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5047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模块2复习.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2复习,第一章知识结构,环境,迁移,数量,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空间形式,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环境 承载力,合理容量,影响因素,人口增长、迁移和合理容量,第一章 人口增长、迁移和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差异: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构成指标:“三率” 增长模式图 增长模式地区(发达、发展中)差异 总趋势:过渡型现代型(三低),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思考: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世界人

2、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人口不断增长,越来越快,人口增长有明显的阶段性,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二战以后 亚非拉国家独立 生产力发展,生存条件改善,1、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世界人口增长打破“高位静止”均衡,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 率下降开始的; 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 增长。,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2、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3、世界人口增长有哪些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4、影响出生

3、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是什么,主导因素是什么?,中国人口变化曲线,5、我国人口政策及控制人口的原因,我国建国以后人口增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6、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空间上及时间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8、发达国家的死亡率为什么略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严重 9、老龄化社会的指标是什么,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是什么? 老龄化指标:65岁以上人口比例高于7% 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沉重。 10、老龄化社会死亡率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因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高,其死亡人数相对较多,所以老龄化社会一般死亡率较高。,第一章 人口增

4、长、迁移和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念及分类,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中国人口迁移的阶段及其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和矿产资源 经济因素:生活条件、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 其他因素:家庭、婚姻、教育、年龄,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1、什么是人口迁移(三个关键词) 空间位移;持续时间较长;跨越行政区。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五个方面) 经济 、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其他 3、国际人口迁移(时间界点、迁移特点) 地理大发现二次世界大战二站后 4、我国人口迁移(时间界

5、点、迁移特点) 古代清代后期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5、德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移民数量大,构成复杂; 移民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移民分布不均衡,主要在西部和南部。 意义: 有效控制人口的老龄化,对其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积极意义。,国际人口迁移,二战以后,1519世纪,f. ?,g. ?,d. ?,e. ?,c. ?,a. ?,b. ?,四个特点,三条路线,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各国居民向国外移民,外籍工人增多,国际难民增加,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变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

6、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公元初,犹太人散居到世界各地,美国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民族因素,1947年,1 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墨西哥农民偷渡到美国,经济因素,由于美国遭受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大批阿富汗平民穿越边境逃往邻国巴基斯坦,政治因素(战争),第一章 人口增长、迁移和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和合理容量,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与含义,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为首要因素,淡水

7、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概念与含义,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消费水平,1、环境承载力指什么? 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2、地球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决定因素是?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提供食物的多少。 3、如何理解木桶理论解释环境承载力? 在不同的地域,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同的,某一个地域内依据不同资源所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最终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取决于储量最少的那种资源,这就是木桶短板理论在环境承载力中的 应用。,4、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什么? 人们按照健康合理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 文化等需求、同时

8、不妨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的适宜人口数量。 5、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5项)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 地域的开放程度; 地区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定义,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 ?,b. ?,c. ?,d. ?,e. ?,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科学技术 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相对性,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主要

9、指从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

10、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 4.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的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的规模大小,城市的等级体系,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对城市空间布局影的响,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

11、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分区,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城市个体,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体,不同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不同,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层层嵌套,城市数目与相互距离,城市体系,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结构,1、城市主要功能区(3个),及其它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他还有中心商务区、行政区、文教区、混合功能区等。 2、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在平原区大致怎样分布? 主要受地价因素影响,大多成同心圆状分布。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的因素有(4),核心因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社会因素

12、。 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核心是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大多是由于宗教、种族、风俗、习惯等原因形成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 4、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相比有哪些特点(3)? 大城市数量少、提供的服务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5、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2) 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的规模特征,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交通、就业、社会等问题,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

13、用地,本质内容,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二、三产业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异,特大城市与城市带发展,第二节,1、城市化的核心标志是什么?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人口的转化、地域的转化、生产方式的转化 2、城市化本质是什么? 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3、城市化中形成推-拉力量平衡 农村的推力: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 城市的拉力: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较健全,生活质量好于农村。 城市的反推力: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14、,难以胜任城市的工作岗位等。 这种推力、拉力、反推力相互之间构成一种平衡。,4、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起步、速度、水平、现状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促进经济增长,对周边地区有带动和辐射作用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美化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提高生活水平。 不利: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 解决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6、逆城市化的概念,原因和条件4 概念: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 原因:城市人口由于地价过高、环境恶劣等原因向城市外的郊区迁移; 条件: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便利。,

15、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人文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地等,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影响城市空间布局,自然因素,含义,差异表现,影响城市建筑结构,影响城市建筑风格,影响因素,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特点,在特定地域中人类活动的产物,非物质方面,建筑、服饰等,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物质方面,地域性:地域范围可大可小,综合性: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稳定性: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节,1、什么是文化? 略 2、举例说明怎样区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略 3、从民居这一物质文化的地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气温、降

