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6164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69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语言的演变.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语言的演变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从现代汉和古代汉语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虽然由于古代许多事物的消失,一些古词也随之消亡了,但随着更多新事物的出现,大量的新词不断出现,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词的语音形式也从单音节过渡到双音节为主并出现了大量的多音节。此外,还有组词造句的格式也多样化了。,2.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 由于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开放,汉语在最近几年大量从其他语言特别是

2、英语中吸收新词汇,甚至有打破汉语音节结构和书写形式的现象,如x光、UFO、windows操作系统等等,分别读作eks kua、ju ef u、windus,清辅音实际上充当了韵尾。这种现象在普通话中本来是不允许的。同时,在书写上已经打破了汉字的一统天下。从另一方面来说,英语也向汉语借了不少词,如Kungfu(功夫)、chaumian(炒面)等,这些词的语音形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总之,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方式,是由语言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与社会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语言作为系统,内部各要

3、素相互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其中一种因素为了新的表达需要等原因而发生变化,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而此时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其他因素就会重新调整相互的关系,以达到新的平衡。,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以至于引起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1.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如中古时期声母就有36个,比今天普通话的21个要多一半以上;声调也有8个,比今天的普通话多一倍。因此,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就不会区别不开。但随着汉语的语音发生了浊音清化、大部分辅音韵尾消失、调类减少等变化,北京话(官话)的音节(包含声调的区别)大致只有100

4、0多个,这就出现了单音节词难以区别的困难,因此,北京话(官话)逐渐过渡到以双音节词为主。,2.语言某一要素内部的局部变化,往往会引起语言系统内部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连锁反应。如汉语语音发生了浊音清化、大部分辅音韵尾消失、调类减少等变化,使得汉语的整个语音系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影响到词汇系统。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然单音节词只能由一个语素构成,属于单纯词,而语音系统的简化导致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就既可能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能由两个语素构成,这就出现了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发展到今天合成词反而占了汉语总词量的绝大多数,汉语的词汇系统起了巨大的变化。,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1.渐变性。语言是“约

5、定俗成”的,而且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虽然语言由于社会发展和语言内部各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向前发展,但如果变动过快或过大,使大部分人都无法在交际中准确地使用,就不能很好地起到交际的作用。,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映最灵敏,变化相对最快,但它的基础仍十分稳固。一是基本词汇反映了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因而很不容易起变化;二是构造新词的材料除了少数从外语接入外,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而且构成新词的格式也使语言中现成的格式。依次绝大部分新都是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格式重新组合,使人似曾相识,具有明显的渐变性特征。 至于语音和语法,其发展速度要比词汇缓慢得多。其中语法的发展是最缓慢的。,2.不平衡性。不

6、平衡性是指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各系统的发展有快有慢,甚至各系统内部的发展也有快有慢,此外,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在不同地区也可以不一样。 语言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中,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映最灵敏,变化也最快。语音、语法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明显不如词汇,因而变化相对较慢。,语音、词汇、语法各系统内部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如语法中格的范畴,古英语名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有主格、宾格、属格(又称所有格)、与格和工具格五种。发展到现代英语,代词还保留三种格:主格、宾格和属格(如I、me、my);名词则只剩下两种格:通格和属格(如john和johns)。 同一

7、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可以不一样。如古汉语有八个声调,其中入声在今天的北方方言区中已经基本消失了(晋语除外),但在吴方言、粤方言等南方的方言区中还存在。,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的分化主要有两种形式: 1.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等的不同,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社团。 2.一个生产不发达的统一的社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降雨的日益扩大,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无法再保持统一的局面,这时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二)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

8、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有自己的特点。如北京一些年轻女性在发声母j、q、x,带有明显的齿间特征,被称为“女国音”。但社会方言最明显的特点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如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有各自的一些特殊用语,如医药界的“处方”、“急诊”等;不同的学科也有自己的术语,如语言学的“音质”、“语法意义”等;不同的阶级有自己的特殊用语和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三)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我们一般所说的方言就是指地域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往下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往下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如杭州话,一般划为

