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1428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环境保护鲁教版.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走进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一、设置 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背景及其意义 二、环境保护“内容标准”解读 三、高中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教科书结构分析,一、设置 “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背景及意义,技术 地理,教育部“广州会议”(2003年春节后)决定设置环境保护模块 2003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2004年4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 学科发展的共向性 课程性质的相似性 教学内容的互补性 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国外地理课程发展呈环境化、信息化和重视乡土性、实用性、参与性等趋势 主张“地理教育即广义的环境教育”,认为:环境科学是

2、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推动各自然学科乃至整个科学体系的发展,环境保护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地位 环境保护是高中地理第六个选修模块 在设计上“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是培养学生环境观和资源观的重要依托,也是地理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 高中地理单列“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是提高学生素质、增强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行为习惯的需要,体现地理学发展新趋势 本模块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以及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各模块都有紧密联系,二、环境保护“内

3、容标准”解读,选修模块 6 “环境保护”分为5部分 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可简要归纳为三部分内容 “环境与环境问题” : 阐释基本概念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 3个专题 : 探究 “广义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探讨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从环保观念内化为环保行为,1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就有,但一般限于局部地区,且可自然净化,因而未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损害 今天,环境问题已扩展到全球,并威胁到

4、全人类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愈演愈烈,“第一代环境问题” 向“第二代环境问题”发展 区域性、小规模 全球性、大规模 环境的宏观损害 环境的微观损害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工业化、城市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大量自然植被遭破坏、深埋的地下矿产资源被开采、加工,在其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难以在自然界中降解和净化 现代环境污染源和破坏源既来自人类经济的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既来自污染物的直接污染,也来自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和破坏 环境问题的危害随着环境

5、污染的加剧而扩展。现代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人体健康,并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生态恶化的后果:将导致地球迅速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3)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全球性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技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既是自然史,又是人类的历史。 地球是巨大的、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是其子系统,

6、人类参与,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规律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场所,并提供各种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统一,课标学习目标要求:根据高中生思维特点,通过实例, 反思以往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探讨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正当、合理的行为, 以及人类对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的问题 环境伦理观源于对以往人类文明的反省,以及对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机意识 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 学生须树立环境伦理观:尊重与善待

7、自然,关心个人与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资源的持续培育和利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近现代,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人们以掠夺式方式利用地球的资源,导致某些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甚至耗竭,在自然资源中, 非可再生资源一般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致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例如,金属、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非可再生资源含义很广,学生能举例说明即

8、可 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学生须了解:人类的共同目标是在地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度内,避免自然资源消耗殆尽,使资源可持续利用,(2)了解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例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只要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可永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利用得合理,可恢复更新再生产以致不断增长;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条件下,其可更新性就会受阻,导致存量不断减少,以致耗竭 例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9、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减少土地资源存量 过度利用生物资源,将减少生物存量,降低自然增长率,甚至导致物种灭绝,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存量扩大和质的提高。对易受污染或易被误用的资源,则要正确把握其利用方向,预防发生破坏因素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的经验和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 认识资源问题,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成为具有资源观、环境观的公民有实际意义,3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它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自然生态系统是

1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各种因素之间是互相协调的,如果从外部加进或减少其中某一重要环节,使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发生改变或超出它本身的自动调解能力就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损坏和改变自然生态环境,使全球生态支持系统的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人类采取短视行为,开发自然资源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支持能力。一方面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又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大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导致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和受损,并导致一系列生态灾难 学习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2)

11、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或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问题很多,水土流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我国约有 1 / 3 的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还造成水库和下游河道淤积,造成航道、港口的淤积,减少内河航运的通航里程等 水库淤积危及行洪安全,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我国是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荒漠化

12、,导致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丧失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且乱砍滥伐仍有发生。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其成因复杂,但上游森林破坏、下游不合理围湖垦田是根本性原因 川西地区天然林乱砍乱伐,致使1949 - 8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36万增至56万平方千米,土壤流失量也从10多亿吨增加到22.4亿吨(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1998 ),致使河道淤积,湖泊萎缩;大规模修堤与围湖造田更使江水无处宣泄,生态破坏使水患愈演愈,我国中等程度以上退化(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1.3亿公顷。全国沙化土地约占国土总面积1 / 6,主要分布于 35- 50N ,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带(

13、东西长约 4 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 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连续发生沙尘天气,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 强沙尘天气,除气象因素外,地表覆被状况恶化是重要原因 沙尘天气主要源地: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生物多样性锐减 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过度捕捞捕猎,使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生境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所列的640个物种,我国占156个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354种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公布的珍稀野生动物有405种,(3)描述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14、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生态环境问题既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生态破坏的最典型特征之一是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例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自然灾害加剧,进而可能引起土壤荒漠化;土壤荒漠化又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可见,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生态保护目标: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达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针对高中生特点,须发挥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从根本上、用综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15、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要靠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原有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存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4环境污染与防治 (1)了解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自然过程与人为过程, 改变环境中某些原有成分,或者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即造成环境污染 按污染物性质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 按受污染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

16、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我国的主要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如酸雨) 水体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 固体废物污染(如工业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等) 噪声污染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资料,了解环境污染。既要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又能说出具体实例,(2)了解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危害及防治的主要措施 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司空见惯,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污染事件的成因和危害,并根据其成因和过程,寻求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 学习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环境污染的成因、过程、危害及主要防治措施,5环境管理 (1)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以及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环境管理国家采用多种手段,

17、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环境管理的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狭义环境管理:主要指污染控制 广义环境管理:将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结合起来。有些国家还将环境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森林与植被管理、自然资源养护等 环保国际行动很多,包括制订各种环保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等 课程中主要把握的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控制、臭氧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废物控制及海洋环

18、境保护等,(2)认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没有青少年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高中生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环境态度、责任和办事原则。因此,将个人在环保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是学习目标之一,高中生应提高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责任心,“面向全球,立足本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 1) 以新的环境伦理观对待自然,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做好宣传 2)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实行绿色消费模式,做生活方式变革的表率,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观念 3)结合家庭、学校所在地实际,参与环保活动 4 )有组织的参加与解决当地发展与环境问题相联系的各种活动,促进社区重视环境保护,促使有关部门将突出的问题纳入环境与发展的决策,三、高中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教科书结构分析,http:/,单 元 活 动, 参观考察体验 环保辩论自主参与 调查当地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综 合探究 环保展览展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