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8166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语文课程论.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课堂教学与教师角色,北京师范大学 郑国民,一、教师遭遇的尴尬,教师遭遇的尴尬,一堂课中,总不免会又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着你: 有时会让你啼笑皆非;有时会让你会心地微笑;有时会让你措手不及;有时会让你受益匪浅;有时会让你大吃一惊。 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有可能迸发出奇思妙想。 邵岚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互动由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教师遭遇的尴尬,案例、由“老师,您别说话”想到的 老师生病,说不出话,学生建议自己学习,分组讨论 “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与和其他同学争论不休。有些问题我也没有想到。这节课的效果远远高于我平时的讲课。课后,我私下沉

2、思,回想以往的教学,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的语言确实太多了。到底是谁在学习语文呢?,教师遭遇的尴尬,教师遭遇的尴尬说明什么? 表明改革已经开始了,否则就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 正视现实,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差距。,教师遭遇的尴尬,变化与革新通常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人们直到确信变革会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 教师一般会很害怕放弃自己所熟悉的经验,并且认为自己缺乏必要的基本能力完成改革,或者认为这些改革要做大量的工作和耗费更多的时间。,二、复杂的教师角色,组织者 合作者(交流者) 激发者 革新者 伦理者 政治角色 法律角色 这些角色共同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关系架构中,相互作用。这是由教学过程

3、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二、复杂的教师角色,作为革新者的角色 决定是否改革,应该根据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是那些让教师感到更为轻松的事情。,二、复杂的教师角色,作为革新者的角色 改革者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认为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 具有这种态度的教师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信而且成功的成长。,二、复杂的教师角色,参与改革就意味着教师的发展 一年的实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不是教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一同成长。同时,我也感到自己很幸运,成为最早的受益者。,三、改革的过程是一种高度的个人体验的过程,改革是一种高度的个人体验,当改革成

4、为教师的内在需求时,是最为成功的。 期望所有的教师都对改革持有相同的反应,只会给改革设置绊脚石。应该培养一定的先行者。 教育革新通常需要改变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改革是一种高度的个人体验,以前的语文课上,都是老师讲,或者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分析。老师详细地讲解、讲得透彻,才是对学生负责任。 罗志勇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多”,改革是一种高度的个人体验,现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是引导他们想办法. 1、多给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学习、相互探讨的机会 2、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 3、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 罗志勇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多”,四、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改革是一个过

5、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对课堂教学评价不能追求十全十美,要善于发现改革的意识、闪光之处。 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在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渐进的,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在落实理念的过程中出现追求形式的问题 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呼声,呼唤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教学 返璞归真 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学生的发展 显性的: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隐性的:思考了什么?注重学习过程的价值(情感的体验、策略的尝试、思维的过程等),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问题: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是否是一节好课 静态的教学设计不等于动态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需要课前的预设,也需要动态的生成 决定是否调整教学

6、目标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问题: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探索 问题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同学们,你们想怎么读这篇课文呢? 学生提出各种方案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引导学生选择、尝试合适的阅读方式 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的阅读方式具有不同的阅读效果、价值 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学习目的以及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有效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问题:个性化的“感受”或“发现” “脱离课文,不着边际”现象: “灰色作文”

7、现象 孩子敢于表达,真实地表达,是进步的表现 应该承担起引导的责任(高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主要修订内容,阅读教学 在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和感悟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或脱离文本的发挥。,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个性化差异的问题 学习差异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表现之一 从忽视个性化到利用个性化:学生教学生 整齐划一与两极分化的问题: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多法 教学的个性化问题: 没有教师的个性化就没有教学的个性化 充分认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个性化的