9、吴方言中的太湖片次方言中的杭州土语。,什么是方言的划分标准?主要在于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只有社会的统一而没有语言的差异,当然不存在什么地域方言;虽然同源并有差异的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一般也不能算作方言。但也有例外,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都说英语而且各自的英语都有特点,但不能算是不同的语言。,方言间的主要差别是语音。如汉语的方言之间交流就十分困难,甚至次方言之间、土语之间交流也十分困难,首先就是因为语音的差别。方言间词汇的主要差别是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事物。方言间的语法差别是最小的。 由于地域方言是古代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所以,可以根据方言来

10、推断古代这种语言的状况。,地域方言形成后,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或分化)的状态,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服从自己所从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的方言。如果社会完全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社会,方言就可能失去约束,不断扩大自己的特点,并进一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为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但在现代社会,由于交际的国际化趋势,这种发展往往是不会出现的。如美国英语并没有发展成独立的语言。,(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是指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人类语言的确切数量,至今也没有定论。一方面,由于一些

11、边远的地区里,还有一些与世隔绝的人们在生活,他们使用的语言不为语言学界所了解;,另一方面,有一些“语言”特别是从一种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否能被认可为单独的语言,语言学界也有不同的争论,尤其是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们受到民族观念的影响。由于语言和方言的界限区分比较困难,因此,世界上已经被描写的语言总数有很大的差别,一种说法有20005000种,另一种说法则是40008000种。其中被语言学界公认为独立语言的大致为2790种。,由于这2790种语言中有70左右没有相应的文字,而且大部分使用人数并不多,而语言学家分析并研究过的语言更只有500种左右。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只有13个:汉语

12、、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印尼语、德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其中汉语的使用人数最多,英语的使用地域最广。联合国将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和阿拉伯语列为正式工作语言。,语言学界给人类语言的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根据各种语言的来源(即亲属关系)划分的,一般称为谱系分类法。也就是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那些语言就划分为一个语族;几个语族如果是从同一个语言分化而来的,这些语族就划分为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按照它们亲属关系的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另外,还有按照词的类型给语言分类的叫做类型分析法,按照地理相邻给语言分类的叫做区域分类法。,二、语言的统

13、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一个地方割据的、不很统一的社会,可以完全统一起来;原来几个独立的社会也可以统一为一个社会。 在社会统一的时候,统一也是语言发展的总倾向。这是由于社会统一时经济、政治、文化要求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整个社会的统一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统一并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即是在形式上统一了,还会需要社会各方面进行长期的磨合才能稳固下来。同样,语言的统一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共同语 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方言在语言学上就称为“通语”(也称“通用语”)。 共同语是指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的时候

14、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一般称为“国语”,人们往往因为这种交际工具是由国家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下来的,也称它为“官方语言”。我国在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把我国的“国语”汉语普通话称为“通用语言”。有些国家的“国语”不止一个,如加拿大就有英语和法语两种。,(三)共同语的规范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一些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而有一些则不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此外,由于新成分、新用法的出现,可能使得一些原来符合当时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阻碍了语言的进一

15、步发展。 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因为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是文化教育运用语言的重要形式,它领导着整个语言的发展方向。,第三节 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 一、语音的演变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虽然语音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征,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推断语音的变化:,1.方言和亲属语言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包括语音)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着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从中就可以看出语音发展的过程。 如汉语中有一种尖音和团音的现象。尖音是指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声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团音是指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声母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如果齐齿呼

16、、撮口呼韵母前面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声母变成了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就说明尖、团合流,也就是不分尖、团。,如吴方言: 例字 苏州 上海 宁波 基 ti ti ti 祭 tsi ti ti 旗 di di di 齐 zi zi,i di, i 权 di dy dy 全 zi z di,dz(人数少),上面的声母中,ts、zdz是舌尖前塞擦音、擦音,t、d、是舌面前塞擦音、擦音;i、i、i是齐齿呼韵母,y、y是撮口呼韵母。 苏州话不论声母的清浊,都分尖、团,;宁波话则不论声母的清浊,都不分尖、团;上海话中的清声母不分尖、团,浊声母却又分尖、团。,2.记录了语音的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特别

17、是拼音文字,是以语音形式记录文字的。文字相对语言具有保守性,语音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样子。如现代英语的“light”一类的词中,“-gh-”是不发音的,但根据英语的拼法规律和参照现代英语方言的读音,可以考证出它过去是念x的。,3.汉字是以语素为单位记录文字的,从字面上是看不出读什么音的。但我们也可以从古人做诗时的押韵中看到古音的痕迹。如: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用普通话读“侧”和“识”是不押韵的,但既然是做诗就应当押韵,而且在吴方言中这两个字确实是押韵的。,4.还可以从古代的借词中去推断。古代的借词当然是用当时的语音去模仿外语语音的。如佛经中的“佛陀”是梵语b

