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6638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第二节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第四节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第五节 书面语,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语言的产生比文字早。人类因有了语言而完全脱离动物界。大约5万年前,智人的一支开始有了语言。 语言是通过口、耳交际的,本质上是通过声音来实现交际过程。由于声音是一发即逝的,所以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克服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发明了文字。 文字的出现比语言要晚得多。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不过只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1)从交际层次看,扩

2、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 文字的出现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使人类的历史得以长久流传,人类的创新知识和经验得以积累增加,使人类由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 (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人文明社会。,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文字

3、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拼音文字一般是以文字系统中的次小单位前后由空格隔开的一串字母(他们称作“文字词”或“形体词”的)对应语言中的次小的语法单位(音义结合的“词”)。汉文则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三、汉字和汉语 文字以自己的“形”表达语言的“音”和“义”,这种关系在采用拼音文字的民族中不会引起疑问,但是在我国,却由于方块汉字的构造特点而有好些复杂的情况。 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

4、音形式相连。 汉字表示的意义,是通过语言的音义结合而切分开的意义,包括后来的引申义。即使不读出音来,它也与心理的语音映像联系着,反映的也是与特定语言的音相联系的意义。,一般来说,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所以写与读的距离大多不会太远,语音变了,拼写法一般也跟着变。汉字的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读音尽管变了,字形可以不变。汉字不仅是“看”的,而且也是“读”的,只不过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罢了。 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问题上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以为语言与文字是一回事。,第二节 文字的基本性质,一、实物记事 二、图画记事 三、刻划符号 四、早

5、期文字,一、实物记事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实物记事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 实物记事的方式很多,现在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还保留着这种做法。我国境内的瑶族曾经用禾秆记录一年的收成,用木板刻点和玉米来记工分。 二、图画记事 图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 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 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三、刻划符号 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符号。比如,我国半坡、大汶口、良诸等文化遗址出土的不少陶器、玉器,有一些刻划有族徽、图绘、文饰、陶符、图案、记号等形体,其中不少与甲骨文

6、的形体近似。,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我国纳西族用一种与记事图画十分相像的形体系统记录他们民族的古老传说,这些记录叫做“东巴经”。经专家研究,记录东巴经的形体系

7、统已经属于文字,与记事图画有了本质性的差别。,东巴文还不是成熟的文字系统,因为它还不完全符合文字的基本条件。比如上面这一小段经文中,1.有时用一个不可拆分的图形表示两个语言单位,如张开翅膀的鸟表示东巴语中“鸟”和“飞”两个词;2.个别虚词没有对应的图形;有的虚词有对应的图形但有时写出来,有时不写出来;3,句子中语言符号的次序与小图形的次序还没有完全一致。,即使是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比如甲骨文,也还保留着这方面的一些痕迹。例如有一条卜辞写着:“甲申卜御妇鼠妣己二牝土”。那次占卜是问:是否可以用“二牝土”作为牺牲来祭祀妣己,以祓除妇鼠的灾祸。“牝土”显然是“牝”(母牛)“牡”(公牛)两字的合文,或指

8、“二牝二牡”,或指“二牛,一牝一牡”。无论哪一个意思,语言里的有些成分没有写出来。也就是说,文字和语言没有一一对应。 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且有些语词(特别是虚词)还没有造出字来表示。这样的文字工具当然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行文字的不同类型,文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关系而做的分类。首先谈谈文字系统中单位的层级问题。 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语言有大大小小的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它们都是大小不同的音义结合体

9、。语言的语音层面也有大大小小的单位:音位、音节、音步等等,它们是大小不同的语音片段。文字是形体符号的系统,它也有大小不同的单位大小不同的形体单元。 任何文字系统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比如汉文中的“方块字”和英文中的“(文字)词”。汉文中的“字”以一个方块的形体出现,几乎都对应于汉语中的音义结合体语素。英文中的一个“词”,以前后有空格的一串字母的形体出现,对应于英语的音义结合体词。 从这一级文字单位来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无所谓表音文字或意音文字的区别的,因为这一级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这一级单位必然不是文字的最小单位。 文字的这一级次小的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但是它们对

