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5016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 彭翀 2010.112011.01,内 容,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城市的发展,2,城市化,3,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1 城市的产生 居民点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原始聚落的分布:Mesopotamia (美索不达米亚) 、Egypt (埃及)、The Indus valley (印度河峡谷)、The Yellow River (中国北方)、Mesoamerica (中美洲),1. 城市的

2、产生与定义,1.1 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产生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的职能 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 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 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商品交易的场所 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1 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选址 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淮南子原道训 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 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3、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1 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选址,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2 城市的定义 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2 城市的定义 字源学的解释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

4、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 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2 城市的定义 各学科 社会学领域:城市是有相当大的面积和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一个地域共同体,其中住有各种非农业的专门人员。 地理学领域: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种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是

5、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经济学领域:城市是一个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生态学领域:城市是人群的生态系统 系统论:城市是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 历史学:城市是独特的历史进程,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2 城市的定义 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城市的特征 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3 城市的法律性质 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6、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3 城市的法律性质 英文词典 City: any large town or populous place. (in Britain) a large town that has received this title from the Cr

7、own: usually the seat of a bishop (in the US) an incorporated urban centre with its own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established by state charter (in Canada) a similar urban municipality incorporated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 large and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 may include several independ

8、ent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n incorporated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established by state charter; people living in a large densely populated municipality;,2.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影响。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古代和近代) 2.1 前工业化时代 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还记载了城市规模大小与

9、城郊农田和粮食的储备保持相应的关系。 中国古城平面由一套方城发展为二套城墙,都城则为三层,墙外壕沟环绕,有明显防御目的。,2. 城市的发展,2.1 前工业化时代 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西亚巴比伦城(Babylon)的平面呈矩形,筑有两重墙,防御目的。 欧洲罗马帝国兴盛期,罗马人造营寨城的平面规范,如提姆加德(Timgad)至今保存最完整。,2. 城市的发展,2.1 前工业化时代 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欧洲中世纪,主要从防御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在外围开沟、设吊桥。如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斯卡莫奇(Scamozzi)的理想平面。,2. 城市的发展,2.1 前工业化时代 社会形

10、态的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分化与阶级对立 曹魏邺城:30872205M的矩形城市,第一次使用了南北中轴线中(雍)阳门大街;而建(迎)春门金明门大街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街坊,其中有市、手工作坊,居民闾里;北部的中间是宫城,内为主要宫殿建筑,其东侧,南半为衙署,北半为宫室;再东是王室贵族居住的戚里;城市中轴线的使用,即以此为始。,城市分区明显,统治阶级与人民分开:一方面继承城廓的区分,另一方面继承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区分更明确,闾里与宫殿分开、宫城居北,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2. 城市的发展,隋唐长安城:隋文帝在长安建都,决定放弃原来的汉长安城,在其东南另建新城 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

11、复 变新帝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 “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碱卤,不甚宜人” 汉长安分区不明,2.1 前工业化时代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分化与阶级对立,2. 城市的发展,2. 城市的发展,严整布局都城的典型。,宫城,皇城,坊里,道路,水系,园林,市场,2. 城市的发展,2.1 前工业化时代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唐长安与洛阳的规划影响到日本和高丽,日本的平安京(京都)、平城京(奈良)的规划均模仿唐长安。,2. 城市的发展,2.1 前工业化时代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外国: (埃及)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度的典型城市。城市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贫民区小屋,墙东贵族居住区大

12、院。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建造豪华宫殿,寺庙,浴室,斗兽场等; 欧洲中世纪,在封建主城堡外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市民要向封建主纳税并接受其统治。(见教材),2. 城市的发展,2.1 前工业化时代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我国体现在布局严整的都城,如隋唐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元大都等。这些都是在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役使人民在短期内建成。 中国的城市中心: 宫殿政权统治中心; 欧洲: 教堂神权统治中心。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的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商路的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往往发展为商业都

13、会;但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发展重点为内地沿江河的城市。欧美的海港城市先获得发展。,2. 城市的发展,2.2 工业化时代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 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区居住区商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的变迁 城市类型的增加 城市与环境 科技发展带来高质量的城市生活,2. 城市的发展,2.3 后工业化时代 城市过度聚集发展的反思城市分散发展。新城、卫星城 郊迁带来的城市中心的衰落和更新 城市对外交通模式的变迁改变着城市内部空间布局 不同类型的城市发展形态 城镇群网络化、一体化; 大都市带的出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保持,2. 城市的发展,2.4 信息化时代 信息社会的特征

14、 城市空间结构的网络化、分散化和分布化 城市空间的民主,2. 城市的发展,2.5 城市发展特征 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 城市是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规模小、数量少。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 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商业贸易中心;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 城市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区,第三产业的中心;城乡融合、差别缩小。 走向信息时代的城市 城市将成为信息流通、管理与服务中心;超级城市裂解、中小城市崛起,城乡一体化。,2. 城市的发展,2.5 城市发展特征 城市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3. 城市化,3.1 城市化的含义 起源 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

15、达(A. Serda)首先使用urbanization一词。20世纪50年代,urbanization一词开始风行世界。 定义 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复杂过程。 一般定义: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四层含义 人口结构的转型; 经济结构的转型; 地域空间的转型; 生活方式的转型。,3. 城市化,3.1 城市化的含义 两个方面(J. Friedmann) Urbanization 人口和非农活动在城市地域的集聚。 在空间上有三种体现:城市空间增长、城市空间体系增长、城市飞地。 Urbanization 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乡村的扩散。,3.2 城市化的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农业

