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5191 上传时间:2019-08-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0916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卢声怡 13850103593,由NordriDesign提供 ,鼓楼区教研,目录,前面的话,一、自我介绍 请多联系: 手机:13850103593 QQ:18388160 电邮: 博客:http:/ 微博:http:/ 二、全区情况 全区一年级共130个班,数学教师78位。 请填写一年级数学教师联系表,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教材,二、教材变化分析,一、教材总体情况,三、教材单元分析,一、教材总体情况,(一)本册教材结构内容: 本册安排了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是: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

2、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表内乘法(二)、统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介绍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教师用书P2,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解析:结构,十章的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1120各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总复习。,对比旧教材 1、准备课 数数练习。 初步教学分类。 初步认数字练习。 初步认识“同样多

4、”、“多些”、“少些”的含义。 增加写数准备练习。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以内数的认识 以内的加、减法 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认识图形(一)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内的退位减法 . 加、减法应用题,二、教材变化分析,1、一些增减变化 (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专门把这两个教学内容单独列为单元,可以明显看出新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重视。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 (3)增加了“认识钟表”。 2、认数和计算教学

5、进行了较大调整 分为“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进行教学。即15 0 6、7 8、9 10 采用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的方式,二、教材变化分析,3、加减法的教学变化较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加减法被分散到认数的教学中。 引进了有关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三个注意。,二、教材变化分析,4、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 (1)注意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二、教材变化分析,4、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4)

6、新编了“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 (5)情境、插图富有儿童情趣,版式设计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北师大版扉页,人教六上P14、15,人教六上P6、7,二、教材变化分析,5、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6、方便教师实施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为组织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二、教材变化分析,5、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6、方便教师实施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为

7、组织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数一数”介绍 教学重点是会按从数量少到多的顺序 ,从左到右的顺序,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会按一定的方法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知道数数时,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是几,数量就是几。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数的结果。 教学策略是慢慢引导。强调数数时要做记号,每数一个做一个记号,每数完一类就回头检查是否每一个都做好了记号,如果发现有漏数的,要及时添上;如果发现有多数的要及时去掉。结合生活中具体物体不断地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教师要学会灵活地在课堂进程中做学情调查。,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二单元比一比”介绍 教学内

8、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同)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 目标包括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来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教材择要分析: ,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介绍 注意两个内容在这个单元,一是“0”,在5之后认识。另一个是在“比大小”时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先集中认识15,再教学加、减法。同时继承了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 教材择要分析: ,15的写法。P16,(1)这部分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教学写数,确实有困难。 造成困难的原因有

9、 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 儿童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身心发育有害。 原通用教材1个1个地认及加减法,教学时间较长,很自然地分散了这个难点。 (2)解决的办法。写数集中编排,但教师不一定要集中教写数。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介绍 7、加法的含义。P23 和原通用教材一样,强调合并的含义。 8、加法的计算。P24 呈现了三种不同水平的算法“点数接数数的组成”,但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暗示。 9、减法的含义、计算。P25 减法含义强调“去掉”。

10、 注意主题图 情境与加法呼应,是延续的。,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P29,建议老师查阅数学史上“0”的史料。 先有1还是先有0? 0的应用很多,不同场合表示不同的意思。 只是让学生接触而已,不作为知识点。 教学0,一方面要突出它的意义,在现实情景里面正确使用0;另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写0,一定要像教材那样,示范写0的起笔、运笔、收笔,帮助学生正确写0,防止坏习惯的形成。,三、教材单元分析,“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介绍 教学建议: 1、通过活动、操作直观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实际上,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

11、难度。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如“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我认为,什么叫充分,这就叫充分。为什么会有橄榄球呢?变幻产生趣味。,三、教材单元分析,“第五单元分类”介绍 内容和目标:按单一标准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材择要说明:P38 1、主题图。P38看到相同的文具都是摆放在一起的,这就是生活。“做一做”体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 2主题图。P39按不同标准的分类。小组活动。15枝铅笔可以分为削过的、没削过的;带橡皮头、不带橡皮头的;红色的、绿色的、花色的;圆柱形的、六棱柱形的。(图太小了,很难看清。)“还可以怎

12、样分?”体会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学生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选择的标准往往也不同。 如P40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选不同标准所做的解释,应当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找不同,不能任意夸大,否则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很难驾驭课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我的处理:先让孩子们说自己的想法。再引导1、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都有理由”学会理解他人。2、为什么许多人选熊猫?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最明显的不同”学会尊重团队 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我认为分类只是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三、教材单元分析,“第六单元610的认识

