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28475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 基础篇-发展心理.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护理心理学基础篇,发展心理,本章学习要点,1.掌握发展心理学中的有关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及青年人心理发展特点 3.熟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发展的规律 4.熟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5.了解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6.了解其他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本章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发展 第三节 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习结束,本章小结,思考题,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 三、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五、心理发展的特征 六、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返回,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返回,种系心理发展:动物心理人类心理 个体心理发展:

2、从生命开始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全程。,狭义:是研究个体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一门科学。,广义: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皮亚杰依据认知发展将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柯尔伯格依据道德发展将心理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前习俗道德阶段 410岁 2.习俗道德阶段 1020岁 3.后习俗道德阶段20岁后,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弗洛伊德依据力比多的发展将心理发

3、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口腔期 01岁 2.肛门期 13岁 3.性器期 36岁 4.潜伏期 612岁 5.两性期 12岁后,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艾里克森依据人格发展将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02岁 2.自主对羞怯阶段 24岁 3.主动创造对内疚阶段 46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 6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1218岁 6.亲近与孤立阶段1825岁 7.创造感对停滞感阶段 2565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阶段 65岁以后,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我国参考生理发展将心理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娩出 2.儿童期出生12岁 3.少年期11、12岁14、1

4、5岁 4.青年期16岁35岁 5.中年期35岁60岁 6.老年期60岁以后,返回,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儿童期从出生至12岁。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童年期三个期。 (1)婴儿期(03岁),其中包括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和乳儿期(1个月1岁); (2)幼儿期(36、7岁),一般在此期进入幼儿园为进入学校奠定基础,故又称学龄前期; (3)童年期(6、711、12岁),一般在此期进入小学学习,故又称学龄期。,返回,二、心理发展阶段的界定,返回,4.青年期(16岁至35岁) 5.中年期(35岁至60岁) 6.老年期(60岁以后),青年早期1618岁 青年中期1825岁 青年晚期2535岁,中年早期3

5、545岁 中年中期4550岁 中年晚期5060岁,老年早期6075 老年中期7590 老年晚期90岁以上,三、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遗传(heredity):经过受孕到个体生命开始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 环境(environment):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遗传、环境二因素论,返回,(一)遗传决定论,霍尔( GHALL)“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英国优生学家高尔顿(LGalton) 遗传的天才(1869), “人的能力是得自遗传”;“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我

6、国的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在18代的遗传过程中“聪明”老鼠和“笨”老鼠走迷宫成绩的变化,53项研究归结出的 三种血缘关系与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犯罪行为方面的相似性,返回,(二)环境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给我12个健全的体形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如何,以及他的祖先属于什么种族”。,印度的“狼孩”;中国的“猪孩”,返回,(三)遗传、环境二因素论,R

7、SWoodworth “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注定不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不可以控制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最后达到较高层次的结构化,使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三个孩子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影响下,智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存在。,遗传决定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可能性的现实。,1.个体出生前的发展阶段:主要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2.个体出生后的幼稚阶段:身体方面遗传的影响大于环境;心理方面环境的影响大于遗传 3.个体发展趋于成熟阶段:主要由环境因素所决定,(

8、三)遗传、环境二因素论,返回,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外部因素,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生理成熟,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二)内部因素,自我努力(早期被动。逐渐变为主动 ),返回,五、心理发展的特征,1发展的顺序性 2发展的阶段性 3发展的连续性 4发展的稳定性 5发展的可变性 6发展的系统性 7发展的不平衡性 8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心理发展,年龄,返回,六、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小鹅认母现象,青蛙卵冰冻实验,缝合猴子眼睛实验,返回,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

9、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发展,一、认知的发展 二、语言的发展 三、情绪的发展 四、意志的发展 五、人格的发展 六、社会性的发展 七、自我意识的发展,返回,一、认知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 (二)记忆的发展 (三)思维的发展 (四)注意的发展,返回,(一)感知觉的发展,出生前即可发生: 触觉(2个月) 视觉(4-5个月) 听觉(5-8个月) 感知能力是发展最早,且最早趋于完善的心理能力。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是个体感知能力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返回,(二)记忆的发展,动作记忆(1-2周) 情绪记忆(6个月

10、) 形象记忆(6-12个月) 符号记忆1岁后,返回,(三)思维的发展,1岁内思维萌芽(感知觉) 1-2岁动作思维玩 2-3岁形象(实物)思维区别训练 3-6岁形象(表象)思维联想训练 7-12岁逻辑思维推理训练,返回,(四)注意的发展,1.1岁内为无意注意不稳定,持续时间短; 2.1岁末期或2岁初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 3.36岁(幼儿期)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培养注意力的最佳期; 4.小学阶段,无意注意不断发展,趋于稳定持久;有意注意渐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注意的稳定性增加,范围扩大,分配能力提高,转移渐次灵活。 5.青年初期,个体注意的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返回,二、语言的

11、发展,112岁是言语获得的关键期,其中14岁最为关键。,文字学习(4-5岁); 数字学习(5岁左右); 音乐学习(5岁前); 外语学习(10岁前)。,口语学习(3岁前);3-4岁是口吃的关键。,0-4个月,简单发音 4-9个月,多音节 9-12个月,学说话 1-3岁,语法、语汇,返回,三、情绪的发展,(一)情绪泛化阶段 (二)情绪分化阶段 (三)情绪系统化阶段,依恋情感(6个月-3岁)自己的小孩自 己带 自尊感(3-6.5岁)批评讲方法,依恋是人对周围人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返回,四、意志的发展,自觉性的发展:10岁以上是关键期 坚韧性的发展:45岁之间是关

