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231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理论与设计1.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组织理论与设计,彭 峰,公共管理学院,工作中的问题,是否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 金钱是否对每个人都有激励作用 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别人薪水的关心程度超过对自己薪水的关心程度 为什么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人员,什么是组织,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的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明确的目的,精细的结构,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原材料 人力资源 资本 技术 信息,输入,雇员工作活动 管理活动 技术与运营方法,转换,产品和服务 财务结果 信息 人事结果,输出,反馈,环境,环境,二 行为 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三 组织行为 (一)什么是组

2、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注意:组织成员的行为并不完全属于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下班后的业余活动,如娱乐、交友、恋爱、健身、购物等不是组织行为。,(二)组织行为的种类 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成两种,(1)微观组织行为。微观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群际行为。,(2)宏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等。,组织行为,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个体行为,人际与群体行为,态度(第3章) 人格(第4章)

3、 能力(第4章) 动机(第5章) 压力(第6章),群体动力(第7章) 人际沟通(第8章) 领导行为(第9章) 权力(第10章) 政治行为(第10章) 冲突(第11章) 谈判 (第11章),组织结构(第2章) 组织文化(第12章) 组织变革(第13章) 组织发展(第14章) 组织学习(第15章),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把组织行为分成以下两种:,(1)正向组织行为。正向组织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制度等。,组织公民行为作为正向组织行为的一种特例,它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自愿地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努力的行为,如不计报酬加班、帮助同事完成任务

4、。组织管理者必须注意奖励、鼓励、保护正向组织行为,使其持续发生,(2)反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等。组织管理者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惩戒措施抑制、消除或减少反向组织行为。,人类行为一般规律,八条人类行为一般规律,1.目标律 2.动机律 3.强化律 4.遗传律 5.环境律 6.发展律 7.差异律 8.本我律,一、目标律,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住房等。目标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二、动机律,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

5、这些生理、心理因素包括欲望、需要、兴趣、信念、情绪等。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目标获得后人会产生新的动机。,三 、强化律,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这就是强化律。,四、遗传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其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情况。,五、环境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律也指人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虽然一个人的人格、能力等是相对稳定的。,六、发展律,七、差异律,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工作态度、兴趣、信念、动机等方面存在显著个别差异。组织成员的个别差异是劳动力多样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多样性还包括年龄、种

6、族、民族、性别、教育、婚姻状况、工作经验、收入、宗教信仰等方面。劳动力多样性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八、本我律,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的法律意识、道德良心薄弱甚至泯灭,他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一个群体、一个组织的情况亦是如此。这就是本我律。,“本我”一词借助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菲理性冲动为特征,它按照快乐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的满足。自我是在现实的需要与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它按照“现实原则”操作,

7、为了在以后或者更合适的时间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它往往推迟不合适的即刻的满足。超我是受父母的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组织行为学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并加以应用以提高组织绩效的学科。,内涵,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组织系统的内环境。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行为激励问题,学习与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

8、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绩效,引例:福特汽车公司的决策行为 六十年代,福特汽车公司为了和日本汽车竞争,推出了Pinto汽车,这款车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低于2000磅)价格低(低于2000美元)。由于竞争需要,设计时间从通常的四年缩短为两年,设计上也重点考虑外观的时尚。因此在碰撞实验时发现了固有的缺陷。,Pinto汽车,Pinto汽车,Pinto汽车,Pinto汽车,因为设计上的时尚要求,因此油箱设计在齿轮箱后边。碰撞实验表明,一旦时速20英里以上的速度发生从后面的碰撞,油箱就有可能发生断裂漏油,并且可能发生爆炸,危及乘客的生命。 但是,经过研究后,福特的管理者们决心不加改进的继

9、续进行研究,并且投产。他们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种做法并不违反美国当时的法律和政府的标准。当时政府的标准是后面的碰撞实验的标准是低于时速20英里: 第二、相比于当时其它公司的某些车型,这款车是相对安全的:,第三、根据内部的损益计算,对这一点的改进需要11美元,而他们估计的车的销量是1250万辆,仅成本就增加了11X1250万1.37亿美元。而根据保险精算,事故概率的分布是2100辆,重伤180人,死亡180人。重伤的赔偿是6.7万美元,而死亡的赔偿是20万美元。车损赔偿为平均700美元,则总的损失为: (180$200,000)+(180$67,000) +(2,100$700)= 4953万