13、和加减法”介绍 教材择要说明,三、教材单元分析,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不要变成看图说话或看图回答问题,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活动。 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宁可选做一两件有操作性的,也不要一个个蜻蜓点水,败坏了兴致。 实践活动内容较多,一节课很难完成所有活动。教学中,可以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老师不必在一堂课内完成所有的游戏,可以将活动分散进行 。 此外,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疑难重点专题分析,一些疑难问题,一些内容脉络,谈谈“数数”教学,疑难重点专题分析,一、一些内容的呈现脉络 直尺的出现:P43,P29。 数形结合:P14,P42。 渗透象形统计图:P17。 数的组成:(详述)。 一图一式,P2

14、3 一图两式,P45 一图四式,P56 给出算式找情境,P69。,二、谈谈“数数”教学,1、“数数”活动是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以及理解运算的基础 首先,“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其次,“数数”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最后,“数数”为学生理解四则运算打下了基础 2、重视1,5,0,10的教学 3、重视“齐性”“结构性”的直观学具的价值,“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数的分解、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是一种非常 直观的表达方式,在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中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 我把它归为3点:1理解数;2理解加减;3帮助计算。 首先,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巩固

15、对数的大小和数序的认识;,“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其次,数的分解、组成对学生建立一图四式的表象、理解加减运算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数的分解、组成也是进行加减计算的基础,尤其是10的分解和组成,在计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要经常用到。 基于以上考虑,仍然应将“数的分解、组成”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数的组成”教材呈现方式,疑难重点专题分析,三、一些疑难问题 “从左数、从右数”对一年级是否太难 已知总体求部分,列加法算式是否可以 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 “从左数、从右数”对一年级是否太难,左右的正式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但是在一年级上册的某些习题(如P22)中出现了“从左数”“把右数

16、的”等要求。 其实,这里说的左右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仅仅是指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确定左右。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线索左手、右手,左眼、右眼以及写字、读书的顺序等日常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进行判断。 如果个别学生判断困难,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例如,“给从左数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也就是从你的左手边数第”以帮助学生明确题目中左、右的含义。,已知总体求部分,列加法算式是否可以,由于图中(P62:14)两部分的数目都可以数出来,所以学生这样列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不应该断然否定。 但这不等于可以放任学生的想法,老师还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否则一旦形成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学生今后解决类似

17、问题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对错的评价,可以先请学生依次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运用分析法。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在完成P37练习五第5题时,老师们在“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 从理论上讲,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 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过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

18、圆。 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教学教研设想,1、加强联系、互通讯息 2、设主题帖,坚持反思 人教网论坛:http:/ 凤凰教育网论坛: http:/ 新思考博客: http:/ 11教育网: http:/ 3、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4、抓住机会,展现自我,http:/ http:/ 孩子不听课的原因 教师教学对策 倾听小招数 倾听的习惯 表达能力的训练 罗伯特议事规则,1.善于倾听 2.乐于思考 3.勇于表达,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怎样才能把这一群坐立不安的、好奇心很强的、随时都会跑去追赶蝴蝶的小家伙吸引在你

19、的身边呢? 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的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孩子不听课的原因: 1.课不吸引人 2.大班化环境 3.提前学得太多 4.年龄特点 5.家庭因素 ,“倾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摘自卡尔.威特的教育 德卡尔.威特,教师教学对策: 1. 把课上精彩 2. 创设听的氛围 3. 明确听的目标 4. 注重听的检测 5. 及时评价鼓励,培养倾听习惯小招数: 1. 以动制动 2. 寻找声音来源 3. 金耳朵 ,倾听的习惯: 1. 注视讲话者的习惯 2. 边听边

20、思考的习惯 3. 表情示意的习惯 4. 互动反馈的习惯,表达能力的训练: 1.训练完整地说一句话 2.训练有序地说三句话,罗伯特议事规则萝卜白菜版,第三条:谁先举手谁优先发言,但发言要得到主持人允许,要起立,别人发言时不能打断。 第四条: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面发言。 第五条: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对同一动议发言每人不超过两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规定。 第八条:主持人应尽可能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九条:发言人应该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理由。 第十条: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 第十二条:主持人应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卢声怡 13850103593,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