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6754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提出问题:,当问及某一不道德行为时,人们为什么总是无条件地以惯常的道德标准来判定此行为的对与错,很少考虑事情的特殊情境?,提出假设:,总假设:心理距离决定人们常据道德原则而常忽略具体情境来判断不道德行为。,本文的理论基础:解释水平理论(CLT),1.心理距离事件: 指由于时间或空间的原因而没有直接经历的或是假设的或是另一个人的经历。虽没直接经历但在心里上可以理解、解释(如通过想象、记忆、预测等方式)。 2.CLT的一般原理: 心理距离越远,就越倾向于对事件进行高水平及抽象解释,而越少考虑事件的具体情况。,CLT已被证实适合以下距离维度: 时间距离、社会

2、距离、空间距离和概率中。 CLT指出人们的判断反映了心理是如何理解的。越是远期(即远距离)事件,人们越是倾向于用更抽象的、反映事件内涵的、一般性的、核心的、去背景化得特征来解释它。对待近期事件则相反。,心理距离与道德判断,以往对道德判断的研究表明:人们常基于一般的道德准则来判断某一行为的对与错,常趋于忽略具体的情况。 CLT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一般化的、去情境化的道德原则属于高水平解释,因而人们更可能依据原则而不是情境信息来判断远期事件。,本研究的目的:,探讨事件的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如何影响对此事件的解释以及道德评估。,总假设:人们常会认为违背了道德的远期事件会比同样违背了道德的近期事件更加不道

3、德;远期的善举行为被认为比近期的善举行为更道德。 研究一的假设:比起近期事件,人们更可能依据抽象的道德价值来描述远期道德事件。,方法:,被试:来自以色列BenGurind大学的39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其中33名为女生)。以给予课程分为报酬。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两种时间条件下。 自变量:时间距离(近期/远期)被试间设计;小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短文的描述方式 程序: (1)呈现给被试5篇描述不道德行为的小短文,分别是:a、兄妹间的发生性关系;b、一个家庭吃死狗肉;c、一个女人用一面旧的以色列国旗擦屋子;d、一个已婚女子有婚外情;e、一个 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每个小短文后都有两段对事件的陈述,一段陈

4、述为事件反映出的道德原则(属于高水平陈述),另一个段为完成事件的手段(属于低水平陈述)。比如对短文c事件的陈述分别为:侮辱国家的标志(高水平),把国旗剪成碎布(低水平)。 (2)让被试想象短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明天(近期条件)或是明年(远期条件) (3)让被试在两个陈述中选择哪一个更好地描述了短文所讲的事件。两个陈述都是随机呈现给学生的。,结果和讨论,运用时间距离X小短文的混合方差分析,选择低水平陈述的标为0,选择高水平陈述的标为1。方差分析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F(4,36)=15.41,p.01,r=.61,表明其中有些短文比其他短文更多的运用了高水平解释。更重要的是,还产生了一个时间距

5、离主效应,F(1,36)=5.87,p.05,r=.14,表明远期违背道德的事件被认为是更多的运用了高水平解释(M=.81,SD=.21),而近期的M=.64,SD=.20.,这些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先前的假设:比起近期事件,远期事件更多的是运用道德原则(因为高水平)来解释的。,研究二,假设:比起近期不道德事件,远期不道德事件被认为更不道德即错误程度更高。 自变量:时间距离(近期/远期)被试间;小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不道德事件的错误程度 被试:来自Tel Aviv大学的58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其中女生39),以往的研究证明男女生间在这样的实验中没有差异。 . 程序:先让被试阅读如同实验一的短

6、文,然后引导他们想象事情将发生在明天(即近期条件)或明年(远期条件)。读完每篇短文后,让被试在五点量表上评估事件行为的错误程度。,结果与讨论:,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认为错误程度越高。用了时间距离(近期、远期)x短文(1-3)的混合方差设计。结果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F(2,56)=26.79,P.01,r=.57,表明其中有些行为被认为比其他行为错误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个时间距离的主效应, F(1,56)=6.53,P.01,r=.38,表明远期(M=4.12,SD=.80)不道德的行为被认为比近期违背道德的行为错误程度更高(M=3.41,SD=1.24),具体见下图:,交互作用不明显F1

7、,表明时间距离在所有短文中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因此,正如所假设的,远期不道德行为确实被认为比近期不道德行为要不道德。,实验三,假设:研究二中的行为如果是第三人称做出的,其被我判定的错误程度比由第一人称做出的错误程度更高。 自变量:社会距离(自己、他人)被试间;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不道德事件的错误程度 被试:来自在以色列服务部门从事秘书工作的40名(女29名)自愿者。 程序:采用社会距离(自己、他人)x短文(1-6)的混合方差分析。让被试阅读6篇短文,在低社会距离条件下(即自我角度),要求被试在读短文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体会到的感觉和想法上。在高社会距离条件下(即他人角度),则要求被试想

8、象如果是由自己所认识的某人,如同事,朋友,邻居或时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来阅读这些短文,想象他们的此时所体会到的感觉和想法。读完每篇文章后,要求被试从自我角度和他人角度在五点量表上来判定这些行为的错误程度。,结果与讨论:,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F(5,38)=34.10,P.01,R=.69,表明有些行为被认为比其他行为更错误。更重要的是,还产生了一个社会距离的主效应,F(1,38)=5.29,P.05,r=.35,表明以上行为如果是由第三人称(M=4.27,SD=.47)发出的,此行为被判定为比是由自我(M=3.88,SD=.60)发出的时错误程度要更高。见下图:,交互作用不明显F1,表明时间距离

9、在所有短文中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结果证实假设。,研究四,假设:对同一种道德行为,发生在远期时比发生在近期会被认为更道德。 自变量:时间距离(近期/远期)被试间;小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道德行为的道德程度 被试:来自Ben-Gurin大学的47名(女45)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随机分配至远期条件和近期条件下。 程序:采用时间距离(近期/远期)-小短文(1-3)的混合方差分析设计。被试阅读三篇短文,分别是有关一个人把遗产捐赠给慈善机构、一个时装公司捐赠衣服给穷人、一对夫妇收养一个残疾小孩。然后被试在七点量表上来评估这些事情发生在明天时的道德程度,以及发生在明年时的道德程度。,结果与讨论:,结果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F(2,45)=4.34,P.05,r=.30,表明这其中有些行为被认为比其他行为更道德。更重要的是,还产生了一个时间距离的主效应,F(1,45)=7.65,P.01,r=.38,表明被试面对同一道德行为,发生在远期(M=4.71,SD=.82)时被判定为比近期(M=3.97,SD=.99时更道德,见下表。交互作用不明显F1,表明时间距离在所有短文中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启发:,以上从时间距离、心理距离证明了与解释水平理论的关系,是否可从空间距离、概率方面加以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