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0112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8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就业社会保障.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就业社会保障,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现代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 理解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的就业保障制度,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保险,一、就业 就业(employment):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充分就业:就业人员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不充分就业:就业人员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讨论: 就业的意义及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对劳动者而言 稳定的收入,解决基本生存问题 获得各种福利的保障 使个体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2、重要方式 对社会而言 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对国家而言 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失业、失业率与失业理论 (一)失业 (unemployment): 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二)失业的基本类型 1、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于求职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而出现的失业。,3、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都生产工艺和新的生

3、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生产节省了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5、周期性失业:又称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是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注意: 隐蔽性失业:因无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 伪装失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都就业 就业不足型失业:由于工作机会缺乏,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时间,(三)失业率 1、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 2、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在业人员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城镇在业人员包括: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

4、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不在岗的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以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注意:失业与下岗的区别? 下岗人员:由于用人单位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四)失业理论 1、古典失业理论 代表人物: 萨伊、马歇尔 理论基础: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 只要劳动者按照市场均衡价格供给劳动,市场就会创造出相对应都劳动需求购买力。 2、凯恩斯

5、失业理论 失业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措施:政府干预,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有效需求,2、内部人外部人理论(Insider-outsider Model) 代表人:林德贝克(A.Lindbeck ) 斯诺尔(D.J.snower 模型前提: 模型将已经就业的工人称为“内部人”,将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称为“外部人”,对企业而言,雇佣外部人替换已经就业的内部人要花费高昂的替代成本,内部人在工资决定上有很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内部人的代表工会与雇主谈判时,是不考虑外部人利益的,工会只代表内部人的利益。,外部人替代内部人的成本: 一是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给内部人补偿工资; 二是外部人的搜寻、招聘和培

6、训成本; 结论:产生“内部人控制” ,企业减少雇佣“外部人”,3、效率工资理论(efficiency wage theory) 代表人:索洛(Solow )、夏皮罗(C.Shapiro )、斯蒂格里兹 (J.Stiglitz ) 效率工资理论主要解释在不扩大工资规模的条件下,厂商为什么不采取降低平均工资以减少失业、增加利润的原因。,案例: 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向其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由于当时流行的工资在每天2-3美元之间,所以福特的工资远远高于均衡水平。求职者在福特汽车工厂外排起了长队,希望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 福特的动机是什么呢?亨利福特后来写道:“我们想支付这些工资,以便公司有

7、一个持久的基础。我们为未来而建设,低工资的企业总是无保障的。每天8小时支付5美元是我们所做出的最好的减少成本的事之一。 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福特的高工资摆脱了惰性和生活中的阻力工人绝对听话,而且可以很有把握的说,从1913年的最后一天以来,福特工厂的劳动成本每天都在下降。“旷工减少了75%,这表明工人的努力程度大大提高了。高工资改善了工人的纪律,使他们更忠实的关心制度,并提高了他们的个人效率。,基本假设: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即工资越高,工人努力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 结论: 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雇主对工人潜在的生产率信息是不完全的,工人劳动过程中总是尽

8、可能地少出力,雇主对工人劳动效率的监督,成本很高而且很困难。雇主通过制定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水平的“效率工资”,激励工人主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努力。,4、失业、贫困与社会排斥 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当今社会贫富差异、不公正和社会排斥等现象日益突出,并将消除贫困、扩大就业和增进社会和睦作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关于失业,传统福利理论认为,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福利水平的标准,对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可以改善其生活,从而提高失业者的福利。森指出,“如果失业造成的仅仅是收入损失,则该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对失业者而言)已由收入补助抵消了,但是,如果失业对个人

9、生活还有其他严重影响,则会导致其他种类的剥夺,这时通过收入补助带来的改善就会相应地减少”。对于失业造成的影响,森认为“大量证据表明,除了收入损失之外,失业会导致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包括心理伤害,失去工作动机、技能和自信心,增加身心失调和发病(甚至死亡率增高),扰乱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强化社会排斥,以及加剧种族紧张和性别歧视”,三、失业保险及其类型、目标 (一)失业保险 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都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二)类型 强制性失业保险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三)失业保险的目标及其矛盾性 1、失业保险的目

10、标 保障基本生活 促进就业 2、矛盾性的表现失业陷阱 由于失业保险金的提供使失业人口失去 寻找工作的激励而长期处于失业状况,从而造成效率的损失。 失业保险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导致失业津贴的替代率过高,从而产生失业陷阱,使失业率居高不下,四、失业保险的基本框架 1、覆盖范围: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劳动者 2、资格条件: (1)非自愿失业 (2)劳动年龄与劳动能力 (3)有就业意愿 (4)履行了被保险人的义务,3、给付标准: (1)计算方法:确定基数与比例 (2)上下限 : (3)津贴水平: 一般在失业者原工资的50%75% (4)分档(据投保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失业津贴越高) 4、给付期: (1)最长

11、期限 (2)等待期 5、基金筹集:,第二节 失业预防与就业扶助,一、失业预防 (一)对企业解雇的约束 1、单项解雇 : 过失解雇:企业可立即实施解雇,无相应的经济补偿 无过失解雇:遵守一定法律程序、事先通知和最低限度的经济补偿 2、集体解雇:(例如,欧洲) 关注:华为辞职事件 3、存在的问题(劳动市场的过度管制),(二)失业预警制度失业的承受度 1、失业控制目标的确立: 无警失业线失业警戒线恶性失业线. 2、失业监测系统: 失业调查、统计、预测报告 3、失业控制对策实施: (金融、财政、税收、物价、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三)职业教育与培训 1、三个层次:职前在职失业培

12、训 2、国外做法: (1)有法可依; (2)责任共担: (3)职教与普教融合: (4)强化就业指导: 3、存在的问题:心理教育薄弱,二、就业扶助: 主要做法: 鼓励创业 社区就业 家庭雇工 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 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职业轮换 信息服务,第三节 我国的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一、传统的就业保障模式(统包统配就业制度) (一)特点: 以行政强制约束的方式实现普通就业。 单位没有自主权,劳动者没有自主权,没有劳动力市场。 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铁饭碗,固定工。,(二)传统的就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1、人浮于事,在职失业。 2、劳动力供需主体的选择权力被剥夺。 3、削弱了人们的进取精神与劳动积极性。

13、 4、三位一体(就业、保险、福利)的传统就业保障,其优越性强化了“国民的正统就业”观念,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二、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变革 (一)变革的环境与进程: 失业高峰:70年代末80年代初 (二)新型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1986.7.12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4类人,个人不缴费。 2、1993.5.1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7类人,个人不缴费。 3、1999.1.20失业保险条例 4、失业预防与再就业工程方面,三、我国现行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一)失业保险制度:1999.1.22 失业保险条例 (二)启动再就业工程,全面规划,促使下岗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加强就业市场宏观体调控适度约束就业。,讨论:直面大学生就业难,据教育部统计的就业率: 2002年6月:初次就业率为64.7%,年底就业率上升到80%。 2003年:本科院校70%,高职院校就业率为55%。 2004年:本科院校61.3%,高职院校就业率不到40%。 2005年:本科院校为70%,大专生为40%。 2006年与05年大致持平;,零工资就业:一份关于“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的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6万人中,“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