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2466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学习的联结理论.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1.理解联结理论各派别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事实,并能对之作出简略评价(包括了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格里斯的接近条件作用说、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2.列表比较各派别对于学习实质、过程、条件等的不同看法; 3.了解各种学习理论观点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说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格里斯的接近条件作用说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内容提要,认为经验,特别是感性经验是

2、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主义的特征是:,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只有按照心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解释,才有意义。,采取现象学的观点,研究人对环境事物的主观经验。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世界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是一种现象的实在,而不是物质的实在。 要点:我们各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去行动的。,二、三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学习观点,1. 经典实验 桑代克简介: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学习的实验研究 猫的学习实验: 问题箱 尝试错误,第三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一节 桑

3、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桑代克问题箱迷笼示意图,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在导师詹姆斯家的地下室里做“鸡走迷宫实验” 桑代克用厚厚的书本堆成了一道迷宫,有三条死路,第四条路可以通往邻近的一个开口处,那里有一些食物、水和其它的鸡。当他把一只鸡放入迷宫时,它会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大声地吱吱叫,直到碰巧找到出口。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回去实验时,慢慢就学会较快地找到出口。很明显,这里没有什么智力行为包含在内,只有一些简单得多的东西。 “鸡在面对孤独和封死的墙时,其反应方式与在类似自然环境中可以使其逃脱的行为差不多。其中的一些行为会引导它得以成功,因之而来的快乐会使它记

4、住这些动作。而没有导致快感的一些行为就都被忘记了。”,博士研究课题:动物的智慧,指导教师:卡特尔 猫在有些箱子中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行动来逃脱:踩上一个踏板,按一个按钮,拉一卷绳子,或者只要猫舔一下自己或者抓一下自己。在另外一些箱子中,要想逃脱就得进行多重的动作,比如拉绳子,然后移动一根根子。,结论:首先,猫没有通过推理或者洞察力来学会逃跑,反过来,它们是经过试误法来慢慢消除无用的动作;然后在合适的动作和所欲求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 看见一只有经验的猫如何逃跑,或者让桑代克抓住它们的爪子去松开箱子做的门,它们从中什么也学不到。如果逃脱只需要一个反应,所有的猫都能够学会逃脱,可是,有半数以上的猫在需

5、要两种反应的时候都没有学会如何逃脱。,二、桑代克的学习观点,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关于学习规律 效果律(law of effect) 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准备律( law of readiness),效果律: “在对同一个情景做出的若干反应中,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个情景更加牢固地联结起来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不适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个情景的联结则削弱下去。” 练习律:刺

6、激反应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换言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的联结就越牢固。,准备律:学习者准备行动时,给以行动则产生满意的结果;学习者准备行动时,不让其行动,将会产生烦恼的结果;学习者不准备行动时,强迫其行动,将会产生烦恼的结果。,五条从属的学习律,(1)多重反应: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 (2)心向与态度: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如食物剥夺、疲劳或情绪)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 (3)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分或元素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与之联结。 (4)联结转移:是指一个反应在

7、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逐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 (5)类比反应: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与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做出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它相似的情景一样做出反应。,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 (1)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 放弃了练习律 对效果律进行了修正 (2)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两条副律: 效果扩散:是指奖励不仅会增强反应,而且还会连带地加强对邻近的反应。 相属性:是指位置上的接近并不能决定可以把材料很好地联结在一起,而学习材料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较容易形成正确联结。,三

8、、对桑代克联结说的评价,贡献: 1.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2.他的学习律,尤其是副律,对了解学习的进程是有意义的。 3.依据了实验事实,反映了学习活动的部分实际。,局限: 1.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 2. 生物学化的倾向。 3.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郑板桥揖驴,郑板桥早年曾在扬州官学求学。学校里有一势利学官,每见官宦子

9、弟,必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见贫寒士子,则另换一幅面孔,必令其对他作揖行礼,甚是傲慢。学子们都对其敢怒不敢言。郑板桥决心教训一下这个狗官,为贫寒学子们出口恶气。,他发现这个学官总是骑着一头驴来上班,这头驴就拴在学校门前的树上。于是,有一天,郑板桥拿了一根木棍走到驴跟前,先是朝它作了一个揖,接着照准驴屁股狠狠地打了一棍。驴疼得大叫一声,一蹦三丈高。连续数天,郑板桥都是如此,先给驴作个揖,然后照驴屁股狠狠地打一棍。这样一来,这头驴只要看到郑板桥给它作揖,还没等打它,就必定恐慌地撩蹶子蹦跳起来。,一天,郑板桥早早就等在学校门口,恭候学官的到来。等学官骑驴走到他面前时,他走过去对着驴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驴