18、uddha的音译,只要我们知道buddha的读音,就可以推断出造出“佛陀”一词的东汉时“佛”大致念“bud”,“陀”大致念“dha”。,二、语音演变的规律 语音的变化很整齐,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 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也就是发音特征),有共同区别特征的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我们可以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安排辅音音位的聚合。,语言学家推测汉语在隋唐时代的辅音音位系统大致如下: p p b m t t d n i ts ts dz s z t t d t t d k k x o,横行的辅音音位发音部位相同,竖列的辅音音位发音方法相同。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

19、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如浊音的消失就是涉及到全部具有这一区别特征的音位,上述红色的音位全部消失。,语音变化的规律性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超过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也不会再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 3.地区性。语音的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有一个发音上的不同,这就是r在词中间时是否发音。例如fourth,英国人说成f,r是不发音的;而按美国人的习惯应当发成fl,r要发l音,最近几年,美国的下层人却普遍发成f,其中的r不发音。因此,一些白领界层的美国人就特别注意

20、在词中间的r要发l音,以免被人认为自己有下层社会的背景。而在英国则恰恰相反,一直认为那些把词中间的r发成l音的人是没有教养的,这种读法不属于地道的伦敦音,也就是不属于贵族阶层的习惯。,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叫做历史比较法。,二、语法的演变 (一) 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汉语词序从古到今的改变主要有: 1.宾语前置改为宾语后置。如“时不我待”按照现代的词序应该是“时不待我”。 2.偏正结构由“正偏”改为“偏正”。如“城濮”按照现代的词序应该是“濮城”。 3.主从复合句由必须“从句在前,主句在

21、后”演变为从句也可在后。,(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汉语聚合规则从古到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 2.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类推作用是指语法中有整齐划一的趋势。如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属于不规则动词。但由于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面加-ed,如felled,所以类推作用使swell的过去分词也变成了swelled。,三、词义的演变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 旧词的消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22、: 1.旧事物的消失。如“杠房”就随着的专门挑货物的人消失而消失了 2.词汇系统的变动。如“马”在古汉语中根据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名称,但后来词汇系统只留下了共同的特征“马”,其他的词也就消失了。 3.认识的变化。,二、词语的替换 词语的替换指的是仅仅改变了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社会的因素。如我国古代为了给历代皇帝避讳,凡皇帝名字中有的词就必须改动。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为了给唐太宗李世民避讳,就把“世”改成“代”,等等。 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汉语的语音系统简化后,单音节词同音的多了起来,于是就造了双音节词来替代。“见”的

23、同音词太多,就改成“看见”,等等。,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演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现实现象的变化。我国古代的“坐”是指两膝着席,跟现在的跪差不多,而后来出现了凳子、椅子,“坐”就变成了臀部着地或接触坐具。 2.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3.一个词的意义的变化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如“熟”最早是指“食物熟”,后来引申出“植物成熟”、“熟悉”等意义。相应的,原来表示“食物生”的“生”也引申出“植物不成熟”、“陌生”等意义。 4.组合关系的变化。如古汉语中“赴”要和含有凶险之地意义的词组合,后来逐渐超出了这个范围,“赴宴”等说法逐渐流行,这

24、就使“赴”的意义扩大了。,词义演变的结果可以分为三类: 1.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江”、“河”原来特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2.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反映的现实想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古代汉语中“谷”是指谷类的总称,现在在北方只指粟(去皮后为小米),在南方只指稻谷。 3.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古汉语的“闻”是用耳朵听,现在则转为用鼻子嗅。,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借词 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

25、引起语言的接触。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借词。 借词也叫外来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其他民族语言的词。这跟利用本民族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的意译词是不同的。,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时不喜欢借音,而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构词来表达外来的意义。如microphone,刚引进这一西洋事物时,中国人称为麦克风,是音译的借词;随着事物的普及,汉语中就出现了意译的形式“话筒”,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只知道“话筒”而不知道“麦克风”。甚至有一些语言工作者把借词列为“纯洁祖国语言”的对象,主张在引进国外意义时全部采用意译的形式。,国际通用术语增多,各种语言一般都采用借词的形式来表达。虽然汉语引进外来的意义以

