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4253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考试大纲解读与二、三轮复习备考建议,一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考试大纲解读,1.理综物理大纲的基本结构 (1)能力要求:五个方面 (2)考试范围与要求:十七单元,131个考点 (3)命题要求:三个层次 (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5)题型示例,2.关于能力要求的解读 (1)理解能力的解读与提升 考纲要求:四个层次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信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解读与建议: 物理概念的复习建议 强化引入

2、物理概念的目的性的教学; 强化引入物理概念的方法的教学; 强化物理概念物理意义和本质特征的教学; 强化物理概念间联系与区别比较的教学。 物理规律的复习建议 了解物理规律的类型; 掌握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 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掌握规律的描述方法; 理解规律间的联系与区别; 强化规律的应用; 强化复习效果的检测,发挥考试的复习功能。 强化物理情境、状态和过程的理解 关键语句的理解 图象的理解,(2)推理能力的解读与提升 考纲要求: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解读与建议: 强化语言规范性,培

3、养考生思维的严谨性; 强化形式运算教学,培养考生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3)分析综合能力的解读与提升 考纲要求: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解读与建议,学会描述物理过程,方法,目的,语言描述法,解析式描述法,图象描述法,明确问题与条件,学会分析物理过程,方法,目的,目的,目的,方法,方法,两条主线与七个W,复杂问题简单化,学会等效物理过程,情境的等效,过程的等效,模型的等效,具体问题模型化,

4、学会利用物理过程,审题、建模、择法、 列式、求解、讨论,解决实际问题,(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解读与提升 考纲要求: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解读与建议: 了解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归纳总结物理考题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A运算问题; B函数问题; C几何条件问题; D图象问题; E求极值的问题; F数学归纳法求通项的问题等。,(5)实验能力 考纲要求: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5、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解读与建议: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与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规定的学生实验的理解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设计性实验。,3.关于考试范围与要求的解读 (1)力学中的核心考点 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t=V0+at, S=V0t+at2/2,V t2-V02=2aS。V-t图。 考点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考点

6、18: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31: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 另外,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与振动和波每年必考。,(2)电磁学中的核心考点 考点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考点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考点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考点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3)热学重要内容

7、 分子动理论 气体 热力学定律 (4)光学重要内容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电效应 (5)原子物理学重要内容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三种射线; 核能、质量亏损、质能方程,4.关于命题要求的解读 (1)考纲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2)高考命题如何体现命题要求: 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处理好物理考题与STS的联系; 注重对科学素养的考查: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8、数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 关注自然的和谐发展。 5.关于题型示例的解读,二高考物理试题题型功能与应试技巧,1.选择题,(1)功能,(2)考查特点,(3)规律,(4)应试技巧,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力学三道,电磁两道,热光原各一道,先易后难,至少一道至多两道“大题小考”,单选多选分布:5+3;6+2;4+4等,选项判断,模棱两可,宁可少选,感觉全对,只选一项,完全不会,跟着感觉走,把握好时间,考点分析 (1)力学: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力学中的其他知识和方法 (2)电磁: 电场: A电场中两点的场强的比较; B两点电势的高低的比较; C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两点间移

9、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有关能量关系; D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四个带有工具性的结论,磁场 A磁场的描述、性质及电流的磁场 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C电磁感应及其图象问题 电偏转与磁偏转:两种典型的等效方法,5典型例题欣赏 例: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直角坐标系 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带电量为 的质点从坐标原点以 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它到达的最高点位置如图中A点所示,落回到与抛出点同一水平面时的位置为B(图中未画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在空间的运动形式为变加速曲线运动 B该匀强电场的场强为 C运动全程中电场力做功为12J

10、D回到B点时,质点的动能为13J,例:如图所示,a、b是一对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及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两板左侧正中位置以初速度沿平行于金属板的方向射入。若撤去磁场,电场保持不变,则带电粒子进入后将向上偏转,并恰好从a板的右边边缘处飞出;若撤去电场,磁场保持不变,则带电粒子进入后将向下偏转,并恰好从b板的右边边缘处飞出。现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下面的判断中哪个是正确的 A带电粒子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B带电粒子将偏向a板一方作曲线运动 C带电粒子将偏向b板一方作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带电粒子作哪种运动,点评,1.情境,(1)带电粒子 匀强电场 a板