10、大叫一声,猛地跳了起来。学官没防备,被狠狠地摔下了驴背,跌了个鼻青脸肿。他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气急败坏地大骂:“这头蠢驴!”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让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二.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所有学习得来的行为,只不过“是一长串的条件反射”, 2、条件形成法则 - 时序:给予刺激的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中性刺激早于非条件反射的时候,它才会成为条件反射,才能够激发反射。 - 消退(extinction):这一现象发生在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而不伴随无

11、条件刺激时,原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即条件刺激不再引起条件反应。,泛化(generalization) :指某一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后,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其他刺激会独自引发条件反应。 辨别(discrimination):对有关的但又不完全一样刺激给与不同反应 泛化趋同,辨别趋异,两者构成准确精密的学习 3、恐惧性条件作用 4、高级条件作用,三、 评价 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第三节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P.106109)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的观点 著名实验 - 华生其人 - 恐惧形成实验 (人类条件反射研究),华生1878年出生在南卡罗莱

12、那州的格林维尔市附近,是位名声极差、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和一位正直虔诚的浸信会女教友的儿子。华生处在这两种各不相同的成人模式中倍受折磨,因而是个全无计谋,也很懒惰的孩子。 小时候,“很偷懒,不怎么听话,从来没有哪一门课及过格。”跟他的父亲一样,他有暴力倾向:经常与别人打架,直到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人都血乎乎的为止。可是,他慢慢长大了,成为一个特别漂亮的年轻人,棱角分明,下巴坚挺,一头飘扬的黑发,以后就开始了终生不辍的情场生涯。可是,他对理想一类的事情还是很严肃的,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他还特别喜欢哲学系的教程,因为里面包括一些心理学课程。 他是位天才的叫卖者,热情洋溢而且极有手腕地向同事们贩卖他自己

13、和他的思想,他一边发动行为主义者运动,一边很快便升至其职业的顶峰;之后,因为桃色事件而被逐出学术圈,他又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充当心理学顾问,获取了第二份收入颇丰的职业。,1912年,首次使用 “行为主义者” 1913年,“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后来被人称作“行为主义者宣言”,正式揭开了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 1915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 1920年9月,被迫离开心理学界 (他在心理学上令人炫目的职业生涯突然而且永久地结束了,而他掀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却正在风起云涌。 ),华生成为汤普逊广告代理公司的常驻心理学家。为公司设计了最为成功的一些广告策划活动,包括除臭剂、

14、冷霜、骆驼香烟和其它一些产品。 成功业绩包括:为旁氏冷霜和雪花膏设计的促销活动,其中使用了来自西班牙女王和罗马尼亚女王的推荐材料; 为强生公司说服母亲们,相信婴儿每次换过尿布后换上新的爽身粉很重要; 帮助麦氏咖啡,使“咖啡休息”成为美国办公室、工厂和家庭的习惯。,人类条件反射研究,婴儿天生的本能反射:吸吮、伸手和抓取 婴儿天生的情感反应:听到很响的声音,或者被突然扔下时感到害怕(婴儿呼吸急促,缩拢嘴唇,然后放声哭喊); 头、手运动被强行挡住时感到愤怒(身体僵直,手臂扑打,闭住呼吸,面部发红); 在被抚弄、摇动、轻拍和类似动作时感到爱(他会咯咯发笑,呢喃自语或者微笑)。,研究目的:揭示几乎所有其

15、它的人类行为和情感反应是如何由条件反射构成的。,恐惧形成实验,对海白菜气味的恐惧反应 大学生陈某,男,平常喜欢吃煮熟的海白菜拌制的小菜。一次当他在大学生宿舍用电热杯煮海白菜时,因水烧沸后从杯中溢出,流到电源插口处发生电源短路而产生电弧火。火光喷出一米多远,陈某当时十分惊恐,忙拨掉电源线插头,双手双腿颤抖不止。,现实中的案例:,第二天早餐时,同学们想到他前一天没吃到海白菜,就从食堂买了一份拌海白菜给他早餐用。他一闻到海白菜气味顿时一阵恶心、作呕、心慌,态度很急躁并有些粗暴地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以后只要一想到海白菜的气味就心里慌乱、烦躁。他从此再也不想吃海白菜了,但心里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经

