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8755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0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图表题的做题方法.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较题,题型一 比较型问答题 题型特点: 比较型问答题是对相似、相近或类同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比较的问答题,通过比较得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其突出特征是以“比较、对比、相似、区别、有何异同、有何不同、共同点、共同之处”等为提示语。是高考所要求的重要学科能力之一 。,审题技巧,(1)比较需明确宗旨。比较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比较宗旨是比较题的灵魂 。 (2)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角度。一般比较项是从历史概念所包含的要素中确定。如历史事件是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确

2、定。 (3)分项比较,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依据设问,分项解答。,答题要求,(1)先明确比较点,再作简要说明。只说出相同或不同点,往往不能说明命题的宗旨,通过简要的史实才会将问题说清楚,但对事实的表述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 (2)取舍比较点。历史内容之间可比较的东西可能有很多,最后作答时应有所取舍。只需要符合命题宗旨的比较点,写入答案之中。,例一:(2011年高考新课标)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以于国名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者,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

3、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 行驶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中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例二(2010年新课标卷44)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

4、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1)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

5、: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图片图表型题,题型特点: 图片图表型材料解析题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图表材料(柱形图、曲线图、圆形结构图、历史地图、漫画、 照片、文物图片、各种表格等)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提示等。二是根据文字材料,制表或绘图。其特点是新颖直观,强调对图片图表的正确理解。,解题对策: 一是审题读图 :注意先看图表的文字解释,再看图标,最后看全图。 二是答题构思:一看图片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的方向;三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主旨。,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图5 A

6、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 2 B 31 C 73 D193,D,(2011年广东卷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概括题,概括” :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7、可以分为整体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 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 第二,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三,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 第四,概括时尽量与所学知识联系。,(2010年新课标卷40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