11、右端,(2)带电粒子 匀强磁场 b板右端,(3)带电粒子 复合场 运动方向,2.模型,类平抛,匀速圆周,?,3.方法,比较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的大小,4.选项设置,排斥性,5.定性、定量,6.能力要求,例.如图所示,一束复合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分成a、b两束单色光,其中a光被反射回水中,b光进入空气中。,a,b,空气,水,()临界角,()折射率,()频率,()波长,()能量,()双缝干涉,()传播速度,()光电效应,()原子能级跃迁,例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一矩形abcd,其长为ad=20cm,宽为ab=10cm,其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已知abd三点的电势分别为:a20V,b16V ,d12

12、V,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e的电子(不计重力)在矩形所在平面内自c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bc线成角射入。,d,()C点的电势?,()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电子的运动?到达b点用多长时间?,()由c到b,电场力做功?能量转换?,2.实验题,(1)功能,(2)考查特点,(3)规律,(4)应试技巧,主要考查考生实验能力,三尺三表热点,数据处理亮点,原理的考查重点,探究性实验难点,一小一大,规定实验的变式,确保小题得满分,问题立意,原理先行,思维发散,0.73A,0.15A,0.73V,3.7V,1.构造,2.内阻,3.中值电阻,4.表盘刻度,5.电表用久了,6.黑箱探测,例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题)现

13、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直杆,绕通过垂直于直杆的水平转轴的转动可以构成一个复摆。复摆的周期为 ,其中m为直杆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转轴到直杆质量中心的距离,I为复摆对转轴的转动惯量。按照力学原理,复摆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可以表示为 ,其中k为直杆绕通过质量中心且垂直于直杆的水平转轴的回转半径。下表为实验中测量的一组(h,k)值,请用作图法求细杆的k的取值和实验室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解:由,用表中数据在方格坐标纸上作 图,描出实验数据(黑点)(2分),画出拟合直线(1分);找出两个拟合直线上的点(0.05,0.53),(0.19,1.09)(两个“ ”,尽量取为某一格上的点)(1分)。求斜率,得,2

14、分,1分,所以重力加速度为,1分,拟合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1分,则回转半径为,1分,例(2008宁夏卷):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

15、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点评:由纸带点迹求加速度的方法,1、相邻位移法,0.495m/s2,2、位移逐差法,0.496m/s2,3、相邻速度法,0.496m/s2,4、速度逐差法,0.496m/s2,5、快速粗略计算法,0.497m/s2,除掉第一段(?),将奇数段变为偶数段处理,(5)关于实验综合复习中的问题,以内容为主线进行综合复习: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以器材为主线进行综合复习:特别适合于电学实验的复习,以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复习,以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主线进行综合复习,3.论证计算题,(1)功能,(2)规律,(3)分类及应试技巧,考查核心知识,考查通性通法,考查学科能

16、力,两力一电或一力两电,第一题较简单,考查的知识,背景材料,问题设置,力学综合,力电磁综合,运动形式,动力学两类问题,能量和动量方法,复合场,电磁感应,一题一问,一题多问,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例题点评 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在水平台面右端B点,另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与B点相距S=3.5m的A点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至B处与M发生弹性正碰。碰后m沿原路返回至台面C处静止,M经时间t=0.4s落到地面上D点。已知两滑块均能看成质点,且M=2m,D点离B处的水平距离为s=0.8m,m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水平台面离地面的高度; (2)

17、m在A处的初速度v0的大小; (3)C点离初始位置A的距离。,点评:弹性正碰模型问题,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各行各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带来严重的损失。振兴汽车工业成为目前各国提振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除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外,更重要的措施是要设计性能优良且能使用“替代能源”的新车型。我国某汽车研究机构所设计的使用充电电源的“和谐号”小汽车即将面市。下图是在研制过程中,某次试车时该车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的v-t图,图中速率15m/s为该车匀加速起动时的最大速率。已知汽车总质量为m=2000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3倍,充电电源的电

