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1879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08级商业信息系统、 08级信息安全技术、 08级企业信息化专业,企业管理信息的历史回顾,50s面向处理: 程序+数据文件 60s面向数据库: 出现了数据库 程序难懂难写难维护 标准化成为愿景 70s生命周期发诞生 并产生了结构化开发方法 80s 4th语言 原型法 80s末 CASE 与OO开发方法 90s模块化和模块连接技术 中期 WEB技术 基于部件的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任务,1、满足用户需求 2、功能完整 3、技术先进 4、实现辅助决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难点,1、复杂性:涉及学科多、协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2、创

2、新性:克服旧系统与目前管理的矛盾,促进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的改变 3、高标准:需求变化、经的起考验,不能重来必须按工程规范 4、历史短、经验不足:外30 内十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1、需求牵引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动力 2、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前提 3、因地知宜的开发策略 4、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决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5、投资巨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1、稳定性原则: 2、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3、面向用户原则: 4、一把手原则:(特别重要) 5、工程化、标准化原则: 6、整体性原则: 7、阶段性原则:(附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

3、,1、管理方法科学化: 2、领导重视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3、建立一支开发、应用与技术管理的队伍: 4、拥有雄厚的资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1、自行开发 2、委托开发: 3、联合开发: 4、购买软件包实行二次开发 SWOT 优势(Strength)弱势(Weak) 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用于总体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目标确定MIS目标,围绕系统目标大体划分子系统,确定子系统间要共享和传递的信息极其类型。自下而上的方法则于系统的设计实现,自下而上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开发应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自

4、上而下地规划,自下而上地实现,结构化开发方法,SSA&D的基本思想:用系统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举例 分阶段、逐步完成阶段的独立任务 Jackson 方法补充,例子,例1:在一数组中,找出其中的最大数。 第一步 输入一数组 找出其中最大数 输出最大数 第二步 细化 任取一数,假设它就是最大数 将该数与其余各数逐一比较 若发现有任何数大于该假设的最大数,即取而代之。 第三步 再细化 令“最大数”=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 从第二到最后一个数做 如果新元素“最大数”,则“最大数”=新元素。,MIS生命周期,结构化开发

5、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的优点,1、强调系统的思想和系统的方法,整体思路清楚,从全局出发 2、将系统分解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目标明确任务相对简单、独立,便于分工协作,降低难度 3、容易把握工作进度,总体进度和管理 4、面向流程和功能,能够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结构化生命周期的缺点,1、拥护只在需求阶段参与,需求往往是变化的 2、分析阶段试图把所有的问题讨论清楚,完全明确目标和需求,一文档的形式固定下来。 3、系统开发周期长 4、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系统开发的原型法,原型法基本思想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

6、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它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首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研究和总结,快速建立原型系统并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反复修改,增加新功能,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原型定义的策略 原型法是以一种与严格定义法截然不同的观点看待需求定义问题的方法。原型化的需求定义过程是一个开发人员与用户通力合作的反复过程。从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系统开始,允许用户在开发过程中提出更好的要求,根据用户的要求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完善,它实质上是一种迭代的、循环型的开发方式,采用原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7、 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在系统开发前被准确地说明。 (2) 项目参加者之间通常都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原型提供了克服该困难的一个手段。 (3) 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 (4) 有合适的系统开发环境。 (5) 反复是完全需要和值得提倡的,但需求一旦确定,就应遵从严格的方法。,原型法的工作流程,原型法的特点 (1) 原型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次就完全了解。 (2) 原型法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 (3) 实际的原型为准确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 (4) 能充分利用最新的系统开发环境。 (5) 原型法将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设计融为一体。,原型法的优缺点其主要有以

8、下几个优点 认识上的突破:循环反复的反馈过程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 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信息交流方式:提高用户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更加贴近实际,用户满意度提高 降低了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 原型法的局限性 开发工具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系统,如果不经过系统分析来进行整体性划分就想直接用屏幕一个一个进行模拟,那是很困难的。 对于原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混乱的问题,使用原型法有一定困难。 对于大量的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构造一个合适的模型来供人评判。,原型法的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小型、局部系统。 (2) 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系统。 (3) 适用于业务处理过程比较简单或不太复杂的系统。

