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4581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0.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漫谈 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一. 食品的酸碱性,ZWS 撰文,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许多人在讨论养生时,常会提到人体的酸碱性的问题。人体的酸碱性,已是一个传播很广的话题。,遗憾的是这些传播中却有着一些概念混乱的并非科学的说法,还有一些不实的以讹传讹的甚至是忽悠人的说法。,要讲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当 然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酸、 什么是碱?,早在中世纪,那时的化学家就对带酸味的物质 特别感兴趣了。他们发现酸味物质能侵蚀许多金 属,以后又发现了一些更强烈的如盐 酸 一类 的 化学物质,金属会更迅速地被这些酸溶解。因此 就把所有这类 化合物都叫做“酸”,因为它们最 主要的特点就是有酸

2、味、能腐蚀金属。化学家还 把来源于有机体中的酸称为“有机酸”如 果汁;来 源于非生命物质的酸称为“无机酸”如 硫酸。,人们对碱的认识还要更早,发现了碱性强的 物质能腐蚀皮肤、还会与油脂起反应,可以 制肥皂。 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就发现 了制肥皂的作坊。说明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 纪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肥皂生产。传说,罗马 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 (碱性物质)里,形成了 “油脂球”。妇女们 洗衣时发现,沾了 “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 净。,在人们对酸和碱这两类化学物质的概念初步形成之后,一直到了20世纪 ,化学家总算才对酸碱物质有了较为完备的认识,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

3、-劳里酸碱理论)来解释什么是酸和碱。,这个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即氢离子,H+ )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酸碱质子理论说的就是: 凡是可以在水溶液中提供质子(即氢离子,H+ )的物质一般被称为酸,可以在水溶液中吸收质子的物质一般被称为碱。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 凡是酸首先就必须要有氢原子,其次还要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提供出)氢离子。 酸和碱之间还可以发生中和反应。酸可以被碱中和掉。,化学上采用酸碱度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

4、。 pH值是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活度(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 提出的。,这个概念告诉我们:溶液氢离子的浓度越高,即氢离子越多,pH值也就越小,甚至可为负值。 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即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即pH值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的测定方法,用pH试纸测试,用法:用玻璃棒蘸溶液,点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比色卡比色,P H 计,或 用pH计测量,根据酸碱理论, 如食品的 pH7的

5、就为酸性, pH7的就为碱性, pH7的就是中性。 没有其它的标准。,请看下面的一些食品的pH值:你就可以知道人类大多数食物都是弱酸性的。味道越酸,酸性也就越强。,根据前面的表可知,天然的食品大多都是酸性或弱酸性的,表中只有蛋是弱碱性的,饼干及饮用水是从酸性到碱性都有的。 一些面制品之所以是碱性的,那是因为生产时人工地添加了碱所致,例如馒头、面条。,人类,从娘胎中一生下来所吃的母乳就是弱酸性的,一生中所饮食的绝大多数的食品也都是酸性或弱酸性的。,天然食品中为什么是酸性的居多?那是因为食品中存在着许多有机酸,它们大多数都是弱酸: 抗坏血酸(维生素C) - 可在水果中找到 乙酸(醋酸) - 可在醋

6、中找到 酒石酸 - 可在葡萄中找到 柠檬酸 - 可在橙和柠檬中找到 苯甲酸 - 可在蚝油中找到 .,无机碱是什么味道呢?有一些勇敢的人也尝试了无机碱的味道,尝后的一致描绘是:涩、辣、苦,难吃。 如果你也想尝尝,那就一定要注意,应是极少量的,更不能吃下去,因为较浓的碱对皮肤和器官是有腐蚀性的,这是因为浓碱会和细胞膜的脂质会发生皂化反应而使细胞被破坏。 如浓碱不小心地落进眼内,还会导致失明。,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普遍吃的食品中是很少有碱味重的的或是碱度高的食品的。 少数碱性高的带碱味的食品也往往是人类往食品中添加无机碱所造成的,例如食碱加得过多的面制品(馒头、面条、饼干等)、皮蛋等,另外也有在烹

