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8735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四川高考政治复习思考,讲课提纲,一 以课程视角看高考命题 二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三 后期学科知识复习浅议 四 后期热点专题复习浅议 五 后期教学复习几点思考,一 以课程视角看高考命题,起步平稳,过程起伏,趋于规范,符合预期,创新和特色有待发展。 课程是课业及进程,高考是课业及进程的继续。 换个视角看,有助于“不畏浮云遮望眼 ”。,2、独立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强调科学性,对现实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的科学认知及其策略的改进.,考试一种教育,学校考试是课堂教育的继续,是考量课堂教学实现课程功能的有效现实载体。 1、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主渠道。,(一)从课程视角看

2、,体现课程性质,实践课程功能,3、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观, 开放性、实践性、发展性值得关注。 4 、从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看:政治化常识化生活化。,(二)从学科视角看,关注学科本质,注重学科素养,学以致用。,学科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严密丰富的理论体系,短时间内考查能考什么? 1、学科本位论,学科中最重要的知识,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点。,2、学科实践主体论,知识所关注、能运用的宏观层面(视角)、中观和微观层面; 3、学科效用论,即知识的效用问题, 知识的与现代社会实践的距离。知识能用来解决那些实践问题,能从那些方面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践问题。,二

3、、 三年高考试题分析,(一)近三年四川高考政治试题的主要考点分析 1,主要考点 2009年:商品价值量、农村集体经济、经济发展方式(主观)、三大产业(主观)、人民币汇率; 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主观)、联系观点(主观)、矛盾分析法、人生价值、实践观点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观)、和平与发展主题等主干知识,2010年: 商品价值量、通货膨胀、市场经济、新型工业化、财政税收(主观)、消费、对外贸易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矛盾观点、整体和部分、因果联系(主观)、量变和质变、认识的发展、价值观(主观)等; 国家机构原则、国家职能(主观)、满足政策、科学发展观(主观)

4、、国际关系等。,2011年: 价值规律、新型工业化(核能、主观)企业经营、消费(主观)、三大产业、 变化发展观点、主次矛盾(主观)内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人生价值、理想与现实、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主观)、实践和认识(主观)、等。 人大代表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原则(主观)国家和公民关系、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和平与发展主题等。,2、三年考点思考 (1)抓主干知识,抓主干知识中能说明其他问题的知识分析; (2)知识点考核与当年热点紧紧相扣; (3)主干知识中重视理论核心和现实中实践运用的核心知识等。 (4)以此纵横联想复习检测相关知识等,对这些反复出现的知识重点剖析。,(二)近三年

5、四川高考主观试题思考,(一)近三年主观试题 2010年: 38. (32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

6、,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

7、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10分) 39题(城乡区域发展),2009年:地区经济发展状况(38题)、四川交通建设(39题); 2011年:扩大内需(38题)、核能利用(39题),(二)三年主题试题问题归类及思考 (以经济常识为例 1、三年经济常识试题问题设置 2011年: 38 (1)

8、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5分) 39:(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10分,2010年: (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8分) 2009年: 38(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10分) 39.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10分),2、经济常识主观试题思考 (

9、1)经济常识核心概念是市场经济,目标是调高学生的经济素养,提高经济行为能力,实现经济发展。 (2) 从命题立意看,以热点为素材,考核学生认知、辨识、理解经济现象,分析经济现象的合理性,及解决之道。认识经济现象、理解经济想想,决策经济行为的能力。,(3)从材料载体看: 从材料的内容看,关注经济热点议题,材料展现经济现状、问题与成就;宏观经济背景及政策;微观发展状况及措施; 从材料的形式看,数字、图表、文字等信息符号载体呈现,对学生看图能力,数字敏感性,其它信息符号转换为文字符号的能力。,(4)从问题设置看,以设问视角看,要求经济现状进行叙述;找准经济问题;提出经济发展措施;论证宏观、微观经济举措

10、的必要性 展现现实经济中的问题,根据经济现状及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以设问技术层面看,设问指向明确规范,要求具体。“反映经济现象”、“经济意义”、“比较优势”等。,(5)从答案组织看:针对问题,简洁、明了回答;有效运用经济学术语; (6)从学生作答情况看:分析不具体,过于笼统;不深刻,有些停留在现象层面;答案组织缺乏逻辑;知识选用不准确,表述不规范;对材料信息使用不充分,不具体。,哲学、政治常识(略) 这些能给与我们什么启示?,(三)主观性试题失分原因分析、解题策略、能力培养,1政治学科失分原因分析(以2010年政治38题和39题试题为例) (1)不能完整准确提取信息导致丢分; (2)不能有针对

