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6200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艺术文学欣赏,2,第一单元:周礼大司乐节录,目次 一、文学三义简述 二、周礼大司乐节录 (一)原文 (二)释义 (三)白话翻译 (四)评析,诗经书影,3,一、文学三义简述 狭义的文学: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我国始于南北朝,西方始于十八世纪。之前,文学则作为广义来看待。广义的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电视剧等一起被称为“美的艺术”。 文学观念:文学即审美。包含艺术但不等于艺术,它是指普遍存在于人们精神生活之中的,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是一种显现在话语蕴籍(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亦即指文学作为社

2、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中的、具有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的审美意识形态。,兰花,4,折中意义的文学:介于广义与狭义之间而又难于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纪实文学、以及风格化的政论文等。 文学观念:文学即惯例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这是说某些无法加以准确界定的语言作品如某种新文学、边缘文学或实验文学,就只能按某种惯例去加以模糊或相对的界说。 广义的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即古代所谓诗学。 文学观念:文学即文化。,玉兔,5,什么是“文化”? 文化包含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

3、文化一般包含艺术、宗教、哲学,艺术包含文学(诗)、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它有三个特点: 其一、文化是人类的主观创造,而非自然之客体或遗传之东西。 其二、人类的本性促使其创造文化,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状态。 其三、人类精神文化具有发挥功用的非强制性。精神文化靠熏陶、濡染、渗透来发挥其文化功用。易经上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一词由此而来,并与西方的culture相对应。,孔子,6,艺术从属于文化,艺术主要是一种精神文化。人类的精神文化一般存在于艺术、宗教、哲学等领域之中。 精神文化的三个领域,既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哲学管思维,宗教管灵魂

4、,艺术管情感,这是分工;但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的内涵通常涉及哲学与宗教问题,而哲学之“思”、宗教之“灵”又常常闪烁着艺术的光芒。文学既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也就必然表现出艺术的一般特征。比如艺术给人以美感,这一美感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激发起来的,而美感的核心效应是满足人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与想象,从而使人产生愉悦。艺术门类大抵如此。,关于艺术,本课程所谓艺术文学乃是广义、狭义、折中义的文学兼而有之。但凡历史上重要的艺术文学作品皆可涉猎,主要偏重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及其理论研究。,7,二、周礼春官大司乐(节录) (一)原文: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弟子焉”。凡有

5、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梦大卷、大咸、 大韶 、大夏、大濩 、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和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日、月、星、海)。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 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凡六乐者, 一变而致羽物

6、及川泽之祗,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泽,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祗,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祗,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祗,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8,(二)释义: 大司乐(掌大学的大乐正):“掌(把握)成均(均本指音律乐调,所谓定“调”以明一均之各调即调式的意义。西周盛行礼乐制,故成均成了大学学习礼乐的地方,也是大学的总称。古大学有五:北上痒、东东序、西瞽宗、南成均、中辟雍。关于大学:西周礼乐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宫廷中的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等贵族子弟和世子王和诸侯的嫡子,其接受礼乐教育有三个阶段:六岁十岁,为居家学习读写算及识东西方位有关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准备、打基础阶段。十三岁二十岁是学习有关音乐基本知识和

7、技能的“小学” 阶段。二十岁开始学习西周最重要的祭祀礼仪和全面的礼乐规范,所谓“大学”阶段)之法(规范),以治(治理)建国(全国)之学政(音乐教育),而合(符合)国之弟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与王和诸侯的嫡子在学者)焉”。凡有道者(多才多艺的人)、有德者(能身体力行的人),使教(请他们来执教)焉;死则以为乐祖(音乐的祖师爷,也称为神瞽),祭于瞽宗(大学学习礼乐的地方,大学五学之一)。,9,以乐德(音乐中的六德中、和、祗、庸、孝、友)教国子:中,和(组织配合、即“中正平和”之意,所谓孔子音乐审美观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之“和”,即以音乐歌舞为媒介融通人之情感,“和”是西周以来儒家音乐思想的

8、重要概念),祗(恭敬),庸(恒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以物譬事。孔子在生命垂危之日,曾作歌咏唱:“大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孔子借“太山”、“梁柱”作形象的譬喻,抒发自己对人生道路与目标追求的感慨、哀伤与悲悯)、道(通“导”,以古导今)、讽(背诵诗歌的文字)、诵(歌唱)、言(直说己事)、语(回答他人而说)。以乐舞(西周时期的六代乐舞)教国子,舞云梦大卷(即黄帝时期的云门,是崇拜天神的图腾乐舞,其军队称为“云师”,与黄钟、大吕相配合,祭祀五帝及日月星辰)、大咸(即尧时期的咸池,原为天上西宫星名,一说为太阳落山后洗澡的地方。古人认为:此星明亮,则庄稼必丰茂;此星晦暗,则必有

