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感悟.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34558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有感2021年11月18日下午在XX县教体局七楼会议室聆听了XX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XX老师讲的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感悟。一、对作业功能的再认识。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其功能主要功能是对学生所知识的复习、诊断、巩固,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XX老师,首先通过讲解给作业的实质作了一个剖析:作业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业还是联系教学和学生评价的一个纽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学生评价是学生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这

2、两者之间缺少了一个环节,哪就是作业,作业是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能够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可见,要想获得好的评价,过渡环节的作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二、如何提高作业的效果首先,要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一份好的作业,不但能够实现作业的基础功能而且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其次,作业的反馈。通过王老师的研究,作业的反馈是提高作业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不但要及时批阅,还要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讲评,针对每一个学生统计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班内讲评和一对一的进行讲评。通过讲评能及时的

3、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在出现的问题,避免问题的累积,导致学生听不懂课,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双减”政策推行以来,自上而下,力度空前。这无疑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的好措施,从中也能够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改革的情怀、责任和决心。于是,一时间“大力减负”的呼声甚嚣尘上,似乎任何教育问题只要不涉及“双减”便不好意思被开口提及。也让“作业”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双减”实施后,产生了那些新的现实问题呢?我们是否真的冷静客观、科学全面地考虑过“作业”的相关问题呢?首先看“双减”政策的官方正式权威表述,原文是“为深入xx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

4、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里面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二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我们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请注意,减轻的是“过重”作业负担,而不是完全不要作业,是不要让作业也过重,不要让作业成为负担;还请注意,减负不减责,减量不减质,要保证更要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那么,现在一窝蜂似的对学生放任自流,不敢布置作业,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对必要知识掌握的现象,是不是有点过了呢?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加重了学生课外学习学科知识的负担。盲目“减负”的结果是,既减了“负”也

5、减了“质”,甚至是无形中增了“负”,减了“质”。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作业”,科学设计作业呢?王月芬教授的讲座能够说是高屋建瓴,直指要害。也让我们澄清了很多错误认识,收获颇多。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借助教材、工具书等,使用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的过程。这个观点,打破了我们以前对作业的认识,由训练、检测变成了“学习过程”,让作业的身份名正言顺。而且,王教授用现代眼光,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业的价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不是能够固守原来的作业观呢?当然不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已有明确规定,要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

6、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双减”政策下,我们应该怎样科学设计作业?王教授的观点和教育部办公厅的文件精神是高度契合的。一是提高作业的质,也就是进行单元作业的设计。以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多种形式的作业。这和我们教研中心正在探索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完全一致。王教授提到的,重视学生预习作业,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标注自然段序号,反思预习效果,摘抄美词佳句,也正是我们在探索的方向。二是转变作业的形式,提倡跨学科作业、实践性作业和弹性作业。这和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三是严控作业时间,把握作业的量,调整作业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让学生回归正轨的学校教育。从而回应社会关切,有效缓解当前的家校矛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细节问题,包括新的矛盾涌现出来,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希望能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理念,促进教研中心的更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