26、意译为主,但似乎已经跟不上新术语出现的速度。往往在意义还未出现或推开前,这类事物已经普及了。还有的用意译太过繁杂,一时又找不到更简洁的形式。这时借词就占了优势。如CPU(中央处理器),开始引入计算机时,人们就称为CPU,后来又采用意译的形式“中央处理器”,但由于词性太长,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但借回来时音、义会有一些变化。如汉语的“思想”原来是动词,表示“思考、思念”,借到日语中后,日语将其用来表达新概念,汉语再借回来后就成了名词,主要表示“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其实,由于借词的时间过长,而且其中一些早已成为许多新

27、词的语素,很多已经难以辨认出音译的痕迹了。甚至在母语的教学中,也被教师用本民族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这些词语。,二、双语现象和语言的同化 三、皮钦语和混合语 一、“洋泾浜” (一)什么是“洋泾浜” 在旧中国,人们用“洋泾浜”这种说法来指非正规学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洋泾浜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洋泾 河流(早已填没)和黄浦江的会合处。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一带成了外国商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和当地的平民接触,就用这种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于是“洋泾浜”成了破碎外语的中国名称。,“洋泾浜”英语如“康白渡”(comprador,买办),“拉司卡”(last car,末班车,转指最后

28、一个),“何洛山姆”(all same,全部),“温淘箩”(one dollar,一块大洋),“拿摩温”(number one 第一,转指工头)等等。 “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可见,“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又称“皮钦语”。,(二)“洋泾浜”的成因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

29、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这种变形首先起因于外来者:他们为了使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在语言上作出让步,简化自己的语言,夹入一些当地语言的成分,于是这种变了形的外语就成了当地人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当地人在掌握这种语言的时候,会受到自己语言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又对它进行相应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被外来者所接受。最后,双方仿佛在语言上达成一种协议,产生了一种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交际工具。,(三)“洋泾浜”的特点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

30、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中国的洋泾浜英语早早十八世纪就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中外交往都用标准语进行,洋泾浜英语失去交际工具的作用,不再使用。过去,这种语言是在中外人民的交往中随处形成的,没有统一的形式和规范,变体很多。根据前人的零散记录我们来认识以下它的特点。,语音方面,常用l代替r,比方room说成loom,all right说成all light。以辅音收尾的词被加上元音,如make变成makee,much变成muchee 。汉语不少方言没有r,只有l,汉语的音节很少用辅音收尾,这些发音特点反映了汉语音系的影响。,语法方面,洋泾浜 英语可以说只

31、用词干来造句,英语中数、格、人称、时、体、态等变化都消失了,另一方面,由于汉语有量词,piecee(piece)这个词的使用很广,比方two piecee book(=two books)。用side和time(tim)表示空间和时间,例如 topside(=above),bottomside(=below),farside(=beyond),alloside(=around);whattim(=when?),nothertim(=again).belong(或belongey)的语法作用非常广泛,突出的是代替系词,例如 he belongey China-side now(he is in

32、China),you belong clever in-side(=you are intelligent),买东西问价钱通常说 how much belong?,词汇成分基本来自英语。常用词中的numpa one(=number one)表示“呱呱叫”, catchee(=catch) 表示“得到、具有”,plopa(=proper) 表示“对,好”(you belong plopa?=Are you well?),使用范围都比英语大得多。有些动词性词语后面加-lo, 可能就是汉语的“啦、罗”,例如die-lo,buy-lo,say-lo,pay-lo,wailo(走开!)可能是away加l

33、o。由于词汇成分少,不少事物要用比喻或拐弯抹角的办法来指称。现在保存下来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把“双烟囱三桅汽船”描绘成Thlee piecee bamboo,two piecee puff-puff,walkalong inside,no can see (三根竹竿,两个吐烟管,走路的家伙在里面,看不见)。,世界上现存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广泛使用于新几内亚的Tok Pisin。它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型,有自己的文字、文学、报纸、广播,并且曾经在联合国的大会上用它发言。它的主体是英语,在大约1500个词汇项目中,80%来自英语,有简单而明确的音位和语法规则。,Tok Pisin音位数目比较少,每

