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6313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第三章第四节元素的迁移与富集.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元素迁移-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 一、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与沉淀 二、地球化学中的氧化一还原反应 三、元素迁移-沉淀的能量法则,迁移形式: 化学与物理迁移 固态:固体扩散作用 液态:溶液、熔体、 胶体溶液 气态:火山喷气 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机械迁移(构造和表生剥蚀-搬运-沉积),元素迁移:元素在空间 上发生位移的运动过程,一、 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沉淀,I -形成自由离子 II -形成络合离子 III -形成多元酸阴离子 IV -形成CO32-、SO42- 型阴离子,1.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2.络合作用与元素的迁移-沉淀 (1)络合作用和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K不: 当电离达到平衡时: M

2、em+Anp-(m-pn) =Mem+nAP- 平衡常数为: K不= Mem+nAP-/ Mem+Anp-(m-pn) (2)络合作用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K不愈大,络离子愈不稳定,电离能力愈强溶液中简单离子愈多,金属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化合物沉淀。 (3)络合物不稳定常数K不次序如下: Co(S2O3) 2- 内带(近程指示元素) Ni(S2O3)2- Zn (S2O3) 2- pb(S2O3)2- (中程指示元素) Cu(S2O3) 2- Ag(S2O3) 2- Hg(S2O3) 2- 外带(远程指示元素),3、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沉淀 (1)溶(活)度积法则 溶度积是难溶电解质固体

3、和它的饱和溶液在平衡时 的平衡常数。 例如:Ca2+2F- CaF2 K=Ca2+F-/ CaF2 =410-11 (25) 当Ca2+=10-2克离子/升时,F-=410-9克离子/升。 K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溶度积,各种金属盐类的溶度积相差悬殊,(2)矿物的交代作用(置换反应) 地质作用中,矿物与溶液处于动态平衡中,一旦溶液中出现某种形成更低溶度积的化合物的离子时,则先存矿物发生溶解,更低溶度积化合物发生沉淀,地球化学上称 “交代作用”。 如:SrSO4的Ksp=2.810-7 SrCO3 Ksp=1.610-9 反应式: SrSO4 +(CO3)-2= SrCO3+ (SO4) 2 如果

4、体系中有CO32-进入,则先存的SrSO4溶解,SrCO3沉淀,如果有足够的CO32-供给,反应会一直进行下去,直至从溶液中排除Sr2+离子。,(3)矿物稳定共生的物理化学条件 根据两种矿物的活度积比: KSrSO4 /K SrCO3 )=2.810-7 / 1.610-9=175 当溶液中(SO4 ) 2-/(CO3)2-=175时两种矿物可稳定共存 不同矿物能否稳定共生,取决于沉淀剂离子的浓度(活度)比。 各类化合物溶解度的次序: S2- Ag+Cu2+Pb2+Cd2+Zn2+Co2+Ni2+Fe2+Mn2+,续表1.6,(1)自然界各种水体的pH变化范围,天然水体的pH值随环境的变化而改

5、变。,4、酸碱度(pH )对元素溶解-沉淀的影响,水体PH,(2)金属离子迁移沉淀与pH的关系 pH7 碱性条件下: Cr+3、Se+6、Mo+6、V+5、As+5呈高价离子迁移 在沙漠地区有:石膏CaSO42H2O、钾盐KCl、光卤石MgCl2、KC16H2O等的沉淀。,常见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所需的pH值,(3) 氢氧化物从水溶液中沉淀的pH值,沉淀pH,A12O3 两性物质 pH 4 ,A12O3溶解, SiO2残留原地 pH= 59, A12O3残留(铝土矿) ,SiO2溶解 高岭石A12O3:SiO2=1:2, 富Al型, 偏酸性 蒙脱石A12O3:SiO2=1:4, 富Si型为偏碱性

6、,SiO2、CaCO3和CO2溶解度与pH的关系,二、地球化学中的氧化一还原反应 1、标准氧化一还原电位: 定义:在25水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离子的浓度均为l mol时,平衡共存所测出的半反应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用Eho表示。 其中:H2H+十e 的Eho=0.00V,称为氢电极,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25C, 105Pa), 1979),下方高价离子可使上方低价离子氧化, 本身被还原,2、反应进行的顺序和强度: 在多组分体系中, |Eh|值大的两个半反应首先进行, 当一个反应物被耗尽之后,|Eh|稍小的反应依次进行。 例如:体系中共存以下三种离子六个态离子时 Sn2+ - S