9、灾变。可见尧的咸池是反映天上星宿与农耕征兆的乐舞。与大簇、应钟相配合,祭祀地神)、 大韶 (即舜时期的韶,又名大磬、箫韶、九歌,是古乐舞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宗教性典礼乐舞。,10,与姑洗、南吕相配合,祭祀日、月、星、海四望。这个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用若干管编排起来即后世之排箫伴奏。据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韶乐至春秋时仍可演出。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在鲁国观韶乐后大加赞赏:“德之至也,大矣!如天之无不帱chou也”。大意是:内容太伟大,如天之覆盖一切,像地之负载万物。比季札稍晚的孔子在齐国闻韶乐竟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而“三月不知肉味”)、大夏(

10、即夏时的夏籥,是赞颂大禹治水功绩的,这个乐舞也有九段,用籥伴奏。夏禹治水利民、功绩卓著,因而作乐舞来宣扬他。古乐舞以颂天、颂神转向颂人,大夏首开为帝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之河。与蕤宾、函钟相配合,祭祀山川)、大濩 (商代的大濩,是在本氏族古老鸟图腾乐舞基础上改编的,目的是歌颂商汤灭夏立国功绩,同时也是对商族历史演进的歌颂。其后繁衍为对成汤和其后有功德祖先的祭祀之乐,并成为周代大型乐舞之一。与夷则、小吕相配合,祭祀先妣羌嫄) 、大武(周初的大武,是庆祝武王伐纣胜利的祭祀乐舞,其唱词后来收集在诗经的周颂中流传至今。与无射、夹钟相配合,祭祀周之先祖 )。,11,以六律(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声黄钟、太簇、姑

11、冼,蕤宾、夷则、无射,是为阳律 )、六同(十二律中的六个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是为阴律)、五声(西周宫廷雅乐采用的正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唱名:1 2 3 5 6 )、八音(是周代的乐器分类法,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按乐器制造材料不同来划分的乐器分类法,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进入了一个较高发展层次。“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清末民间产生了按照乐器的演奏方式的分类法,即时下流行的“吹、拉、弹、打”分类。现在国际通用的分类是按照乐器的共鸣方式与发声原理来划分的,一般可分为:弦鸣乐器,包括弹拨弦鸣、打击弦鸣、弓拉弦鸣等;体鸣乐器,包括敲击体鸣、互击体鸣、洛击

12、体鸣、摇击体鸣、拍击体鸣与综合奏体鸣如竹簧等;膜鸣乐器,包括棰击膜鸣、拍击膜鸣、混合击膜鸣手鼓等;气鸣乐器,包括唇振气鸣、嗓振气鸣、边棱气鸣、吹口气鸣、单簧气鸣、双簧气鸣、簧管气鸣等)、六舞(六代乐舞),大和乐(指谐和音律,与舞蹈和节),以致鬼神(用来祭祀鬼神)祗,以和邦国(使邦国友好),以谐万民(和谐万民),以安宾客(安抚宾客),以说远人(悦服远人),以作动物(兴盛万物)。,12,乃分乐而序之(区分六代舞乐,按先后尊卑的次序)。以祭(祭天神 ),以享(享人鬼),以祀(祀地祗)。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日、月、星、海

13、)。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 以享先妣(祖母以上的女性祖先,此指周之先母羌嫄)。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纹饰调和)之以五声,播(演奏)之以八音。凡六乐者, 一变(曲终再奏谓之变)而致(感召)羽物(小鸟、麻雀类飞鸟)及川泽之祗,再变而致裸物(虎、豹之类皮毛短浅的动物)及山林之泽,三变而致鳞物(鱼类)及丘陵之祗,四变而致毛物(貂、狐之类皮毛细而丰厚的动物)及坟(堤岸)衍(大河两侧的平地)之祗,五变而致介物(龟、鳖之类有甲介的动物)及土祗,六变而致象物(旧说指四灵即麟、凤、龟、龙)及天神。,13,(三)白话翻译,大司乐要按周代大学之一的“成均

14、”规范,治理全国的音乐教育,使它符合王族子弟的需要。凡是多才多艺的人,能身体力行的人,请来执教;他们去世后就将他们奉为乐祖,在大学的瞽宗中祭祀他们。以乐的六德:中、和、祗、庸、孝、友教育国子。以乐的六语:兴、道、讽、诵、言、语教育国子。以六代乐舞教育国子,使他们能舞云梦大卷、大咸、大夏、 大濩 、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相互配合,音律谐合,舞蹈应节,用来祭祀人鬼、天神、地祗,使邦国友好,使万物和谐,使宾客安抚,使远人悦服,使万物兴盛。于是区分六代舞乐,按先后尊卑的次序,以祭天神、享人鬼、祀地祗。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祭祀五帝及日月星辰。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祀地祇。奏姑洗

