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4707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5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内容提要,第一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 第三节 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四节 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情绪理解能力: 情绪识别能力 情绪推理能力 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3岁:识别“快乐”的情绪 3-4岁:识别“伤心”或“生气”等消极情绪 4-5岁:识别“恐惧”情绪 小学中期:识别“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情绪推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亲子关系 能认同孩子的情感反应并明确地教孩子多种情绪; 与母亲有更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与幼儿经

2、常交流情感体验 与同伴的互动关系,情绪表达规则,最小化规则: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 最大化规则: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增强。 面具规则: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 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二、道德情感的萌芽,(一)移情能力的发展 移情:是指儿童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感情的能力。,移情能力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 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

3、年晚期后才逐渐成熟的。,(二)内疚的发展,内疚:是个体因自己的行为危害了别人,或违反了道德规则而产生的良心上的反省,是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 4岁幼儿开始有了内疚感的萌芽。 56岁是幼儿内疚感开始发展的时期。,三、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者发给4岁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观看“延迟满足”实验视频。 延迟满足:为了追求更大

4、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实验的研究结果,自控能力强的幼儿: 学业优秀 社会交往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 自信、坚强、自我效能感高,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它涵盖了自我的方方面面,比如外表、个性、能力以及性别、种族等,从而对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自尊的发展,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 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自尊。,自尊的特点,幼儿自尊的特点: 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问题的难度; 他们对自己的描述

5、和评价非常零乱,还不能对自己作一个整体的评价。,儿童自尊的结构,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分为了以下五方面: 学业能力:儿童如何看待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 运动能力:儿童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感受; 社会能力:儿童是否感到自己受同伴的欢迎; 外表长相:儿童觉得自己有多好看; 行为举止:儿童认为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接受的程度。,影响幼儿自尊水平的因素,1教养方式。父母在幼儿形成自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早期教养方式的敏感性影响着婴幼儿建立一个积极或者消极的自我模式。给孩子现实适中的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高自尊。 2同伴影响。在5、6岁,孩子们就能够用社会比较来评价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不同,并以此评判他们的行为比同伴更好

6、或更坏。这种比较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越来越微妙的自我评价,在孩子们的能力和总体自尊方面有重要作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征: 幼儿往往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直接等同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 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集中在自我的外部行为表现,他们还不会评价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 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很受当时情绪的影响,因此很不稳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第三节 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性别差异,讨论,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性别有了最初的认识

7、?其表现是什么?,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阶段一,性别认同阶段(2-3岁) 阶段二,性别稳定性阶段(4-5岁) 阶段三,性别恒常性阶段(6-7岁),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什么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指人们对于男性或女性最典型特征的看法。,图中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性别刻板印象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人格特质的差异,行为的双重标准,对未来成就的期待不同,担任职务的重要性,男性: 勇敢、刚强、独立、豪放、果决 女性: 细心、整洁、温柔、顺从、富同情心,人格特质的差异,社会中,对于某些行为存有依性别而区分的“双重标准”,例如,男生长大后要传宗接代,女生要出嫁;男生做事要有气魄,女生做事则应细心不能粗野;男生有泪不

8、轻弹,女生则可以一哭二闹三上吊。,行为的双重标准,父母总认为儿子应该受较高教育,以换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儿子的成就愈高,父母的晚年也就愈有保障。女儿总是要出嫁,若书念太多或工作成就过高,将来就不容易嫁出去。即使女性意识逐渐抬头,但对未来成就的期待仍存有性别刻板印象。,对未来成就的期待不同,社会普遍赋予男性担任领导者之刻板印象,因此,在职场上,即使能力相同,但男性通常有较佳的升迁通道;虽然目前全球有许多女性担任领导者的职务且成就斐然,但存有性别歧视的性别刻板印象仍是挥之不去。,根据英国一项针对女性主管的调查显示,女性主管往往觉得自己在工作上孤立无援,受到或明或暗的歧视,而回到家中依旧要承担家务,因

9、为照顾家庭一向被视为是女性责无旁贷的天职,并不因为在职场上受到重用而消减。,担任职务的重要性,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2.5-3.5岁:表现出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喜欢帮爸爸干活 喜欢说“我打你” 喜欢玩货车等玩具,玩洋娃娃 喜欢帮妈妈干活 喜欢收拾屋子;爱说话;不打人;常说“我需要帮助”,3-6岁:对性别的看法非常刻板,盲从于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一)生理社会理论 莫尼等人提出的生物社会理论强调,出生之前的生理发展以及这种生理因素对儿童性别社会化有决定性的意义。性激素也可以影响人类的游戏风格,导致男孩的粗糙、吵闹的活动以及女孩的平静、温柔的活动。,(二)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

10、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的最初途径是对成人,尤其是父母和教师行为的模仿。儿童通过观察和直接或间接的强化形成最初的对性别类型玩具和活动的偏爱。,(三)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式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性别的社会化必须建立在性别角色认同(获得了性别稳定性和恒常性)的基础上,认知水平越高,儿童的性别认同越好,他们的性别类型化行为就越多。,【话题辩论】,话题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做男人好还是做女人好? 话题2你认为男性是否适合担任幼儿教师? 话题3你认为女孩就应该文静,男孩就应该淘气吗?,第四节 同伴关系的发展,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开始与同伴交往? 最初的同伴交往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阶

11、段,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这时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 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儿童对同伴的行为能作出反应,并常常试图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 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幼儿游戏活动的类型,幼儿游戏活动社会性由低到高依次为: 1单独游戏:儿童独自玩着,通常是与玩具一起玩,而忽略其它儿童正在做些什么。(物体中心阶段) 2平行游戏:儿童彼此相距不远,玩着相似的玩具或使用相似的材料,但却很少互动,也很少试着去影响其他游戏者的行为。 (物体中心阶段) 3联合游戏:儿童现在借着交换玩具、材料、跟随彼此的引导而有互动。但是他们不会扮演互补的角色或

12、通过合作去完成共同的目标。(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4合作游戏:最复杂的游戏型式,儿童会相互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他们能将工作做必要的分配以在协作中完成任务,他们能扮演互补的角色。(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讨论,在同伴交往中,哪些儿童特别受小朋友欢迎?哪些存在着同伴交往困难?为什么?,影响儿童的同伴接受性的因素,父母的教养行为 出生次序的影响 认知技巧 名字 生理特征 行为特征,学前期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1被忽视型幼儿 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肯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玩感到

13、比较难过与不安。 2被排斥型幼儿 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会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第五节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行为:与他人互动时所表现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做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案例,洋洋在玩滑梯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流出了血。小朋友看到了感到特别难过,他们觉得洋洋一定很疼,他们把洋洋扶起来安慰他,另外的小朋友跑去找老师。,讨论:小朋友们为什么会帮助洋洋?,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14、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同情),进而产生安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 总结: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1社会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 电视媒介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家庭 同伴相互作用 3移情,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思考: 幼儿园里有些孩子很“厉害”,经常将其他小朋友推倒或打哭,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攻击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该怎么办? 观看幼儿攻击行为的视频。,基本的攻击类型: 工具性攻击:为了获得想得到的东西采取的抢夺、推搡等行为; 敌意性攻击:为了伤害他人而采取的攻击行为。 思考:幼儿的攻击行为属于哪一种? 幼儿攻击的方式主要有: 身体攻击、语言攻击、物品攻击和关系攻击等。,幼儿期攻击行为的特点,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实践作业】,运用本节知识设计几个通过移情训练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案。 设计要求: 训练目的明确; 训练方法得当;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本章重点,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移情 “延迟满足”实验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四种游戏活动的类型 同伴接受性影响因素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