7、调食品时加小苏打的。 再说碱性大的食品还会中和胃酸,是不利于消化的。,看了前面的内容,肯定会有不少人要提出“你是否说错了”的疑问? 因为 “蔬菜和水果都是碱性食品”已是人人皆知了。,其实蔬菜和水果因为含有有机酸,大部分都是弱酸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之所以会流行说蔬菜和水果是“碱性食品”,这完全是一个概念被混淆、被偷换的说法。,原来,营养学家们发现,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有钾、钠、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它们在人体内能形成碱性化合物。 而肉类和米面一类的食品则富含磷、硫、氯等非金属元素,它们在体内会形成酸性化合物。,蔬菜和水果中的这些金属离子都是阳离子,带正电荷。显示酸性的氢离子也是阳离子。在人体的体液

8、内这些金属离子会在电荷平衡中取代掉同样带正电荷的氢离子,而生成碳酸氢盐或磷酸氢盐等碱性化合物,从而表现出碱性,特别是在人体的血液内,起到辅助调节血液酸碱性的作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蔬菜和水果在人体中的 部分代谢物会生成少量的碱性化合物。 换一种说法可以是:蔬菜和水果中含碱性的金属离子相对其它食品较多,因此是“含碱性金属离子较多的食品”。 简略些,可以说是:能在体内生成少量碱性 化合物的食品。 但绝不是碱性食品。,但不知什么原因,“含有碱性金属离子的 食品”变成了“碱性食品”,这就是概念混 淆了。 这也使得许许多多学过化学的人感到被 搞糊涂了。,日本科学家较早地研究了食品在氧化后的酸碱性。实际

9、的做法是,在实验室内将食物进行燃烧处理,并将得到的灰分溶于水中,根据溶液所呈现的酸碱性来划分。 一般说来,谷类(如大米、面包、面粉)、肉类 (如牛肉、猪肉、鸡肉)、鱼贝类(如鱼子、牡蛎)、蛋黄、啤酒等,均得到酸性的溶液;蔬菜、牛奶、水果等,是得到碱性的溶液。,下面是根据日本的专家西崎弘太郎博士测定的一份食物灰分的酸碱度的报告,他取100克食物的灰分溶于水中,然后再用已知浓度的碱或酸去中和它,得到的所需碱或酸的量即为食品灰分的“酸碱度”。,从日本学者的测定中可以知道:蔬菜和水果灰分的碱度都很高,而肉类、米面灰分的酸度也大多很高,这研究结果以后为某些人所用,也就成了“碱性食品”和“酸性食品”划分的

10、依据。,其实植物的灰分是碱性的,中国古代的农民早就知道了。长期施以有机肥的土地会逐渐酸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民们通常是将麦秸烧成灰,然后给土地施以草木灰肥来改善土质。 为什么植物的灰分是碱性的呢?因为植物中的有机酸在燃烧中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从灰分中被排除了,剩下的灰分中则留下了植物中的金属离子的氧化物,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一旦溶于水就生成了碱。,正是由于以上的研究,才有了食物酸碱性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混淆了概念,下面请看网上的这类对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的介绍: 何谓酸性或碱性食物 ,所谓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并不是指味道酸或咸的食物,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产生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占优势的食

11、物。也就是说,某种食物如经代谢后产生的钾、钠、钙、镁等阳离子占优势的则属碱性食物;而代谢后产生磷、氯、硫等阴离子占优势的食物属酸性食物。,在酸碱性的概念上,这段话的混淆在于,食物的酸碱性在体外是不根据它的“化学性”来定的,它明明是酸,也不能说是酸性。那么到了体内呢?结果却还是要根据它们之中的极小一部分代谢物的“化学性”来定的。 这部分极微量的代谢物能代表食物本身吗?它们根本没有优势,它们又何必要用自相矛盾的“酸碱性”来划分呢?,问题在于,我们现在说的“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并不是食品本身的酸碱性,而是它在人体内的极少一部分“代谢物”的酸碱性,可是那时候它已经不是原来的食物了,它已经是参与了人