15、,歌南吕,舞大韶以祭祀四望(日、月、星、海)。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祀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 ,以祭祀享先妣羌嫄。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祭祀先祖。,14,凡六乐,以五声来调和、八音来演奏。凡六乐,奏一遍,可以感召小鸟等羽物和川泽的神仙,奏二遍,可以感召虎、豹之类裸物及山林的神仙,奏三遍,可以感召鱼类鳞物和丘陵的神仙,奏四遍,可以感召貂、狐之类毛物和坟衍的神仙,奏五遍,可以感召龟、鳖之类介物和土地神仙,奏六遍,可以感召四灵象物和上天的神。,江行初雪图,15,(四)周礼春官大司乐简析,周礼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为汉人记录整理西周礼乐制度而成,分天官、地官、春官

16、、夏官、秋官、冬官等六大部分,凡365篇。因此书详细叙述了西周的官吏制度,故又名周官、周官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有人认为是周公所作,或以为西汉刘歆伪造,今无考证。 西周宫廷为了使制度化的雅乐体制得以充分实施,设置了相应的专门机构,并形成了一整套极细致严密的礼仪规定。所属的部门有四个,即地官(教官)、春官(礼官)、夏官(政官)和冬官(事官)等。,16,“春官”是周王朝为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礼乐机构。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它的核心是体现周代宗法制及分封制所形成的社会等级规范。其要义有四:其一,贵族分成许多等级(王、诸侯、卿和大夫、士等);其二,贵族典礼(政治、外交

17、、军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各种礼节仪式)时必施礼乐;其三,等级地位、典礼与所施礼乐的规模、场面、用乐均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得违反和逾越;其四,庶人无权享受礼乐,所谓“礼不下庶人”。如周礼春官载:天子使用乐队排列在东南西北四方(宫悬),八行(八佾),64人;诸侯排列三面(轩悬),6行,共36人;卿大夫可以排列两面(判悬)、4行,16人;士只可以排列一面(特悬),2行,4人。 春官中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共计1558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其中绝大多数(1277人)是属于胥、徒、瞽、中瞽、下瞽、舞者等奴隶阶级。,17,“大司乐”即掌大学的大

18、乐正,是礼乐机构的最高领导者。大司乐要按周代“大学”之一的“成均”规范,治理全国的音乐教育,使它符合王族子弟的需要,并以音乐的崇高思想、目的,表现方式及大型乐舞向“国子”传授。所谓“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正,而合国之弟子焉”。,本文专述西周“大司乐”职事,并记录了当时礼乐音乐的许多具体内容和细节,是西周礼乐音乐的基本史料。其要义有三:一是介绍了当时已具盛名的“六舞”、十二律,二是提出了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的深邃教育理念,三是强调了“乐统同,礼辨异”的儒家礼乐思想。,18,六代乐舞 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代大型宫廷乐舞,以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最受统治者重视,由大司乐亲

19、自掌教。在周代宫廷中用以祭祀天地鬼神、日月山川、祖先亡灵。 黄帝时期的云门,是崇拜天神的图腾乐舞;尧时期的咸池,是反映天上星宿与农耕征兆的乐舞;舜时期的大韶,是古乐舞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宗教性典礼乐舞;这三部乐舞旨在颂天、颂神。 夏时的大夏,是赞颂大禹治水功绩的乐舞,首开为帝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之河。由颂天、颂神到颂人,这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巨大进步;商代的大濩,是是歌颂商汤灭夏立国功绩的乐舞;周初的大武,是庆祝武王伐纣胜利的祭祀乐舞。 大夏以上四种乐舞是持龠yue翟(服饰羽毛)而舞的文舞,象征以文德安定天下;大濩、大武为持干戚而舞的武舞,比兴靠武功夺取天下。春秋以后,“六代乐舞”名存实亡,演变成宫廷

20、祭祀中华夏礼教的正统典礼规定,历代帝王因袭制作,直至清末。,19,在商代已出现,到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半音结构十二律,最早见载于国语周语下: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小吕、蕤宾、函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对应的简谱唱名为:,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称六律,是为阳律。其余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等六律称六吕,是为阴律。,十二律,20,教育理念 以乐德(中、和、祗、庸、孝、友)教国子,乃是政治宗教和人伦道德的综合教育; 以乐语(兴、道、讽、诵、言、语)教国子,乃是培养劝喻引导、背诗唱诗和应答酬对的能力; 以乐舞(六代乐舞)教国子,乃是体验社会沧桑

21、巨变及缅怀历代创业历程。 至于使各种动物与神仙感召,纯属唯心的主观想象。,21,关于“乐统同,礼辨异”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和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体现了“乐统同,礼辨异”的儒家礼乐思想。 乐之“和”,即以音乐歌舞为媒介融通人之情感。礼之“异”,即严格区分贵贱、上下、亲疏而不得逾越。“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相亲则仁爱而不怨,相敬则理智而不争,不怨不争,情理统一,天下则中和安宁,这就是礼乐思想的精髓所在。春秋时期张扬个性、追求娱情的世俗化郑卫新声之所以被视为乱世之音,即是它打破了音乐谐和人事、兴盛万物的同一关系,忽视了礼异而相敬的等级原则,故被斥为异端。,22,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