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1059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在多样化学习方式中化茧为蝶”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叶显发,在通往苦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的鲜花 引领高中生接受21世纪社会全新的挑战,从而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公民,是高中神圣的使命。 -题记,教育的工具性仍然很顽固(对人的心智的控制),教育的意义在于人之为人不仅仅由于其生物的遗传性 , 而更是由传统造成的。教育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要重演的过程。个人是在历史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 , 通过这个世界的作用 , 连同父母和学校对他进行的有目的的教育 , 以及各种社会生活机构的影响 ( 对于这些,他见闻和经历的一切最终都加强了它们的效果) , 他获得了通过他自己的存在的活动所凝

2、聚成的文化 , 这文化可以说成了他的第二本性。 -雅斯贝尔斯,Company Logo,克里希那穆提(印度)说: 现在的教育所关心的是外在的效率,它完全忽视人的内心;它只发展人的某一部分,而让其他部分自生自灭。我们内心的混乱、对立、焦虑和恐惧比外在社会结构带来的东西更可怕。正确地教育学生,是帮助他了解自身的过程,惟有以完整的心灵融入日常行为中,这时才会出现智慧,才会有内心的改善与平和。,Company Logo,哈耶克对教育的沉思,长期以来,教育的结果无一不是被“掌握” 的效率与质量左右,真正的教育消失了。它使教育只停留于浅层次的认知阶段 , 这样 , 教育完全被一种凝固化的、控制化的、 机械

3、化的机制所驱控 , 缺乏文化的内化、升华机制及启迪、振奋、 激励效应。因而 , 多少年来 , 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苟且适应、对社会文化实然标准的追求与选择、其有教无育的工具主义特征、教育学的品性等无不与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命题所导致的课程文化品性的缺失、亏空及其物化机理密切相关。 教育的种种危机无不展现其中 , 教育的种种浅薄行径与迷惘、困境无不根源于此。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那样 :很久以来 , 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行业或固定的职位作好准备。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Company Logo,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 然而 , 那种想

4、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种根本准则正在崩溃。现在不是已经到了寻求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的时候了吗 ? 我们要学会生活 , 学会如何去学习 , 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显然 , 认同性、规约式的课程是很难想像会引发学生自由地、批判地思考;而其工具化的品性与机制更是断然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效应 , 内化成具有自觉自愿性的信仰、态度、价值观。,Company Logo,Company Logo,探讨的内容,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背后“看不见的手

5、”:背景分析,(一)社会层面分析 1、学校教育成与社会阶层快速流变的重要机制 2、学校-社会“轴心”机构 学校难以承受的社会之重 3、素质教育社会阶层土壤分析,Company Logo,(二)经济层面分析 4、世界加工厂-呼唤创新 5、GDP增长的两难选择 (三)教育层面分析 6、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足:知识扎实,想像力缺乏 合适“潜在距离”的 严格的“变式训练” 铺垫是成功的奥秘 是有效手段 7、按人才成长规律办基础教育 8、增进学生的“学业情感” 9、知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属性争论:新课程改革是否淡化知识的争论 王策三与钟启泉之争,Company Logo,Company Logo,洞穴

6、生活与真理,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描述 此岸与彼岸;理念与摹本;唯心与唯物; 个相与共相、绝对命令 1 2 3,中 国 教 育 今 后 发 展 的 道 路 选 择 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可利用的人力资源,Company Logo,什么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Company Logo,二、高中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目标,1、高中的性质 基础教育:老“双

7、基”、新“双基” 探究习惯、研究方法 芬兰的经验:无固定班级授课制 芬兰高中课改何以深入人心 2、特征 基础性 全面性 全体性 3、任务 4、基本问题 一个焦点:应试与素质 两类关系 :升学与生活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四项改革 : 课程设置 学习方式 评价制度 招生制度,Company Logo,5、高中的培养目标,Company Logo,Company Logo,高中新课程的结构,1、实行学分制 2、选课制度 3、班级制与学科教学班制 4、班主任与导师 5、增设研究性学习活动 6、增设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纲 要,方案,历史,高考改革,Company Logo,三、高中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

8、革,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活动式,接受式,1、教学活动的三维结构,Company Logo,已有知识 新的知识 建立联系 合理 实质 奥苏贝尔: 知识固着点的性质 换一个形式检验 我国教师: 合适“潜在距离”的 严格的“变式训练” 铺垫是成功的奥秘 是有效手段,2、有意义接受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科学性),Company Logo,3、有意义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与自主),已有“工具” (线索、细节、部分),新的“ 任务” (问题解决、项目实施),参与度,完成度,自行整合,Company Logo,两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问题之一 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

