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18166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443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3页
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3页
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3页
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3页
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语文苏教版精品ppt复习课件: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443页).ppt(4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中考要求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复习指津 ,一、考点梳理 考点一 实词含义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后面的练习题,几乎都涉及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如果抓住了“实词”这一关键内容,那么,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句子的翻译题一般就能迎刃而解。近年来,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实词理解的考查,或用填空形式,或用选择形式,要求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考查的文言实词,往往有特殊的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从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频

2、率看,往往着重考查那些今天依然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即现代汉语中依然沿用古义的词语。专有名词一般有注解,不会考;通假字的考查时有涉及;而“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则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词类活用”是个难点,又和语法知识关联,考查如果涉及,一般只要求写出实词在特殊语言环境里的意义,而不必分析词性的转换。对这个难点,我们应该积累并掌握课本中出现的一些重要词语。同时,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立足于从课内向课外“迁移”,也就是通过课外阅读的材料来考查在课内学过的实词。对此,我们在积累文言实词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地理解和运用。,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一些同学已掌握了许多实词的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

3、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首先,整理一些特殊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以及课本中注释的重点实词。在整理中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并且注意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考点二 虚词含义及用法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数量比实词少,但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我们应该掌握一定量的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诸如“之”“其”“于”“以”“而”等。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掌握它们的含义和用法。,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虚词,课文注释比较详细,课文后面也有一些

4、零散的虚词习题。中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或用填空题,要求写出虚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或用选择题,要求辨别、判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由于虚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成了我们学习的难点,对此,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注意积累和归纳,熟练掌握一些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初中文言文常见重点虚词用法荟萃,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考点三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的诵读应该做到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出情味;应该注意朗读的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对文言文诵读的考查,时有涉及,其考查重点落实在朗读的停顿上。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

5、来确定句与句之间的停顿的长短和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也有以音节为单位来划分句中的停顿的,例如古诗词的朗读。考查的题型一般有两种:其一,选择题,判断停顿的正误;其二,标注题,用标点标出句间停顿,或用“/”标出句中停顿。,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考点四 文言句子翻译 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

6、分等。(3)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5)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1)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2)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考点五 理解文言文的重要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点除了常见的字、词、句等内容外,许多考题往往涉及文章的构思与写作技巧。考试题型除了填空题外,还出现了简答题,对学生的分析评价

7、能力较以前有了更高的要求。涉及文章构思与写作技巧的题目又往往和文章的选材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因素相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扎实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即要求学生依据试题要求,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回答的内容,诸如选文的主要观点、内容、中心句等。,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它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对所述事件说明的道理进行综合与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所设的题目要求明确,范围确定,答案暗含在选文中,只要整体理解全文内容的

8、大意,就能得出合乎主旨的答案。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要从选文的情理入手,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有的较直露、有的较含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阐述某一道理时的看法,着眼于“分析”“概括”。,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分析写作特色。根据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从文体和语言上分析写作特色。揣摩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的技巧,理解托物寓意、借物抒怀的意蕴。此项内容设题较少。 5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

9、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裁,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考点六 古诗词鉴赏 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考查。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往往体现在对某个关键字词的理解或赏析上。这一部分是出题的重点,分值一般为2分。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某句诗中的某个字用得十分巧妙,请作简要赏析;(2)这一句中的某字能不能换作某字,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3)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加以赏析。,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2对重要的句子进行赏析。 主要是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考查,尤其是那些流传千古和具有警世作用的句子,

10、赏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此类题型也是常考内容,分值一般为2分。常见的考查形式是“解释某句诗,并分析其蕴含的哲理(或谈谈你的理解)”。 3考查对表达技巧的运用。 表达技巧包括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技巧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它们对诗词内容进行赏析。常见的提问形式有:(1)这句诗中将什么比喻成什么;(2)诗人通过什么来抒发情感;(3)这句诗营造了何种意境(或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其中(1)(2)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第(3)多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 主要是体味诗人的情感和感知作品的主题,包括内容的归纳整理、全诗所暗含

11、的哲理、诗人的情感态度等。这一部分是命题者出题的重点,分值一般为24分。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内容填空;(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哲理;(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全诗(或诗中的某个字、某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诗词作简要的评析。 这是近几年刚出现的新题型,着重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回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型虽没有被普遍采用,但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常见的考查形式是:结合诗歌内容写一段简短的赏析文字。,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重

12、点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点拨 作者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点拨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8理解背诵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

13、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引用渔歌反衬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9拓展延伸 (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赏、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三峡写一句广告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宣传三峡、介绍三峡。,点拨 示例一: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示例二: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期待着您的光临。,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14、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写出出自文中的原句。,点拨 理由: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论语八则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同“智”,聪明),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成语积累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 择善而从:从,学习(善者)的优点。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文解

15、释为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三,泛指多数。现在解释为许多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点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我要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要改正;如果没有,要自己注意,加以防范,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都可以是我的老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习气。,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格言警句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修身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