16、过心理学专业人士分析才知道原因:当陈某被电热杯弧火惊吓得恐慌万分时,宿舍内正弥漫着很浓的海白菜气味。虽然他本人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气味是否存在,还是在下意识中作为一种条件刺激物与当时的惊恐情绪相结合而产生条件作用,这两者之间在大脑中自动地建立起了一种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性情绪反射。,电影爱德华大夫中的 条件性情绪反射,最为著名的和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给我十来个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世界里让他们成大,我担保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场巨贾和甚至乞丐和大盗,而不管他的天才、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1957年,华生

17、快80岁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协会给他颁发一份金奖,奖励他对心理学所作出的贡献。 颁奖词为: 至约翰B沃华生,他的工作是构成现代心理学形式和实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他发动了心理学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他的作品是富有成果的研究工作延续不断的航程的起点。,二、刺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二)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 1、频因律: 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2、近因律: 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三、 评价 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 只能解释较简

18、单的低级学习,将联结-试误说的机械性推向极端。,回顾与总结早期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学习的规律,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频因律 近因律,消退 泛化与辨别律,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第四节 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学说(P.109113) 一、接近性条件作用说的基本观点 二、格思里对练习和学习的渐进性的解释 三、格思里对消退与以往的解释 四、格思里对奖励与惩罚的解格思里释 五、格思里对不良习惯消除的看法,第五节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一、赫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内驱力降低 三、习惯 四、内驱力刺激降低 五、诱因动机,第六节

19、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1.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 白鼠学习实验:,斯金纳箱,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2. 反射学说 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s)vs. 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 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vs. 反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 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vs.自发产生,二、 学习的概念: 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

20、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学习的过程:反应强化 反应的过程,公式表示为:(S)RS。,三. 强化学说 有效教学的关键就是合理安排强化 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 1、强化的类型 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 前者称为正强化,后者成为负强化。,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21、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S-R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2、强化物的来源 一级强化物是指那些不需学习也能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水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品。 二级强化物是指那些开始时不具强化作用,但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对于人类个体而言,诸如特权、财富、名声、地位、分数、认可、表扬、关注等都可能是二级强化物。 3、强化使用的原则: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祖母原则(普雷马克原理) 选自一个心理

22、咨询师的童话 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跟妈妈都分不出来。啦啦和唻唻小的时候,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偏食。啦啦爱吃肉,不爱吃吃蔬菜;唻唻爱吃蔬菜,但不爱吃肉。她们一个变得胖胖的,像小胖墩;一个变得瘦瘦的,像小瘦猴,她们不再一模一样了,小朋友们你们能认出她们吗?(教孩子学英语:胖、瘦,肉、蔬菜) 这件事儿可愁坏了爸爸妈妈,看着不再一模一样的啦啦和唻唻,爸爸妈妈决定要帮助啦啦和唻唻变回原来的样子。小朋友们希望啦啦和唻唻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如果变不会去,我们就再也不能说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跟妈妈都分不出来了。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啦啦和唻唻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快帮助熊爸

23、爸妈妈想一想,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啦啦和唻唻的爸爸妈妈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有一天,爸爸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红烧肉排骨、炒芹菜,番茄蛋汤。啦啦一坐上饭桌就又把筷子伸向自己喜欢吃的肉;唻唻一坐上饭桌就又把筷子伸向自己喜欢吃的蔬菜。爸爸妈妈立即大声叫停:“不行!” 啦啦和唻唻吓了一跳,奇怪地看着爸爸妈妈:“怎么了爸爸妈妈,吓死我们了!” 爸爸说:“对不起,是因为爸爸妈妈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在吃饭前宣布,所以你们不能吃饭!” “是什么事情呀?”,“从今天开始,我们家吃饭要执行一个新规定:凡是想吃肉的人,要先吃蔬菜,才可以得到相同份量的肉;想吃蔬菜的人,要先吃掉肉肉,才可以得到相同份量的蔬菜,如果谁违反了

24、就不许吃饭和看电视,遵守了就可以多看15分钟的电视。” “这个规定不好,我们不干!” 啦啦和唻唻抗议道。 “那就不能吃饭和看电视!” “我可以吃零食!”啦啦争辩说。 “吃零食也是吃东西,也不允许吃!”爸爸坚决地说。 啦啦生气了,“不吃就不吃,你们是坏爸爸坏妈妈,不给孩子吃饭,会饿死孩子的!”她丢掉碗筷,坐在一旁撅着小嘴巴开始生闷气。 爸爸妈妈也不理睬她,问唻唻:“唻唻,你能遵守家里的新规定吗?” 唻唻眨眨眼睛想了想,自己是听爸爸妈妈话的好孩子,所以要表现得好些,想到这儿,唻唻点头说:“爸爸妈妈,我能做到!” “非常好!”爸爸高兴地摸了摸唻唻的小脑袋,妈妈高兴地亲了亲唻唻的小脸蛋表扬说。爸爸从厨

