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2740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华县中考报告.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报告会 华县教研室 屈 鹏涛 2013、3、9,2013年中考报告会内容,一、201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评卷反馈 庞学武 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中级教师 西安市教科所学科中心组成 二、分析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 马喜梅 西安爱知中学 三、把握方向 精心备考 陕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命题的分析与解读 辛 梅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化学教研员,兼任教学教研处主任,西安市教育专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崔敏 陕西省教育厅,(一)试卷结构与内容,1.化学试题结构与分值,一、2012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概况,2.试卷各部分

2、知识比例与分值(总分按“50+3”计算),3.试题背景取材及命制特点分析统计表(总分按“50+3”计算),4、试题三维评价目标统计分析表,【选材】初中化学教材为基本素材,选取课堂教学片断 【内容】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常见酸、碱、盐的有关性质,pH试纸的使用,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及要素等。 【意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对转变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灌输代替学生思考、以及不重视探究教学,甚至是“假探究真结论”等做法具有积极的作用。,(二)试题素材来源和命题立意,【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

3、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21平均分:3.83 难度:0.55,例如:,特点本题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一个教学片断为背景,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探究教学过程。首次以“片段”的形式设置考点,按照一个科学探究相对完整的要素详细部题,通过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质疑猜想-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评价反思等步骤的呈现,使学生答卷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探究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的认识

4、,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对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及教师如何组织探究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012年卷结果分析: 满分:36分 平均分为20.1分,难度为0.558.,从二卷的结果分析看出:上册的知识内容理解掌握的要比下册好,当然难点也是在下册.一旦涉及金属性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得分率较低;但是金属与酸碱盐相比还是能够好一些. 值得提醒我们的是:近年来试题中这两块知识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酸碱盐考查力度在加大. 因为试题里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的少了,当然理解性的知识就必然多了,而且金属和酸碱盐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所以考查得也就增多了。,二、日常教学的建议,新课教学方面: (一

5、)熟悉课程标准,用好手中的教材 1、作为教师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哪些知识学生是必须掌握并且会用,哪些知识学生只需认识了解。 3、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完善,让学生在书上做好整理。 4、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二)放慢教学进度,打好学生的基础 1、根据学情和教情确定教学进度,切忌盲目的模仿周边学校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进度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给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知识的过程 3、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其树立信心,(三)调整教材顺序,便于学好化学用语

6、1、先感性后理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用语 2、用先入为主的方法学习化学用语 3、用读名称写符号的方法记忆化学用语 4、用画微观图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一些数字的含义,(四)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1、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是讲授无法代替的 2、实验代替讲授更具有说服力且更易理解 3、根据操作的难易适当让学生演示 4、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增加演示实验,(一)全面系统,做到扎实到位(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第一轮复习) 1、梳理与整合教材知识形成知识清单 课前:将要复习的章节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进行自我梳理和整合。做到: 内容详实、全面系统;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课堂:交流

7、展示、补充完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三、复习备考方面:,2、改变教学和学习方法,主干知识要形成知识网络 利用构建知识网络考查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也是最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知识网络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考查了知识的整体性,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转变的考查。,复习氧气时可以构建如图网络,注意: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碳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可以构建如下网络,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每一步的反应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二)精选习题,做到精讲精炼(教师捕捉信息,寻找素材合作完成体现教师的合作) (第二、三轮复习) 1、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编习题 2、编写一题多答案的练习题 3、编写多题一答案的练习题 4

8、、对教材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5、多见识一些探究实验题 6、研究中考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并进行改编,7、用热点素材编写习题(创新性的题型) 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体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体现社会科学发展离不开化学知识 多搜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犯的一些典型错误,然后整理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日常教学中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 1、注重化学用语的教学 2、注重语言描述的养成 3、注重读懂题意的培养 4、注重计算格式的练习,(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好考前的疏导 1、做点常规基础题型,使学生心里得到放松

9、 2、回归教材重点内容,使学生感觉心里有底 3、鼓励学生题能做好,使学生情绪得到稳定,(五)关爱学生,做学生喜欢亲近的老师 1、启发但不代替 2、要求但不苛求 3、宽容但不迁就 4、自主但不放任,四、化学命题的分析与解读,(一)考试的性质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其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录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3年我省中考化学命题,将继续坚持“五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新课程的评价标

10、准;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命题原则,(1)试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力体现对化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和评价方式的落实,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出对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积极的导向作用。,(2)试题坚持把考查重点放在考查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对其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上,全面而有侧重地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3)试题强调能力立意,合理提取真实的素材背景。在真实的情境中突出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11、、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探索形式新颖、角度灵活的考查方式,拓展新的考查视角。,(4)中考试题的考查内容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生存环境和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化学问题为载体,体现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杜绝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5)试题每年都贯彻一定的人文主题。,(三)中考命题的依据,初中化学毕业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根本的命题依据。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命题的基本原则。参照我省使用的两种版本的教材,即:人教版化学(上、下册)和广教(科学)版化学(上、下册),以及陕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同时

12、,紧密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四)考试范围,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考试范围涵盖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即: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及这五个一级主题下属的十九个二级主题。试题背景资料的选取不受课标和教材的限制。,(五)考试内容与要求,1.以化学课程标准中涵盖的化学核心知识为命题的学科知识内容。贯彻初中化学课程的理念,落实三维教学目标。,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选取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查重点。,3.重视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

13、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以及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4.重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知识内容的考查注重过程性和应用性,考查内容的载体和素材注重真实性、时代性和生动性,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适当体现开放性,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5.倡导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渗透学法教育。,6.适当体现初中各学科间基础知识的交叉联系与有机渗透。,容易题 : 较易题 : 较难题 : 难题 0.900.75 0.740.60 0.590.45 0.440.20 2008年 3 : 4 : 2 : 1 2009年 3 : 3