12、体内的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的产物了,它们的代谢物也不仅仅只是剩下钾、钠、钙、镁等阳离子和磷、氯、硫等阴离子,而且也不可能占优势,因为其它部分会产生比它们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却正是产生酸性的来源,也就是其它部分产生的酸远比产生的碱多。 那我们又如何去讨论它们的酸碱性呢?,某些营养学家将食物灰分的酸碱性用来划分食物的酸碱性,这就是食物酸碱性分类的来源。 这对于化学家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你可以说是食物灰分的酸碱度,但绝对不是食物本身的酸碱度,灰分只是食物的一部分而已。 更何况食物在体外的燃烧氧化岂能完全代表它们在体内的新陈代谢?最起码食物不可能在人体内烧成灰!即使烧成灰,二氧化碳也

13、跑不掉,它还会在人体内形成酸!,所以较确切的说法只能是: 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在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产生的金属阳离子相对较多,这些金属阳离子会形成碱性化合物,所以这类食物可叫做“能在体内生成少量碱性化合物的食物”。 既然如此,它们又怎么能叫“碱性食品”呢?,如此说来这问题难道只是个名词之争?岂是如此!问题在于有人利用这种混淆概念的说法还进一步地炮制了食物的酸碱性可以调控人体的酸碱性以及“酸性体质”的种种不实之辞! 漫谈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之二 将进一步告诉你关于“人体酸碱性”的科学真相。,漫谈 食品和人体的酸碱性,二. 人体的酸碱性,ZWS 撰文,人体有酸碱性吗?我们先来看看人体的组成。 人体是由细

14、胞组成的,细胞内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无机盐约占细胞干重的25。在机体内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常见的阳离子有K+、Na+、Ca2+、Mg2+等,它们主要依靠蔬菜和水果来提供。 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人体的各部分都含有较多的水 在细胞中,按重量来说,水的含量最多,占6595,水是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部分因此都含有较多的水。 例如,脑髓含水6884 %,血液含水80%,肌肉含水73%,肝脏含水76%,眼球含水99%,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牙齿含水10%。,人体内有着20多种体液 人体内还有各种体液,总共

15、约有20多种,包括有:脑脊液、血液、淋巴液、乳汁、汗液、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大肠液、小肠液、前列腺液、精液、宫颈液、羊水、胸水、腹水、关节腔滑液、眼球前房水、眼球后房水、泪水、鼻涕、尿液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各种体液有着不同的酸碱性 既然人体的各部分含有较多的水,根据酸碱理论,人体的各部分包括体液在内,自然都应具有酸碱性。 由于各种体液的组分不同,所以它们的酸碱性也就各有不同。,重要体液如血液等始终保持在中性略偏碱性 人体的体液虽然酸碱度不同,但它们又大多有着自己稳定不变的PH值范围,之所以会保持一定的PH值,那是因为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而酶只能在一

16、定的PH范围内起作用,没有酶的作用也就没有生命。 人体的体液中,主要的体液大多都是中性略偏碱性的,例如:血浆7.357.45、组织液7.4、脑脊液7.357.45。 人体自身有着很强的调节能力来保证以上这些重要体液始终保持在中性略偏碱性。它们不可能变成酸性。若真的变成了酸性,那生命也就停止了脚步。,就细胞而言,人体本来就是弱酸性的。 人体中当然也有酸性的体液,而且很重要, 例如:胃液,pH约在0.91.5;乳汁,pH6.3; 细胞内液,pH6.87.0;汗液,pH为4.55.5. 其中胃液,那可是一定要保证强酸性的,不是酸性,我们也就无法消化食物了。 更重要的是:人体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