10、应的是哪一级音义结合体、哪一级语音单位却有所不同,可以据此而对文字进行分类。比如,汉文的一个方块字在语法层面上大多对应语素,在音系层面上大多对应音节,所以可叫做“语素音节文字”;英文的文字词(前后有空格的字母串)大多在语法层面对应语法词,在音系层面上对应音系词,可以叫“语法词音系词文字”,简称“表词文字”。,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行文字的不同类型 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比如,英文的词可拆分为“字母”,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下面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元统称为“字符”。字符也跟语言中的某些项目对

11、应,但对应的不再是音义结合体了。,从字符的层级上看它们所对应的语言项,不同的文字的差异十分明显。英文的字符只与英语的音有关系,而与英语语词的意义无关。如sun可拆为s、u、n三个字符,字符s、u、n都没有意义可言,但分别表示/s/、/、/n/三个音位,这三个字符要排列在一起再加上前后的空格才能表示“太阳”的意义。而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如“晴”的左一字符“日”,其意义与“晴”的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音ri与“晴”的音qing完全无关,所以称为“义符”;右一字符“青”与“晴”在语音上有十分相近的关系,所以称为“声符”。声符在意义上是否有关系呢,不少学者认为不

12、少声符在意义上也有联系,比如“晴”则天空呈“青”的颜色。,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可以分为: 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 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

13、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从字符与语言的关系看,会不会有表意文字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字符层面上看,表意文字就意味着这种文字所有的字符都是不表音只表意的,而这是不可能的。首先,语言中有许多抽象概念词是无形可画、无法用象形的义符来表示的。如东巴经文中人类、鸟类的“类”。再比如,上古汉语中有个很常用的表揣度语气的虚词“其”,甲骨文“今日其雨”就是问“今天会不会下雨?”这种语气虚词怎么能描形呢?其次,这些抽象概念也不可能都用与实物没有象形关系的抽象符号来表示,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而语言中表示抽象概念的语素或词数量是很多的。因此,即使是尚不成熟的原始文字,只要已经能够较全面地记

14、录语言,都需要利用借形取音的手段来表示抽象概念。,第四节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二、自源文字的发展 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五、汉字与汉语拼音,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叫做“自源文字”。另一种是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叫做“他源文字”。 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

15、这些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字形的象形程度也都很高。,早期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中都有很多跟实物形体相像的图形,用来表示现实中某些常见的事物。由于与现实事物有相似性联系,所以这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似,形体与语言音义结合的方式也不出我国传统文字学所说“六书”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形声这五种。,这几种古文字都有大量的这些描摹外物形象的小图形。,也可以把若干个象形的小图形放在一起,把这些小图形的意义合起来表示语言中的一个音义结合体,这就是六书中的“会意”造字法。比如苏美尔古文字中把人头形乒与水形户放在一起组成申,表示语言中“喝”这个音义结合体。汉字“休”是取“人”、

16、“木”两形合起来的“人倚树”形来表达“休息”之义的“休”。 此外还可以在单个象形图形的某个部分加上一些简单的标记,表示语言中另一个音义结合体,这相当于“六书”中的“指事”造字法。比如上图苏美尔古文字中的人头形,如果在嘴的位置上加一些道子,则表示语言中“说”这个音义结合体。“指事”造字还包括另一种情况,就是只用抽象的线条来表示现实中的关系或数字等抽象概念,如汉字“一”、“二”、“三”、“十”、“上”、“下”等。,象形、会意、指事字虽然可以从形体猜出它所表示的意思,但作为文字它们已经与语素、词等单位的声音挂上了钩。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因而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人们认识到字形

17、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可以借用象形表意的形体来表示语言中另一个与之同音的音义结合体,这相当于“六书”中的“假借”造字法。早期的这几种自源文字中都有大量的假借字。 (教材177图。),埃及古文字的假借是只借图形所联系的音义结合体的辅音,而汉文的假借则是借用图形所联系音义结合体的整体字音。如代词“其”借用像簸箕形状的“ ”,语气词“唯”借用像鸟形的“佳 ”。是假借辅音还是假借字音整体,与不同语言中语言符号的音义关联点有很大的关系。 汉语语言符号的音义关联在“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义”,而古埃及语则属于闪一含语系的一支,其特点是词中的辅音表示实在的词根义,而元音表达较虚的形态义。 假借字的大量出现,