14、: 3 : 1 2010年 4 : 3 : 2 : 1 2011年 4 : 3 : 2 : 1 2012年 4 : 3 : 2 : 1 2013年 4 : 3 : 2 : 1,3、试题的难度分布 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的分值比从2008年的 3: 4 : 2 :1 调整到2009年的3: 3 : 3 :1 ,2010年又调整为4: 3 : 2 :1一直至今,但总难度始终控制在0.65左右。,(六)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分析,-凸显能力与基础并举的命题要求,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印象和感性知识。,例1

15、 2012-19题 19.(4分)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相等或甲=乙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N ;P点表示的含义是 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例4 2011-9题 9.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C】,例7 2011-13题 1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D】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2.实验能力,(1)识别常用仪器和较为典型的实验装置图的能 力。 (2)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课标中规定实验的能力。 (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及处理简单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4)根据实验试题的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进行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和提纯操作的能力。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方案, 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例10(2012-15题) 15.下图为初

17、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装置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例12(2011-18题) 18(共4分)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性。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优点是 。,例14(2012-20题) 20.(5分)下图为某学习

18、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 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 溶液变为蓝色 。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12+H2。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 是 A、B (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铁钉未 打磨有铁锈;或溶液中有Fe2(SO4)3生成。,【例17】 (2012-21题) 21.(5分)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各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中发生

1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CO2气体中的水分;或干燥CO2气体 (3)装置D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 红棕色固体变黑 。 (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应在装置E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这样做,的原因是 使剩余的CO全部,燃烧,防止污染空气;或CO有毒,防止污染空气 。,【例18】 (2011-21题) 21(5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温度达到着火点。 (2)

20、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或隔绝水 。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例19】 (2012-11题) 11.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3.思维能力,(1)对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2)能科学严谨地分析实际问题 ,能通过比较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迁移等思维活动,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对学过的

21、化学知识合理地进行重组、迁移、运用。 (3)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中相关的简单分析与计算的能力。,【例21】 (2012-14题) 14.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例22】 (2011-20题) 20(5分) 下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 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产生 白色沉淀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 稀盐酸反应生成CO

22、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CO32- (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 Na2SO4+Cu(OH)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没有沉淀生成 。,4.科学探究能力,能依据题示情境和探究目的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收集有效证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解释或结论,并进行反思、评价和正确的表述。,【例27】(2012-22题) 22.(7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

23、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或四 。,【实验探究】(1)丙

24、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或氢氧化钠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BaC12与Na2SO4反

25、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28】(2011-22题) 22(7分)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26、。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或污物) 。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化学式错误扣2分) 。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Cu Fe Al(或铜 铁 铝)或Fe Cu Al(或铁 铜 铝) 。 (2)金属被人类

27、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 Cu Fe Al(或铜 铁 铝) 。,通过阅读所给材料,获取有用信息并有效地加工信息,根据题意运用有关化学知识及相关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5.自学能力,【例32】(2011-19题) 19(4分)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2)20时,在装有5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

28、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2 。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烧杯和玻璃棒 。,(七)明确中考命题趋势,把握复习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几个值得思考的变化, “课程目标”中再次强调“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新增了“增强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将原来实验稿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修订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课程基本理念”中新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学习情境”。将原来实验稿中“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

29、值观方面的发展”修订为“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增加了“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补充增加了大量的学习情景素材。,在“科学探究”主题下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个二级主题,新增加8项学生实验要求。同时在“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二级主题中新增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和“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这两项内容。,1. 将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与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生存环境、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2013将会继续从生活中寻找“题眼”,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社会热点,充分体

30、现化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的联系,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情感与价值观。,考查角度转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例35 (2012-10题) 10. 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 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 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例36 (2012-13题) 13.不含有害物质

31、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C】 A. 苯丙氨酸由23个原子构成 B. 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 苯丙氨酸为有机物,明胶为混合物 D. 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例37 (2012-16题) 16(每空l分,共3分)、两小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题计分。 I. 我国南海海域辽阔,那里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蕴含有巨量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1)南海海域鱼类众多,产量丰富。鱼类能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为 蛋

32、白质 。 (2)南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化石燃料生产基地。写出你知道的一种化石燃料 煤;或石油;或天然气 。 (3)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一定要增强保护意识。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或寻找代用品;或防止锈蚀;或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答一条即可)。 . 据陕西日报2012年1月20日报道,铜川市某养殖专业户修建的沼气池,日产沼气600立方米,免费供给村民使用。沼气是用稻草、麦秆、人畜粪便等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的。 (1)沼气作燃料利用其 化学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或CH4 。 (3)用沼气作燃料,与用煤相比能

33、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有 可吸入颗粒物;或SO2;或N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答一种即可)。,例38 (2011-14题) 14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2. 以化学基础实验为依托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

34、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课程核心理念。,3. 倡导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复习教学中,基本知识的再现和深化是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习惯的养成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强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例50 (2012-18题) 18.(4分)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所学物质的分类归纳,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组物质所属的类别 。 (2)在分类所列举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 。 (3)选择分类物质中的一种,写出一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条件所需物质不

35、受所列物质限制) 。,【例52】( 2008-15题题) 我省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用家畜粪便、秸秆等做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主要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用沼气作燃料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前者的优点是 (只填一点)。,4. 适当进行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针对训练。,5. 坚决摒弃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 中考中的难题,多表现在知识载体与背景的新颖性、知识应用的过程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整合上,而不是知识内容自身的深奥与复杂上。尽可能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提高学习的能力,发展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