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2829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 ,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关于_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真理标准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2转折: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_在北 京召开。,3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3)经济路线,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为中心。 作出了实行_的伟大决策。 4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1)经济体制:,包产到户,平均主义,人民公社,调整:实行以包产到组、_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 产责任制。 作用: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_弊端,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2)管理体制: 改革:撤销_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 和村民委员会。 目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意义: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城市改革,(1)内容:,企业活力,按劳分配,中心环节:增强_,搞活企业。 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分配制度:实行以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南方谈话,十四大,(1)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_”,提出要搞好社会 主义的市场经济。 2过程 (1)中共_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1997 年,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_理论。 (4)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

4、市场基本建立。 3经济建设的成就 (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_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小康,(3)从总体上已达到_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目标迈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本质和措施 1原因:,(1)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改革经济体制也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迫切需要。 2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3措施:,(1)所有制方面:把单一

5、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2)管理体制方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 理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扩 大企业自主权。,(3)分配制度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东莞期末调研)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万 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中说:“那时,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广 为流传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佳话,当然这不是 对几个人的颂扬,而是人民对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高声歌唱。”,文章中的“正确决策”是指实行了(,),A减租减息 C农业集体化道路,B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

6、责任制,【解析】选 D。本题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题干信息 “万里:改革开放”、“吃粮”、“吃米”说明此种制度深远 影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业生产,因此应是改革开放中的农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材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 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 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 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 年),材料二,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

7、管理 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 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探究,一、单项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C,2(2011 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答案】C,3下面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

8、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大跃进”效果显著,生活物,资日益丰富,粮棉物资统一管理,A,B,C,D,【答案】D,4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析】选 D。经济体制改革是通过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促进生产力发展。,5下表为 1978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 比重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

9、业结构不断调整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此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解析】选 D。从表中可以看出,从 1978 年到 1997 年, 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有所下降,集体经济有所上升,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从无到占有一定比重。这反映了我国经济成 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了较大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 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 了富

10、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 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 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 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 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 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 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 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 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

11、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 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 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 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 年),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 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 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 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 年),请回答:,(1)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过程 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 对推广这

12、种形式的责任制有何作用?,(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不足:只限于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 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或没有突破姓“社”还是 姓“资”的束缚)。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 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 (2)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 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 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启示: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人民利益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