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1239327572file.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2618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s1239327572file.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news1239327572file.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news1239327572file.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news1239327572file.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news1239327572file.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s1239327572fil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s1239327572file.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杭州市委党校高国舫教授,一.发展理论的缘起,明确提出发展问题,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情。二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大批亚非拉国家相继宣告独立。独立了的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不发达国家提供资源和市场,但亚非拉一大批国家由于经济落后,难以满足其要求。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势必拖发达国家的后腿。所以二战后,西方学者开始重视发达与不发达关系的研究,把发展作为理论热点,各种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以佩鲁为代表的新发展观以及弗兰克的依附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等等。模式不

2、断更迭。,(一)、转换视角,从物到人,把人的发展确定为发展的根本目标。,早期发展理论如刘易斯的发展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物、产品。他只看到人必须消耗一定的产品方可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持续存在,从而把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甚至唯一标准。把储蓄、投资的增加以及科技进步、知识增长等视为发展动力。70年代以后,法国著名学者佩鲁批评增长论是一种唯经济(经济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增长论“是由那些忽视甚至排除活动者及其活动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这些人不明白增长的目的和目标,忽视人类的行为和历史,他们只讲投资、储蓄、工资这类经济活动,但对行为者的态度、他们的志向和对待特定情境作出反应的能

3、力却不加说明。佩鲁强调要从“人的活动及其能力”来研究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的目的是“以促进该共同体每个个别成员的个性全面发展,“普遍地重视人则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 在人的需要的观念上也发生重大变化,从满足人的物质要求转换为人的自我实现,侧重于人的能力、要素、个性的自由发展。MA西纳索说:“发展远远超出了满足人类需要这一简单的道德要求。”人是沉浸于一定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已故罗马俱乐部主席贝切伊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发展除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这个低层次的要求外。还有更高的层次即

4、自我实现,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发掘人的潜力,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有的论者还提出发展必须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健全人的心理状态。1971年,在维也纳发展研究所举行的“发展中的选择”讨论会上,智利学者萨扎班迪博士深刻地指出,落后的和不发达不只是一堆社会经济图景的统计数字,也是一种心理状态。美国现代化专家阿历克斯英格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也认为,国家落后也是一种国民的心理状态。社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JL、理素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如何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健全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5、(二)、发展观念,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到、综合发展。,按早期西方传统发展观念,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就是持这种观念。 实践证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模式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实现西方发展理论家所设计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美国学者西尔斯在发展的含义一文中,区分了“增长”与“发展”两个不同的范畴,认为增长不一定意味着发展,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外,在减少不平等、失业和贫困方面都要取得进展。他说:“问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如何,应当指出:贫困情况有何变化?失业情况有何变化?不平等情况有何变化? 佩鲁超越了经济学

6、的范畴,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上重新认识发展问题,认为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托达罗认为,“应该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除了收入和产品的提高外,发展显然还包括制度、社会和管理结构的基本变化及人的态度,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有人们的习惯和信仰的基本变化。”美国学者伊利奇和巴加瓦说:“一些经济学家至今提出的那些主要战略只是在非常特定的环境下才有实用价值。而且,这种环境并不是单由经济因素来决定的。它们还决定于重大的政治、社会和行政因素。唯一可行的发展战略是有政治家在其中起作用的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产物。”,(三)、突破欧洲中心论,强调发展道略多样化。

7、,从50一7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家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两分法出发,认为美国社会是整合最高的“一般社会”、“现代社会”,而第三世界国家则属于传统社会,把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现代特征视为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必须仿效、照搬的一般特征,现代化即是西化、美国化。艾森斯塔德在社会进化与发展一书中说:“从历史上看,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于十七至十九世纪就在欧美各国完成了。 70年代以后,欧洲中心论受到多方的批判。例如,佩鲁指出:“人民曾受到愚弄,消极地接受那些不仅从未以其自身经验为基础而获得的,而且是由西方人向他们灌输的思想、公式和战略。”不少

8、学者主张放弃追踪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从不发达国家的实际出发来考虑发展问题。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指出:“现代化不再意味着美国化或者西方化,虽然还可从西方学到许多东西。每个国家将寻求自己的道路。90弗兰克指出:“不曾先了解清楚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不发达地区居民过去的经济史和社会史如何造成他们现在的不发达状态,就不能指望为他们制订适当的发展理论和政策。DQ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主任西里尔布莱克在现代化动力一书中否定了现代化就是西化、美国化的观点,极力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每个国家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及其演变过程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遗产,因而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具有自身特色。,