34、一音位可有好些变体发音,比方s有ts三种自由变体,machine一词中的ch可以随便发成这三个音中的一个。实词的形态变化已大大简化,因而词序严格。及物动词须带后缀m,例如mi driman long kilim wanpela snek(=I dreamed that I killed a snake;我做梦杀死了一条蛇),其中的及物动词kili(杀)就带着后缀m。,和一般的洋泾浜一样,Tok Pisin的词汇量比较小,不便于表达细微的意义差别,许多词的意义负担很重,需要靠上下文来排除歧义。使用拐弯抹角的比喻说法的场合比较多,比方胡子叫grass belong face(脸上的草),口渴叫hi

35、m belly alla tine burn(肚子里直发烧)。过去的材料里还有这样的例子:受惊吓叫jump inside,思考叫inside tell him,伤心叫inside bad,知道叫feel inside,改变注意叫feel another king inside,失眠叫he took daylight a long time。有些迂回的说法确切生动,反映出创造者的机智和幽默感。,“洋泾浜”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与十七世纪以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有联系,是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发展的前途不外两个:一个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亡,象我国的“洋泾浜”在解放后便

36、停止通行;一个是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用的交际工具。,二、混合语 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这就成了混合语,又叫做克里奥耳语。 “洋泾浜”一旦上升为克里奥尔语,就会扩大词汇,严密语法,迅速地丰富发展起来,最后也可能变得和其他语言一样完备。,三、国际辅助语 为了打破世界性交往的语言隔阂,同时也由于民族感情的原因,并且避免自然语言中一些不规则的现象,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作为全世界共同的交际工具。其中比较成功的只有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世界语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于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

37、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共有16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个字母一个读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词跟可以自由复合成词,词缀应用方便灵活,实词有划一的形态标志,动词有时的变化,等等。 国际辅助语最大的弱点是,对于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来说,都是必须重新学习的一门外语。,第五节 语言的亲属关系 一、什么叫亲属语言 二、怎样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 三、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几种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所以它们是亲属语言。各亲属语言之间,在语言要素里和语言成分里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同出一源

38、的痕迹,因此可以把不同语言的材料加以比较,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有规则的对应关系,以此来确定它们的亲属关系,并以此对语言作谱系的分类。,第六节 语言的演变反映人民的历史 一、从词语变化探索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由方言造成的禁忌或口彩民俗,各地都有所见。例如,在北方方言里,因为“鱼”、“余”同音,所以鱼成了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以便讨得“年年有余”、“连年有余”、“吃剩有余”的口彩。这种风俗对人们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以前一些穷人如果买不起真的鱼过年的话,就要用一条木雕的假鱼放在饭桌上,也想图个“有余”。,但是,在南方地区,很多方言“鱼”、“余”并不同音,所以“鱼”在南方没有在北方那么受亲睐。在福建

39、、台湾、广东等闽、客方言区,人们主要是用橘子来表示吉利的口彩,因为在这些方言里“橘”、“吉”二字同音。为了祈求吉利,厦门、福州及广东部分地区,在春节期间都以橘子招待和馈赠客人。在台湾,送给女方的订婚礼物中应当包括橘子。台湾人在除夕祭祀祖先时,还要把柏树的枝粘到柿子和橘子上作为祭品,用“柏柿大橘”表示“百事大吉”。,称谓习俗是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称谓可以看作是民俗词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称谓在语言的词汇系统中自成一个封闭性的子系统,其地域文化属性与一般的民俗词语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还是把它单独拿出来进行讨论。 称谓系统的复杂程度,称谓的地理分布、历时演变、共时差异、语言结构、使用规则等等

40、,都值得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加以研究。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北方和南方在使用亲属称谓方面的一些差别。,二、从人名看民族的文化心态 人名虽然是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但是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角度也可以做一些研究。比如人名的用字各地就存在不少差异,而这往往跟各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有关。例如在香港女性的名字里,“仪”、“洁”等字十分常见。北京人的名字,平常称呼时通常要在最末一个字的后面加上一个“子”字,如“祥子”、“亮子”、“海子”、“二子”、“英子”等。,三、从地名看民族的迁徙 与人名相比,地名问题要复杂得多。地名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或者可以说地名就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地名的用字、用词、结构、变化等等都常

