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9731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07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2,第一节 入学的准备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3,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一、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一)小学生记忆的一般特点 1. 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有意识记逐渐取代无意识记并居主导地位。 2. 意义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转化的关键期大致在三四年级。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4,(二)记忆能力的发展 1. 再认 简单的再认:幼儿与成人都表现出很强的再认能力,没有年龄差异 当

2、任务难度增加时,个体的再认能力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一、三、六年级小学生和成人,呈现一大堆玩具,然后从玩具中拿走一部分,又加入一部分,让被试说明玩具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再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5,Mandle等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的再认能力才表现出年龄差异。 给小学1、3、5年级的学生呈现一些画有各种家具的照片,每个年级的被试均分为两组 第一组被试所看到的每张家具照片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似,因此每张照片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 第二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在内容和数量上均与前一组被试所看到的相同,但是其呈现的方式不同,位置完全是随机的。,6,结果: 第二组被试的再认成绩没有表现

3、出明显的年龄差异,各年龄组被试对随机摆放的家具照片的再认成绩都较差 第一组被试的再认成绩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具有一定意义联系的材料的再认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7,2. 再现 系列位置效应 Cole等人对6、9、14岁儿童的再现能力研究发现,这几个年龄的儿童都表现出了近因效应,但只有9、14岁儿童表现出首因效应 说明个体在短时记忆方面的年龄差异较小 但在记忆策略运用方面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8,(三)记忆策略的发展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意识活动。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复述行为 教

4、5岁的儿童复述,他可以做到;但到一个新任务时若不加提醒则忘记复述,9,画线是最常见的复述策略之一。 画线就是在复习时把材料的重点画出 大多数学生不会运用此策略,不知哪些材料最关键,画出许多无关信息,有研究表明,画出无关信息将降低对重要材料的回忆。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画线。 (1) 向学生解释在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如主题句。 (2)教学生谨慎地画线,有时只需要画一两个句子。 (3)教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画了线的句子。 (4)为更好的发挥画线的作用,在画线的旁边做注释也是必要的。 常用的批注方法有:圈出不知道的词;标出定义或例子;列出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在重要的段落前加上星号;画箭头表明关系;

5、标出总结性的陈述等。,10,小学生复述策略的发展趋势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Flavell的研究) 第二,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这种灵活性水平还很低。,11,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主试给幼儿园的儿童(5岁)和二年级(7岁)、五年级(10岁)的小学生呈现3个图片,并要求他们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主试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1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 结果发现,随着年龄

6、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回忆量都有所增加。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为。因此研究者认为,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12,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1)归类:苹果 香蕉 桌子 椅子 电视 (2)系列化: 动物 哺乳动物 马 大象 (3)类比:天空-小鸟飞 大海-,13,1年级儿童不能自发的运用组织策略,在指导下可以使用,但不能提高回忆量 3年级儿童虽不能自发运用组织策略,但容易通过策略训练使用组织策略,而且,可以提高回忆量 5年级儿童能够自发运用

7、组织策略,对回忆有积极的效果,14,列提纲(一种组织策略) 以简要的词语写出主要的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 只有经过了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列出提纲的材料,才比较容易记住和保持。 教师在教学生列提纲技能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并向学生讲解这一提纲是如何统领整个材料的,指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对学生进行训练,15,3. 精致策略 精制指通过把所学的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充实意义上的方式可以是添加、构建。 (1)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种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做的一种类推 “负数=借钱” 注意问题:

8、 第一,要考虑事物之间的可比性; 第二要考虑可接受性; 第三,类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在运用时不要对用来说明的类比物的细节过多描述,以免喧宾夺主; 第四,要注意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来用。,16,(2)扩展与延伸 学生学习“维生素C可以治感冒”这一命题时,就可以借助已有的旧知识“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生长”、“白细胞可以消灭病毒”,引申出新命题“维生素C能医治感冒的原因是促进白细胞的生长”。 (3)质疑 “为什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提问效果更好,17,(4)先行组织者 是一种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导入内容,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规则 如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前,呈现比较性先行组织者“分数