10、 因此他们认为投入1.37亿仅挽回4953万的损失是不值得的。,福特公司这个决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超过50人在平度车祸中烧死,另多人烧伤。在1978年一宗交通意外中,有3名少年在平度车中被烧死。福特被控谋杀,在为期26周的聆讯中,陪审团最后裁定福特无罪。,组织的一般目标,描述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 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 预测员工未来的行为 控制和培养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组织中的具体问题,人们的行为是如何被塑造的? 人们如何看待周围世界和他人? 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如何创建有效的工作群体? 我们如何成功地把握改革进程?,成功领导人的特征是什么? 组织结构的差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如何设计

11、高效率和有影响的组织 组织间(组织文化)差异如何形成?,人性假设与组织,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时代) 社会人假设(行为学派时代) 价值人假设(成长理论时代) 复杂人假设(权变管理时代),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和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 1、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与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2、科学管理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

12、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管理当局承担对工人 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3、评价 它是科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它是加强企业基础性管理的科学方法 它只解决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适应问题。 它把工人当作机器附属物,未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列宁:“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必须指出,泰罗把工人视为经济人,并把经济刺激作为调动工人积极性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也不象有

13、人所说,泰罗不关心工人,事实上,经济人假设有其合理的一面,经济激励是基础性手段。泰罗也提出了些人本管理初步思想,但在那个时代并不能实现。,二、梅奥与霍桑实验,1、霍桑实验(18801949) 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2、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得出的结论是:工场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因素。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督导方法的变更,使员工的态度改善,因而产量增加。,大规模访谈(1928-1931),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

14、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通过试验发现:存在非正式组织。,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 1、“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三、成长理论,基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假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阿吉里斯的成熟非成熟理论 麦格雷戈的Y理论,5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得到了新的发展; 组织理论:60年代以后被称之为组织行为学; 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 (1)个体行为理论: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

15、论。 (2)群体行为理论: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3)组织行为理论: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四、权变理论学派,美国学者卢桑斯 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采用何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即所谓“权宜应变”。 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古典理论:“假如X,那么Y” 权变理论:“假如X,那么Y,但只有在Z的情况下” (其中,Z为环境变量),心理学,社会学,学习、激励、人格 知觉、培训 领导有效性 工作满意度 个体决策、绩效评估 态度测量、员工选聘 工作设计、工

16、作压力,正式组织理论 官僚主义 组织技术 组织变革 组织文化,群体动力学 工作团队设计 沟通、权利、冲突 群体间行为,个体,(群体),(组织系统),Arrangement,36hours 4 part Lecture/discussion=1:1,12weeks,36hours,1Introduction(1*3h),2Individual (5*2h),3Group (7*2h),4Organization (1*2h),Review(1*2h),3.1 Group and Team (3*2h) 3.2 Communication(2*2h) 3.3 Leadership(2*2h) 3.

17、4 Power, Conflict (2*2h),Test(1*2h),2.1 Individual Foundation(3*2h) 2.2 Motivation(2*2h),Grading,Behavior: 20% Present 10% Team Work 5% Home and Class Work 5% Final Test: 80%,GOOD LUCK,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组织视角中的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Managers get things done through people),Effective Versus Succe

18、ssful Managerial Activities,Traditional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planning, and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Exchanging routine in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paperwork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tivating, disciplining, managing conflict, staffing, and training Networking Socializing, politicking, and i

19、nteracting with others,Allocation of Activities by Time,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测验法 案例研究法,Comparing Four Research Designs,研究遵循的原则,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对未来的预见性,Reference,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美加里S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11 .推荐理由: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经典著作。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翟学伟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 推荐理由:本书从中国人日常而真实的、现实而具体的层面上来建构起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人特殊的组织行为。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 雷蒙德 A. 诺伊. 组织行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美-谢默霍恩JR,亨特JG,奥斯本RN. 组织行为学(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