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2018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各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团结奋斗的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的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 煌历程。 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和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3.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 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 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 会相适应

2、,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 ,又体现时代性。,5.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首先表现在 其具有独特性, 和 是两个重要见证;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还表现在其具有 和 。,6.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 实际运用,具有 和 的特点。,【答案】 不竭动力 精神家园 隋唐 汉字 史书典籍 重 要标志 重要见证 马克思主义 民族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性 民族性 实用性 整体性,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单元整合,第六课,第

3、七课,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4.中华文化独特性的表现,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5.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警示: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 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 击,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尤其是到了清朝,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经历了衰微 的过程。,2.文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警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 字是中国的文字,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 志,它为

4、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应该说,汉字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能用共性代替个性。,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表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警示:从内容上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一个重 要表现。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中华文化 的民族性表现出来。,例1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这 说明 ( ),A.文化对人影响持久深远,因而具有不间断性,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C.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D.中华文化

5、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材料强调 中华文化古老而延续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选B。文化对人影响具 有持久深远的特点,但不能说文化具有不间断性,因为有些文化会走向衰落 甚至是消亡,故A不选;中华文化到近代走向落后了,故C说法有误;社会基本 矛盾的运动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说法欠妥。,【答案】 B,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2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 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

6、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这个知识点。我国不同区域 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 色。材料强调广东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四大品牌,故A符合题意,而B、 C显然是错误的。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性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非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D不选。,【答案】 A,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即 和 。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 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答案】 包容性 求同

7、存异 兼收并蓄 和睦 认同 理解,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1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 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京剧的形成过程说明 中华文化各种形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并能吸收彼此的长处,故C符合题意。 A、B表述正确,但显然与题意不符。D说法有误,故不选。,【答案】 C,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

8、课,1.各具特色的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 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民族的 。各族人民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 和强大的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 强大 ,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 。,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答案】 民族文化 共性 特性 认同感 归属感 文化底蕴 民族凝聚力 生命力 创造力 凝聚力 精神力量 力量之源,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2.中华文化的力量,单元整合,第

9、六课,第七课,1.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警示:要全面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 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也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 相加,而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在性质上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 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在中国,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完全不同。,警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 彩,但不等于各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也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人民

10、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1.(2011年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 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 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等知识。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 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也应因时 而变,故说法有误;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故表述欠妥。,【答案】 A,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2.(2011年海南卷,15)

11、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 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 色的地域文化 (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 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历史、地理等因素是不同区域文 化具有不同特色的重要原因,但非决定因素,错误;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 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时也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故符合题意。各 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不可能趋于同一,故说法有 误

12、。,【答案】 C,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3.(2011年福建卷,39)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 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 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 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

13、 洋意识提出建议。,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单,主要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两层内涵思考和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第 一步要交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第二步要能够结合材料准确地阐述应该 如何具体落实“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 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 义。,【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解答本题的思路相对比较简,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中华文化的特

14、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答案】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极大的包容性等特点。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分别有哪些?,【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通过汉字、史书典籍等表现出来;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可通过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表现出来。,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3.简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意义。,【答案】 (1)内涵: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

15、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 ,是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 亡图强、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 的事业之 中。,3.基本内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 心, 、 、 、 的伟大民族精神。,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答案】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 之魂 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

16、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 强不息,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比较,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3.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华文化的关系,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警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华传统文化也是 如此。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中华民族精神应深深植根于绵延数

17、千年的优秀传统文 化之中,而不能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1 中国传统道德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 不屈的崇高气节,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见贤思齐的自 律精神,以及勤劳俭朴、自力更生、诚实守信等等,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 秀道德遗产。这说明 ( ),A.中国传统道德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B.在当代,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可 以

18、看出,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包涵着中华民族精神,故本题选C。中国传统道 德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A说法不准确;B、D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合。,【答案】 C,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 族共同的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答案】 具体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 价 值追求,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表现在国家危亡的时期。,警示:爱国主

19、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它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故爱国主义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危亡的时期,也表现在和平建设时期。,2.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警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 发展的不同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故不同时期,爱国 主义的主题和形式不同,但其内容有相同之处。,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1 我国许多诗词格言的内涵与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下列诗词格言 中,能体现出爱国主义传统的是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

20、不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A. B. C. D.,【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是说,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交付生命,岂能趋福避祸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说,国家的兴衰,每一个公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说,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 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可见均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选C。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故不选。,【答案】 C,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2 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 领导的社会主义

21、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国就是爱共产党、 爱社会主义,A. B. C. D.,【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特点这一知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可 见正确;我们现在要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说明正确;的表述是错误的; 说法抹杀了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答案】 B,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民族精神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 。中华民族精神具 有深厚的 、鲜明的 和 。,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奋

22、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答案】 丰富发展 民族性 时代性 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中华民族精神是永恒不变的。,警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所 以,中华民族精神也在丰富和发展。,2.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

