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3729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类议论文审题766.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喻类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学习目标: 1、探讨比喻类议论文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2、面对比喻类议论文题型,学会辩证分析,由此及彼,从找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准确审题、立意。,比喻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举例,200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审题指导: 句中关键词是“隐形的翅膀”,它比喻的是人生的希望、志向、信念、毅力,等等。,写作时,可首先确定这“隐形的翅膀”是什么,然后写出这“隐形的翅膀

2、”对我的影响等。写作时特别不能忘了“我”,文章只能写“我”有怎样的“隐形的翅膀”,而不能泛泛而谈。具体构思时,可写以下内容: 一、“我”有怎样的“隐形的翅膀”; 二、这“隐形的翅膀”对“我”的作用; 三、“我”怎样对待这“隐形的翅膀”。,比喻类议论文审题练习 1、请以“四季都可以鲜花开放”为题,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鲜花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开放,寓意可以为: 1.人生当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创造人生的辉煌。 .不管是在优越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人都可以做出大成就。 . 立意举例: 无数人在遭遇人生的寒冬,依然选择顽强地站立。如史铁生、张海迪等。 无论面临何种境

3、遇,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面对坎坷、挫折,抑或重大的灾难。,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引: 材料的关键是穆罕默德的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一个比喻。“

4、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 1、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2、吃一块面包,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材料侧重第二层意思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写作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水仙”即“精神生活”上。,比喻类议论文审题的方法归纳: 1、如果是命题作文,则先找出题目中有比喻性的关键词语;如

5、果是材料作文,则先找出材料中有比喻性的关键句子; 2、推敲关键词句,由此及彼,辩证分析,多角度展开联想,联系人生、社会等,挖掘出关键词句隐含的寓意; 3、如果关键词句的寓意是多样的,则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了解得最透彻的一点进行作文。,强化训练: 1、请以“插柳不叫春知道”为题,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引: “插柳不叫春知道”是句俗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也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南巡的第一章的题目。 形容人要甘于寂寞,肯扎根脚下坚实的土地,为人民做实事。也指坚持做好事,不半途而废,更不大肆张扬。 可以写成记叙文,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一个观点,论

6、述一个道理;还可以写成散文,抒发某种感情,赞美一种品格。,2、题目: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而“跨越雷池”,则往往是一种思想的突破,行动的尝试,探索的实践,都面临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请以“跨越雷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审题、立意指引: 跨越雷池题出成语“不越雷池半步”,雷池:古雷水从湖北黄梅东流,在安徽望江境内积成湖,由此又东流入长江。雷水因而又称雷池。意为:不要越过雷池以东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指不敢前进一步或稍微超出范围。 “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般理解为保守狭隘的行事哲学 。 题干中已将“跨越雷池”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指思想的突破,行动的尝试,

7、探索的实践,而一旦越“雷池”,也会面临成功与失败的双重考验。,“跨越雷池”,考虑的是“跨越”、“超越”,不是“敢”与“不敢”的选择,而是如何“能”的思考。在这种指向下,可以思索的是: (1)为何要“跨越”,重点在揭示雷池作为思想束缚的象征,必须跨越; (2)如何去“跨越”,重点在解释防止盲目“跨越”,寻找接近成功的理性之路; (3)如何正确面对“跨越不成”的失败困境,正视“跨越可能失败,任何跨越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避免失败,这是一切成功必然经历的冒险,跨越的迷人之处正在结果是无法预料的”,正因为如此,“跨越雷池”是一种主观寻求突破困境的理性行为,有些冒险,但非盲动,它需要理想、信念、意志、机遇等

8、很多东西来支撑; (4)“跨越雷池”之后的别开洞天:恍然、释然、豁然、,3、题目: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峰。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 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像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

9、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创作目标,向更大难度的创作高峰挑战,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辉煌的作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会经历反复的失败,甚至创作出现迂回、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不会失去向上攀登的意志,这就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歌德创作的秘诀原来也就在这里。这是我们对材料喻意的理解,是为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定位。,紧接着是提取论点。歌德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上山推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都可以作为论点。,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