18、功率转化为机械功率的效率为80%,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充电电源的额定功率; (2)v-t图中t1的值; (3)从起动开始到第30s末 汽车所发生的位移。,点评:1.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问题;2.关于功的计算方法。,例:如图所示,PQ、MN为一对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其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左端连接一定值电阻R,右端通过导线连接着一对固定的平行金属板,金属板板长和板间距离均为L,且金属板间距离恰好是两导轨间距离的2倍。导轨和金属板间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未知的匀强磁场。金属板左端正中间处有一电子源,不断地沿水平向右方向发射速率恒为v0的电子,电子恰好沿下极板右端飞出。

19、为保证电子沿水平方向运动,可在导轨上加一轻质金属杆ab,其阻值为r,使其在金属导轨上无摩擦的左右滑动。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不考虑电子的重力及电子间的的相互作用。 (1)为使电子沿水平方向运动,请定性描述金属杆ab的运动情况; (2)使金属杆ab保持上述的速度运动,则作用在杆上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大?,点评:电磁感应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综合。,例:如图所示为示波器的部分构造示意图,真空室中电极K连续不断地发射电子(初速不计),经过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沿水平金属板间的中心轴线射入两板间,板长为L,两板距离为d,电子穿过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屏到两板右边缘的距离为L,水平

20、金属板间不加电压时,电子打在荧光屏的中点。荧光屏上有a、b两点,到中点的距离均为S,若在水平金属板间加上变化的电压,要求t=0时,进入两板间的电子打在屏上a点,然后在时间T内亮点匀速上移到b点,亮点移到b点后又立即跳回到a点,以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在屏上形成一条竖直亮线。设电子的电量为e,质量为m,在每个电子通过水平金属板的极短时间内,电场可视为恒定的。 (1)求水平金属板不加电压时,电子打到荧光屏中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2)求水平金属板间所加电压的最大值U2m。 (3)写出加在水平金属板间电压U2与时间t(tT)的关系式。,点评:高考物理一题多问型考题,特点,应试技巧,1.第一问往往非常简单

21、,2.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3.最后一问较难,前一问的结果做为后一问的已知条件,前一问的解题过程为后面提供指导和帮助,物理知识,数学应用,1.快速准确拿下第一问,2.找联系,3.明确难点,各个击破,理解关键语句,排除干扰因素,挖掘隐含条件,例:一物体沿一木板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它能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与木板对地的倾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图中最低点P的坐标。,点评一:,1.该题特点,2.信息的收集,点(0,20)的意义、情境和模型,点(90,15)的意义、情境和模型,点P的意义、情境和模型,3.信息的加工,vo和,文字量小,考什么而不见什么,物理和数学完美结合,能力要求较高,4.信息的利用

22、,点评二:,一题一问型考题特点与应试技巧,特点:,问题单一貌视简单,情境过程复杂考查分析综合能力,思维量大涉及物理知识较多,应试技巧,自找台阶情境过程分析,顺藤摸瓜找准切入点,跟踪追击一环扣一环,例(2007全二)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有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点评:旧瓶装新酒型考题,例(2008山东考题)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

23、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点评:新瓶装旧酒型考题,例(海淀期中考题)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细软绳通过定滑轮提升一重物,运用传感器(未在图中画出)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被提升物体的速度v与对绳拉力F,并画出v1/F图象。假设某次实验所测得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线段AB与v轴平行,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一个时间段内v和1/F的关系;线段BC的延长线过原点,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二个时间段内v和1/F的关系;第三个时间段内拉力F和速度v均为C点所对应的值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图象上没有反映。实验中还测得重物由静止经

24、过t=1.4s,速度增加到vc=3.0m/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绳重及一切摩擦和阻力均可忽略不计。 (1)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除了重物的质量和所受重力保持不变外,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内还各有一些物理量保持不变。请分别指出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所有其他不变的物理量,并求出它们的大小; (2)求被提升重物在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通过的总路程。,例(海淀期中考题)质量m=1.0kg的甲物体与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乙物体从甲物体正上方,距离甲物体h=0.40m处自由落下,撞在甲物体上在极短的时间内与甲物体粘在一起(不再