16、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大致同比例增长 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 城市化,3.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作为世界性现象,其过程有着一般的规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速度缓慢,较长时间达到30%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较快增长到70%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转入城市,一部分工业人口流入第三产业。,3. 城市化,3.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阶段与城市空间形态 初级阶段城市规模小、数量少,

17、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点”状结构; 中级阶段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地域的不均衡布局,出现“面”状或“带”状结构,即所谓的“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 高级阶段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地域的不均衡大大缓解,城市空间形态从“面”状或“带”状结构发展为“网”状结构,即所谓的“城镇体系”;同时,“城乡一体化”趋势加强。,3. 城市化,3.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四阶段划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Urbanization: when certain settlements grow at the cost of their surrounding countryside. Su

18、burbanization or exurbanization: when the urban ring (commuter belt) grows at the cost of the urban core (physically built-up city). Disurbanization or counterurbanization: when the population loss of the urban core exceeds the population gain of the ring. Reurbanization: when either the rate of pop

19、ulation loss of the core tapes off, or the core starts regaining population with the ring still losing population.,3. 城市化,3.3 城市化历史进程,1890:仅英国、西北欧和美国 25%, 世界平均水平 3%。 此后,欧洲、北美和中东城市化的发展显著,非洲和亚洲的城市化水平上升较快,而这些地区在1950年代城市化几乎为零。,The urban world in 1890,The urban world in 1950,The urban world in 1990,3. 城市

20、化,3.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城市化正在持续进行。 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不仅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而且深远影响着大多数人的经济、社会生活。,The urban world in 2025,3. 城市化,3.3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计算数据来源: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62-163.,单位:%,3. 城市化,3.4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发展与城

21、市化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3. 城市化,3.4 城市化的机制 乡村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 伯格(D. Gogue)等:推拉假说(push-pull hypothesis) 与迁入地有关 与迁出地有关 各种中间障碍 个人因素 中国学者: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是造成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多种原因的观点(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区域发展差异),3. 城市化,3.5 城市化的类型 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商业服务设施、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不断向市中心集聚; 有些城市设施(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煤气厂、垃圾场、兵营、监狱、火葬场)和部门自城市

22、中心向外缘扩散。 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如何选择? 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传统的城市化类型,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中发挥效用的过程。,3. 城市化,3.5 城市化的类型 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城市化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 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3. 城市化,3.6 城市化的测度 由于城市化

23、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城市化水平的度量难度也很大。通常对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种。一般认为,单一指标在反映内容如此丰富的城市化特点上较困难,但在实际上又始终找不到理想的、在时空上可比较的、能被大家接受的复合指标。,3. 城市化,3.6 城市化的测度 单一指标法 单一指标度量法即通过某一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且便于统计分析的指标来描述城 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指标 计算公式为:Y= U/P 式中:Y- 城市化水平;U - 城镇人口;P -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 计算公式为:Y = V/P 式中:Y - 城市化水平;V 非农业人口;P - 总人口。 城市用地比重指标 虽

24、然有多个指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水平,但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3. 城市化,3.6 城市化的测度 综合指标法 为避免单一指标度量法带来的偏差,不少学者提出了以多项指标综合衡量城市化,综合指标法从客观上更为准确地反映城市化水平,但由于它往往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的具体情况而定,通用性差,不便于展开对比研究。 城市成长力系数(日本) 10项指标:地区总人口;地方财政年度支出额;制造业从业人数;商业从业人数;工业生产总值;批发业总额;零售业总额;住宅建筑总面积;储蓄额;

25、电话普及率。 计算方法:两个不同时期上述10项指标的增减额,除以各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再将所得标准值算术平均,所得结果即为该城市的成长力系数。,3. 城市化,3.7 中国城市化道路 历程 城市化史前阶段(古代) 城市化起步阶段(近代18401949) 殖民地城市、军阀统治的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城市人口0.57亿,城市化水平10.6。 城市化初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1)正常上升时期(19491957) 国民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城市化水平升至15.4。 (2)剧烈波动时期(19581965)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城市化水平升至19

26、.7。 19611963年调整时期,城市化水平回落至16.8。 19641965年回升时期,城市化水平升至18.0。 (3)徘徊停滞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8) 城市化水平:17.9(1966)17.1(1972) 17.9(1978)。 城市化加速阶段(改革开放后),参 考 文 献,3. 城市化,3.7 中国城市化道路 历程 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 36.09%;2009年达到提高到45.68%。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预测:预计年以城

27、镇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左右,年或年将超过的结构转换临界点,年将达到左右。城市化水平超过,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 (注:世界城市化水平在1999年已达到47%),3. 城市化,3.7 中国城市化道路 特征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3. 城市化,3.7 中国城市化道路 我国城市化模式选择 大城市模式 中小城市模式 多元化模式 范例: 乡镇企业推动的岭南模式地方推动型 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推动的温州模式市场推动型 外资形式、三来一补推动的珠三角模式外资推动型 附: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有关内容。,3. 城市化,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第一节 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

29、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城市政府要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入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第二节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具备城市

30、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3. 城市化,第三节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 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建设。缺水城市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地下水超采城市要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

31、地面沉降。城市道路以及供排水、能源、环保、电信、有线电视等的建设,要破除部门和地方分割,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协同建设,减少盲目填挖和拆建。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危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保障拆迁户合法权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四节 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END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