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6291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一班 吕玮豪,走进福清名人 叶向高,研究对象:叶向高 研究内容:生平简介、书法成就、辅国思想、名人故居 成员:吕玮豪和父母 求住热线:查阅资料,阅读书籍 制作方法:PPT,设计方案,综合,是对生活的折影,相比之下,它是一门包括较广的学科。像摄影,陶艺,插花经过一年多的光阴,在知识的海洋中磨练了不少,宛若生活与技能桥接的纽带,不可缺少,也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今天我们就要做一次综合实践:走进福清名人-叶向高。,前言,叶向高生平简介 叶向高的成就 青芝山诗刻 叶向高辅国思想 叶向高的故居 闲云石题刻 综合实践感受,目录,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

2、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任首辅。 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授南京国子监司业,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 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有人称之为

3、“独相”。 当时,神宗已久不视朝,阁臣李廷机又因受舆论攻击,居家不理政,内阁中仅剩叶向高一人。面对朝政混乱,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他力奏增加阁臣,补充其他空缺官职和停罢矿税,前后上奏达百余次。叶本人是东林党元老,但为官多年,行事力求稳妥,和浙党也能相安。因此他也几次调解党派纷争。但因党派之间积怨已深,他的调停也难见成效。经过多次的调停失败,叶向高深感自己已无能为力,便坚决请求辞官,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家居六年后的叶向高被召为首辅,但未等他有所作为,光宗就病死了。,叶向高生平简介,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三次担

4、任首辅。熹宗幼年登基,受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操纵。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兴风作浪,先后将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学士刘一燎等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扶植贤良,极尽所能地保护了帅众、陈良训、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幸免于难。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力强盛,开始大杀东林党人,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加上东林党的罪名,或流放、或杀害。连竭力想避开党争忙于辽务的辽海疆臣袁可立也不放过。魏忠贤的党徒王绍徽还编制了黑名单称东林点将录。叶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叶向高眼见黑云压城,自己又独木难支,遂于同年七月致仕。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去世,叶向高亦于同年病逝,

5、享年69岁,葬闽侯县台岭。思宗(崇祯帝)即位,在诛杀了魏忠贤后,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为文忠。叶向高长子叶成学,曾任尚宝司丞。 叶向高崇道信佛,但也礼遇西方来华的传教士,与利玛窦和艾儒略颇有交情,利玛窦去世后叶向高力请朝廷赐葬其于北京。,叶向高的文学成就 著作颇丰,有纶扉奏草30卷,续纶扉奏草14卷,光宗实录8卷,蘧编20卷,纶扉奏草10卷,后纶扉奏草10卷,苍霞草20卷,苍霞续草22卷,苍霞余草14卷,苍霞诗草8卷,说类60卷,参补古今大方诗经大全14卷,玉堂纲鉴72卷,福清县志4卷,宫词4卷,福庐灵岩志3卷。今福州朱紫坊有叶向高故居。,叶向高的成就,这是叶向高的行书作品。此作有放达洒脱之貌,

6、法度森严入神,有董其昌书法柔遒之妙,笔法干净利落,无拖泥带水之弊,其中锋用笔,一顿一挫,能取能舍,并用笔多取缓势,但筋骨内含,其笔法有绵里裹针之妙,堪称佳作。此外,此作结体章法皆佳,妙在能起伏相承,笔法气脉贯通,且用笔万毫齐力,痛快沉着,有条不紊,能于平实不失灵动之中,见出精神抖擞之态;故愈看愈觉品格清高、愈看愈觉得洒脱烂漫中有苍劲之风致。,叶向高书法成就,笔取缓势 在书法书写中,用笔取缓势有两个功能,其一是以缓势作书,可以从容运笔,令笔法的提按、顿挫、绞转自然而生动,不致使笔法骤起骤落出现野俗之态;其二是从容运笔,可以令行笔婉转多变化,写出含蓄灵动、尽其笔法的变化精微,使写出的字态静中蕴动。

7、在这方面,叶向高的书法可以说是最得书法书写缓势之妙的因为,我们从他的书法作品分析,知道他虽然是以缓势作书的,但实际上,他的书法看上去仍然有风卷云霞、天风浩荡的爽利之美。 在我们看来,叶向高书法中的灿烂洒脱的美,以及他的书法中的那种爽利的天风浩荡般的美,与他善于运腕关系同样密切。众所周知,以五子执笔法执笔作书,书写者依据所写文字的大小,会决定捉管高低,并在实际书写时,由于作者能在一个由“腕运生成的势韵圈”中因势利导其笔法技巧,故书写者必然会“品尝”到以腕作书所带来的一片清凉式的怡心畅神般的心理美感而仅此而论,叶向高的书法同样可以说是最得“以腕作书”之妙谛的。从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书法,

