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0883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复习,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形式,(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含义),注意: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P3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个性)。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

2、原因之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原因)和要求,意义(原因),(2)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要求:5条,(1)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3)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性;(4)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文化应自觉地加强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

3、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7第一段),(1)商贸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互派留学生和访问者)-越加重要的作用,其他途径:旅游、集会等,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比较特点: P3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启示,1、作用: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要求: 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P39,(2)文化的继承性,(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P42),传统文

4、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意义),(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等,(P4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必要前提),发展(必然要求),文化传承,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科技进步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 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 在文化传承中越加重要作用,4、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5、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就在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动力和基础,是源泉,1、文化发展的实质,2、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即其必要性、重要性),3、实践的定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文化创新的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6、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7、文化工作者的使命,2.重要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

6、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多样性,传播方式 或途径,传统文化的继 承,继承与发展 的 关 系,发展实质;根源、动力、基础;,创新的根本目的;根本途径,知识理解误区: 、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3、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4、反对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5、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 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6、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7、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吗?,8、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9

7、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10、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否矛盾? 1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区别 12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3 、文化创造的途径与文化创造的主体有什么不同? 14 、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否矛盾?,文化生活第三课误区警示 、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的文化不但要吸纳外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没有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传媒即大众传媒,能

8、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是,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文化生活第四课误区警示 、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

9、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反对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 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生活第五课误区警示 、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

10、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吗?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新文化的本质。 、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

11、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否则就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区别 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等。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实践的含义、文化创新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又不断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实践,有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造的途径与文化创造的主体有什么不同? 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包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它们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否矛盾? 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在平等基础上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