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4862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第三课宋明理学.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了解魏晋至宋儒学的发展状况 1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家精华,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

2、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新体系理学,.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在当时环境(横向)或历史发展(纵向)中的地位和作用(时空坐标定位): 例如:理学定位 (纵向)在中国学术思想演变的脉络中: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朝朴学(或实学)(指 清 代学者继承 汉 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 ),(横向)在两宋的时代架构中: 经济:宽松的经济政策,紧张的政

3、府财政,活跃的经济活动,成长的市民阶层 政治:叠层的政治架构,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 文化:科技创新的高峰,三教合一的理学,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 民族:并立的民族政权,高度的民族交流,压迫的民族空间,强烈的民族意识,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理学的发展演变,(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

4、,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的冲击,但同时儒学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重新确立儒学统治地位。,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1)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自孔子到董仲舒,多伦理原则和教条,思辨性、理论性较弱。最主要)与选官制度相关.随着九品中正制逐渐确立,做官

5、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研究遭到打击。 (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图(清丁云鹏),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合一”的风景

6、名胜,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 红门宫,误区警示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2)

7、影响: 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展并在发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探究】从东汉以后,儒学面临挑战,却没有失去正统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发展的?从儒学发展经历中你有何启示。,原因:儒学与政权相结合; 统治者的政策; 儒学家对儒学本身的改造。 发展: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 启示:任何一种统治思想的存在,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 时代和社会发生变化,统治思想也应该及时调整; 危机的出现恰恰是发展的新起点。,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

8、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4、北宋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 (二)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的含义,“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思辨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融合佛老的儒学,宇宙自然,思辨哲学,理学,伦理道德,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 理学,陆王 心学,陆 九 渊,王 守 仁,程 颐,朱 熹,程 颢,集大成者,集大成者,二、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

9、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易误指正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二、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2.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1)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民族矛盾和

10、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3)文化: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4)统治者支持: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5)儒家学者的努力:士大夫们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 (6)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二、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2.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3.程

11、朱理学的思想主张:,3.思想主张: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程颐像,材料二 今日格一

12、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3.思想主张: (1)“二程” 思想(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天理是

13、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物;(核心)宇宙观(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也”(三纲五常)道德观,(一)程朱理学,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理”,3.思想主张: (2)朱熹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朱熹著书图。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

14、,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朱熹理学思想理学成熟,3.思想主张: (2)朱熹思想 “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理先而气后。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修养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物”的概念更广泛。,朱熹家训 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注重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

15、价值理想、精神家园。 倡导家庭亲睦:父母对子女要“慈”、“教”。子女对父母要“孝”。夫妻关系要和睦。兄弟之间要友爱。 倡导人际和谐: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倡导重德修身:“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程朱理学,理的本质: 理的表现: 穷理方法:,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人性,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接触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16、,主要观点: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需要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 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4.程朱理学有哪些影响?,(1)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 (3)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

17、熹四书章句集注,并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材料1: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材料2: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心”就是“理” “心外无物”,2、阅读材料归纳: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观点,宇宙观是什么?,材料3: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不靠“格物”; 而靠内心的“自省”

18、:“致良知”、“知行合一”。,2、阅读材料归纳: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观点,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学”的由来: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 (2)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3)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陆九渊,(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19、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不合理。,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事:良知在哪儿?,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

20、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1)背景,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 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2)主张,宇宙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致良知良知是天理。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人固有的善性) 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陆王心学本原: “理”不需要

21、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陆九渊,本质: “致良知”、本心是良知;良知就是理. 穷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王守仁,(3)特点: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4)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见多识广,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

22、合作探究,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

23、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 我们应如何看待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的认识,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四、宋明理学的影响,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四、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四、宋明理学的

24、影响,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理学在今天,1、消极影响: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消极思想主要表现为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等。同时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后期不切实际的清谈之风。,四、宋明理学的影响:,2 积极作用: (1)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更为理论化、思辨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是

25、历史的一种进步。 (2)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积极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等。,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

26、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主题比较: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本课小结,(2014全国新课标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 【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

27、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2014全国新课标卷)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

28、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2014广东卷)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解析】明清时期

29、,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A,(2015广西卷) 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