7、n4+2e Eh=0.15ev U4+ - U6+2e Eh=0.334ev Fe2+- Fe3+ e Eh=0.771ev 反应首先在之间进行,|Eh |= -0.62。Sn2+氧化为Sn4+,Fe3+还原为Fe2+,直到Fe3+或Sn2+之中有一个耗尽为止 之后反应在或之间进行。,自然界中氧化一还原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体系中各元 素的丰度。 例如:Sn2+- Sn4+十2 e Eho=0.15ev Fe2+- Fe3+十 e Eho=0.771ev 产物组合: 当Sn2+丰度低被耗尽时,Sn4+、Fe2+、Fe3+ 共存 当Fe3+丰度低被耗尽时,Sn2+、Sn4+、Fe2+共存,3、产物的共

8、生组合,4、氧化-还原电位 任意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 可由能斯特(Nernst)方程得到: Eh=Eho+ ( RT/n F) ln(氧化态 / 还原态) 式中: R气体常数 (R=1.98726卡/度,克分子) T绝对绝度 n参加反应的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F=23062.3卡/伏特克当量=96500 J/V Eho标准氧化电极电位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 在一大气压和25条件下,将R、F、T数值代入上式, 整理得: Eh=Eho+ (0.059/ n ) lg(氧化态 / 还原态),水的 pH-Eh 相图,水的 pH-Eh相图 水的氧化上限: H2O = 1/2 O2+2H+2 e- 当

9、pH = 0时, Eho = 1.23V 代入能斯特方程,取大 气氧分压PO2 = 0.21代入: Eh = Eho + ( 0.059/2) lg 02 .H+2 = 1.23 + 0.03lg0.21 + 0 .059 lg H+ = 1.22 _ 0 .059 pH pH=0时, Eh=1.22 为水的最高氧化上限值。,自然界水的还原下限: H2= 2H+2e- Eh = 0.00V (定义) 代入能斯特方程: Eh = Eho + (0.059/2) .lg H+2/H2 = 0 + 0 .059lg H+ - (0.059/2) lgH2 = -0 .059 pH -(0.059/2

10、) lgH2 假设H2 = PH2 = 1105pa=1大气压 代入上式: Eh = -0.059 pH- (0.059/2) . lg PH2 = - 0.059pH - 0.03 lg 1 = -0.059pH (水的稳定下限),铁的相图,铅的相图,三、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元素共生组合,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有多种组分存在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其体系的总体电位(Eh)取决于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过剩组分的氧化还原电位,称为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用Eh表示。 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着变价元素的共生组合 例如: 当环境的Eh0.771小于1.28ev时 式发生反应,Fe3+与Mn2+共存,五、地球化学障

11、 1.地球化学障:元素在迁移过程中,因环境发生突变, 使元素在短距离内发生沉淀浓集。这种环境突变称为地球化学障(据别列尔曼,1961)。 2.碱障-指环境pH升高,使低价离子快速沉淀 例如:在河流入海处,由于pH值突然升高,碱障出现,河水中迁移的低价金属离子(如Fe2+等) 快速沉淀,形成沉积铁矿床。 3.酸障-指环境pH降低,使高价离子快速沉淀。 氧化障和还原障,氧化障和还原障 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元素的迁移状态,使其在短距离内发生沉淀,称为氧化障或还原障。 矿物共生组合:推断地质作用的氧化一还原条件 强还原 弱还原 弱氧化 强氧化 Fe2+、S 2-、Feo Fe2、Fe3+、So 、S2- Fe2+ 、Fe3+、S4+ Fe3+ 、(S04)2- 黄铁矿、硫化物、 黄铁矿、磁铁矿、 磁铁矿、褐铁矿 褐铁矿、硫酸盐 自然铁、磁黄铁矿 硫化物、自然硫 亚硫酸盐、菱铁矿 针铁矿,三、元素迁移-沉淀的能量法则,元素迁移-沉淀过程遵循热力学定律 过程的发生遵循自由能降低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