17、内液就是弱酸性的,pH6.87.0,这是不容改变的,因此我们完全也可以说:人体本来就是弱酸性的。 所谓的要避免“酸性体质”的说法,恐怕只是忽悠人而已。提出“酸性体质”说法的人,也许根本就搞不清他们所说的是人体的那一部分的酸碱性。,皮肤也是弱酸性的,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活动 正常皮肤由于汗腺分泌乳酸,也呈酸性,其pH值为5.25.8。处于弱酸性的皮肤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活动,是皮肤作为体表屏障的一支重要防御力量。 老年人皮肤的pH值均超过6.5,有些已接近中性7.0,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皮肤的汗腺数目减少,汗液和皮脂分泌下降,微循环功能减弱。乳酸分泌不足,最终也就基本丧失了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18、,生物的肌肉大都是偏弱酸性近中性 生物体一旦机体死亡后,它就很快会分解释放出氢离子,从而变成酸性。通常,猪、牛、羊等哺乳动物被屠宰后,动物体内的糖原在缺氧条件下经糖酵解,生成乳酸,肉体的酸碱度(pH值)就发生变化,会很快降低到极限pH值5.45.5 如在这一时期,不采取保鲜措施,微生物污染和繁殖会引起肉类变质直至腐败pH值会继续逐渐上升,变质肉的pH值可达6.7以上。,畜肉、鱼肉pH值一旦变成碱性,就变质了 新鲜程度不同的畜肉、鱼肉pH值的范围如下: 新鲜肉:pH5.86.2 次鲜肉:pH6.36.6 变质肉:pH6.7以上 新鲜鱼:pH6.56.8 次鲜鱼:pH6.97.0 变质鱼:pH7.

19、1以上 由此可知,近碱性的肉反而是变质肉了,这说明生命体一旦变成碱性,就表明它已不能释放酸,意味着它早就失去了生命力。,人体的体液中,还有一部分的体液具有可变的酸碱性 有一部分体液具有着较大范围的pH变化以至于可以从酸性变为碱性的: 例如唾液刚分泌时是酸性,pH是在46.06,分泌后失去CO2 就会变成碱性,在精神受到刺激时还会升到7.8,此时嘴巴就会发苦。 尿液的PH也会随着碳酸氢盐含量的变化而改变,在58之间变化。因此唯有尿液是可以通过食物或药品来改变它的酸碱度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人说:“从总体上看,人体是偏碱性的”呢? 原来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流经全身心的血液呈现的是微弱的碱性,而

20、且在血液的“流域”内,大多数体液也因此表现程度不同的碱性。如组织液7.4、脑脊液7.357.45 。眼球内液pH值为7.2;胆汁是7.4;小肠液为7.6;胰液为8,有时高达8.4。,血液会像某些宣传那样变成“酸性”吗? 按照人体是“碱性”的观点,有人就提出来要避免让它变成“酸性”。 这其实是一种貌似正确的“神话”,人体的血液能变成“酸性”吗? 人体的血液在自身严格的控制下,pH值稳定地在调控在7.357.45之间,一旦偏离这个弱碱性,那就会造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哪怕只是到了中性7.0,生命也就岌岌可危,又何从谈起会变成酸性的呢?,机体有着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控能力 人体细胞代谢会产生许

21、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吃的食物在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均会以不同方式、受控有序地进入体内的内环境。 在一般情况下,机体的内环境是不会因它们的加入使pH发生偏离正常范围,因为机体有着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控能力。,人体体液的酸碱性究竟是靠什么来调节和控制? 事实上,人体全身性的酸碱平衡,主要依靠的是血浆中的缓冲系统碳酸氢钠和碳酸来调节(血液是内环境中最主要的体液)。同时肺脏和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浆pH值如出现正常范围外的任何偏离都会使人迅速致病。已知最大的耐受极限为7.00 -7.80。 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当酸或碱的量超出人体代

22、偿能力时,那就需要医生动用药物,以使血液保持在7.357.45的pH值状态之中。,人体的正常代谢会在细胞中不断地产生酸 人体平均每天要产生相当于1020摩尔的碳酸,这些酸必须从细胞里加以清除,并通过血液输送到排泄器官去。由细胞中的糖和脂肪氧化产生的氢离子进入血液后,即会进行以下的反应: 氢离子和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和水。 H+HCO3- H2CO3 + H2O 产生的碳酸分解后放出二氧化碳,由肺部排出。 H2CO3 H2O + CO2,人体有着三个缓冲剂可以保证血液pH的恒定 可以看出, H2CO3 / HCO3 这个缓冲系统就起到了帮助除掉血液中多余的酸的作用。同样HCO3也能

