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6559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单元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课件 大纲版.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2讲 世界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考点串讲分层突破,命题视角预测探究,提升演练知能闯关,第42讲,考点串讲分层突破,1近代数学的建立 (1)法国学者_实际上把变量引进了数学,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意志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建立了_。,笛卡尔,微积分学,2物理学的成就 (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发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_定律。 (2)电磁学的成就 丹麦教授_观察到通电的导线附近发生磁针转动的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831年,英国科学家_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万有引力,奥斯特,法拉第,19世纪60年代,

2、英国科学家_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888年,德国人_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3)物理学的新时代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_”,被广泛应用于医疗。 居里夫妇发现钋、镭有放射性并提炼出镭。 爱因斯坦于1905和1907年先后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_。,麦克斯韦,赫兹,X射线,广义相对论,3化学的进步 (1)17世纪:英国科学家_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拉瓦锡提出_定律,他的理论使化学的发展步入正轨。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了科学的 _;意大利科学家_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3)19世纪60年代末:俄国

3、化学家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波义耳,质量守恒,原子论,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4生物学的巨大进步 (1)17世纪早期: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_,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2)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_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19世纪早期:德意志植物学家_于1838年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发现动物组织也是由_组成,形成了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 (4)19世纪中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确立了_,提出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原理,他于1859年发表了_,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19世纪60年

4、代,法国科学家_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血液循环学说,林奈,施莱登,细胞,进化论,物种起源,巴斯德,1兴起 (1)背景 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及战后各国对_的迫切需求。 (2)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3)标志:原子能、航天、_等技术的应用。,高科技,电子计算机,2特点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_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_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学科细化和_两种趋势。 3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

5、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生产力,技术,综合化,【归纳概括】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1)牛顿经典力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注重实验,二是数学化。 (2)主要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成熟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分析比较】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1)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就显得不太够用了。 (2)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

6、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3)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点,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对点训练1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解析:选B。牛顿力学体系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的意义,A、C、D三项所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知

7、识图示】,【归纳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对点训练2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产值和从业人数急剧上升 A B C D 解析:选D。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即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物质生产领域的产值和从业人数急剧上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一、17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

8、成,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2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气时代。,3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提出了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原理,是对生物学的一次重要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将“发展”“变化”等观念引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跃进。 4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和揭示质能转换原理的著名质能关系式。物理学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物理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质能转换原理则成为原子能的理论基础。,二、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

9、的关系,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与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视角1 追踪社会热点 近代以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的作用。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和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动力。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如牛顿力学体系、量子论、相对论、进化论、蒸汽时代、电

10、气时代和网络技术等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成为近几年高考立意命题的热点区域。,命题视角预测探究,高考例析 (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2: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

11、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3: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依据材料1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2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

12、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科技的特点和影响。第(1)问,“独特建树”是指中国古代科技的优势,而非消极一面;第(2)问,注意“这一时期”实际上指近代世界,“促进作用”实际上是要求回答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原因”要结合当代的历史发展趋势来回答;第(3)问,实际要求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的策略。,【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

13、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 (3)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尝试命题1 (2010年南京市第一次调研测试)“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解析:选D。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两大支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研究宏观世界,量子论研究微观世界。从材料信息“分子

14、、原子”看,这一“发现”指的是量子论。,尝试命题2 1895年11月8日,人类发现了第一种所谓的“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不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发现者用此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发现者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 ) A伽马射线 B伦琴射线 C居里射线 D电子射线 解析:选B。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这种射线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又被称为“伦琴射线”。,视角2 多角度考查高频考点,高考例析 (2009年高考浙江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

15、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解析】 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纸质文献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具有权威性等优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工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D,尝试命题3 (2010年江苏高三调研)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

16、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解析:选B。A项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C项19世纪前期德意志人施莱登和施旺相继提出和确立细胞和细胞学说,D项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电磁感应学说。,尝试命题4 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 ) 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 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

17、调整 解析:选C。“尤里卡计划”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案,从题干的意图可以看出“尤里卡计划”的方案是加强欧洲尖端科技的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与科技有关,故排除A、D两项。再结合题意判断出C项符合题意。,视角3 多层面史料研习 【史料研习】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史料文本】 材料1:人们已注意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 材料2:正如牛顿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年)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19世纪的科学。 (美)斯塔夫里阿

18、诺斯全球通史,【信息解读】 (1)生物学受中世纪神学的影响最大,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史料应用】 1材料1所述生物现象证明了生物进化论的哪些观点? 答案:证明了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生存竞争、遗传变异及适者生存等观点。 2(2010年惠州模拟)关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B现存的物种都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动物和植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