18、说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事物的形象,也可以直接表示语词的音。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进展。,假借方法的运用使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同音的或音近的词,这是文字的一种早期的表音方法,会造成不同意义的同音语素或词无法区分。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在同音字的旁边加上表示意义类别的标志,即通常所说的“形旁”或“义符”。另一方面,语言中也有同义而不同音的语素或词,为了识别它们,也可以在象形表意的图形旁边加上另一个图形专门表音,即一般所说的“声旁”或“声符”。这样,把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形声字。,其他几种古文字也用形声的方法来表示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但不像汉字那样基本上是由一个声符一

19、个义符构成。比如古埃及文常常是由数个声符加一个义符表示一个词,这当然与古埃及语是多音节语有关系。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几种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义(包括象形和记号)、表音两种字符的文字。而且,在这些文字的早期,意音文字都尚不完善,由于假借法的大量运用,使得同一形体表示数个同音不同义的语言符号,影响了文字的达意功能。,二、自源文字的发展 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古汉文的早期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但它们后来的发展却不尽相同。 古埃及文逐渐发展出与辅音有严格对应关系的固定的表音字符,埃及语中的一个词,就根据词中音节和辅音数目的多少,用一个或多个单、双辅音字符来表示,最后再加上一个义符,义符同

20、时也起到为词分界的作用。 通过辅音字符和义符的逐渐固定,埃及文也逐渐成为完善的意音文字:一段固定的形体单位只对应语言中的一个词,同音不同义或同义不同音的语词在文字形体上都有了区别。辅音字符在埃及文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古埃及语是一种以辅音表示词根义、元音表示形态范畴的多音节语。,汉字的发展也是在表示语素义的象形、会意、指事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只表示音的假借字,但由于汉语的基本语素都是一音节一义的,所以汉语的假借字一定也是单音节的。这之后大量运用了形声的手段,但声符与单音词的音始终没有形成一符对一音的关系。声符表示的是音节而不是辅音,表示的是语音相近而不是语音相同,在表语音相同的同时有的还兼表词族

21、的归属,这都与埃及文不同。汉文独特的发展方向与汉语的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同音语素较多、古代常用改变音节的某一个成分来孳生意义相关的新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苏美尔古文字使用的时间大约有一千多年,在公元前3500前23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这一千多年中苏美尔古文字一直停留在不完善的意音文字阶段,既没有发展出一符对一音的固定声符,也没有像汉语那样出现大量新创的形声字,直至两河流域被其他民族侵占。据研究,苏美尔语属于粘着语,有不少单音节的词,与古埃及语、古汉语的语言类型都不相同,这可能是苏美尔文字的发展与另外两种文字不同的重要原因。,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他源文字指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记录另一种

22、语言的文字。由于所记录的语言不同,引进的他源文字往往要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下面介绍两大系列他源文字的创新或换用:一是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二是引进汉文的他源文字系列。 (一)引进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主要是向表音文字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声符多、义符少的意音表词文字,辅音文字,音位文字。,1.意音表词文字 苏美尔人生活的两河流域后来先后为阿卡德人(公元前约2350一前2000年)、巴比伦人(公元前19一前18世纪)、亚述人(公元前14一前6世纪,中间有过衰落)所统治,他们都继承了与苏美尔后期文字相似的形体。这一系统的文字后来又由两河流域向外传播,

23、但这些民族的语言都跟苏美尔语的语言类型不同。这些人群所使用的文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与后期古埃及文类型相同的文字:声符对应辅音,同时在词末位置上再加上一个义符。从字符的层级上看属于意音文字,从次大的文字单位看则属于表词文字。这一类型的文字没有流传到现代。,2.辅音文字 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处于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交界处,在苏美尔、埃及两系文字的影响下,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创立了北闪米特字母。这一体系用22个字符表示语言中所有的单个辅音,弃用了表义字符和双辅音声符。这一看来不大的创新给文字的性质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大大减少了字符的数量,也更好地达到了字符与辅音的一一对应。 现代的