9、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 满堂灌”或“ 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问题之二 许多正在实验探究水平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考力水平。,Company Logo,高思考力水平的保持与下降,保持1,探究,保持2,解释,记忆,下降2,下降1,下降3,Company Logo,活动式教学的基本组成构件,(有学者将此称为“认知学徒制”模式,或者“导师制”模式 ),Company Logo,打破以书本知识接受为唯一学习方式的局限

10、,让学生在问题解决和项目实施中求知,拓宽了有意义学习的课程渠道,可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 打破原有以课堂为中心的界线,“ 边缘课堂”得到扩大,并向社会和大自然延伸,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对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变和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起到驱动作用,教师从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咨询者或资料提供的伙伴,能者为师被师生在更高层面上所接受。,有意义的活动式学习导致课程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教师应贯通两个阶段课程开发,从教育走向制度化、结构化后,教科书就成为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这种制度化的教育非常明显地将教与学的内容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将杂博而广泛的自然与

11、社会知识编排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即课程阶段;第二阶段是如何将课程结构转变为学生的心智结构,即教学阶段。在过去,这两阶段是脱节的,主体是分离,并且主体是不相同的。第一阶段不是由教师完成,而是由课程专家做,编出教材,教师的任务只在第二阶段,即从事教学。而学生呢?他们也只出现在第二阶段,即学习教科书,接受书本知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制度化、结构化的分工中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是教与学的能力的退化。,教师经历两次转变的示意图,现在时 教师“打通关”做 过去时 专家做 教师做 ? 广泛、博杂的知识 课程 学生心智结构 课程开发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次转变 第二次转变 ?,Company Logo,高思考力水平

12、得以保持有七个要素,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 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 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 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适当的探索时间。,资料,国际学习科学领域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 我国教师:营造追问风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Company Logo,高思考力水平下降的因素有六类,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求,教 师包办代替); 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时间过多或过少; 课堂管理问题; 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 缺乏兴趣); 教师对学生低层

13、次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 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生 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资料,Company Logo,四、高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1、学生评价的定义与特性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情况进行描述与判断,促进其全国发展的评价。 -陈玉琨 学生评价是一种正式的方法,用以判定学生在一些教师关注的教育变量上的状况。 -(美)W.J.波帕姆 学生评价是教师与学生相处时,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引发了学生在一些教育变量上变化。 -人本主义的定义,Company Logo,2、价值判断是学生评价的出发点,Company Logo,波普尔的“世界三”理论与我们的路径,Compa

14、ny Logo,你选择什么?,指向世界一?世界二?世界三? 以物为尺度?以人为尺度?,“意义”尺度 生成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格尔理论: 内容多的理论比内容少的理论高级,又包容下一级理论。,Company Logo,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淅江大学王尚文的工具论: “要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春风”一文教学,清华大学附属学校窦桂梅的人文论: “要煲好学生心灵的鸡汤” “比尔的眼泪”一文教学,Company Logo,数学生活化的争论,北大姜伯驹、北师大郭华: 生话化导致轻视知识掌握 三角形边的关系 B A,华东师大钟启泉、华中师大郭元祥: 在生话化中寻求意义 冯

15、.纽曼关于数的推导,Company Logo,3、学生评价的政策依据,中小学评价考试新方案-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字)26号 2002.1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 , 使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 , 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 ,克服在部分地区、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陈旧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 ;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Company Logo,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

16、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1) 基础性发展目标 :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 ; 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 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 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 , 有对自已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 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 科的知识 , 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 , 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 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Comp

17、any Logo,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 , 尊重并 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 , 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 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 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 ,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 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 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 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 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 学科学习目标 :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 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Company Logo,4、学生评价的新特性 核心有了,请你选择一下起点?又如何实施呢(二次创新)?,Company Logo,你能举例吗?各例之间有关系吗?,Company Logo,语文还可以这样考啊!,Company Logo,本例中有何新元素?,A R R1 B,Company Logo,政治与美育的结合,Company Logo,知识是可以作多样化理解!,Thank You !,,Company Logo,中国发展的道路轨迹,国家独立,国际合作,国家创新,经济闭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