8、已经达到了腕随心运、一团和气的化境,其造诣是非同一般的。 风格总结 总之,叶向高此作字字玑珠,柔媚不失遒媚,有坦荡之态,有翩翩欲飞之势,通篇作品明净而爽达,其点画递相映带,互相顾盼,骨丰肉润,其精、气、神,愈看愈佳,动人魂魄,故有观之令人神旺之美,不失为明代万历年间的书法上乘佳作。,作品介绍 青芝山,又名百洞山,位于连江县琯头镇境内,是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为邑人、明代工部侍郎董应举开辟,素有“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和“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的说法。山上有董应举、叶向高、曹学佺、左宗棠、林森、陈宝琛等历史名人的摩崖石刻。 叶向高在青芝山的诗刻在青芝寺大门右下侧的猿公洞中,摩崖高227

9、厘米,宽152厘米,行草,纵12行,字径10厘米(图一)。 作品内容 文:青溪之上为中峰,岩洞奇绝,去廷尉董公河居不数里,鲜有迹者。公芟芜刊阻,渐次开辟,名胜始出,可与吾邑之灵岩福庐相伯仲。惜公之力绌,不能大畅真意,其经营拮据,多君子鸣伟之力。余与吴君需游而乐之。爰赋二章兼为公劝驾。 菡萏峰高俯碧流,青溪环绕近沧洲。 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 古洞云深藏蝙蝠,悬岩石出像狲猴。 千方胜迹今方辟,好对青尊共拍浮。 丹梯百丈接岩屝,古寺青芝隐翠薇。 山馆庭深闻虎啸,海天秋晚见鸿飞。 闲随樵伴时肩奕,静掩禅关自息机。 我已投林君早出,沧江未许恋渔矾。 丙辰秋八月,福清叶向高书。晦翁岩诗刻 晦翁

10、岩在长乐潭头镇二刘村,为宋朱熹(字晦翁)讲学处。岩上有明首辅叶向高、侍郎郑世威等人的摩崖石刻。朱熹曾题刻“读书处”三字,因石刻年久漫泐,明隆庆四年(1570年)知县蒋以忠偕刑部右侍郎郑世威游岩时,由郑世威补书,蒋以忠刻石。现存“晦翁岩”三字摩崖石刻亦为郑世威于明万历乙亥年(1575年)所书。 叶向高诗刻为行草,纵9行(图二)。文: 同万侯编、蒋膳部行义登晦翁岩。晦翁昔避伪学,设讲于此。有祠且废,乃修复之。爰赋二律: 寂历岩屝尽不扃,昔贤曾此授遗经。 年深但见松杉古,人去长闻俎豆馨。 苍藓剔残馀片石,白云踏尽出孤亭。 一从凫舄飞来后,夜夜空山有客星。 松径萧萧路几盘,芳祠瞻拜肃衣冠。 天涯何代无

11、逋客,海上千秋有讲坛 古戍梅花残月晓,荒村荔树早霜寒。 怀贤莫起前朝恨,留得名山此日看。 万历丙辰秋八月,福清叶向高。,青芝山诗刻,历史背景 叶向高在明末万历、天启年间出任内阁首辅。他一心想挽救危机四伏,国政日非的明室江山;向皇帝提出了一系列施行新政;用人理财,巩固政权的改革措施。但由于神宗昏庸不振,熹宗年幼无知,宦官魏忠贤专横跋扈,以致叶向高的政治改革无法推行,最终导致国家的覆灭。留下可悲的历史教训。 明代政治的败象,从中叶英宗到武宗时期,就开始萌芽。当时的皇帝和宦官,在京城内外广置田园,强占民地。皇帝不问政事,宦官乘机窃权,挟制内阁;国家大权就落到宦官手中。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擅权使势,

12、强夺民产,威福凌于皇帝之上,朝野为之侧目。地方上的官僚地主豪绅,也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其中南方的江、浙、闽、赣等省最为严重。 明代中叶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赋税和徭役也不断加重。在土地日益集中和赋税徭役日益加重的过程中,贫苦农民无法生存,纷纷结队流亡。早在宣德年间,许多地区就开始出现了“流民潮”。正统年间,从山西流亡到南阳的流民不下十余万户。而天顺、成化年间,全国流民的数量几至二百万户。有的地区人口“逃亡过半”,甚至“十者只存其一”。由于农民外流,使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外逃的流民,也构成了明代社会不安定的一大因素。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朝廷借口辽东战事紧急,大量向人民加派“辽饷

