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99773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本章将放松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考虑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情况: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进行微观经济干预的基本理论依据。,第一节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一、垄断的弊端 1降低经济效率。垄断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其产量远远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垄断厂商的市场均衡明显不符合社会帕累托标准。其后果是:过少的资源被配置在垄断市场,反过来,相对过多的资源被配置在其它非垄断市场。,2垄断容易形成“X非效率”。莱本斯坦(H. Leibenstein)认为,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分配的非效率性,即“X非效率”。 3垄断可能限制技

2、术创新。,二、反垄断政策,美国的三大反垄断法:谢尔曼法、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禁止企业从事以下活动: 参加限制贸易的密谋,即参加统一价格或瓜分市场的协议。 垄断或图谋垄断一个行业,获得过大的市场。 进行其结果可能大大削弱竞争、易于形成垄断的合并。 制定排他性规定,如规定购买者不得购买自己竞争对手的产品等。 搞价格歧视。 运用不正当竞争方法或运用欺骗的做法。 西方国家抑制垄断还通过对市场结构的改善来实现。 当垄断者的市场集中度已达到阻碍市场竞争的程度时,采取强行分割已有垄断企业的措施。 降低产业进入壁垒。,三、对自然垄断的管制,所谓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

3、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一是固定资本投资巨大;二是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如铁路、航空、邮电、煤气、供电供水等公用事业。 自然垄断部门存在市场需求限制。因此,对这一类部门,政府采用管制(Regulation)的方法来抑制垄断行为,其中主要是价格管制。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便既能消除不合理的垄断利润,又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图11-2显示的是政府对自然垄断厂商实行价格管制的情况。,中国的电信业是一个典型的 垄断行业。在 二 十世纪90年代以前,电信服务由邮电部独家垄断,供给严重落后于需求,消费者处于价格高、服务差的地位,“中国电信”曾经被评为全球最差企业。1993

4、年,由电力部、电子部和铁道部共同组建“中国联通”,但电信业的公平竞争局面难以形成。原因不是联通无能,而是联通实力太小,同时没有自己的固定电话网络,经常受到“中国电信”的“揉搓”。联通成立5年后,其主要发展方向移动通信市场也仅占到2%的份额。1998年,政府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与邮政业务完全分离,“中国电信”被一分为三,即分为“中国固定电话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寻呼公司”。政府的目的在于:在竞争格局难以形成的条件下,先让这些企业展开内部竞争。从实际效果看,电信业竞争加剧,价格大大下降,服务更加周到,消费者得到更大的福利。电信业的改革说明,竞争机制的引入是消除垄断的一个重要手段。,案例

5、1:,第二节 外部影响,一、外部效应,1、含义。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的间接效应。外部效应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发生差异。 2、分类。外部效应包括两种类型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便形成外部经济;当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时便形成外部不经济。外部效应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生产上的外部经济。消费上的外部经济。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二、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由于私人不必为此付费

6、,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或者说私人产出过度。 假定某一经济行为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根据假定,有CP0)。而社会获得的将是净损失(VPCS(VPCP)。也就是说,个人的较小损失能够换来社会的较大“福利”。,同理,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 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三、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政策,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三个政策方法。 第一,庇古(Pigou)方法。对造成外部效应的经济行为人征“税”。具体来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的私人,应征收“正”税;对造成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效应的个人征“负”税,即给予津贴。 第二,外部效应

7、“内部化”方法,主要是受关联影响的企业合并。 第三,科斯方法,或称产权明晰法。,四、产权理论与科斯定理,1、产权含义。所谓产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财产所有权,相反,它的实质,涉及到对人们行使所有权时的行为约束,或者说,是描述人们对他们的财产做什么的法律规则。比如,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有排他的所有权,但他却不一定拥有随意排污的产权。 2、科斯定理。罗纳德科斯(R.H.Coase)认为,只要把产权妥善地加以界定,而且产权的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不论产权在开始如何分配,市场均衡必然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这就是西方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3、科斯定理的政策含义。政府对产权的明确界定、产

8、权的市场转让,均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率。 4、科斯定理的局限性。科斯定理的有效性依赖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涉及外部效应的当事人为数很少,二是谈判协商费用很低。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思考题2:科斯指出,判断某种行为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而应该从经济收益角度进行比较,比如说,农夫养的牛吃了邻居的麦苗,这种事件是否合理,要看牛吃了麦苗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麦苗的边际损失。以下事件能否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 (1)一个专偷贪官财产的小偷行为; (2)一群绑匪绑架了数名人质,逼迫警察在限定时间内赶到现场。结果,警察为争取时间,驾车超速压死了一个行人。 (3)一个大学生为了抢救一个不幸落水的乞丐而溺水身亡。,思考题1:试举出

