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3138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 (2011年版),开阳县花梨镇中心小学:黄菁,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 1、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变“两句”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表述由“6条”改为“5条”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

3、评价信息技术,3、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重新表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明确了“四基”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 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 (2) 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 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4) 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提出了培养学生“四个问题”能 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四、关于课程目标 的变化 “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

4、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 “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五、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 1、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2、内容的增、删和调整 (1)数与代数 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在教学要求上有新的变化。 第一学段 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提高要求)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

5、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第二学段 增加的内容: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回归)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调整的内容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6、。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2)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 删除的内容(整体上看,降低要求)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使一些目标的表

7、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 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增加“知道扇形”。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3)统计与概率 统计内容的主要变化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8、)。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新增)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要求“降”中有“升”)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

9、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 (4)综合与实践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对三个学段的差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一方面突出了创新的核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案例,让老师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什么,领会提出知识点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螺旋式上升,不一定是知识点本身,对

10、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可以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不断地出现,但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随着视野的增加,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不断增加。,六、新的主要关键词(10个核心关键词) 2001版: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011版:数感、符号意识(修改)、运算能力(增加)、模型思想(增加)、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增加)、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增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七、用修订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 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 (1)理解课标理念 (2)明确“四基”要求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4

11、)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 (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 (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 (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结合教学,有效指导。 以新理念规范教学设计 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以“四基”衡量基本要求 以“四个关系”改进教学方法 以“四个问题能力“检验基本目标的达成 以个性创新体现教学的特色 以全面发展评价是否有效,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