13、”,后又有各种名目的附加税。而且无论水旱天灾,土地肥瘠,一概按亩征银,再加丁口税,滥派差役,就使得更多的贫苦农民,连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也不得不抛弃,加入了“流民潮”的行列。 随着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初步发展,万历年间,明廷派遣了大批宦官到地方和各级充当矿监、税监;“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引发了全国城市居民反矿监、税监的斗争。参加这些斗争的基本群众都是城市手工业工人、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其中也有很多就是从农村流入城市的流民。这些社会动乱所形成的明末政治气候,正就是叶向高辅政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叶向高辅国思想,思想核心,以民为本是叶向高辅政的思想核心 叶向高出任明末首辅,

14、他首先看到的是广大人民的疾苦将成为国家危乱的根源;所谓“民不安,国必乱”。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叶向高初任内阁首辅,当时正值全国洪水为患,百姓颠沛流离,所以他内心如焚,急向万历皇帝上了条陈时政疏云:“南直隶及江浙湖广各省为洪水淹没至今未退,数百万生灵转徙流离,未有还定之日,此亦二百余年仅见之灾也。”劝皇帝“诸凡不急之务,悉皆停免,以固结民心,使有乐生之望。”所谓“不急之务”,就是指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这一点,在他以后多次奏疏中还有更具体的陈述。当时万历帝看了叶向高的奏疏,也很受感动,不得不在奏疏上批示:“至意各省灾伤黎庶,困苦流离宜恤。” 明朝末年的天灾人祸,是历史上罕见的,人民的饥

15、贫惨状,令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在宦官长期窃权,“报喜不报忧”的腐败政风之下,而叶向高却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请赈荒揭中敢于向万历帝如实奉奏全国的灾情:“逐日风霾,经年不雨,自京畿以至山之东西,河之南北,又至于西蜀,尽天下大半皆成赤地,流离饿莩之状,至耳不忍闻,目不忍见。近且有父食其子者矣。村圩市肆,稍有货物、米谷,辄公行抢夺,莫之能禁。往者刘六、刘七、石和尚、赵风子,鄢本恕之类,皆以饥荒作乱,荼毒生灵,地方力不能制。内帑之积,充刃如山,岂不能割其毫毛,救元元于沟壑之中。”紧接着叶向高又再上拯荒揭云:“臣闻畿南真保一带,每日死者常有数千人。畿辅如此,其在各省又当何如?”同时他还提到“福

16、建水灾异常”。叶向高敢于劝皇上动用朝廷的“中央金库”,用来救济全国的灾民,这说明叶向高为了黎民百姓,具有独特的胆识。 叶向高对于福建家乡人民的疾苦,尤其关切。当时福建的税监高寀,剥削人民的手段非常毒辣,福建人民恨之入骨。叶向高为了拯救福建人民,决心除掉无恶不作的高寀。在叶向高连续上奏,忠言直谏之下,万历帝才不得不被迫撤回福建的税监高寀,为福建人民除一大害。 叶向高对王公贵族的封地大多非常不满。他提醒万历帝,过去嘉靖帝时,由于景王要求庄田过多,“几至激变”,这是一个严重的历史教训。被贬官在家袁可立也以“民力竭矣”向官府发出警告。万历帝由于偏宠福王,本来想赐给福王庄田四百万亩。但在叶向高的竭力反对

17、之下,才不得不减少一半,改赐二百万亩给福王。 明末的政治派别斗争非常激烈,尤以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为最,此外还有“浙党”、“宣党”、“昆党”、“齐党”、“楚党”等等由一批地方官吏士绅所组成的政治派别。他们之间互相勾结,互相攻击,自我标榜,都是为了自己派别的私利,而不顾广大人民的疾苦。叶向高和袁可立一样,虽然是倾向于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但并不陷于党争,而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认为各个派别之间都有小人与君子之分,在选拔人才方面,要分清各个派别之间的小人与君子,不可以派别成见来选拔人才。在韩魏国不分善恶黑白论中说:“天下之患,非独小人为之也,君子亦有过焉。君子之过何也?好鹜于标植而不察于事端,太

18、露于町畦而不详于制度。激于意气之奋而不及长远之虑。此皆君子之过也”。而在叶向高自己所编的年谱蘧编中说得更为明白:“今日门户各党,各有君子,各有小人。”所以在选择人才方面应该“去其小人,用其君子,不论其何党,乃为荡平之道。”这种君子与小人之论,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的。,政治主张 安辽民,叶向高出任首辅,他首先向万历帝申述,当时国家出现危机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自然灾害或外患内乱,而是由于五点原因所造成的:“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风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根据这种观点,在以后叶向高复出时,又在天启二年向熹宗皇帝上了修陈要务疏:

