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2622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先锋《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贾若祥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区域室副主任/博士,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理论介绍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以湖北十堰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例,第一部分:有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般理论介绍,提 纲,为什么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具备的条件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思路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抓手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什么是区域性中心城市?,什么是区域?,“区域”源于地理学,是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地理单元。 一般来讲,区域是指一个空间范畴,往往是指按照一个或几个指标,在地球表面划定的具有一定范围而且是连续不断的

2、空间单元。,区域的特点,区域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按照行政管理职能,可以划分层级不同的行政区;按照经济联系,可以划分大小不等的经济区;按照生态属性,可以划分类型不一的生态区。 区域有大小之分。区域可以很大,如亚太区域,GMS只是次区域;也可以很小,仅仅包括几个乡镇,如各县的经济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对于经济区域的大小有重要影响。,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具备行政管辖功能,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

3、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城市的起源,颜师古注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 吴越春秋一书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提出,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类型,全球职能城市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类城市有可能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等中心。主要是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发展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

4、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区域中心城市包括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深圳、成都、西安、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郑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门户城市。包括国家的重要空港、海港、以及陆路口岸城市,是国家对外衔接的重要门户。 老工业基地城市。单一产业为主的工业类型城市,如冶金工业城市、建材城市、森林城市等。 矿业(资源)型城市。包括煤炭城市、有色冶金城市、黑色冶金城市、石油城市、森工城市等。 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或名镇120个。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在一定区域范

5、围内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为什么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需求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好的要素配置到好的区域,顺应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需要。 构建多级带动国土空间的需要 发挥比较优势的需要 利用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合作,1+12,构建多级带动国土空间的需要,保护生态的需要 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城市发展“内聚外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立足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基础和发展潜力,抓住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机会,推进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具备的条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引领、集聚或辐射作用 产业产品辐射一定区域范围 原材料采购辐射一定的区域范围 服务辐射一定区域范围 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 未来发展潜力大,其在一定区域或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区域性中心城市具备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进一步拓展的发展空间。 应为地方或国家的发展战略重点 考虑到地方和国家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应为地方或国家的发展战略重点。,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优势,合作共赢,找准重点,逐步推进

7、,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的主要原则,开放创新,完善机制,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思路,(一)规划共绘 我国的各类规划都是依托同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开展的,对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由于地域相连、习俗相近,往往大都具有比较密切的经济社会往来,因此在规划层面亟待突破行政区的壁垒,实现规划共绘。,(二)交通共联 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要在规划共绘的前提下,实现具有密切联系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同规划和同步建设,切实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需求。,(三)市场共享 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按照经济区经济的理念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彻底消除影响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显性的或隐性的行政

8、壁垒。统一产品检测标准,统一市场准入标准,互认检测结果,联合打造区域品牌,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四)产业共兴 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实现产业的共兴共荣。对于农业,要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共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为基地,联合发展。对于工业,要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注重产业的地域分工与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对于旅游业发展,则要通过互送客源、共享市场的方式,按照大资源、大市场、大旅游的模式进行联合发展。,(五)环境共治 要按照统一流域、统一生态系统进行联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下游治理、上游污染等环境治理领域的痼疾,才能按照统一的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生态,防止出现生态孤

9、岛,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六)社会共管 事关民生的就医就学、社保体制等问题要进一步统筹,一体化发展。现社保一体化,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实行区域联保,社保关系随人走,方便转移和接续。,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抓手,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市应有的集聚辐射功能,除了上述工业功能外,商贸、旅游、会展、居住、物流、教育、医疗等功能。 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10、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明确区域范围,找准中心城市定位。,明确比较优势,找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载体。,明确政府、市场角色,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明确区域范围,找准中心城市定位 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建设的进程中要明确建设多大区域范围的中心城市。不仅仅局限于行政区,要从经济区的角度考虑,同时考虑到经济区范围的变化性和模糊性。,明确比较优势,找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载体 在明确了区域范围后,需要明确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找准载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明确政府、市场角色,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防止政府出现缺位、越位、错位现象。 政府主要在规划引导、基本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