25、房里拿来了四个小盘子,他把小盘子分给每一个人,然后每个人分了一份肉肉和蔬菜。“我们把菜和肉都分好,一人一份,然后比赛看谁能吃得好,吃得干净!” “好的!”唻唻高兴的说。 “啦啦,你也来参加我们的比赛游戏吗?”妈妈关心地问啦啦。 啦啦摸摸自己饿得瘪瘪的小肚皮,想如果别人遵守规定就可以吃饭、看电视,而自己不遵守规定就没有饭吃、没有电视看,这多没意思啊!啦啦想还是参加比赛,和大家一起玩这个游戏吧。,啦啦一声不响地回到了饭桌上,爸爸妈妈高兴地亲了亲啦啦的小脸蛋,表扬说:“啦啦也是听话的好孩子,来我们比赛吧!” 啦啦、唻唻抓紧自己的筷子,按照家里的规定啦啦先大口大口地吃掉着自己盘子里的蔬菜,再吃掉她们喜

26、欢吃的肉;唻唻先大口大口地吃掉着自己盘子里的和肉,再吃掉她们喜欢吃的蔬菜,最后啦啦、唻唻把饭、菜、肉全部消灭光! 从此以后,啦啦、唻唻改掉了偏食的坏习惯,小朋友你们再猜猜看,啦啦和唻唻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故事的启示: 在幼儿的养育咨询中经常会遇到偏食问题,之前在故事挑食中也讲过这个偏食的成因和一些对策。今天的故事则是侧重介绍一个行为主义的行为干预法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又称祖母原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该原则认为: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例如熊爸爸规定的,“凡是想吃肉的人,要先吃蔬菜,才可以吃相同份量的肉;想吃蔬菜的人,要先吃掉肉

27、肉,才可以吃相同份量的蔬菜。” 在家庭教育中,这一原则多用于帮助孩子去做他们不乐意做的事情。在家庭中,该原则的使用如下: 1、首先完成然后可以吃饭 2、完成家庭作业后可以吃零食 3、收拾自己的房间后可以看动画片 4、完成家庭作业可以玩游戏 5、弹30分钟的琴后可以出去玩30分钟 6、早睡早起 ,周末可以去游乐场 7、考试取得好成绩买一双旱冰鞋,在使用普雷马克原理时还可以与强化和负强化结合使用,以增强强化的效果。例如故事中熊爸爸规定“如果谁违反了就不许吃饭和看电视,”就是负强化;“遵守了就可以多看15分钟的电视”,就是正强化。 还要注意的是普雷马克原理是不能颠倒的。例如,爸爸对啦啦说:“如果你能

28、够保证吃蔬菜的话,那么你现在可以吃肉”。一边是很难吃的蔬菜,一边是诱人的肉肉,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会先吃了肉,但当她吃完了肉,啦啦就没有动力再吃蔬菜了。虽然孩子也会因为她没有完成承诺而心生内疚、不安,因为毕竟她已经答应了要吃蔬菜的。可是对少不经事的小孩子来说答应做某事的承诺和内疚并不能帮助孩子完成不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想让啦啦继续完成吃蔬菜的任务,就需要再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才能调动起孩子完成任务的动力。 所以颠倒了普雷马克原理的使用顺序,是不能让孩子完成某件不喜欢的任务的,甚至还会出现副作用。 普雷马克原理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从孩子长远来看不一定非常有利。经常使用普雷马克原

29、理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完成某种任务是为了获得某一利益的惯性思维,而缺乏真正的动力。所以家长或老师要有节制的使用才好。,4、强化的安排 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强化安排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积累反应次数,0 1 2 3 4(分钟),250,200,150,100,50,连续强化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 间歇强化 一般而言:连续强化比间歇强化习得行为的速度要快。 变化的强化方式安排下行为消退得更慢。 所以建立某一操作反应的最佳训练组合可能是? 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时间间歇强化,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斯金纳认为只要很好的利用强化程式,可以操作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犯罪、贫穷和污染的社会(沃尔登)。个