19、“今日宇内,东北西南叛乱继起,民穷财尽,兵革不休,奸宄生心,祸变未艾。天下之势,非但抱火厝薪,盖已燎原播。若不有非常举动,足以收拾人心,挽回天意,必无敉宁之理。”在叶向高的所有奏章中,可以归纳出他主张的几点重大的急需实行的新政:,辽民泛指关外辽东半岛广大地区的穷苦人民。这些关外穷人,大量流离入关,构成了社会动乱的一大因素。辽东地区,因受税监高淮的荼毒,人民痛苦不堪。万历年间,叶向高还在南京礼部侍郎时,就有公劾辽东税监疏。后初任首辅时,又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上奏边务揭云:“接得蓟辽总督王象乾,顺天巡抚刘四科各塘报,谓虏酋合兵七万,将以此月(12月)二十边进抢,又声言有兵百万,以明岁正月进

20、抢目前边饷匮乏,士卒饥疲,驱之临敌,谁肯用命?自来戎狄生心,每窥中国虚实。今夷使二三千人纷集阙下,见我九列无官,诸曹昼闭,又中外库藏皆空虚,甚至工部之犒赏,光禄寺之供给,皆彼此告穷,东挪西借。穷蹙如此,宁不为其所轻而敢于肆侮哉”。这些奏疏,早就说明辽民作乱的严重性;所以叶向高在天启初年复任首辅后所提的第一“要务”,就是“安辽民”。他提出的办法,是以发展农业来安插辽民:“臣观边臣奏报,辽民避难入关者至二百余万。自来流民为乱,殷鉴昭然。”“至山东登莱一带辽民亦有数万。”“臣闻自天津至山海关一带旷地甚多,处处可以屯种。”若将这些辽民疏散在广大的旷地农田上去屯种耕作,“一体布散安插”,乱萌即可消。这是

21、很有政治家远见的谋略,也是明朝社稷安危的关键所在。,通言路,叶向高提醒皇帝,要尊重各种言论。在万历年间,由于言路不能通畅,加上宦官的蒙蔽,下情不能上达。所以在万历三十八年,叶向高在条陈各项急务疏中就提到:“从来天下祸乱,皆由于人情之郁结。今日郁结异常,必有异常之变。科道官号称言路,非但朝廷耳目,亦系咽喉。咽喉一塞,则饮食皆无。今言官举劾条陈,一概不报。”到了明熹宗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控制了政坛的言论,排斥异己;尤其是对东林党的打击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形势下,叶向高向皇上提醒要“省烦言”,目的是要清省各种不同政见的言论,不要偏信“阉党”之言。所以当时朝

22、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都以叶向高为“后台”,借以对抗“阉党”。但魏忠贤却更加怀恨在心,要把朝中所有和他政见不合的官员都加以迫害。他首先策划逼迫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等人辞职。叶向高虽然竭力阻止,甚至提出同他们一起罢官,以示抗议,但都无济于事。给事中陈良训上疏谴责“阉党”擅权,魏忠贤断章取义,摘其疏中“国运将终”一语,诬之以罪,将陈下狱。当时魏忠贤在京城内外,遍布暗探,只要有人说魏忠贤一句坏话,被暗探听到,就立遭捕杀。东林党人杨涟,上疏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把反对“阉党”的斗争推向了高潮,其他东林党人如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黄尊素等人也都纷纷上疏弹劾。可是熹宗昏庸愚昧,魏忠贤并没有受到

23、惩处,而且反而变本加厉,将杨涟、左光斗等一大批东林党人逮捕入狱。工部郎中万景处以廷杖,毒打致死。御史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同乡,也是东林党人,为避魏忠贤的迫害,逃往河北遵化,但叶向高家中却遭到魏党的搜查。 由于魏忠贤的蒙蔽,各种言论受到压制,朝野上下多是魏党的势力,正气难伸。叶向高的“省烦言”,反而受到魏忠贤的迫害。从此不但言路不通,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清榷税,明末各种苛捐杂税,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从万历年开始,榷税之害,日益严重。当叶向高出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期间,就经常上疏,对国家大事痛切直言,尤其是一再主张制止不合理的矿税制度。在一篇再请止矿税疏中历数当时税制的弊病,把明朝的危

