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0826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绵阳师范学院思政部,2,本章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3,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4,讨论题 : 1920年11月

2、,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既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旗子”,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对这面“旗子”进行改造呢?为什么要将其中国化呢?,5,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何以需要?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6,(2)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或是建设,都要

3、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7,2、何以可能? (1)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推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3、正式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 毛泽东也代表中共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中国化。,8,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

4、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9,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10,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11,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12,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相互关系,即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基础; 是被实践证明

6、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积极的原则和经验;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阐明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个人作用与党的集体作用的相互关系。,13,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战争和革命 欧风美雨的破灭 走俄国人的道路,14,(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5,(3)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6,(4)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17,(5)主观条件:毛泽东个人的优秀天赋、丰富阅历与卓越的胆识。

7、 对于马列主义的非凡领悟能力; 深入实际的理论思考和总结;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和继承。,18,2、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萌芽时期: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19211927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的前期和中期(19271935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19,(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年);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等 (4)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以后(19461976年)。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等,20,二、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981年6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

8、史问题的决议概括为 6个基本方面和 3个活的灵魂。 1、基本方面: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三、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21,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第五、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六、党的建设的理论。 2、活的灵魂: 第一、实事求是; 第二、群众路线; 第三、独立自主。,22,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3,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24,(2

9、)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25,(3)现实条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6,2、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主要观点形成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开始农村改革,27,(2)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从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 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哲学、政

10、治经济学等方面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成果,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28,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重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构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3)成熟而成理论体系的阶段:从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29,(4)从中共十四大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及其以后: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1997年9月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1999年3月九届人

11、大二次会议:写进宪法。,30,二、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完备的科学体系 第一个层次: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和方法论,是其精髓。 第二个层次: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 第三个层次:实践形态,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是以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定的。,31,2、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二、初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改革开放)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 第五、其它: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等理论,32,三、历史地位和指导

12、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讨论题: 如何评价邓小平?,33,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34,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环境的变化: 政治格局在多极化中曲折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35,(2)国内环境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

13、共产党的队伍在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变化,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36,2、“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5月中旬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的讲话,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37,2002年11月的“十六大”上,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要求将其贯彻于社会主义现代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并写入了党章; 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

14、论研讨上,对“三个代表”思想作了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阐述; 2004年,作为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38,二、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胡锦涛“七一”讲话),39,关于发展生产力问题; 关于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问题; 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40,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面向21世

15、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1,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42,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1、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16、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回答:什么是发展 为什么发展 怎样发展,43,2、准确把握了世界发展趋,认真总结了我国发展经验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中国面临的能源与环境等问题。,44,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马和驴寓言:一匹马陪伴一头驴走路,马的负担很轻,驴则不堪重负。驴请马分担一下负担,马就是不松口。眼看驴就要累死于半路,马才后悔不迭,因为马明白了“既然驴已亡故,老板便会叫自己拉驴车货物,加上驴皮盖住。”,45,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46,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47,总结全章: 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所体现出来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传统的“变通”观念,即今天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