16、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理解背诵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现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重点探究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

17、、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理解背诵 (1)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咏莲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表现作

18、者不受世人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拓展延伸 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点拨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强,能不受环

19、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也就是“近墨者黑”。,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重点探究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点拨 空间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源氛围),(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矛盾,该如何理解?,点拨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情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

20、露出来。,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理解背诵 (1)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是:伐竹取道。 (2)从侧面衬托水清(描写游鱼和潭水的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从听觉角度写流水的四个字:如鸣佩环。 (4)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拓展延伸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把小石潭作为旅游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点拨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

21、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重点探究 (1)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点拨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好在哪里。,点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积水,把竹子、柏树的

22、影子比作藻、荇。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庭院的月色美景,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理解背诵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文中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文中正面写月的句子:月色入户。文中侧面写月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找出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23、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文中表现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活跃,一沉闷。 (7)文中比喻庭院中月光清澈透明的词语:积水空明。文中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的词语:藻荇交横。,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拓展延伸 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此文作者也写了竹柏,有何作用?,点拨 表现了作者和张怀民之间深厚的友情。,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重点探究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 “食马者”各指什么?文中抨击了什么现象?,点拨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

24、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圣明的君主);“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封建统治者。现象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理解背诵 (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的主旨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摧残的根本原因:伯乐不常有。 (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重点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句在

25、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点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的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点拨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理解背诵 (1)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

26、,西蜀子云亭。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拓展延伸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点拨 示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示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提高。示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

27、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文章主旨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其他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理解背诵 (1)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体现太学生读

28、书环境之优越的句子: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体现太学生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体现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表明马君则专心致志而且学有所成也是“善学”的结果的句子: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4)本文揭示道理的句子: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拓展延伸 (1)请列举几个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然后说说你的启发或收获。,点拨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股。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连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

29、书。晋朝,车胤囊萤读书。晋朝,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启示:古人苦学的做法后人不必要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2)我们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点拨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成语积累 (1)世

30、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无人问津:没有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文章主旨 桃花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强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宁的美好愿望。,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理解背诵 (1)本文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

31、2)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从人物的角度写桃花源和平安乐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表现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拓展延伸 作者写渔人以及后来许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意图是什么?,点拨 桃花源只是作者以及无数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它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写桃花源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

32、,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文章主旨 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理解背诵 (1)文中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文中描写鸟类活动的句子是:沙鸥翔集。文中描写鱼类活动的句子:锦鳞游泳。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文中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

33、)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文中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全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拓展延伸 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点拨 我不赞同那些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们要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

34、劣、个人之失而悲。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成语积累 (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随之迂回。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4)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5)水落石出:本指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文章主旨 全文以“

35、乐”字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6理解背诵 (1)文章的主线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作者自号“醉翁”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文中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5)文中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36、。 (6)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位滁州人,有位游客来到滁州城向你打听去醉翁亭的路,请你根据本文第一段的内容告诉他怎么走。,点拨 请你一直沿着滁州城的西南方向走,就会到达琅琊山,再沿着山往上行走大概六七里路就到了。,(2)欧阳修写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时只有四十岁,为何却自称“醉翁”?,点拨 这里运用的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夸张手法。,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文章主旨

37、 本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中曹刿对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出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重点探究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点拨 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理解背诵 (1)

38、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觐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赶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拓展延伸 (1)列举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点拨 示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2)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点拨 示例一:有功劳。鲁庄公知人善任,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他有一定的功劳。示例二:没有功劳。他是一位平庸鄙陋的君主,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

39、神灵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作战中他急切求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所以他没有功劳。,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重点探究 邹忌高超的劝谏技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点拨 为对方打算不暴露目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王之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婉谏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

40、聪心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因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理解背诵 (1)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文中邹忌先从切

41、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于齐”的成效。 (5)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的效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6拓展延伸 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点拨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其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这种做法仍值得借鉴。,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

42、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 对比论证:生和义相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使推理更加有力;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难点剖析 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点拨 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岳飞、邓世昌、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观点的根据是唯心

43、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理解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体现“性

44、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7)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失其本心。,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拓展延伸 (1)请列举一个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点拨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敌入侵,失败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

45、习。,(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点拨 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3文章主旨 本文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在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在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4理解背诵 (1)本文的中心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的是: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

46、炼。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在生活上受磨炼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课文中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语句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由个人推论到国家,作出判断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拓展延伸 (1)请写出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点拨 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点拨 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其次,它鼓励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的发展。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来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5成语积累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三顾茅庐: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顾,拜访;茅庐,草房。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

48、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指为期不远。,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6重点探究 诸葛亮给后主提了哪些建议?,点拨 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7理解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表明其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中考真题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解析 数:一一列举。,答案 C,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解析 例句中,以:动词,认为。A项与例句相同。B项,以:介词,因为。C项,以:连词,用法相当于“而”。D项,以:介词,用。,答案 A,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