24、机如实地向皇上奉奏,痛切陈词,言辞恳切,但皇帝就是不听。万历三十八年叶向高再上一疏请罢矿税揭云:“近而京畿,远而山东、山西、河南,又远而四川,百姓饿死无数,树皮草根,无不剥尽,骨肉相食,惨不忍言。人情嗷嗷,恣嗟怨叹,皆归咎于榷税之害。苦一夫作难,必相响应。惟有亟罢矿税,可以收拾人心。”叶向高在这里把一切人间惨状,归咎于“榷税之害”。这是最明显的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当政者,不明白这一点,一味在苛捐杂税上加重人民的负担,那么必如叶向高所料“未有不倾覆者”。可惜万历、天启都是昏君,不听忠言,依然我行我素,人民的痛苦有增无减,最后导致农民大起义和清兵入关,明室江山终于覆灭。,收人心,叶向高认为,“

25、人心者,国家之所恃以立,安危存亡皆系于此。苟人心不摇,即有祸乱,亦不至糜烂决裂而不可救。今日人心以征调转输之苦,处处骚动,人人不安。”(11)所以收拾人心,是叶向高十分重视的政治主张之一。明末社会,处处动乱不安。这个局面,早在出任首辅前,就在向万历帝奉奏请止矿税疏中把明末黑暗腐败的社会乱象及其根源,毫无保留地向皇帝奉奏。叶向高认为,要收拾民心,根本方法就是减轻人民负担。明末社会,除了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之外,还有一种最为人民痛恨的,就是各地“驿递”摊派。缙绅往来,都要动用大量老百姓的劳力,加重人民的负担。这也是一种腐败的风气。所以叶向高主张减免这些负担。他自己就经常轻装简出,甚至有时连肩舆都不用

26、;这在封建社会中实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明末官吏都如叶向高一样的清廉,何愁人心不可收拾。,芙蓉园”始建于宋代,原为宋朝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陈韡的“芙蓉别馆”。陈韡去世后,“芙蓉园”几成废园。明季,“芙蓉园”收归官府管理。清代,一代名士傅汝舟“尝移居于此”。而让“芙蓉园”重焕异彩的当是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 唐希在芙蓉园轶事一文中说,叶向高热爱假山,花重金从江苏太湖购买了大量假山从海路入闽,上岸后经福州南门兜进城。最大的假山名叫“波罗牙”,像神仙巨大的手掌,掌心上有一个佛像似的天然图案,又称“达摩面壁”。当时这块巨石被工人抬过南门兜的瓮城城门时,不小心一失手压断了一条石门槛。叶向高因此赔了300

27、两银子。时人被叶向高高风亮节、主动认罚的态度所感动。 “芙蓉园”自西而东共有三座毗连。东座为叶向高所居。清光绪年间,朝廷命官、著名藏书家龚易图宦归,耗巨资将三座并联一起,取名“芙蓉别岛”(又称“武陵园”),成为福州园林的一个亮点。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富有浓郁的福州民居特色。 1940年,“芙蓉园”被春馨颜料店老板柯桂藩收购。上世纪50年代成为省、福州市民革的办公地点。“文革”期间,“芙蓉园”遭受红卫兵破坏,叶向高的故居,豆区园,豆区园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叶向高的花园兼书院。座落在融城镇官驿巷内。全园面积近200平方米,故名“豆区”。园内有书院、亭阁

28、、假山、鱼池、拱桥等,种有佳树名花,景物错落有致。有假山、池壁景物。如鱼蛇相会、百猴柱、观音送子、鲤鱼出龙门等,多为各种奇异的石头构成。其中百猴白石柱高达3米多,立于池畔,是钟乳石天然造型的珍品。还有形同八仙圆桌的扁石垒于水面,上竖一大理石,状如垂钓老翁,人称此石为“姜太公钓鱼”。假山上有一凉亭,亭下有假山洞,名“眠云”。亭旁一古榕,径数围,已有300余年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豆区园遭受一场浩劫,破坏严重,现只剩下部分假山、拱桥和“姜太公钓鱼”等景观。书院改为民主党派办公场所。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豆区园的图片,闲云石题刻 位于福清市融城镇官驿巷豆区园内。系

29、明万历年间叶向高建园时移入。石上阴刻的文字为叶向高自铭。石高4.9米,宽2.35米,厚0.35米。石色青灰间白,状宽扁如鲤,正面凿刻篆书:“闲云”二字,背面右下方刻五行楷书曰:“此石来自海上,酷似一片云。或谓似鲤,鲤能化龙。云从龙耶,爰为之铭:为云为龙,变化何穷,起沧海,升层穹,壁立乎此中。”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闲云石题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我们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今天的综合实践,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挑战和成长。更让我们了解福清名人-叶向高。,综合实践感受,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