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8492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意象体味情感(说木叶拓展).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点研读第4-6自然段,从中找出 ”树,叶,木,落叶,木叶,落木”的特质,树:繁茂枝叶 层层浓阴,叶:绵密 层层浓阴 与树有相似的联想,木:落叶因素 疏朗 木质 干燥 透着黄色 联想到树干,落叶:春夏之交 水分(属于雨) 繁密,木叶:属于爽朗的晴空 清秋 飘零 疏朗的气息 属于风 微黄 干燥,落木:无清秋气息(寒冬) 无无绵密之意 干黄 比木叶更空阔,“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为何不把”树”换成”木”呢? 明确:”树”给人繁密.层层浓阴的联想,与后一句的”绿叶发华滋”,嫩绿的树叶中开出了繁密的花朵的意境很相宜;若换成”木”,带来的则是

2、干燥.疏朗的意象,与后句繁密的绿叶与鲜花相矛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把”落木”换成”落叶”效果如何? 明确:不宜更换.”落木”是一种寒冷萧条,干黄空阔的深秋意境,给人一种苍茫孤独飘零之感,切合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换成”落叶”环境便发生变化,变成了细雨绵绵,繁茂的密树,如此多雨的春夏之交,又怎么会有无边的落叶呢?明确有悖当时的情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把握意象

3、体味情感,授课教师:林丽洁,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含义,了解常见意象寓意 2、能够以意象为突破点,分析意境体味情感,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境: 诗歌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包括画面、事件、自然景物、人物等),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元素,意境大于等于意象。,一、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物至理。,如何抓住意象体味情感?,“月”的意象,“月”的意象,第一,从外在形态上来联想。,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月”的意象,(1)

4、游子思乡,疑是地上霜。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举头望明月,,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月”的意象,边关的将士,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想,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用这种情结,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空间美。 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2)边塞悲愁,明月出天山,,秦时明月汉时关,,“月”的意象,第二,从内在情绪上联想。,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月”的意象,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月有阴晴圆缺,,月落乌啼霜满天,,“月”的意象,第三,从氛围

5、上去联想。,月光清澈,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静谧安宁,内心平和,高尚情操,第四,从时间意识去联想。,明月之永恒,时光的流逝,个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对历史的慨叹和追思,“月”的意象,第五,从空间意识去联想。,月的藐远宏阔,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环境的空旷苍茫,情感的苍凉,月涌大江流。,二、抓住画面,联系背景,进行想象和感受,如何抓住意象体味情感?,思考:分析诗句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快乐无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感伤痛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凄清冷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远怀 深挚思念,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

7、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三、 把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寓意,如何抓住意象体味情感?,由于民俗习惯和作家前后互相的影响,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往往在同一物象上反复寄寓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的情感,使这个物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古诗中的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对这一类的意象,我们应该牢记。,燕子:惜春伤秋,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叹。,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乌衣

8、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流水不返。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剪切不断、延绵不绝。以此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流水,06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案: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 庄生晓梦迷蝴

10、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可堪孤馆闲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杜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

11、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分析意象时要注意的两点,一、意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的意象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只有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分析意象时要注意的两点,二、由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达风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南宋吴文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12、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落花是一伤感的意象,但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拓展练习: 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2003 年春季题) 闻雁 (韦应物) 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思乡之情(或“秋思”),(2)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例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13、,然后回答问题。(04年广东卷,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例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

14、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 1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2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3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作业:【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本课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内容,?,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它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朱光潜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