30、体可以被塑造成具有人类美德的人:诚实、利他、有雄心壮志等等。所有这些愿望不仅能被实现,而且也应该要实现,这是斯金纳的坚定信念。教育就是学习一些反应,一些在将来生活中有用的反应。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斯金纳看来,教师要利用这些操作行为技术,引起学生有意义的行为变化。所以好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安排合适的强化序列,并通过这些强化使学生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利用强化技术关键在于强化要及时,因此,他特别推崇机器教学。,5、 行为的学习,斯金纳认为反应的后果影响进一步的行动,这些后果产生于外部环境,环境引起行为的变化,一个人将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是他自己与众不同的强化和惩罚史直接决定的。,行为塑

31、造(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预测) 儿童的操作行为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一个好的行为由于不断得到强化,变得越来越巩固,这就叫“塑造“。而一个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也可以运用强化规范行为、消退不良行为来使之消退。这就叫“矫正“。,四、理论应用 程序教学理论与行为塑造和矫正 1、程序教学理论: A.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解释,提问,回答,确认,(刺激),(反应),(强化),正答,错答,上一步,下一步,基本过程,B.程序教学的原则: (1)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认为,学习上前后连续的每一个步骤应该尽量小些,这样就可使强化的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而由于错误引起的令人反感的不愉快的后果则缩减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学

32、习内容一旦按其内在联系和学习程序过程分成许多小的步子,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得到比传统教育更多的强化,使其积极性得以提高。同时,由于小步学习使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在学习每一步时都能得到提出正确答案的最大可能,因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阳性强化充分发挥作用,阴性强化则降到了最低程度。在传统教学中,阴性强化起主导作用。,(2)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应。要克服这个弊病,就必须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有所反应,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反应,使学习的效率极大地提高。因此,程序教学必须让每个学生有

33、一套程序课本或机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开动脑筋学习,通过选择、“书写”答案、填充、解题或者“按键”回答问题,做出积极反应。,(3)即时强化原则 即时强化的原则要求,在每个学生做出反应后,教学程序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即给学生“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斯金纳认为,当一个操作反应为一个刺激紧随时,这个操作力量就会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强化通常要在学生反应后的“几分钟”甚至“几十小时”才能出现。这样的做法对于塑造行为极其不利,所以,强化必须立即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学习的效果,保持和巩固已有的知识。,(4)自定步调原则 斯金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是各不相同

34、的,因此,程序教学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和学习潜力进行学习,即所谓的自定步调。也就是要求程序教学以个体化的学习方式进行,不要求统一的进度。这样,就能够较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学习。,(5)低错误率原则 斯金纳认为,与小步子原则相适应,在程序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因为,从学习理论看,错误行为往往导致惩罚,而惩罚并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是令人反感的刺激。错误太多,会影响学习的进度、正确行为的巩固、学习者反应兴趣的维持等,所以,在程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反应。这样,可以提高阳性强化的比例,提高教学的效率

35、。 程序教学可以使用程序课本也可用教学机器进行。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了CAI。,2、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塑造:鸽子的实验、母亲的行为、艾丽斯的实例 矫正:自残行为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阳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逆转意图疗法、阴性强化疗法、模仿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治疗只能针对与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解决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的。 第二,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常被看做是心理症状的表现。,第三,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起来的,即以实验为基础

36、的。 第四,对于每个求治者,施治者根据其问题和该求治者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 行为疗法治疗的主要症状有: 恐怖症、强迫症和焦虑症等; 职业肌肉痉挛、抽动症、口吃、咬手指、遗尿症、暴露发作症等; 肥胖症、神经性厌食、慢性便秘、烟酒及药物成瘾等; 考试综合症、学习障碍、电视迷综合症、电子游戏综合症、办公室心理综合症等。,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于有机体的反应时,有机体学会的是“反应是无用的”观念,这将导致习得性失助感。 1.概念与实验 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马丁塞利格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在家乡念书时,喜好篮球运

37、动,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开始钻研究学问。13岁那年,他开始专心读书,尤其是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4年,塞利格曼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R.所罗门学习实验心理学。塞利格曼先是与B.奥弗米尔,后来又与S.梅尔合作研究了狗在受到预置的不可避免的伤害进所表现出的被动性。,2.LH效应分析(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1)动机缺失:动机缺失,兴趣降低 (2)认知缺失:无能为力感 (3)情绪缺失:抑郁、紧张、自暴自弃,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 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思考与讨论: 桑代克学习理论、巴甫洛夫学习理论、斯金纳学习理论比较,六、总体评价 贡献: 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 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教学 局限: 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 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