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2471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4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广播电视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了解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趋势以及节目意识的形成。,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一、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定义和特点 板块式广播电视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相对于传统的节目编排模式,板块式节目的结构有这样一些特点: 1.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大。,2.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而

2、传统结构中的节目内容基本相互独立,缺少联系。,3.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而传统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一。,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二、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1.内容集约模式 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通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2.对象集约模式 是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要求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 中央电视天半边天栏目,3.混合模式 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与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结构模式。,三、广播电视的编排方式 优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结构意味着该

3、节目体系能提升传播效果,最大限度的稳定现有受众和争取潜在受众。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主要有四种结构方式。,1.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 这是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的传统方式。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而节目个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联接标志。,2.传统及板块混合式编排 即基本保持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的方式,同时划出部分时段用以开办板块节目。目前我国大多数电视台多采用这种编排方式。,3.亚板块式节目编排 即把播出时间划分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及不同内容的节目,节目时间跨度小,一般不超过1小时。,4.大版块节目编排方式 是将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按受众习惯划分为若干个大的时间段。根据不同受众在不

4、同时段的接收习惯、接受兴趣,在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板块式节目。这种节目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一般由主持人直播串联而成。,四、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1. 在内容取向方面,板块节目从受众的需要出发拓宽取材面,扩大信息容量,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具有传统的专题节目难以比拟的优势。,2.在节目形态上,板块节目的组合性结构更符合受众的接收状态和接受心理。,3.在语言方面,板块节目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报刊体”,也突破了老的广播体、播音腔,运用了真正符合听知规律的交谈式语言,使节目更具亲和力和接近性。,4.在与受众关系方面,板块节目通过交谈的方式和其他中介手段,为受众参与创造

5、了条件,从而扩大了节目的社会影响。,五、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板块化,在栏目化、板块化的过程中,我国广播电视节目逐步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广播节目模式。,1.中央台模式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时穿插一些直播板块节目。这种节目具有权威性高、分类清晰、制作严谨等优势,但也存在风格单一、单向传播、缺少必要的反馈等短处。,2.珠江经济台模式 以1986年珠江台推出的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版块节目为代表,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具有风格生活化、节目容量大、操作手法灵活等长处;同时也存在节目分类不明确、粗放制作、内容随意性大等短处。,3.东广模式 东方广播电

6、台的节目设置是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节目,采用采用主持人直播串联,基本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直播。,电视节目因其传播效果直接、牵涉面广、技术更复杂等原因,节目编排的改进相对比较缓慢,但在电视节目的杂志化、板块化等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从新闻、社教到文艺节目竞相以版块形式重新定位,已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1995年5月1日,中央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是电视节目板块化的重要事件,东方时空作为一个融新闻、背景、人物报道为一体的新闻类板块,与早间新闻一起组成了早晨新闻版块。,东方时空的成功带动了其后一系列的新闻改革:1994年4月,中央台焦点访谈开播,和新闻联播一起组成晚间黄金时间的新闻

7、版块;,1995年4月午间档新闻30分开播,1996年10点档晚间新闻改版,推出中国报道、世界报道和体育新闻组成的晚间新闻版块。,除新闻类节目的板块化改革以外,中央电视台也在其他类型节目的形式及内容上大胆改革,实行黄金时间节目招标,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板块式节目,如:文化视点、万家灯火、社会经纬、戏曲大舞台等。,六、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1.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扩大 2.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稳定增长 3.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 4.文娱、体育类节目的专业频率、频道会继续发展,而综合频率频道中的节目稳中有降。,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一、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动因

8、 1.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规范化、栏目化,二、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传播优势,1.节目内容丰富广博 2.节目形式灵活多样 3.节目各部分协同作战,三、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为19581978年。,2.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办,时间为19781987年。,3.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时间为19871992年。,4.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

9、时间为1993年至今。,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自身规律以及新闻实践来看,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样化 2.报道深入化 3.主持个性化 4.栏目特色化,第三节 广播电视双向传播与热线电话的介入,一、广播电视的受众参与 受众参与,是广播电视节目以受众参与传播过程为要素或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受众参与节目呈现出由浅到深、由低至高的发展态势。,1.受众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1)受众点播节目 (2)受众电话参与节目 (3)受众现场参与节目,2.受众参与节目对于传播者的要求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它和受众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沟通、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决定了我们的广

