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4971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表达技巧 术语规范,联系诗句,一、掌握鉴赏方法 1.立足诗词整体,做到“居高临下”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虽然往往着眼于具体词句的鉴赏评价,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特别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的讲究,艺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全面把握诗词的内容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2.明确鉴赏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角度来鉴赏,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 3.把握表达效果,力求“落到实处”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或

2、作用。鉴赏时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二、熟悉常考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口诀 记叙议论有区别,描写抒情是重点。 修辞手法真奇妙,运用过程要呈现。 表现手法经常考,托物言志加用典。 象征抑扬虚与实,借景抒怀真情现。 理清结构找线索,内容概括应全面。 作用效果必分析,仔细审题是关键。,角度一:鉴赏表达方式 高考对鉴赏表达方式的考查角度是:辨识表达方式;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重点考查的是抒情。 【题1】(2013伊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南 歌 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

3、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问题: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4分),【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 1.看关键句。“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2.看题干。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及词人情感;要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 【解析】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事,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作者笔下,这些士大夫闲居消夏的韵事却饱含苦涩,和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作者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

4、贺铸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结尾句中那无可奈何的“自”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懑和不平。因此,下片借写人事来抒情,是典型的间接抒情。,模板提示:明确表达方式怎样表达(抒情、记叙和描写) 分析表达效果 规范答案:(1)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方式,2分)(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

5、寂无聊。(分析怎样表达及表达效果,2分),【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 1.判断错误。如将抒情方式答成“借景抒情”。 2.理解肤浅。如依据字面意思,将词人的情感理解成“闲适自得”。 3.没有分析。如只答出表达方式和效果而未结合词句分析。,【我来评卷】 现场答案:这首词下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安闲自在、热爱生活的感情。 得分:1分 理由:对词人的情感理解错误,扣1分;未结合词句进行分析,扣2分。,【方法归纳】 三步解答鉴赏诗歌表达方式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技巧。 第三步:明确此技巧或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解题方法

6、(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此题问的是“抒情方式”,要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方面去考虑。 (2)立足诗词整体,联系诗词的思想内容分析。 (3)要用简洁的语言(最好是术语)来作答。 (4)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诗(词)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这首诗(词)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词)描写了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角度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对鉴赏修辞手法的考查角度是:辨识常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 【题2】(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

7、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问题: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 1.看题目。由题目中的“独”字,可知这两首诗都是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 2.看诗句。韦诗:“山月皎如烛”,“窗间人独宿”。赵诗:“冷晕侵残烛”,“寒枝不成宿”。 3.看题干。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要分析的是每首诗第一句。要进行简单的赏析。,【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在鉴赏诗歌时,借助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形象及其特点,结合自己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积累,确定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其具体的答题步骤为: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如韦诗抓住“皎如烛”关键词,应为比喻,而赵诗抓住“冷晕”,应为借代。其次,说明修辞句(段)的内容或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如运用修辞手法地描绘了(对象)的特征。 模板提示:明确修辞手法具体分析点明效果,规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明确手法,1分)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具体分析,点明效果1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明确手法,1分)“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

9、变化,引出下句。(具体分析,点明效果,1分),【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 1.修辞手法判断错误。如将“借代”答成“拟人”。 2.没有分析。如只答出修辞手法而未结合诗句分析。,【我来评卷】 现场答案:韦诗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烛喻月。赵诗首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冷晕”拟人化。 得分:1分 理由:赵诗手法判断错误,扣1分;未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扣2分。,【方法归纳】 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解题方法 1.要熟悉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 2.要注意一些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借代与比喻,比喻与拟人,设问与反问等。 3.注意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

10、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在诗歌中找到运用这些手法的语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根据题目特点和题干要求灵活取舍)。,【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句(联)。 (3)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4)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角度三: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对鉴赏表现手法的考查角度是:辨识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 【题3】(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11、,完成后面的问题。,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 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问题: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 1.看作者、看注释(背景)。注释指出本词是从“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开始的,再联系陆游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的特色,可推断本词蕴含着作者