25、分离)向下运动。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上升的最高点比甲物体初始位置高H=0.10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乙物体和甲物体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乙物体和甲物体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乙物体和甲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例:(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题5分)如图,质量为M的板置于水平地面,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板,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1,2。当作用在板上的水平拉力F=_时,刚好能将板从物体下拉出。,点评:关于板块模型的复习,三、二三轮复习建议如何提升考生的

26、应试能力?,1指导学生经常性地进行知识的梳理 基础,(1)宏观上要“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力学,力和运动,功和能,动量及其守恒,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动力学,受力分析,平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及其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2)微观上要“咬文嚼字,字斟句酌” 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梳理与复习,(一)一个概念:加速度,(二)三个规律,1.速度-时间规律,2.位移-时间规律,3.速度-位移规律,(三)三个推论,(四)五个二级结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第1s末、第2s末、第ns末的速度之比:,2

27、前1s、前2s、前ns的位移之比:,3第1s、第2s、第ns的位移之比:,4前1m、前2m、前nm所用时间之比:,5第1m、第2m、第nm所用时间之比:,(五)七种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 1一般公式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规律进行求解,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三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三个公式,但只有两个独立方程,是典型的“知三求二”的问题,即要找出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求出两个未知量; (2)注意矢量的方向性,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矢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3)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基础。 例1:一质点自水平台面边缘以初速度v0=5m/s竖直向上抛出,已知台面离

28、地面的高度为H=18.75m,计算质点自运动开始到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及到达地面瞬间的速率。重力加速度g=10m/s2。,点评: 1.将质点的运动分为两个阶段: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然后分别求解。 2.整体求解:注意矢量的方向性,例2:如图所示,一倾角为的固定斜面AB,其长为L。一质量为m的滑块(可以看成质点)受一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自斜面底端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到达斜面顶端B,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水平恒力的大小。,点评: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及其解题步骤和方法 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力求运动; (2)已知运动求力。 2.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步骤和

29、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基础,不能多一个力,也不能少一个力; 一般按一重、二弹、三摩进行; 未知力的方向可先假设,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来判断其实际方向。 (2)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进行正交分解; (3)列方程,求解并讨论。,2平均速度法 例3:甲、乙两汽车,速度相同,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甲在3s内前进18m停止,乙在制动后1.5s停止,则乙前进的距离为 A9m B 18m C36m D72m 点评:五说题意。 例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经A、B、C三点,已知AB=BC,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则B点的瞬时速度为 ( ) A4m/s

30、B4.5m/s C5m/s D5.5m/s 点评:求平均速度的两个公式的联系、区别与应用,3中间时刻速度法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有些题目中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应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时间的平方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逆推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静止的问题,可以逆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5:一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例6: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行时留下

31、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7, g取10m/s2 。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A7m/s B10m/s 14m/s 20m/s,5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的运动,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二级结论,用比例法求解。 6.图像法 (1)图像及其分类 实物图或实物示意图 原理图 工具图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v-t图 s-t图 F-t图 a-t图 考纲说明中只限于v-t图,(3)直角坐标系下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轴:弄清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二点:分析图像中特殊的点的物理意义;

32、 三线:分析直线段或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 四面:分析图像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例7(08宁夏题1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例8(07宁夏卷题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

33、的是 A、在0-10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s内两车位移相等 D、在t=10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例9: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 ,则 Aa1 a2 Ba1= a2 Ca1 a2 D不能确定 7巧用推论解题,(六)两种典型的直线运动模型 物体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某一地点或某一时刻突然改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 例1一长途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少了一名乘客,司机于是刹车使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停下来等这名乘客。整个过程历时

34、10秒,车发生位移15米,求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例2.一物体从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改为以加速度a2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全过程中位移为S,求运动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例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A加速度大小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例4.(05年全一23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

35、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例5.如图,相距为d,水平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A、B,其电容量为C,开始时两板均不带电,A板接地且中央有小孔,现将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一滴一滴从小孔正上方h处由静止滴下,落向B板后电荷全部传给B板。求: (1)第几滴液滴在A、B板间,将做匀速直线

36、运动? (2)能够到达B板的液滴数不会超过多少滴?,例6.(04年全国高考试卷一题25)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例7.(北京海淀06二模):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质量为M的长平板B,在平板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P由静止开始落下。在平板上方附近存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如图中虚线所示区域),当物块P进入该区域内,B便