41、常反映了一定地区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从地名命名的角度来看,地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反映当地地理特征或文化特征的: (一)描述性地名 1.表示地理位置。河北、河南、十里铺、松阳、水南; 2.描述自然景观。如地形:五指山;土壤:白沙、红山;气候:雷州、恒春;景色:白云山,(二)记叙性地名 1.叙述文化景观。如建筑:宝塔山 2.记录人物族姓。如人物:朱仙镇;族称:瑶寨;姓氏:李家庄 3.记载史实传说。如故称:石家庄市;年号:绍兴、政和;事件:八一大道、双十路;变迁:古市、新村;传说:神女峰,三、寓托性地名 浙江省淳安县的旧县城原名“贺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孙权的威武中郎将贺

42、齐平定了今皖浙山区的山越,在此置新都郡以及始新县(即后之淳安县)等县,贺齐任新都郡太守,郡治设在始新县县城,始新县县城即为贺齐所筑,后世因称“贺城”。“贺城”的名称成为汉人攻克越人在东南地区最后一块根据地的历史见证。,寓托性地名是反映命名者的意愿的,这种地名是当地人文化心理的最集中、最概括的体现。例如,由于福建的先民大多是因战乱从北方南迁而来的,他们倍尝动乱之苦,格外盼望和平安定的生活,所以福建的地名中含有大量“福”、“泰”、“安”、“宁”、“平”等字眼。以带“安”字的为例,县市名中就有如下12个之多:福安、南安、惠安、同安、永安、诏安、华安、安溪、崇安、东安、建安、绥安。,地名形成以后,代代

43、相传,沿用不衰。虽然物换星移甚至沧海桑田,虽然土著已被新来者征服,虽然先民们已全部消亡,原先的地名已经“名不副实”或者“徒有其名”了,但是它们仍旧会被人们保存和沿用下来。这些地名就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沉淀,是我们研究地域文化史的活化石。,例如“海淀”一名,在北京、河北一带,“海”和“淀”都是指湖泊。旧时的海淀据说是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的地区,一度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经过近代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开发建设,这里已是高楼鳞次栉比、马路笔直宽敞、立交桥纵横交错的繁华市区了。就像“罗布泊”一样,今后人们大概只能依靠“海淀”的名称去想象水乡泽国的美丽景色了。同样,南方地区一些以“水碓”、“麻车油坊”、“铺

44、茅屋”、“寮棚屋”等命名的地名,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原来的景物也逐渐地难觅其踪了。,在今天汉族居住的地区里,古代曾经生活过多种多样的部落和民族,当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或迁徙其他地区以后,他们以自己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往往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保存在汉族的语言里。例如“姑、无、余、乌”被认为是古越语成分,由它们构成的地名今集中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如“无锡”、“余杭”、“余姚”等,古地名里还有“姑苏”、“乌伤”等。,移民在背井离乡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的同时,常常把老家的地名也随身携带而来。这些地名一方面成了移民们怀恋故乡、寄托思念之情的语言符号,另一方面也是移民者的来源标记,是后人研究

45、移民史的重要线索。 从北京的地名里可以看到一些线索。例如直接以原居地命名的“苏州胡同”、“扬州胡同”、“四川营”、“山西街”、“汾州营”、“陕西巷”、“宝鸡巷”、“河南营”、“安徽义园”等等,来源情况一目了然。,另有一种人为的改动是避俗趋雅,这种改动体现了当地人民审美意识的变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例如北京街巷的名称,就有许多因此而改的。张清常对这类地名作了归纳整理,这里就从中摘取一些例子:,原因 旧名 改名 贱民 王寡妇胡同 王广福胡同 贱业 绳匠胡同 丞相胡同 贱物 干鱼胡同 甘雨胡同 贱地 鬼门关 贵人关 残疾 哑巴胡同 雅宝胡同 异族 鞑子营 达智巷 不雅 裤裆胡同 库藏胡同 忌讳 官菜园 官园(“官菜”与“棺材”近音) 不卫生 屎壳郎胡同 时刻亮胡同 家畜家禽 母猪胡同 墨竹胡同 废除帝制 中官村 中关村(“中官”指太监) 破除迷信 阎王庙街 延旺庙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