12、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2.看关键句。“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3.看题干。考查的角度是表现手法用典(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考查的重点是用典的作用(用意)。要结合全词内容,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 模板提示:明确作用简要分析,规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不屑以及愤慨不平。(概括用意,2分)皇帝既置我于

13、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句意分析,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深入分析,2分),【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 1.理解错误。如未注意到此处用典是反用,错误地理解为作者是在希图皇帝能像唐玄宗那样赏赐自己。 2.分析不具体。如只答用意,而未结合词句进行分析。,【我来评卷】 现场答案: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郁闷和对皇帝闲置自己的不满。 得分:2分 理由:未结合全词内容,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扣4分。,【方法归纳】 鉴赏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三要” 1.要熟悉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注意表现手法和修辞

14、手法的区别。 2.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及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要多角度分析,力求答案全面。 3.要能通过关键语句,判断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是怎样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或作用。,【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简析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句子或上(下)片。 (4)这首诗(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角度四:鉴赏篇章结构 高考对鉴赏篇章结构的考查角度是:

15、分析诗歌的思路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 【题4】(2013蚌埠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写真寄外 唐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释】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丹青笔:画笔。索寞:憔悴。 问题: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4分),【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 1.看

16、关键句。“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时展画图看”。 2.看题干。考查尾联的作用。联系全诗分析。,【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 【解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变心的苦衷。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已察觉丈夫变心,把糟糠之妻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做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

17、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模板提示:明确行文构思特点揭示诗(词)句之间的联系点明效果 规范答案:点题,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阐明主要作用,2分)首尾呼应,遥应首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阐明次要作用,2分),【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 1.判断不准确。如将尾联“画图”理解成写景,将构思技巧答成“以景结情”。 2.用语不规范。如将“点题”答成“揭示写作目的”。 3.答案不全面。如只答出“点题”而漏掉了“首尾呼应”和“直陈胸臆”。,【我来评卷】 现场答案:篇末点题,点明诗人写真寄外的目的,委婉地规劝丈夫回心转意。 得分:2分 理由:未

18、答出尾联的两个次要作用,扣2分。,【方法归纳】 1.解题方法 (1)要熟悉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构思技巧的特点。 (2)分析诗词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理清诗歌的线索,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主旨内容。,2.答题步骤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三步走 第一步:点明诗歌在篇章结构方面所用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揭示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概括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 (1)说说这首诗(词)的构思脉络。 (2)这首诗(词)是以什么为线索的?请简要说明。

19、 (3)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词)的构思脉络,并说明其妙处。 (4)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目,“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题目已经

20、给出“借景抒情”的信息。其次,读懂上片,弄清楚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最后,根据这些“意象”的特征和营造出的意境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答案: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2分)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2分),2.(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

21、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指出表达技巧为对比,所以回答中应该明确指出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再结合“妙处”,回答对抒发作者情感的好处。抓住“久”“偶”表明时间的对比,抓住“佳节”“愁”读出隐含的佳节本应该是高兴的情感,而和现实情感对比;抓住“偶”,表明偶尔坦露心迹,隐含壮志长期隐藏在心中而难酬的苦闷。,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2分)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

22、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1分)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1分),3.(2013广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题。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注】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4分) 答:_ 答案: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

23、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手法2分,分析2分,任答一点即可),4.(2013长沙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注 曾 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于孝宗乾道五年(1169)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5分) 答: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词的上阕讲行客之“伤”,眼前邯郸古道的连天衰草令人神伤,当年转瞬即逝的繁华,也因现今的政治形势和疆界的划分而成为“不堪思忆”的东西了。下阕紧承“古”“伤”二字,结于“空”这个观念。,答案:承上启下(过渡),(点明结构特点,2分)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阕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分析结构上的作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