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2050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单元二背景知识讲授部分.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运用,第二单元 背景知识介绍,中 国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其文化历史的民族 所创造的科技文化在世界上持续领先近两千年 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部分 中国发展简史,一、原始社会时期 二、奴隶社会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 四、封建社会时期 五、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春秋战国,奴隶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返回第一节目录,一、原始社会时期,云南元谋人,蓝田人,大汶口文化,山顶洞人,早晚期智人,北京人,氏族公社时期,出现贫富分化,产生阶级,返回第一部分目录,二、奴隶社会时期,

2、西周,商,夏,禅让制度被破坏,三、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春秋,西周,(东周)战国,前1046前771,前770前476,前475前221,返回第一部分目录,四、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宋、金、元,明清时期,返回第一节目录,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货币,五、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一、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根据创建者原有封号定国名,以社会上流传的口号定国名,以同音通假定国名,根据部落、联盟名称定国名,根据政

3、权所在地定国名,国号,根据发迹地定国名,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后、王、天子 皇帝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皇太子、皇太孙 公主、驸马,二、帝王的称谓,谥号: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 庙号:继承者立庙奉祀“某祖”、“某宗”的名号 庙号 尊号:即徽号。尊崇颂扬性称号 全称: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 年号:帝王即位后为纪念而设的称号 年号 陵号:陵寝的名号,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1、谥号: 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4、“彰善恶,垂劝诫”的教化。 西周开始,秦始皇时废除,西汉恢复。 表扬类、怜悯类、贬评类 表扬的:文、武、景、惠、烈、昭、穆、英、康 贬义的:炀、厉、灵、幽 同情的:哀、怀、愍、悼 返回-帝王的称谓,例:周文王、周武王、汉惠帝、汉孝文帝刘恒、汉孝武帝刘彻、汉文帝、汉武帝 孔子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 诸葛亮忠武侯(成都武侯祠) 岳飞武穆王 文天祥忠烈公 欧阳修文忠公 陶渊明文范、靖节 特点: 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 在实际往往与事实不符,甚至完全虚的。返回-帝王的称谓,2、庙号: 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 对开国或建国初期有特殊功勋的皇帝

5、称“祖” 对后来继位守成的皇帝称“宗”,刘 邦汉高祖 李 渊唐高祖(建立唐朝称祖)图像 李世民唐太宗(继位) 朱元璋明太祖(开国皇帝)图像 朱 棣明成祖(有再造明朝天下之功) 努尔哈赤清太祖(清开国皇帝) 皇太极太宗,返回-帝王的称谓,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返回,3.尊号 对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的称号为尊号,有时也称为徽号。 如:太上皇 皇太后 高皇帝(刘邦)等 4.全称 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全称 康熙,名“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 全称:“合天弘运 文武睿哲 恭俭宽裕 孝敬诚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乾隆名“弦歴”,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 全称:“高宗法天

6、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 纯皇帝 ”,5.年号 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图吉利、图太平、图祥和 改元: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有可资纪念的事,出现了某种祥瑞的征兆,为某种愿望可改元。 6.陵号 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始于西汉,如长陵、霸陵等,返回-帝王的称谓,四、天干、地支,何谓干支: 干支:就是干枝,天为干,地为枝。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天干,地支,五、年、

7、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天,纪年法:,古代主要采用年号和干支纪年法。此外还有星岁和生肖纪年。 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即以耶稣生年算起,为“公元元年”;以前的时间则为“公元前”。 年号纪年: 始于西汉汉武帝。 即采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皇帝即位即更换年号,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第二年则为贞观二年。 一位皇帝可以只有一个年号,也可有多个年号,汉武帝刘彻在位48年曾经改元11次。,月: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周,特定日子的名称:,从一个月来说,古代还会为阴历一些特定的日子起名。如: “朔”,每月的第一天。 “晦”,每月最后一天。 “胐”,每月初三。(音fi,又读pi)。 “

8、望”,每月月半,小月在第十五日,大月在第十六日。 “几望”,望日前几天(几读j,意为“几乎”)。 “既望”,望日后、下弦前。 “上弦”,每月初七八。 “下弦”,每月二十二三。 “弦”,“上弦”、“下弦”的合称。,日:一昼夜,地球自转一周 辰:即“时辰”,十二地支纪辰,古代计时法:,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与五色、五方、五脏、五音相配的关系,八卦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哲学概念 原属于哲学范畴,是朴素的唯物论 中国古老的文化科学遗产,是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智慧文明的结晶,八卦图,韩国国旗的含义:,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时,决定将太极旗作为韩国国旗,并于1949年颁布了制作标准

9、:太极旗横竖比例为3比2;白底代表神圣的国土;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间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为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阴阳。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六、四时、节气,四时:四季(春、夏、秋、冬) 24节(气):,春风能解冻, 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 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 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 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 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 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 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 鸟雀尽潜藏 -四时之风郭熙,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七、生肖,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

10、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 -十二属诗沈炯,生肖与十二地支的搭配:,八、阴阳、五行、八卦,阴阳:原指日照向背,后指相互对立、消长的关系,如:日月、天地、君臣等,九、四书五经、三纲五常,1.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五经: 诗书 礼易春秋,2.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三缸五尝图,十、科举考试制度,院 试,乡 试,会 试,殿 试,一 甲,二 甲,三 甲,明清科举 流程: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三甲 意义、影响,科举制度的影响:始于周,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

11、于两宋、苛于清代、民国后废除;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混乱,对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孟郊,状元登科图,十一、避讳,1.避讳概述 在封建社会里,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注,古代一般避名不避字) 凡遇到与君长名字相同的字, 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2.避讳的范围,讳又分避君主名讳、避庙讳、避圣人或上司名讳、避家讳(父祖)。 避君主名讳 在位帝王的名讳是最要避的。如: 薯蓣山药 薯蓣因唐代宗名李豫,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名赵曙,最终改为山药。 玄元 宋代避始祖

12、赵玄朗、清代避康熙玄烨(y叶)讳,改“玄”为“元”,如玄参元参,玄明粉元明粉。 丸圆 宋代药丸叫圆,因避宋钦宗赵桓讳。如六味地黄圆、苏合香圆等。,2)避圣人或上司名讳 为避孔子讳,人们将“丘”写成“ ”。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宋代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民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即本乎 (3)避家讳 苏轼的祖父苏序。所以苏轼给人作序用“叙”或“题首”,苏辙给人作序则用“引”,都回避“序”字。 范晔是后汉书的作者,因其父名泰,所以其书将郭泰改成郭太,郑泰成郑太。 医说太素之妙:“予伯祖讳,字子充,歙人也。”句中“讳” 指“扩”,避宋宁宗赵扩之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