11、性地分层次合理全面阐释问题导致丢分;,(3)不能站在较高思维层面准确揭示问题的实质导致失分。 (4)不能完整掌握知识组块而导致失分:,(5)不审设问,混淆知识导致失分;,2、关于解题策略的思考 (1)审题 初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意思,初读设问,理解设问指向; 再读材料,分清材料层次,搞懂设问要求; 再审材料,带着问题分析材料,提取和设问相关有效信息。 (2)联想教材,整合知识 联想教材,理出相关知识; 整合相关知识;理清知识层次。,(3)组织答案:找准的基本依据;找准答案的切入点;理清答题思路;初拟答案(虚拟答案)。 (4)反思完善:思考两个问题:其一,答案的必要性;其二,答案的充要性。,3、

12、学习能力解题能力培养的思考 (1)突出学习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核“四种能力 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2)能力培养思考 A 对应能力要求训练,务虚和务实结合,考前和考后结合; B 用好教材,把教材当知识传授平台,把教材当练习平台;,C 养成读题,审题,解题的好习惯,提高答案的有效性; D 熟悉各种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强化试题的变式训练; E 学生命题和老师命题向结合,重视自编模拟题;,三、后期学科思考,(一) 后期经济常识复习以科学发展为统领。 以经济行为主体看: 1国家:宏观政策;政府与市场;经济秩序;产业发展;企业发展;财

13、富分配;民生和谐;内需与外需:区域发展等。 2企业:生产与经营行为;经济效益;品牌与竞争力;企业的经济与社会责任;国际战略。,3、经济人(个人):经营者、劳动者、纳税人、储蓄者(投资者)、消费者、公民等。 4、国际组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应该怎样?(我们)怎样对待? 5、地方政府:地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以经济发展指标看: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财政收支、外汇储备、国际收支、贸易收支;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与消费; 利率、准备金率、物价指数(PPI、CPI ); 个人收入与支出、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企业成本与利润、效益等。,(二)政治常识后期复习思考,1、掌握关

14、键词:中心、主线、主体、重心 中心:利益 主线 :民主政治建设 主体:党(执政党)、国家(国家机构)、公民(不同政治角色如代表、政协委员、选民等);国际社会成员; 重心:性质、地位与职责、权利(权力)与义务。,2、把握“四对”关系 A、党、国家和人民关系 B、国家与公民关系 C、国家与民族关系 D、国家与国际社会关系(国际组织与国家),,(三)后期哲学复习的“三个”关键词,悟道:感悟哲理,感悟哲学的深刻性、普适用、特适性。 厘清:第一,准确理解哲学知识点的内涵,把握哲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能正确理解不同哲学知识点的异同.(归纳为主试题); 第二,理清哲学原理的层次性,把握哲学原理的适用范围,使

15、用条件(演绎为主试题),贯通:哲学观点;理论与现实。,四 、后期热点复习思考,直面热点、以主旨为核心,以问题为路径 (一)热点与考试热点 1、热点 2、把握考试热点 3、考试热点命题探究,探究一 (2007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

16、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23年,先后召开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材料三: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注:物权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

17、定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意义。(10分),探究二 (2010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

18、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

19、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10分),热点命题启示:,1、直面热点,直面考试热点;

20、2、科学解读热点(主旨),深入浅出进行热点教学; 3、探究与热点适应的最近的学科核心知识;,4、围绕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多学科设置问题; 5、问题设置小切口、具体、规范。,(二)今年的考试热点,1、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举例: A 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重要性? B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发挥财政(政府)作用?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中求进;速度、结构、物价 ) 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分析如何扩大就业? 分析科技发展的经济意义?,3、关于“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天府新区建设) 5、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和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6、我国民主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国人权蓝皮、乌坎事件等) 7、中国与国际社会:中美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欧关系等。 ,四 后期教学复习几点思考,1、吃透教材,牢固基础。 吃透教材,万变不离其宗,考题再活,也离不开知识基础。 2、多元训练,提升能力。 对知识变式训练,对热点多角度质疑。,3、同学互助,合作共赢。 4、师生和谐,进取向上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进取向上的课堂文化。“亲其师、信其道”,高三后期,学生容易紧张焦虑疲惫,主动关心学生。 5、研究考题,树立信心。,谢谢!欢迎指正! 2012年2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