24、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属于辅音文字,但增加了一些加在辅音字母上的附加符号来表示元音。,3.音位文字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希腊人从腓尼基借来北闪米特字母记录自己的语言。希腊语与腓尼基语不是同一类型的语言,希腊语也是多音节语,但词根义是由辅音和元音的序列来表示的。为适应标写自己的语言,希腊人把北闪米特字母中几个自己用不着的辅音字母改为表示元音,并通过字形分化的方法增加了几个字母,最后定型为26个字母。 虽然只增加了几个字母,但文字的类型就此而有了很大的变化,由辅音文字变为音位文字:字母逐一标写语流中元辅音音位的出现次序,由此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 希腊字母沿用至今。英、法、德、西班牙等现代语言使用

25、的拉丁字母体系,是对希腊字母进行了一些形体的改造而形成的。,(二)另一系列的他源文字是引进汉字并同时引进大量汉语借词的日本、朝鲜/韩、越南等地的文字。这些国家引进的汉字既用来书写汉语借词,也用来书写他们自己语言的语词,尽管两套语词的语音完全不同。多年之后这些民族又都创制了另外一套字符或文字系统,其中日本创制的假名和朝鲜/韩创制的谚文是表音字符体系,越南的创制的喃字则是与汉字造字法相同的、方块形的意音文字体系。这些新创制的字符或文字体系与汉字曾长期共用。,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无论是自源的还是他源的,都有适应自己所记录语言的内在发展动力。 使用辅音

26、文字的语言是辅音表词根义、元音表形态范畴的多音节语有密切关系。 音位文字适合于表达这些欧洲语言以元辅音的排列表示词根义并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特点有关。 汉语的语词以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缺乏词缀等附加语素。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一音节一词根一形的书写体系。 文字对于语言也有相对的独立性。,五、汉字与汉语拼音 汉字是意音文字,字符多,字符与语言单位不一一对应,难写、难记。汉字之所以长期停留在意音文字阶段,除了前面说过的语言特点的制约以外,还有别的原因。 幅员辽阔,方言分歧;文化悠久,文献丰富。超地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的人们的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便

27、利各地区人民的往来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从19世纪末开始,就不断有人发出文字改革的呼声,要求实现拼音化。 “五四”运动前后还出现过“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作为汉字的标音工具,推行过拉丁化新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于1958年正式通过公布汉语拼音方案。现在,它已经在汉字注音、识字教育、型号标写、资料检索、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得到应用,我国的人名、地名在国际上也以拼音方案的写法作为标准。这证明它是一套合理、简便的标音工具,在辅助汉字的学习和汉语信息的储存检索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汉语拼音方案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而只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注音工具,只是辅助汉语

28、信息储存和检索的工具,必须把它和汉字体系的改革区别开来。,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到需要对汉字体系进行根本的拼音化改革的需要。 首先,前面说过,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它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 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语言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一旦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 其次,从文字本身的特点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短长。如:沟通方言,贯穿古今方面。 再次,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就很难广泛地传承

29、。,第五节 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三、书面语的规范,一、口语和书面语 1什么是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2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字是记录书面语的工具,是体现书面语的一种物质形式。书面语和文字虽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书面语也不是文字。,3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 (1)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2)口语和书面语有各自的特点: A口语除了组词造句之外,还可以利用语速、语调、身

30、势和说话时的环境。因此,口语用此范围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较复杂。书面语中难以利用口语中的各种伴随音素,只能用别的办法来弥补:扩大用词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 B口语中可以重复、脱节、颠倒、补说、更正等,而书面语中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它要讲究篇章结构和连贯照应等。,4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 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使得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首先,汉语中在书面语中可以古代的句式和词语用法,口语中早已不用的就词语在书面语中可以通行无阻。这样,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一致性就比较弱。而在以拼音文字为书写工具的语言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分野比较分明。因为,其文

31、字的拼写要反映当代的读音,书面语不容易直接引用古代的说法。 其次,在汉语中,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读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上应该和口语一致。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会产生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现象。 1.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 (1)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讲话,难以听到早一时期的人讲话。这样就促进了口语的演变。而书面语则不同,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因此,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可以继续保留。,(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的权威性让人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文

32、、史、哲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比较强的条件下,容易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2.汉语文言与白话的差异的原因。 3.“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的改革。,三、书面语的规范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有些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规范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约定俗成”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词语,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语言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应该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