9、(四)、研究发展与代价的关系,探索发展的负效应。,西方发展理论家把价值范畴引入发展理论,探讨发展与代价的关系,拓展了发展研究的新维度。佩鲁说:“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社会和个人都曾沉浸于定性价值中。”又说:发展“发生于各种活动和相反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于人类行为者彼此冲突的评价中”。既然发展过程充满着冲突、矛盾,那么发展就免不了付出代价。MA西纳索把发展定义为“既指发展的活动,又意味着发展的状态”。从价值的角度看,发展的结果和状态有正负效应两方面,既要考察其正面效应,即进步方面,又要考察其反面效应,即人们所付出的代价。这就要求人们在发展探索中改变那种直线性的、理想主义的观念,克服那种认为发展似乎是

10、平稳的进化过程、只有进步没有退步、不必付出代价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价值范畴引入发展理论,研究代价问题,使发展理论研究沿着辩证思维的道路前进,这是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如何扬弃代价以寻求再生之路,西方学者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由于观点不同,出现了悲观派和乐观派的争论。罗马俱乐部成员梅多斯提出“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当前人口、工业化污染、食品生产的增长趋势和耗尽资源的趋势继续下去而不加改变,将会在100年内的某个时刻达到“增长的极限”,只有以遏制和停滞经济增长的办法来实现全球均衡,才能解决人类的困境。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主张“零增长”。这种消极无为的态度遭到许多学者的批评,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所长赫尔曼康

11、恩把梅多斯的“零增长”观点斥之为新马尔萨斯主义。我们不赞同对社会发展持悲观消极的态度,但我们认为,悲观派们注意到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客观上为深入探索发展理论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 西方学者不仅从生态平衡角度考察代价问题,而且还从人的异化角度来考察发展与代价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描述、萨特的存在主义等,都以不同方式从异化角度探讨发展代价问题。例如,马尔库塞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描述成这样一个等式:“技术进步增长的社会财富(上升的国民生产总值)扩大的奴役。”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使人失去人性,人成为物、工具,人与产品的关系被颠倒了,产品不是为了人而生产,反而是人为

12、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人拜倒在物的面前,成为物的奴仆。马克思早就批评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方面”。劳动的消极方面就是劳动异化。西方学者从异化角度来探讨发展与代价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二.共产党对发展理论的探索,(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现代化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社会结构的变革 社会运行的轨迹 人的全面发展,(二)邓小平发展理论,主要内容: 1.关于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2.关于中国的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关于独立自主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4.关于发展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5.关于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基

13、本国策 6.关于“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7.关于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使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台 阶 8.关于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9.关于中国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关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江泽民 的发展理论,1、深化了对人民主体范畴的认识,为整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奠定了思想基础。 2、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更高阶段的发展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3 、深化了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认识,为构建21世纪中国发展的动力系统勾画了基本轮廓。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4、 . 4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规划了战略蓝图。,(四)胡锦涛的发展理论,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认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权威的诠释。那么如何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这四句科学发展观内涵呢?,1.关于“第一要义是发展”,主张“第一要义是发展”一般基于以下几点依据: 第一,国情依据。 第二,实践依据。 第三,经验依据。,2.关于“以人为本”,第一,需把“生物学意义”的人当作“社会学意义”的人看待。 第二,应拓展“人”的外延。 第三

15、,要把人视作科学发展的终极目的。 第四,坚持“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3.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从目前来看关键是实现四个方面的发展: 一是在经济建设上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是在文化建设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是在社会建设上加快和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 所谓“协调发展” 从面上看是要“处理好关系,控制好矛盾”。就当前来看,主要是协调好党政关系、人民与政府关系、劳资关系、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和稳定的关系等。 主张“协调”至少说明二点:一是说明各种关系已存在一定的矛盾,承认矛盾是“协调”的前提。二是

16、认为这些矛盾尚在可控范围,不必通过激烈化方式解决,可以在制度内协调解决。 所谓“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有一个标准解释:即在不损及子孙发展,又不损及他国利益的前提下的发展谓之“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还须进一步考虑二点。 其一,一个地方在得风气之先的时候,已经抢得了发展先机获得了大发展,但当另外的地方风起跟随的时候,如何及时转变思路继续领先,以保持持续发展,这是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其二,一个地方在某一强势领导人带领下,可能在一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当这一强势领导人离职后,如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这是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4.关于统筹兼顾,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

17、顾”的论证中,除了继续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一新的统筹理念。,三、科学发展的实现路径,(一) .应在全民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启蒙教育,第一,应在全民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启蒙教育 其一,启蒙教育要强调说理性。 其二,启蒙教育要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前后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其三,启蒙教育参与主体应保持立场的一致,以保证形成教育的合力。,(二).应不断完善政绩考评机制,其一,要重新梳理政绩考评的指标体系 其二,要大力改革政绩考评的方式。 其三,要重新设置政绩考评主体。,(三).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其一,应在财政上对科技创新进行必要的倾斜。 其二,应在政策上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其三,政府要帮助宣传、推广技术创新。,(四).要着重改革地方政府,其一,要改变地方政府“企业化”的蜕变。 其二,要强化地方政府的科学发展观责任。 其三,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全方位监视。 其四,要改善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谢 谢 大 家 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