23、起到除去多余的碱的作用,这就保证了血液的pH值的恒定 , 组成人体缓冲系统的第二个缓冲系统是 血液中的磷酸盐缓冲剂。 H2PO4 - / HPO42- 第三个缓冲剂则是蛋白质。,正是由于以H2CO3 / HCO3 为主要的三个缓冲系统的存在,所以机体有着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控能力。除非是大量的酸和碱进入,在一般情况下大量的不受控制的进入也是不可能的。 血液中的缓冲系统在发挥稳定血液pH值的同时,肺和肾也在不断地排出体内过多的酸(二氧化碳)和碱(碳酸氢盐)以确保人体内环境的正常的pH值。,H+HCO3- H2CO3,血浆pH的调节:,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

24、Na2HPO4,血液流经肺部,H2O+CO2,(由肺将CO2排出),血中 HCO3-,血液流经肾脏,(由肾脏排出),解决碱性物质,解决酸性物质,(弱酸/相应强碱盐),人体对氢原子的调节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已知人体里的氢原子大体上在12个月内就要更新50%。在没有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人们自行尝试改变其体液和尿液的相对酸度或碱度是不可行的。在正常的缓冲体系及肺、肾器官的作用下,食品中的微量碱性物质是影响不了血液等主要体液的酸碱度的。 主宰血液酸碱度的是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溶入血液中所产生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哪些因素会引起血中pH值的降低? 已经知道人体中有着一些因素都会引起血中pH值的降低而偏向酸性。

25、 其中最主要的有肺部换气的不足导致二氧化碳在血液和体内的积累引起酸的增加;还有一系列疾病如心力衰竭、支气管炎、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都会引起代谢酸的增加;食用高脂肪低糖类化合物也会引起酸的增加;严重腹泻则引起碳酸氢盐的丧失,碱的损失也就引起酸的增加。,影响人体内二氧化碳存在的多少是与呼吸有着密切关系的: 如呼吸过度,换气过急(如癔症性过度呼吸者);或长时间跑步而呼吸方法又不正确,就会从血中除去二氧化碳过多,血液中H2CO3(氢离子)含量大大减少,此时就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甚至于死亡。 反之,有氧运动的高速代谢时间太长,使得过多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H2CO3(氢离子)含量增多,就会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26、,如是剧烈运动,在缺氧条件下,也会促使血浆中乳酸增多导致pH值偏低。 通常,人体会:1.通过肺部加快呼吸(包括打呼欠)以排除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2.通过肾脏产生酸性尿加速氢离子的排泄。此外人体的运动,会使身体大量出汗,也带走体内大量的酸性物质(如尿酸,CO2 )来调整酸碱平衡。,要指出的是,人体肺部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的,从20岁起,每10年约减少10%,到70岁仅为青壮年时的一半。因此说老年人如果活动量不够,是容易导致体内酸碱不平衡的。,某些病变也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 如人体发生了代谢排泄机制的病变以及服用药物而导致体内严重的酸碱不平衡,那就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

27、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肝硬化、严重呕吐或大量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容易代谢性碱中毒,会出现心悸、大汗、面色苍白、全身抽搐等症状; 腹膜炎 、休克、高热,或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腹泻、服用利尿剂等,或长期不能进食,脂肪分解过多,酮体积累等,这些有代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不论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中毒,都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其表现为原发性碳酸氢盐降低(21mmol/L)和PH值降低(7.35)为特征。 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只是指偏离了人体 血液所能调节的正常pH范围:7.357.45,并不是说血液的pH值变成了酸性。而是向酸的方向偏离(pH值变小),在医学上即谓酸中毒。,在人体