9、四则混合运算同整数四则运算的预算秩序相同”,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运用旧知识,迅速、容易地掌握新知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8,19,(三)元记忆的特点 元记忆:是对记忆过程、记忆材料的特点及自身记忆能力知识的认识. 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有关记忆主体的知识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弗拉维尔(美国)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2、记忆监控主体在记忆活动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20,21,Masur等人让小学1、3年级和大学生记一组图画,这些画是记忆广度的1.5倍,每次学习45秒,然后测验,再让他们挑选一些学习过的图画进行学习45秒,再测验 发现三年

10、级学生和大学生会挑选自己未能回忆出来的图画,1年级学生挑选的图画中能回忆和不能回忆的各占50%。 说明1年级儿童还能对自己的记忆过程进行很好的监控。,22,23,24,25,各年龄组个体元认知知识与记忆监控能力发展的相关,26,思考:如何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培养 ?,27,二、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在四年级(10-11岁),教育适当可提前到3年级 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思维的目的性、监控

11、能力等都增强,且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1-3萌芽,4转折,5-6(9.3%)稳步发展,只是初步发展) 4、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不同思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思维的水平不同,28,(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 (三个阶段的划分): (1)直观形象水平 78岁儿童往往概括的是直观的、形象的外部属性和特征.如对鸟的概括,从毛色,大小,生活的环境方面概括 (2)形象抽象水平 810岁儿童能够进行形象抽象的概括. 如;鸟是有羽毛,没有齿的动物。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鸟是有羽毛、会飞的动物,29,I 直观概括 II 具体形象概括 III 形象抽象概括 IV 初步的本质概括 V 抽

12、象本质概括,小学儿童对漫画认知发展曲线,数学概括能力五级:,30,2、比较能力的发展 一是从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 二是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许多部分关系的异同; 三是从在直观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逐步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比较。,31,3、分类能力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童年期儿童分类能 力发展特点的研究表明: 小学二年级儿童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关于具体事物的字词分类, 三四年级是从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功用分类向根据本质特征分类的转折年龄。,32,(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1、逐步在事物的本质水平上掌握概念 童年期概念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13、随着年级的升高,能逐步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放出来,而以本质的、一般的属性为概念形成的基础,因而在概念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有很大的提高。 2、掌握的概念逐步丰富化 童年期儿童已能掌握的概念种类越来越多。 如数概念、空间方位概念、自然概念、社会概念、时间概念、科学概念、自我概念、艺术概念 3掌握的概念逐步系统化,33,(四)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P282-285),1. 直接推理(由一个前提引出某一结论)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 第一,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14、第二,童年期儿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步的。,34,2.演绎推理 小学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 第一,二年级儿童能运用演绎推理来解释个别现象,但如果其解释与事实在表面上不相似时,判断中的逻辑关系就会受到破坏。 第二,三四年级儿童不仅能对直观感知的事实,而且能对通过言语提供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解释。只要所解释的概念所根据的那些事实有某些相似,儿童就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演绎推理,但如果完全缺乏相似性,他们会感到困难。 第三,三四年级儿童已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绎推理,但他们所进行的演绎推理是不完全的、不展开的。,35,3.归纳推理 与前两种推理形式一样,童年期儿童的归纳推理能力也经历了多级

15、水平. 最初儿童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常被一些非本质的东西所吸引,常常孤立地看待个别事实和现象,所以他们虽然可以解释个别现象,却不能用归纳推理来确定一般规律和定理,以致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及教学的作用,到小学高年级时,儿童则开始能在许多个别现象中概括出本质的因果关系,并用归纳法得出结论。,36,37,38,(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1. 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解题的技能技巧和整体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都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2. 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题多解“的解题数在增加,说明小学儿童在面对问题时,思维的起点增多了,分析和综合问题的思路更开阔了。

16、 3. 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三四年级是童年期儿童思维的深刻性发展的重要年龄。 4. 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发展表现在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上。,39,思考题,查阅资料,了解当前小学教育中有哪些忽视儿童学习特点的做法?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如何激发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查阅有关儿童学习困难的资料,思考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效果? 查找小学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文字材料或录象材料),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因素符合或能促进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如何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生思维能力、过程和品质各有何发展特点?,40,观看石榴视频,分析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儿童学习和认知特点的运用。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 包括对学习特点、记忆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应用; 格式规范,书写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