9、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两个例子。,第三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一、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 如果一个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则该商品是非竞争的。 公共产品的另一特性是消费的非排它性,即不能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也能消费”。 有些产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它性,这类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否则称为准公共产品。国防是经典的纯公共产品例子。而道路、电视等则是准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特征,市场配置公共产品将出现失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非竞争性消费造成了市场失灵。消费的非竞争

10、性意味着,某人享受了消费利益,并不因此减少别人的消费利益。于是,进行排斥是无效率的行为。 然而,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必须收回。这种成本收回,不能通过市场买卖来实现,需要通过政府来完成。 第二,非排它性造成市场失灵。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它性,任何个人即使不对公共产品的提供付费,也能同样享用,个人就有动力成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所有个人均这样行事,那么,公共产品提供就会不足。也就是说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产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出现市场失灵。 结论: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三、公共选择理论,问题:政府如何来确定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呢? 两种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 不考虑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只从技术上考虑

11、成本收益分析。 由专家对它的收益进行评估。这个收益部分,既包括可以用价格明确表示的经济效益,也包括那些难以用价格反映出来的效益。然后,将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建造这个公共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就值得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恰当评估一件公共产品的可能收益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专家意见不能完全代表消费者的偏好。, 公共选择理论 1、 含义。 假定社会采用全体成员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那么,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学来分析研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决定和选择,或者说,政府官员根据投票结果进行决策的过程分析。,2、 阿罗不可能定理或投票悖论。 考虑的例子是由消费者投票决定对公

12、共产品国防开支的消费规模。假定社会由甲、乙、丙三个人组成;有A、B、C三种国防开支方案。社会成员的偏好情况是:甲的偏好次序为(A,B,C),乙为(B,C,A),丙为(C,A,B)。 如果社会对国防开支方案允许多次投票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对A、B投票,甲、丙将选A,即有2/3的人选A;如果对B、C投票,则2/3的人选B;如果对A、C投票,则又会有2/3的人选C。这就是说,虽然采用多数决定制,但每一种方案均可能“胜出”。最终哪一方案被选中,关键取决于是就哪两种方案进行投票。也就是说,多数通过制不一定会保证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数量。,3、 中间偏好。 我们假定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

13、,即每个人只能选出自己所偏好的一个,而不能在其它方案中排出偏好的次序,那么,多数决定投票制能否实现有效率的结果呢?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中等偏好的消费将是最偏好的选择,或者说,中间投票人偏好的支出水平总能击败其它选择而赢得选择。 但是,中间投票人的偏好并不能保证是有效率的。因为它给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以同等的权重,而有效率的结果应该根据每个消费者的偏好强度来确定相应的投票权重。,4、 投票悲剧。 总结以上两种情形,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尽管在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决策即使在民主的多数决定制下也不一定达到最优。这一结论给政府进一步完善政治制度和提高效率提出了更深入的努力

14、方向。,思考题3: 由于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搭便车”行为,个人总会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公众显示他们各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不同的“真实”需求?,第四节 信息经济学,一、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完全信息假定。显然,这种假定并不符合现实。 信息不对称含义: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经济信息。原因:获取信息需花费成本,而且行为主体获取充分信息的成本太大。,在不完全信息或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原有的市场均衡就可能导致低效率。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促进市场效率的经济学理论。许多重要的信息经济学专题都以博弈论为基础。

15、一般地,将参与人有意隐藏私人信息的情形,称为“逆向选择”问题;而将参与人有意隐藏私人行为的情形,称为“道德风险”问题。,二、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1、卖主拥有私人信息。 卖主就有动机“隐藏”私人信息。在这种条件下,会对市场交易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阿克洛夫(Akerlof)的旧车市场模型或柠檬市场模型(Lemons model)。在旧车市场上,有好车,也有坏车,由于买主不了解旧车的质量,坏车在成本上具有优势,从而容易被卖出。结果将成本高的好车淘汰出市场。市场交易的结果使得优胜劣汰的原则被违背,也即好产品在竞争中失败,而次品则容易成交,这就是市场中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16、)。 最终结果:导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市场均衡的结果完全无效率。,2、买主拥有私人信息。能够隐藏信息的是买主,而不是卖主。如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客户对自己意外发生概率有私人信息。结果是将那些风险可能较小的好顾客逐出保险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三、道德风险,履约是一个过程,交易的双方往往具有不对称信息。通常将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Agent),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Principal)。在交易双方签约后,如果委托人的利益还要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委托人的利益实现就可能面临着“道德风险”(Moral hazard)。,1、含义。 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作出损