28、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去注意食物中的成分是酸性的或是碱性的 按照“血液会变成酸性”的说法,似乎人们就应该来调控自己的血液的pH值了,因此就出现了许多如何改变自己“酸性体质”的建议,例如多吃碱性食品以及多喝碱性水等等,这些说法当然是忽悠人的。 其实,人们只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营养的均衡性就可以了。因为血液的pH值是由正常的机体来调节和维持的。,只有在当患有肾结石病或肾功能受损时,才可能有必要选择特定的食品以使尿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因为尿液本身就具有可变、可调的的酸碱性。 使尿液呈酸性就可以减少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磷酸盐、碳酸盐和草酸盐组成的肾结石。如肾结石是尿酸和胱氨酸结石,与上面结石不同,是在酸

29、性情况下生成的,因此,在这种状况下饮食治疗应使尿液保持碱性。,一条不实的传说 有关食品导致酸性体质的说法,近年来风行一时,互联网及报刊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曾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其实这消息不正确。 可靠的消息应该是:“日本东京都立卫生试验所的柳泽文正博士曾自百名癌症患者抽血检查,发现这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是呈现钙大量减少的酸性反应,同时镁又剧增,这说明血液及骨骼中的钙为了中和酸性而被消耗,镁因此从细胞内流出。”,可见,柳泽文正博士说的只是血液中钙、镁等碱金属离子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因为它们参与了调节血液

30、pH值的酸碱反应。他并未说癌症患者的血液变成了酸性,因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若真是血液变成了酸性,那就会酸中毒而死亡了。,某些人却以讹传讹地提出了“酸性体质论”,说经常过食大鱼大肉,会使体内的酸性物质积聚,血液就会偏酸性,人体的内环境就开始恶化,便出现了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可出现头晕、焦躁、便秘、失眠、疲劳、抵抗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等。,为什么“酸性体质”会引起这些疾病?宣传 者没有解释,是血液酸性造成的吗?事实上 用“酸性”根本无法解释这些病的病理。所说 的所谓“酸性体质”的疾病,其实都另有原因。 用“酸性”来解释,实在是糊弄人的。,任何动、植物食品在人体里代谢后都会产生酸。 动植物

31、都是生命体,都是由生命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要占到88%,这些主量元素进入到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就一定是酸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体本来就是个“制造酸的化工厂”。,蔬菜和水果中的微量的碱金属离子在人体内是根本抗衡不了人体所制造出来的酸的。 所以制造多吃“碱性食品”来改善酸性体质实在是个神话。 以蔬菜中的菠菜为例:100克的组成如下 水分91.2克,蛋白质2.8,脂肪0.5,纤维素1.7,碳水化合物2.8,各种维生素0.04,各种金属元素0.6. 可见其中的碱性的金属元素的量是微乎其微的,它都无法与蔬菜水果自身的有机化合物所代谢出的酸对抗,还有什么能力去中和动物蛋白及脂

32、肪的代谢物呢?,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 医学和营养学告诉我们:人的食物如以动物性食品和米面类食品为主,那就会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而“富营养化”,最终很容易患上“富贵病”,其中最厉害的是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糖代谢障碍)、肥胖病等,当然这些疾病是“富营养”引起的,并不是什么“酸性” 惹的祸。,多吃蔬菜和水果,一方面自然可以减少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吸收,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蔬菜和水果中获取人体所需要的其它营养,那就是: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矿物质(钙、镁、钠、钾、铜、铁、硒、钴等金属离子),这些营养物 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而在动物性食品中又缺少的。 事情本

33、来很简单,却偏偏有人要用“酸和碱”来唬弄人。,问题很清楚,“酸性体质”只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并把很多人都忽悠了。 善良的人们啊,可千万别给忽悠了啊!,最后还要补充一点的是: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金属离子在血液中确实能参与体液的酸碱平衡,但它们并不是主力军,它们还有更重要的生理作用,那就是维持血浆渗透压、保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保证心肌细胞的活动等等 所以,在我们的食品中,一定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如今的蔬菜由于较多来自于大棚,它们本身也已经患上了“金属缺乏症”,与其相比,恐怕水果要相对好一点。,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养生”的“秘诀”,尤其是那些“飘洋过海”来的 “神话”。 只要合理营养,坚持活动,平衡心态,就足以颐养天年。,全集完,ZWS 制作,更多欣賞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