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5270 上传时间:2019-08-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与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对比分析.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与 2010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 对比分析,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龚小藩,1考试性质,高中新课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原考纲)中的化学部分的考试性质定位一致。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相对应的高考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2能力要求,新考纲将原考纲中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2、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更突出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有关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更全面、更具体地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3知识内容要求,原考纲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考纲依据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 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

3、与技术、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比较新考纲与原考纲,新课程高考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原考纲中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新考纲具体考试内容及其要求的变化如下表:,(1)必考部分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包含化学科学特点和价值、科学探究、化学反应本质、定量研究和STSE等五个子项的内容,其中,除“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

4、简单计算”外,都是新课程增加的高考内容,也是过去教学中被忽略或不被重视的内容。具体如下: 了解化学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化学计算。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5、思想的重要性。,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删去原考纲中“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将原考纲“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的考试要求降低为“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溶液:增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删去“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等;将“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降低为“了解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增加了“了解核素的含义”、“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

6、规律”等内容。将“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等内容移至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试内容中。 化学反应与能量:增加的内容有“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等;删去原考纲中“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

7、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调整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增加“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等内容;删去“理解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调整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增加“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没有提及“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常见无机物及其

8、应用,该部分内容变化幅度最大,新考纲除了删去原考纲中“A和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等内容外,对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对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以上

9、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虽然该部分没有呈现有关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内容,但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中仍然明确要求“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新考纲该部分必考内容要求较低,只突出烃及其衍生物部分典型代表物的主要性质与重要应用,不要求用同系列原理拓展到类属,也不要求从官能团的角度去分析物质性质及其反应机理,凸显必考内容“基础性”的要求。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了解

10、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增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识”、“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能根据实验试题做到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等内容。把“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调整为“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能力要求方面,原考纲要求“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而新考纲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科

11、学探究方法,要求考核初步实践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化学计算,对纯数学运算的要求降低,删去原考纲中的化学计算专题。将化学计算穿插分布在各模块的不同部分,强调计算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流程等结合,体现计算为化学应用服务。 (2)选考部分(我省选考模块只含有机化学基础1个模块)的内容要求,有机化学基础,新考纲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四部分,变化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 将“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调整为“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

12、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增加“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将“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调整为“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新考纲更加突出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

13、的应用”、“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等。,人教教材变化(必1、2;选修4、5),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2010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宁夏卷)试题的启示,(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例如: 第7题中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氮的核素,结构示意图; 第9题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第13题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26题各物质间的变化; 27题中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检验; 28题氢气的实验室制备;,(2)中规中矩,考查热点 例1(2010 宁夏卷 10)把500mL 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 为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有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

14、离子 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有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 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D) A. 0.1(b-2a) mol/L B. 10(2a-b) mol/L C. 10(b-a) mol/L D. 10(b-2a) mol/L 例2(2010 宁夏卷 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 H =-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 H =-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C) A. -67.7kJ/mol B. -43.5kJ/mol C.+43.5kJ/mol D. +67.7kJ/mol,例3

15、(2010 宁夏卷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3)非选题部分突显新课程理念,例如: 26 题由最基础、最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为深入到电解原理,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和化学平衡移动;最后一问将化学平衡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结合进行考查,学生往往只进行定性判断,导致结果出错; 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阴极物质是 ,电解质溶液是 ; (3)反应的化学

16、方程式是 。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B.SO2 E.H2SO4 G.Cu2O (2)粗铜 精铜 CuSO4溶液 (3)Cu+2H2SO4(浓) DCuSO4+SO2+2H2O (4)k=23.8mol/L 减小 降低 减小,28题命题从初中

17、化学知识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逐步深入至原电池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最后以实验探究结束;学生只有看清“获得相同体积的氢气”,再想到“硫酸浓度不变”才能对最后一步第一问作出正确解答。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3、MgSO4、Ag2SO4、K2SO4等4中溶液,可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旌有 (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

18、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Zn+CuSO4=ZnSO4+Cu Zn+H2SO4=ZnSO4+H2 (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铜与Zn形成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

19、速度 (3)Ag2SO4 (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答两个) (5)V1=30 V2=60 V3=17.5 灰黑色,暗红色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如10题中将溶液分为5等份,但只取两份进行实验,对学生的计算进行干扰; 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4)巧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今年高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例如12题、27题、28题都从实验角度切入,或以实验为线索,其分数份额高达35分。,(5)重视实验 充分体现学科特点,4、2010高考给我们的启发,(1)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2)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3)规范书写 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