16、水、地形、河流影响民居的选址、结构、风格等。 4、不同地域的城市文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空间布局:,美国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市中心多教堂,中国古城中心多皇宫,建筑结构:,中国园林含蓄,西方园林开放,建筑风格:,中国民居四合院,西方民居花园洋房,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地域联系,区位 因素,地域 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主要工业区,工业联系与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通信,第三章知识结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聚落形态影响,商业

17、网点布局的影响,地 理 环 境,第三章 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自然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域分布,农产品,主要特点,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稻作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蓄业,1、大农业包括几个部分(农、林、牧、副、渔)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课本49页 3、原始迁移农业迁移的特点 落后、粗放、刀耕火种 4迁移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8、热带雨林遭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 5、传统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机械化水平低;保证生产的条件是灌溉。 6传统谷物农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低洼地区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7、现代混合农业的特点: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农民能够有效地安排农时; 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的经济收入稳定,较好的适应市场。 8、亚洲水稻生产与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特点差异 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

19、水平高、商品率高。 9、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条件 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宜种植,草场茂盛,有利于放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给大牧场放牧形成条件;距离海港近,有利于畜产品的出口,扩大市场,特别是海上冷冻船的发明和保鲜技术使得阿根廷牛肉打开了欧洲、北美的大市场。,10 、其它农业生产类型 乳蓄业: 地中海农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11、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 对资源的影响:森林和草场资源的锐减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灌溉农业区出现的土地盐渍化; 丘陵山区出现的水土流失; 半干旱农垦区出现的土地荒漠化;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生态系统失衡等。,农

20、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第三章 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第二节:工业区位知识结构,满足生产技术需求,、,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产品生产存在工序上的关系,共同为一个成品生产零部件,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导 致,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原材料、市场、交通运输、动力、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等。 2 工业联系的方式 生产联系(如橡胶厂、玻璃厂、发动机厂、汽车厂之间) 非生产联系共用

21、基础设施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信息交流等。 3 工业集聚的意义? 节约运费、降低劳动消耗、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费用,形成规模效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4 工业地域的发展过程 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工业结构由单一到复杂;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城市功能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 5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消耗大量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 造成环境污染。,6 分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原料燃料大部分靠进口,产品又多依赖出口; 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 用地紧张,填海造陆使地价降低; 城市和人口集中,临近消费市场; 沿海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7 分析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

22、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 充足的淡水供应; 便利的水陆交通; 临近附近的铁矿; 广阔的销售市场。,8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环境质量; 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临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高素质的人才。 9 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小区的生产特点有哪些? 中小型工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主要分布在乡村或没有工业基础的地域。,第三节 地域联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主要方式及优缺点,邮电通信,邮政通信,电信通信,商业贸易,商业(基本环节、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贸易,第三节 地域联系,1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

23、业贸易 2 现代交通运输主要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三新”P71 3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有什么区别? 略 4 商业活动包括哪些环节? 收购、调运、储存、销售 5 商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 商业依赖于城市,城市发展以商业为动力; 城市的经济实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要以发达的商品流通为条件。,6 国际贸易包括哪些内容和形式? 商品交易、资本的国际投入、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 7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稳定的商品来源;广阔的销售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 8 举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城市的兴衰与聚落形态的影响? 例: 因水运而兴起的城市武汉 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石家庄、株洲 9 交通运输方

24、式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例:北京城市的商业中心的变化 发达国家商业网点配置在城市边缘交通优越的地方,第四章知识结构,人地 关系 思想 的 历史 演变,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史前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人类 面临 的 主要 环境 问题,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可持续发展,含义,原则,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区域性,全球性,分类,分布,环境问题,不协调,物质能量,人类社会,废弃物,环 境,环 境,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大气污染 酸雨,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酸雨污染,大气污染(酸雨)

25、,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城市垃圾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类,一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包括在哪两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人口的巨大压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二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哪些? (3)怎样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4) 什么是臭氧层空洞? (5)臭氧层变薄的危害是什么? (6)什么是酸雨? (7)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酸雨危害的主

26、要表现是什么? (9)防治酸雨的措施是什么?,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1 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略 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三个方面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清洁生产,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转变观念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伦理道

27、德观 消费观 2 调整行为 哪些是政府行为? 哪些是市场行为? 哪些是公众行为? 3 为什么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口基数的庞大、资源的严重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水平低等。,清 洁 生 产,清洁配置,清洁工艺,清洁产品,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前,加工过程,排放阶段,做好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工作布局等工作,清洁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气物排放,考虑污染物再资源化工艺和污染治理措施,4 什么是清洁生产?,5 什么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