10、播电视传播模式应当更为彻底地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变灌输型为沟通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指导型为服务型。,要充分发挥双向传播模式的效力,广播电视媒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受众心理,把握传播规律。 (2)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3)研究群众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和常用语言。,二、热线电话参与广播电视的类型,热线电话介入广播电视的直播节目,把广播电视与电话的自愿选择、双向交流、及时反馈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使广播电视兼有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间沟通的功能,变传统广播节目的单向传播为双向复合传播。,电话参与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采访报道类 即利用电话,特别是移动电话作为通讯工具,对有关事件进行现场报

11、道,这在广播中的使用尤为广泛。,2.公共事务谈话、讨论类节目 是公众通过电话直接参与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或百姓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政府主管领导到场或电话连线参与讨论,以增加节目的可听性和权威性。,3.情感倾诉类节目 即由受众通过电话向主持人倾诉,话题一般涉及工作境遇、事业、家庭、婚恋、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个人话题,使受众得到情感上的宣泄和一定的心理慰藉。,4.综艺、游戏类节目 是在综艺节目中,引入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受众可直接与主持人、嘉宾交谈,参与竞猜游戏、点播节目,甚至表演节目等。,5.服务类节目 是通过电话参与,广播电视媒介为受众提供各类服务的节目。此节目一般设置在经济

12、类、交通信息类或生活服务类等大版块节目中,有电话路况报道、电话购物、寻物、信息咨询等形式。,三、热线直播节目的作用和意义,1.电话直播节目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统形式。 2.电话介入广播电视直播在多方面延伸了广播电视的时空界限。 3.电话直播节目增加了广播电视传播的实际效果。 4.热线电话介入广播电视节目,奠定了新的传受关系。,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宏观量的失控,影响到热线直播节目的总体质量。 2.参与节目的受众面窄。 3.内容随意性大,格调不高。 4.热线节目定位不清,节目水分较多。,针对存在的问题,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和提高热线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2.适

13、当选择话题,事前精心准备。 3.精心选择受众,做好把关工作。,第四节 节目定位与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目定位与节目意识的形成 1.广播电视节目定位的理念 所谓节目定位,是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做的事先规划。,2.广播电视节目定位的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定位在形式上可分成“全面定位”和“受众定位”两类。,全面定位要求在大制作的前提下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在节目策划、准备过程中,强调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消除个性因素的影响,突出团队精神及整体化风格,使节目呈现出统一节目风格,以独有的节目特色来吸引其稳定的受众群。,

14、受众定位方式则引起可操作性强而为大多数的广播电视节目所采用。受众定位的关键在于事前确定节目的目标受众,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大致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与需求,根据节目的宣传宗旨等要素,确定节目的整体风格。,3.节目定位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 包括一个时期的宣传任务、舆论重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这些因素在新闻时政、纪实类节目中尤为重要,在一般文娱节目中也并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环境因素 节目传播范围和地域因素。包括该地域现阶段和未来的经济模式、功能定位、发展趋向概念等;该地区的民族、文化属性和特征;以及地理、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地域性因素。,节目的结构因素 以不同结构模式组织编排的节目在定位上必然

15、有不同的要求,在节目定位时必须将节目的结构形式等因素考虑在内。,媒介竞争因素 不同媒体间、同类媒体内的激烈竞争都将影响节目定位的确定。尤其是同时段播出的其他节目的类型风格,会对节目定位产生较大的影响。,4.节目定位的调整 节目定位一经完成,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而作相应的调整。一般是节目播出三个月左右,可以组织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受众代表组成评定小组,对节目的效果作定性的分析与评估。,同时也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对节目的播出效果做出测量。用于衡量节目效果的指标一般有收听(收视)率及经济回报。 除了收听(收视)率以外,“节目欣赏指数”也是一个衡量

16、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二、非黄金时间的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播出的时间中一些特定时段受到较多受众的欢迎,在该时段播出的节目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听(收视)率保证,同时也因此得到较高的广告收益这类时间也被形象的称为“黄金时间”。,黄金时段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该时段内的节目质量 2.媒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3.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对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节目目标受众的特定兴趣、需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有清楚、精确的节目定位才会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节目也必须是适应特定时段的指向受众群体的兴趣和需求。,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的界限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转化,随着广播电视媒介的专业化、窄播化、丰富化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的划分会越来越模糊。,重点、难点提示,1.广播电视节目的板块化、栏目化。 2.热线电话介入广播电视节目。 3.节目定位与节目非黄金时间的开发。,思考与练习,1.以某一节目为例,试分析电视节目板块化的特点。 2.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3.热线电话参与广播电视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