8、教学风格 倡导个性化教学,但不是为了个性化而个性化,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表扬、鼓励的问题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比老师厉害多了!”赞美之声不绝; 画笑脸,画红旗,画红花铺天盖地; 贴金星,奖纸鸽,送苹果不惜花费; 拍肩膀,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 可老师的热情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不起学生的进取心。有的表扬,学生不仅不动容,相反还嬉笑自嘲,甚至显得反感。,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表扬、鼓励的问题 时机和场合 适度 真实 因人而异 讲究方式:点头、微笑、眼神;口头、书面、当众、个别 “往往是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才显得珍贵,才深深打动学生心灵,才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的

9、、长久的、不竭的动力。”,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合作的问题 “流于形式的合作,有沸沸扬扬的场面,无扎扎实实的功效,频频讨论,让合作学习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是不足取的。” 小组讨论只是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的理念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合作的问题 课堂合作形式的选择应该注意: 只有当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好时 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多向度的理解和答案) 要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作好合作的准备 克服各自的独白,而没有真正的对话:你讲你的,我讲我的,避免只有少数精英的对话 合作的时间控制要适当 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的“磨合” 引导学

10、生善于总结,表达小组的讨论结果,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多媒体的使用问题 弱化了教师板书的示范作用 用画面呈现课文,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影响学生读书习惯、方法的形成(在书上画、注),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机械地肢解语文素养,在教案中简单地图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把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仅仅理解成为语文专题学习,而是应该体现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语文实践中,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会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在

11、语文实践中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是这样做的:,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设计主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语文综合素养。,整体推进问题,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进行简单地分割。不追求听说读写各自的发展序列。 统一、固定的课型: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评价问题,教师外在的奖励是否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反思和对话促进学生自我的正确评价,教师的多重人格问题,课堂上教师是“鞠萍阿姨” 课下教师是“妈妈” 犯错误时教师是“警察” (课上把学生捧上天,课下教师“大变脸”),教师用书问题,为教师“松绑”,

12、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灵活处理 补充、挖掘本地、本校教育资源,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鼓励创造性发展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教师压制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为创造力不能带来“正确”答案,也不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些家长也不鼓励创造力的发展,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与众不同。,五、教师角色: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走向成功,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走向成功,经常自愿地回顾、重建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自己的表现和学生的表现的原因与结果,以及环境与条件进行批评性的分析。 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走向成功,“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理论的东西要少写,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几百字、千来个

13、字把问题或闪光的东西记录下来。这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天长日久会提高教学质量、写作水平。”,如何把握和使用教材,教学方法: 1、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以探索性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2、语文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并通过交流、对话和合作,形成与完善自己的认识。,理想的教材,教材不应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教师创造的激情。,理想的教材,教材应该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富有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魅力,能够唤起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的意识。使学生不断获得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蕴含内在激励的学习

14、经验。,理想的教材,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面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挑战,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穿新鞋走老路”问题,挑战,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到具体的课堂教学需要很多环节: 缺少中间环节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需要具体、实在的操作性的支撑 (一篇课文三种教学设计,点评),挑战,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可操性问题: 1、形成性评价在学业成绩中所占的比例问题 2、哪些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前1000名就需要多部卡车运输材料) 3、材料的可信度问题 4、国家级实

15、验区中考的试题问题,挑战,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按照文体教学的模式处理文学作品 2、强调对文学作品整体感悟、品味,不等于一味地要求多读,缺少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建议。,六、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1、漫天飞舞的教辅束缚住了教师和学生自由飞翔的心灵。 把被认为是繁、难、偏、旧的内容(已经作了删减)作为练习的重点 在教材和教辅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教师往何处去? 慎重选择和开发教辅,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2、没有转变观念的人员出的试题扼杀了走在最前面的改革 建议:组织一些教师提供评价方案,交流研讨后再出台,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3、对课堂教学评价不能追求十全十美,要善于发现改革的意识、闪光之处。改革需要过程,不应操之过急。,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4、教师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教研员、学校、家长的支持。,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5、学校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不同步,教师的状况,让我们共同探索课程改革,郑国民 北京师范大学 100875 TEL:58805504 62207411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