17、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原因:无法在契约中明确限定代理人的行为选择,而且,由于监督成本太高,以致于代理人的行为具有隐藏性。,2、道德风险下的经济效率。 道德风险容易发生在保险市场。 理想的市场均衡应该是:每个消费者都愿意购买更多的保险,而如果消费者连续采取相同量的防窃行为,保险公司就会愿意提供更多的保险。 3、政府对于市场的某种干预是否能够改进效率? 如果政府拥有的信息跟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人一样,那么,政府的干预不可能更好。信息经济学理论并不极力主张政府的干预,相反,而是寻找市场自行的解决方法。其中通过市场信号显示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是两个最基本的方法。,四

18、、信号显示,1、旧车市场的信号显示。质量好的二手车的所有者把好车的实情传递给潜在的购买者,也就是给购买者进行“信号显示”。 高质量车的车主可以向购买者提供质量保证,如果买者买到的车有质量问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退货或得到补偿。通过这一信号显示,买主可以知道,有质量保证的是好车,无质量保证的是坏车。 2、劳动力市场的“信号显示”。高能力者可以通过一个“教育信号”向雇主显示自己的能力。雇主根据每个人的“教育信号”,来确定谁的能力较强。,五、委托代理问题,1、含义、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时。因为代理人的行为具有隐藏性,委托人无法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所以,代理人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忽视或牺牲委托人利益。这就是

19、委托人代理问题。例子。 2、代理问题导致低效率。 因为代理者的隐藏性行为使得原有的委托代理合约没有得到完全履行,破坏了市场的有效性。 3、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法。 从委托者的角度看,是如何设计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适当的激励机制必须让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产量相关。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两个条件。 所谓“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 Constraint)是指吸引代理人参与工作的最低条件。“参与约束”就是指,代理人获得的报酬减去他的劳动成本后的剩余,应不小于他的保留收益。 “激励相容约束”。委托人必须使激励机制的设计能诱使代理人不偷懒,即

20、让代理人努力工作的净收益大于偷懒得到的净收益。这一约束称为“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思考题4: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中国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 思考题5: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第五节 本章小结,现实中的市场常常存在市场失灵,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是市场失灵的四种基本形式。在“市场失灵”条件下,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就有了理论依据。 1、垄断之所以导致经济的低效,是因为垄断产品的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同时,垄断产量小于理想产量。对于垄断,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的实施和放松市场准入等手段以消除之;对于自然垄断,政府

21、可以通过管制的方式减弱垄断程度。,2、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经济活动之外的人带来的附加的利益或成本,而经济行为人又得不到这种利益或不必支付成本的现象。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市场均衡产出将少于理想产出;外部不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产出将大于理想产出。政府可以通过征税、企业合并、明晰产权等方法,市场本身也可以找到协调的方法。 3、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非竞争性使排斥他人缺乏效率,而非排它性又使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缺乏动力,个人存在“搭便车”行为。在理想情况下,政府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提供最优的公共产品数量。但是,政府的决策要通过投票决定,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多数决定制下,

22、政府决策并不一定保证公共产品达到最优水平。,4、现实的市场是不对称信息市场。不论是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还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或委托代理问题,均导致了市场的低效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经济学探讨了市场本身如何克服“市场失灵”的问题。信号显示、激励机制设计是市场本身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总之,“市场失灵”情形的分析,既为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找到了依据,又为理论上放松原有理论假定打开了缺口。,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市场机制具有自行调节经济的功能,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结果,就是帕累托最优的。这一结论是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原理的现代描述。

23、微观经济学采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市场均衡。,1、消费均衡与需求曲线。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目标。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满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据此,我们得到了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2、生产均衡与供给曲线。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生产者的均衡条件为: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就是生产者边际成本曲线上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上面的部分,供给曲线具有向右上方倾斜特征。 3、供求曲线的交点形成了市场均衡。在这一均衡点上,消费者与生产者均实现了最优。并达到了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用局部均衡分析法研究了生产要素的收入决定法则,并得出了市场机制可以满足社会有效分配的结论。,二、微观经济学简评,1、微观经济学的最主要贡献,就在于它从理论上证明了人类的经济活动有它自行调节、运转的秩序或规律,不能滥用政府的干预权。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政策建议,就是有限政府,甚至最小政府论。 2、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局限: 第一,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太理想。不对称信息、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的存在,都会导致“市场失灵”。 第二,微观经济学以既定的经济制度为前提,实际上暗含了完善的市场机制这一假定条件。制度本身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与发展也同样重要。 3、微观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