9、(4) 适用于业务需求相对较为确定(不一定很明确)的系统。 (5) 适用于具有较丰富系统开发经验的人员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 面向对象方法使设计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模块化、可重用、维护性好的软件且能控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费用。面向对象方法具有下述四个要点。 (1) 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复杂的对象可以由比较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因此,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软件中的任何元素都是对象,复杂的软件对象由比较简单的对象组合而成。 (2) 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各种对象类(简称为类Class),每个对象类都定义了一组数

10、据和一组方法,数据用于表示对象的静态属性,是对象的状态信息。因此,每当建立该对象类的一个新实例时,就按照类中对数据的定义为这个新对象生成一组专用的数据,以便描述该对象独特的属性值。 (3) 按照子类(或称为派生类)与父类(或称为基类)的关系,把若干个对象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也称为类等级)。 (4) 对象彼此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中心是围绕着对象、类、属性、事件和消息等概念展开的,其中对象和类是该方法的核心。 1) 对象 对象(Object)就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或者说,是现实世界中个体的数据抽象模型。

11、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对象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对象的标识、数据、操作和接口。 (1) 标识:即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与其他对象相区别。 (2) 数据:描述对象属性的存储或数据结构,表明了对象的一种状态。 (3) 操作:即对象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象自身承受的操作,即操作结果修改了自身原有属性状态;另一类是施加于其他对象的操作,即将产生的输出结果作为消息发送的操作。 (4) 接口:主要是指对外接口,是指对象受理外部消息所指定操作的名称集合。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就是一些可重用部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元素。,2) 类 类(Class) 是具有

12、相同或相似结构、操作和约束规则的对象组成的集合,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方法(性质)的对象集合。 类中最基础的称为基类,是其他子类派生的基础。子类是在继承基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新的特性与功能构成的。 类由类说明和类实现两部分组成:类说明描述了对象的状态结构、约束规则和可执行的操作,定义了对象类的作用和功能;类实现是由开发人员研制实现对象类功能的详细过程以及方法、算法和程序。 3) 属性 属性(Attribute)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对象的属性可以在建立对象时从其所属的类(或子类)继承,也可以在对象创建或运行时进行修改与设置。

13、4) 事件 事件(Event)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它一般由用户或系统来触发。事件是固定的,用户不能再创建新的事件。,5) 消息 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际问题中的每一个个体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问题的静态结构,相互作用则反映了问题的动态变化。为能够反映出对象或对象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需要在他们之间发布、传递消息(Message),即向其他对象发出服务请求。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性 1) 可维护性 由于面向对象的抽象封装使对象信息隐蔽在局部,当对对象进行修改,或对象自身产生错误的时候,由此带来的影响仅仅在对象

14、内部而不会波及其他对象乃至整个系统环境,极大地方便了软件设计、构造和运行过程中的检错、修改,2) 继承性 面向对象思想采纳了事物分类的层次思想,在描述类时,某些类之间具有结构和行为的共性。利用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可以简化对类的描述。 利用继承机制可以提高软件代码的可重用性。 3) 多态性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多态并不是指一个对象类有多种形态或状态,而是指同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和不同的执行结果,即同一消息发送到不同类或对象可导致不同的操作结果。多态性可定义为:“一个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使得同一属性或操作在父类和子类(或子类的子类

15、,可多次继承)中具有不同的语义。” 4) 封装性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对象内部对用户是隐藏的,不可直接访问;用户只能见到对象封装界面上的信息,通过对象的外部接口访问对象。用户向对象发送消息,对象根据收到的消息调用内部方法作出响应。封装的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分开,使用者无须知道对象内部实现的细节,只需要知道对象接收的消息。,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 1. 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过程的四个阶段 (1)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用户的开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2)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识别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属性和方法。这一个阶段一般称为面向对象分析(

16、Object Oriented Analysis,OOA)。 (3) 整理问题:对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的形式确定下来,即面向对象设计(Object Oriented Design,OOD)。 (4) 程序实现: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其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即面向对象实现(Object Oriented,OOP),它是一个直接映射过程。,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 1.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1) 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象、类、结构属性和方法)。 (2) 实现了对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结构的直接转换,大大减少了后续软件开发量。 (3)开发工作的重用性、继承性高,

