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8451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第2节理解实用词语虚词.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抓语境 勤积累,真题体验延伸,1.2013天津高考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宝库”“殿堂”,_“知识公园”。,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审明题意 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崇敬”与“尊崇”:“崇敬”更偏重于

2、尊敬;“尊崇”更偏重于尊重。原文是强调人们对图书馆的一种仰视,而不是尊重,所以只能用“崇敬”。“望而生畏”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强调的是“畏”,表示“令人害怕”的意思;“敬而远之”强调的是“因为尊敬而远离”,所以根据原文应该选“敬而远之”。“不仅是”与“不应是”“而且是”与“而应是”:“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不应是,而应是”表示并列关系。在原文中“宝库”“殿堂”与“知识公园”是并列关系,所以应该选“不应是,而应是”。,尝试解答 C,http:/ 科目一考试 http:/ 科目1考试 2016年驾考科目一模拟考试题 http:/ 科目四考试 http:/ 驾校一点通365 仿真模

3、拟考试C1试题 B2试题库,22013山东高考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审明题意 语段横线处应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这种题型,首先要整体感知,其次要根据句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处前后应是假设关系。处后的“竭泽而渔”是对

4、前一句“盲目开发”的更进一层发展。处前的文字谈的是只注重数量的危害,其后谈的是重视质量的措施和必要性,因此前后构成一种因果关系。前的“必由之路”和其后的“难以实现”构成反向的假设关系,故填“否则”。 尝试解答 如果 甚至 因此 否则,3. 2011广东高考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答:_ _ _,审明题意 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最恰当的 解题分析 根据下文的“但是

5、”可知,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应填“尽管”。根据下文“就”可知应填“既然”。根据句意可知与前文是因果关系,故填“因而”。 尝试解答 尽管 既然 因而,技法探究例破,虚词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一般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彼此结合起来构成虚词短语,多半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但虚词的表达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下面谈谈虚词的作用。语法作用。虚词的语法作用主要表现在修饰、连接和附着三个方面。其中副词主要起修饰作用,介词、连词起连接作用,助词起附着作用,至于叹词、象声词主要起一些表达语气或帮助形容的作用。当然,虚词的作用不只是单一的,有时它们也起兼词作,用。修辞作用。虚词用得好,语句可以表达得准确、严密、委婉,简洁跳跃,

6、起到很好的帮助表达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虚词包括:副词,一般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或补语。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起,组成介宾词组,表示时间、地点或引入对象,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补语、定语等。连词,用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句群与句群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各类关系。助,词,用于帮助结构语句或表达语气。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它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如“轰隆隆”“哗哗”“呼”。,

7、辨析虚词“十看”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偶尔、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 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还有: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动词)、未免(副词)难免(形容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如“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如: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

8、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和”是连词,“与”是介词),2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关联词语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有些虚词只有一种搭配关系。如“是还是”“只有才”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表并列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

9、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介词搭配也有规律可循,不可乱用。,3看虚词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1)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例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如: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

10、前)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强调作用。 如: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虽然”本来属于前一分句关联词,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他”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了”“不但”等。,4看句子结构 虚词使用要恰到好处,既不能多余重复,也不能脱漏,造成句子结构残缺。 如:

11、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对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句中“自己”前脱漏一个介词“与”,造成句意不连贯),5看语法作用 这种辨析方法是“看词性异同”法的延伸。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如: (1)既要有头脑,又要有胆识。 (2)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又谦虚又大度。,其他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前者均用来连接词语,后者均用来连接句子。 6看表达作用 上面提及的表示并列、转折、选择等各种类型的关联词要分清其表达作用,

12、避免误用。需要强调的是,关联词语中有些(“即使”“不管”)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有些(“虽然”“尽管”)表示的是既成事实。如果分不清其表达作用,运用时就可能出错。,如: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困难重重”是事实) 不管困难有多少,我都要坚持下来。(“困难有多少”是假设) 7看语体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 如: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书面语色彩浓,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用于口语中的虚词还有“要是”“要不(一般用在祈使句中)”“别说”“就是”等。值得强调的是一些文言虚词只适用于书面语中。 8看语气辨析 主要是

13、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未免、不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应选“不免”) 再如: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何况、况且)学习外语呢?(“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

14、,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如:“去图书馆,或者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9看标点符号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句隔开。借助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如:世界上任何一门知识都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对人来说,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但“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10看主客体 有一些虚词(“对”和“对于”)容易引起主客体颠倒,从而导致误用。因此,区分介词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也是辨析虚词运用正确与否的方法。 如:他的深情厚谊,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谊,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推断方法 A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B.其间:名词,指某一段时间。用在此处正确。C.如坐春风:指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和熏陶。D.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