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495179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身动、心动合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身动、心动合一 身动、心动合一,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和探究,是我引领学生走向创新之路的重要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 “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 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

2、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是千真万确的。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富哲理的标语说明了什么?这就是说,光听不行,即使当时听得很清楚,过后就会忘记的。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理解吗?若你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了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因此,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一、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身动与心动合一。我在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课。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1个马铃薯,1个标有刻度的圆柱体容器,1盆水,1

3、个长方体透明容器和1把尺子。师:你们有没有办法求出这个马铃薯的体积?(因为马铃薯的形状不规则,不能用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只要你们肯动脑筋,办法还是很多的,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测出马铃薯的体积。小组讨论开始了,每个小组讨论非常激烈,各组都有自己的测量方法,并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经过充分讨论,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指出不足这处。生1:把马铃薯蒸熟,然后敲打成长方体,再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再计算器长方体的体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 生2:这种方法当然不

4、错,但马铃薯在敲打的过程中肯定要受到损失,测量出来的体积不够精确,有一定的误差。生3:把马铃薯磨成粉末状,再计算粉末的体积。生4: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设备,很难实验。生5;我认为把马铃薯放入盛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把马铃薯取出,下降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在学生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我只是认真地倾听,任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到了最后,学生把目光投向了我,这时我补充说,同学们想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好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把马铃薯的体积转化成其它物体的体积,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老师为你们惊人的表现鼓掌。这时教师宣布测量开始,请大家用桌面上的材料,测量出马铃薯的体积。教室内出现了

5、实践操作的热烈情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拿马铃薯、倒水、测量、记录、计算,很快就算出了这个马铃薯的体积。通过测量马铃薯的活动,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操作中,自己创造了马铃薯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的得到是深刻的、有效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世界的纽带。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因而在常态课中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增强合作学习的效度,挖掘探究学习的深度。二、让学

6、生在游戏活动中学,身动与心动合一。如小数大小比较一课,在这堂课的主体教学部分,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一)展开1(师:老师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卡片,每张卡片的背面都有一个数字,)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2随即,在两个方框的第一张卡片后面点上小数点,提问:老师在第一张卡片后面点上小数点,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4揭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二)展开1初探,建构师:要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要把卡片翻转过来。问题预设:(1)翻牌前请问大家,如果想快速知道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我们

7、在翻卡片时是乱翻吗?(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应该先翻整数部分的个位)翻开整数部分2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 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根据回答依次翻开 2.48 2.43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

8、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2验证:师:你们一致认为2.482.43,那有充分的理由验证2.48比2.43大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情预设: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B、从计数单位比。2.48里面有248个0.01,2.43里面有243个0.01,248比243大,所以2.482.43C、把米转化为厘米。2.48米=248厘米,2.43米=243厘米。248比243大。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48=248/100,2.43=243/100E、画图F、数轴表示:(师: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就是借助数轴来比较大小)(看课件演示)小结:刚才小朋友通

9、过合作验证了2.482.43。3应用:(1)师:改动一下2.43这个数,使其大于2.48,你有哪些不同的办法?(预设:调换一些数字;移动小数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调换数字或移动卡片)(教师适时板书)3.24 3.42 4.23 4.32 (教师引导:能不能有序思考。按整数部分是3、4依次排列) ( 移动小数点) 24.3 243 A、任选其中的2个或几个进行比较。同桌互相说说比较的方法。然后汇报交流。如果学生汇报时有6个数比较大小的。介绍一下方法。小结方法:为了容易比较,分成这样几个步骤: (1)先把这几个数竖着排列起来,相同的数位对齐; (2)从高位开始比较,先挑最大的,再挑次大的,一

10、标出序号;(3)按要求排列。(注意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的顺序)B、找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最接近3的?最接近4.3?4小结方法: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它与整数比较大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板书方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化,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情境:活动形式丰富,但内容不充实,活动流于形式;注重学生参与活动中的“身动”,而忽视学生参与活动中的“心动”;活动中的“面”上注重控制和活动中的“点”上缺乏指导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活动化教学的主旨是相违背的,影响了整个课堂效益的提高。叶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应注重活动形式,更应注重活动内容。陶行知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生活教育就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的教育,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在教学中,我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 ”字上下功夫,不仅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也伴随学生一同成长。 “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陶行知我们的信条)今后,我还将与学生在活动教学中“共生活、共甘苦”,继续走创新之路,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