17、降低重复工作量。 (4) 缩短了开发周期。 2. 面向对象方法的缺点 (1) 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持环境。 (2) 不太适宜大型的MIS开发,若缺乏整体系统设计划分,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 (3) 只能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不能从科学管理角度进行理顺和优化。 (4) 初学者不易接受、难学。,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和程序生成技术的出现,缓和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开发“瓶颈”,即集图形处理技术、程序生成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各类开发工具于一身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

18、ering,CASE)工具代替了人在信息处理领域中的重复性劳动。 CASE的基本思路 CASE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前面所介绍的任何一种系统开发方法中,如果自对象系统调查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应关系,那么就可 以完全借助专门研制的软件工具来实现上述的系统开发过程。这些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包括:结构化方法中的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模块设计程序实现;业务功能一览表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数据/过程分析数据分布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等;面向对象方法中的问题抽象性属性、结构和方法定义对象分析确定范式程序实现等。,CASE的特点 CASE具有下列特点。 (1) 解决了从

19、客观世界对象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强有力地支持软件/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2) 使结构化方法更加实用。 (3) 自动检测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4) 使原型法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付诸于实施。 (5) 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6) 加速了系统的开发过程,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 (7) 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表和程序编写工作中解放出来。 (8) 使软件的各部分能重复使用。 (9) 能够创建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文档。 现在,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CASE的概念也由一种具体的工具发展成为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学。,CASE

20、的开发环境 1. CASE环境的特点 在实际开发一个系统时,CASE环境的应用必须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如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 CASE只是一种辅助的开发方法。它主要帮助开发者创建开发过程中的各类图表、程序和说明性文档。,CASE工具 CASE工具是指CASE的最外层(用户)使用CASE去开发一个应用系统所接触到的所有软件工具。 (1) 图形工具:绘制结构图、系统专用图。 (2) 屏幕显示和报告生成的各种专用系统:可支持生成一个原型。 (3) 专用检测工具:用以测试错误或不一致的专用工具及其生成的信息。 (4) 代码生成器:从原型系统的工具中自动产生可执行代码。 (5) 文

21、件生成器:产生结构化方法和其他方法所需要的用户系统文件。,CASE的优缺点 1. CASE的优点 (1) CASE可以用于辅助结构化、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 (2) 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开发方法。 (3) 若在分析和设计阶段严格按照CASE规定的处理过程,则能够让计算机软件程序自动完成分析和设计的结果。 (4) CASE的开发方法、过程的规范性、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均较好。 2. CASE的缺点 (1) 不易于大系统的开发。 (2) 目前缺乏全面完善的CASE工具。,各种开发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 对原业务进行优化 提高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 发现问题 了解业务处理流程 新系统适合企业业务特点的新方

22、法新模型 全面分析企业(组织) 原型法: 用于小型局部系统或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的系统设计到实现的环节,各种开发方法比较,面向对象方法: 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但不涉及信息个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CASE发法: 半自动化的开发方法,除系统调查外全面支持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各种开发方法比较,尽管其他方法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优点,但只能作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局部开发环节上的补充,暂时都还不能替代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目前系统开发工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只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真正能够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软件的 开发模型(附)(了解),1、瀑布模型 2、快

23、速原型模型 3、增量模型 4、喷泉模型(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5、螺旋模型 6、同一过程,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运行维护,瀑布模型,(附)(了解),听取用户意见需求分析,快速构造原型,用户运行测试原型,实现最终产品,修改原型,不满意,满意,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是快速开发一个可以运行的原型系统, 通常有三种类型: 渐增式的原型:也称增量模型。 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 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1,编码2,编码3,测试1,测试2,测试3,增量模型(增量开发,增量提交),(附)(了解),需求

24、分析1,设计1,编码1,编码2,编码3,测试1,测试2,测试3,需求分析2,需求分析3,设计2,设计3,(附)(了解),适用于面向对象方法。 主张分析和设计过程的重叠、不严格区分。 模块集成过程: 反复经过分析、设计、测试、集成,再分析、设计、测试、集成。,喷泉模型,(附)(了解),(附)(了解),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使用UML, 采用用例驱动和架构优先的策略, 采用迭代增量建造方法。 通常,结构化方法可使用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进行开发; 面向数据结构方法可使用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进行开发; 面向对象方法可采用快速原型、喷泉模型、软件重用开发模型和统一过程RUP进行开发。,(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