),恢复阶段(78-81),思想上拨乱反正,组织上健全机构,学术上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出版了一系列总结性语法著作。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引而不发”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方法前沿具启发性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虚词词典 81年,张志公主持召开“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修订50年代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制定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

21、要(试用) 81年,中国语文发起析句方法大讨论,突破阶段(81-86),81年5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以中年学者为主体。 两年举行一次,共六次,出版了语法研究与探索论文集 句型研究是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85年在厦门召开句型与动词学术讨论会。80年代中期句型研究是亮点,关注句型、动词及二者间的关系。李临定、陈建民、孟琮 形式和意义的结合达到很高的层次,朱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是典范。 三个平面理论(胡裕树 句法语义语用) 古普方结合(纵向和横向),深入阶段(86年至今),86年武汉召开第一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90年在上海举行第二届。形成老中青三代互补的研究队伍,向多元化

22、方向发展。 中年:陆俭明、马真、邢福义、李临定、范晓、史有为、龚千炎、刘月华等。 青年:马庆株、邵敬敏、沈家煊、李宇明、周小兵、齐沪扬等。 90年代后的新生代:袁毓林、石毓智、申小龙、郭锐等。 青年学者们思想解放勇于探索,在北京武汉成立了青年语法沙龙。,总的趋势:,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描写与解释的结合 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微观与宏观的结合 事实与理论的结合,第三节 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一、研究面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扩大 古代汉语(马) 现代汉语(黎) 汉藏语系语法研究(罗常培从语言上论云南民族的分类)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30年代 赵元任吴方言研究 钱曾怡汉语方言学方法论初探吴家骅

23、汉语方言概述) 汉外比较语法研究(50年代 梁达俄汉语语法对比研究 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王还有关汉外对比的三个问题) 汉语语法史研究(50年代 王力汉语史稿) 汉语语法学史研究(龚千炎 林玉山 邵敬敏),二、应用面扩大,1.面向汉人面向世界 2.人际交流人机交流(中文信息处理) 3.汉语应用认知角度 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三、分析方法多样化,1.层次分析法 布龙菲尔德 美国结构主义 赵元任北京口语语法 丁声树语法讲话 2.变换分析法 海里斯 句法结构形式间的转换。 在黑板上写字。把字写在黑板上。 在台上做报告。把

24、报告做在台上。 在车上写广告。把广告写在车上。 目的?(分化类似句,分化歧义),三、分析方法多样化,3.语义特征分析法 屋外下着雨。 屋外摆着酒席。 他送了一件毛衣给张三。 他偷了一件毛衣给张三。 4.格语法分析法(美 生成语法) 看书(受事) 写书(结果) 照镜子(工具) 吃食堂(地点) 孟琮动词用法词典,三、分析方法多样化,5.配价语法分析法 价是动词支配能力的数量表示。一个动词和几个名词形成配价。是动词对名词性成分的支配能力。 我昨天在商场500元买了件大衣。 根据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的数量,动词可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分析方法多样化,5.语义指向分析法 浓浓地泡了一杯茶。 砍光了

25、。 砍坏了。 砍累了。 他松松垮垮地穿了件外套。 他们都吃面条。 他们都吃面条、包子。 老周就讲了三个小时。 她喂猪喂得勤。 她喂猪喂得累。 她喂猪喂得肥。,四、理论思想多元化,拉丁文法 英语语法 结构主义语法(4060年代) 理论思想多元(80、90年代),第四节 汉语语法特点研究回顾,一、马氏文通 首先注意到中西语法的异同问题。 “各国皆有本国的格朗玛,其大旨相同,所异者,音韵与字形耳。” 用西洋文法看经史子集,“其大纲概无不同。” 二、新著国语文法 描写范本变为白话。 引论“思想的规律并不以民族而区别,句子的逻辑分析也不因民族而别异。” 51年再版新序:“强调本国的语法的偶异的习惯,倒反

26、使人民在使用本国语言时,看不到人类思维的抽象化和规律。”,三、文法革新,用普遍语法、万有语法去规范各语言的语法,很难建立符合汉语语法特点的语法体系。 36年,王力中国文法初探 “今后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在乎努力寻求中国文法的特点。” “我们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文法的研究,找出相同之点不难,而难在本族语里寻求与世界诸族语的相异之点。” 文法革新的中心问题:怎样建立汉语文法新体系。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四、50年代三次大讨论(词类、主宾语、单复句),把问题推向深入,但均没有最后的结果。 求同还是求异? 重异求异,却无求异的好方法,五、80年代,80年哈尔滨会议,层次分析法占绝对优势,传统语法节节

27、败退。 大量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并使之汉化。 良好的态势: 1、多元化、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汉语语法特点,范围大,穷根究底。 2、注重理论上的阐释说明。 3、学术气氛自由良好。,第五节 百年语法研究的不足,本体研究的不足 方法论存在冲突 1、形式和意义的冲突 以形式为主还是以意义为主? 起初以意义为主,转向以形式为主,这些年不少学者又回归到以意义为主。 2、共性和个性 是建立在共性还是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起初是在共性上,普遍语法,30年代呼吁个性,近年来又从认知的层面上强调共性。(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 3、80年代新的方法论的冲突 人文因素如何处理?有人呼吁柔性原则,而有人主张语法研究就是抽象的。 语法理论缺乏创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