37、会对P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使得P恰好不与B的上表面接触,且F=Kmg,其中K=11。在水平方向上P、B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10-3,平板和物块的质量之比M/m=10。在P开始下落时,平板B有向左运动的速度v0=0.20m/s,P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经历的时间t0=0.50s。设平板B足够长,保证物块P总能落到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域内,忽略物块P受到的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例8

38、.(2007山东潍坊检测):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图甲所示的照片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现只研究从发力到支撑这个过程:已知杠铃的直径D=0.32m,质量m=120kg,运动员从发力到支撑历时t=0.6s,为简便起见,可以认为在该过程中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杠铃相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今用刻度尺测得照片中此杠铃的直径是0.8cm,从发力到支撑杠铃被举起的高度为1.2cm,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 (1)算出该过程中杠铃被举起的实际高度h

39、1; (2)简要说明杠铃在该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并求出杠铃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vm; (3)求出F-t图象中的F0的值。,物体在恒力F1作用下从静止出发,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1同时换上另一与之相反的恒力F2,在相同时间内物体回到出发点。,()如何将全部过程划分阶段 方法一: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A到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二阶段:由B到C,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 第三阶段:由C到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法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A到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二阶段:由B到A,匀变速直线运动 思考题: 哪种方法更科学合理?为什么? 由B到A这一阶段,如何列方程?

40、(注意矢量的方向性),(2)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速度关系_ 时间关系_ 位移关系_ (3)规律探究: 两力的大小关系; 两力的功的关系; 两力的冲量的关系; 物体在图中B点和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关系; 图中B、C及再回到A点时,物体的动量、动能关系。,(1)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1.力和运动的方法,2.功和能的方法,3.动量及其守恒的方法,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受力分析的方法,处理平衡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形式、规律及解题技巧与方法,2指导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方法的总结手段,(2)规范求解物理大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审题,建

41、模,择法,列式,求解,讨论,审题,1.重要性,2.三种不正常的现象,3.正确的审题方法,4.平常的审题训练,5.题后反思,1.熟悉的题型,2.生题和新题,3.长题,1.动笔前审题,2.解题过程中审题,3.解题结束后审题,对象、情景、状态和过程,关键语句和隐含条件,物理知识,解题方法和方程,解题结果,何谓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What?,Why?,How?,五星级重点,建模,物理模型,解题模型三要素,对象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研究对象,客观条件,物理过程,择法,力和运动的方法,功和能的方法,动量及其守恒的方法,列式,一要列方程,而不要堆砌公式,F=ma,F1sin+F2cos=ma,二要

42、列原始方程,而不要直接使用变形式,f=mg,R=mv/Bq,三要用原始方程联立求解,而不要使用连等式,a=g,求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你准备使用的字母、符号,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研究对象经历的物理过程,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解题结果中的负号,讨论,1.题目要求讨论的,2.出现多个解题结果时,3.结果出现负值时,4.理论计算值回到现实中,(3)常见解题模型,运动模型,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弹簧模型,弹性正碰,人船运动,示波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算问题,函数问题,几何条件问题,图象问题,求极值问题,数学归纳法求通项

43、问题,形式运算,具体运算,提供解题信息,判断运动形式,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复合场问题中特别多见,实物示意图,原理图,工具图,用导数求极值,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定理,定和求积,3指导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求,例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匀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描述人的头顶的影子运动情况;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点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方法一:合力特点,方法二:运动特点,速度或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例:如图所示,ABDO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是半径为R=15m的1/4圆周轨道,半径 OA处于水平位置,BDO是直径为15m的半圆轨道,D为BDO轨道的中央。一个小球P从A点的正上方距水平半径OA高H处自由落下,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通过D点时轨道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的14/3倍。取g=10m/s2。 (1)H的大小? (2)试讨论此球能否到达BDO轨道的O点,并说明理由。 (3)小球沿轨道运动后再次落到轨道上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点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1.一般考非匀速情况,2.常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考查,3.特殊位置:,最高点,最低点,与圆心等高的点,4.几何条件的应用,4.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1.提高解题速度,2.科学分配时间,(1)753模式,(2)456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