23、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警示: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是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 神的主体。,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 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那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新中国建立至今,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这个 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这体现出 (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B.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C.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24、之中,【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这一知识点。从材料可以看 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 不同的,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故选B。A、C、D表述正确,但显然与题意不符。,【答案】 B,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2 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 ),A.这些革命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B.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先进性,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D.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

25、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的理解。这些革命精 神虽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作为当时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这些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永远不会过时, 故选B。A、D显然表述有误,排除;C表述的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答案】 B,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 的必然要 求,是不断增强我国 的要求,是坚持 的需要, 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 综合素质 国际竞争力 社会主义道路 精神支柱 强基固本,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由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

26、和作用决定的。,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续表),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警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当今 世界,一国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因此,发展我国经济和科技才 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警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 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 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吸收世界 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

27、并不矛盾,我们要抵制的是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1 为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某学校结合传统 节假日、纪念日,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以此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逐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是抵制西方文化的迫切需要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A. B. C. D.,【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28、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故本题选组合。经济和科技是综 合国力的基础,故不选;西方文化不能一概抵制,说法不科学。,【答案】 A,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例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 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材料强调, 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 的关系,即要善

29、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故本题选B。A、C表述正确,但 均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 B,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2011年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 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 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表述也不妥,故B、D说法有误。在当代中国指引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C 排除。,【答案】

30、A,【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不断丰富发展的知识。“双百” 人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让我们实现精神的升华,这说明民族精 神薪火相传,越烧越旺,故A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 不能说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另外“人人践行、凝聚力量”,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2.(2010年江苏卷,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 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 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

31、国主义是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 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错误;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 B,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3.(2010年北京卷,40(3)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 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 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

32、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 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 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 突出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巨大作用。作答时,要结合材 料围绕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地位和

33、作用、民族精神每个具体内涵的作用等知 识精心组织答案。,【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 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 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 泉。,【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知识点。从材料中可以看 出,中国人民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洪精,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1.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有何联系?,【答案】 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

34、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联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 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 基本内涵: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 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 国主义这个主题。

35、,3.爱国主义有何特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答案】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 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 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更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 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 华

36、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现象类(反映类)主观题解题方法,此类题的取材一般会有三种情况:一是文字材料,多以热点时政为主;二是表格和图表,此类题一般以考查经济生活为主;三是漫画,多以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为主。,体现类的设问方式一般有:“体现”“怎样体现”“如何体现”“反映了现象”“说明了问题”“蕴含了知识”等等;或用某个模块的知识(甚至会指出所用的具体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此类题设问中知识界定的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以整个模块作为答题范围,这是范围最大的,选择观点一般难度也比较大,但对每个观点不要求作过细阐释;二是以某个单元作为答题范围,这

37、个范围有所缩小相对集中;三是以某个具体知识点作为答题范围,这个范围最小,观点明确但要求比较细致地分层阐释。,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对于文字材料类的主观题,如果是以整个模块作为答题范 围:首先依据“标点符号、关键词、行为主体、主要意思”等重要信息将材 料划分出层次,并搞清每一层的意思;然后依据关键词或层意,准确调用教材 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对接。组织答案时,可以先写出教材观点,再以材料佐证, 这样比较醒目;也可以先概括引述材料,从中总结出教材观点。总之,要做到 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如果是以某个单元或某个具体知识点作为答题范围的,除了运用上述办法 外,还可以:首先打腹稿罗列该单元或该知识点所包含

38、的具体知识点,大致确 定回答该问题的角度,即答案大概有几点;然后通读材料,分析材料的层次,搞 清层意,或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搞清材料的总体意思;接着依据材料的层意 或关键词,筛选所用的具体知识点;最后结合材料运用所选具体知识点精心 组织答案。,对于图表类的题:一般以标栏为切入点,通过相关数字的纵比(看成绩)和横比,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看差距)揭示数字所反映的信息。作答时,一般是围绕标题阐述相关现象或 问题,同时还需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数字背后的本质。,对于漫画类的题:主要是抓住漫画标题、图中的“文字”“图形”“形体动作”等漫画信息,揭示漫画所蕴含的社会现象。注意虽然讽刺的居多,但也有褒

39、扬的,不要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答时,联系教材知识阐述即可。,(2011年浙江卷,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 的哪些道理。,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解析】 本题属于“以某个单元知识点作为答题范围”的现象类(反映 类

40、)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设问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界定, 要清楚该单元的三个层次,即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其次,要能够准确把握材料的层次。仔细阅读材料,依据 句号可把材料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句是概述,第二句,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批判继承;第三句,强调利用科技创新提高了国际认同度;第四句,强调加强国 际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最后围绕后三个层次组织答案即可。,【答案】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 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

41、间传 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19世纪中叶,西方列 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 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 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 争。然而,这些探索和斗争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 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答案】 (1)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 革救亡之路,这突出体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2)中华民族前仆后继、苦苦追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 民族精神。,单元整合,第六课,第七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