12、键期 果断性的发展:912岁之间是关键期 自制力的发展:小学是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能力的关键时期,返回,五、人格的发展,3岁和7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0-2岁: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2-4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成果是坚持的和自主的能力。,4-7岁: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7-12岁: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五、人格的发展,12-18岁: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

13、同感能力的发展。,18-25岁: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步入婚姻。,25-50岁:是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50岁以后直到死亡:是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返回,六、社会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柯次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时期六阶段论),10岁前道德成规前期(前习俗水平) A、避罚服从取向: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害怕惩罚而服从规则 B、相对功利取向:为得到奖励或酬赏而遵守行为规范,六、社会性的发展,10-20岁道德循规期(习俗水平) C、寻求认可取向:为寻求成人的认

14、可而遵守“好孩子”规范 D、顺从权威取向:服从团体规范 20岁后道德自律期(后习俗水平) E、法制观念取向:相信并遵照法律行事 F、价值观念取向:相信道德规范的价值,凭良知做是非判断,海因斯偷药,返回,海因斯偷药的判断,一个患了癌症的妇女濒临死亡,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挽救她的生命,而这种特效药只有一家药店有售。于是病人的丈夫海因斯到这家药店买药,发现药价是2万元,是成本的100倍。海因斯四处借钱,只弄到了1万元,于是他哀求药店老板把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以后再将欠款还清,但药店老板一口拒绝了,说卖药是为了赚钱。海因斯无奈,只好夜里闯入药店,将药偷走。 海因斯这样做应不应该,为什么? 警察该不该抓

15、海因斯,为什么?,返回,七、自我意识的发展,2岁左右儿童开始使用“我”这个词,把自己作为主体与客体分开,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发生。 青年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趋向成熟。最关键的是各种“自我”的统一。 3、4岁:第一反抗期(要求行为的独立) 青春期:第二反抗期(要求人格的独立),返回,第三节 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胎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新生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四、学龄前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五、学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六、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七、青年中晚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八、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九、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返回,一、胎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胎儿已具备

16、皮肤感觉、听觉和运动功能,还能通过母亲的活动辨别昼夜的周期,感知母亲的情绪并做出反应。 二、胎儿的反应受到母亲在孕期营养、疾病、情绪以及服用药物、酗酒、吸烟、吸毒等影响。 应重视孕妇的心理卫生,保证胎儿的健康发展,达到“优生”的要求。,返回,二、新生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感觉能力的迅速发展和知觉能力的初步发展。 二、其认知结构以感觉和运动为主要组织成分。,返回,三、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运动、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构成了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并出现了思维的萌芽。,返回,四、学龄前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游戏是学前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儿童能体验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

17、貌,领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自我形象的建立。 二、学前儿童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主要表现在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语言。 三、学前儿童通过游戏、与外界的交往等多种活动,使各种感知觉功能更加完善和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上。 四、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学前儿童初步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最初的社会规范,认同一定的社会角色,产生情境性的道德品质。,返回,五、学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是人一生中道德发展最为协调的时期;纯真、直率是最主要的特点,

18、并表现出开放的心理活动;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返回,六、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一、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二、情绪情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两极性的表现。 三、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返回,七、青年中晚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具备较稳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掌握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技能,思维品质趋于稳定。 二、智力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最高的程度,是最容易成才的时期。 三、认知能力、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逐渐成熟,价值观、道德观等较稳定。 四、为人生爱情的鼎盛时期。,返回,八、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生理功能开始逐步衰退。 二、智力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 三、表现出很强的事

19、业心和很高的创造性。,四、在社会中承担着繁重负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和动荡不安的状态中。,返回,九、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世界人口日益老龄化 在20002020年的20年内,老年人口将增加4个亿。 从20202050年的30年内,估计世界老年人口将在10亿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在1950-2050这100年中,全球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0.87个百分点,而老年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2.38个百分点。,一、生理组织、认知能力都走向衰退 二、成年晚期经验丰富,技能熟练。 三、多数老年期的人要面临退休和死亡两大难题,构成了特殊的心理适应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反应。,九、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老年人精神异常的信号:

20、一是怪。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 二是疑。即无中生有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结怨为仇。 三是懒。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懒”。表现为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打扫卧室、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四是呆。表现为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言语吞吐。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返回,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设计,二年级 四年级 六年级,单位时间内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系统发展的差异性,1 10 20,发育程度,生殖系统,运动系统(身材),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年龄,生物周期,职业生涯周

21、期,家庭周期,发展状况,18 22 25 30 35 40 45 50 55 60,生涯发展过程示意图,艰难期,平缓期,年龄(岁),婴儿期:02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新生儿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都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格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样的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从小没有得到充分关爱和照顾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返回,学步期:24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一岁以后的儿童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

22、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的能力大小。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过度保护会阻碍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羞怯和怀疑感。在大人谈论自己时用手捂住脸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儿童。 此阶段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以后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并战胜它们。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返回,童年早期(幼儿期):47岁,主动性对内疚 这是儿童形成

23、主动性的关键时期。成功解决这一危机会促使雄心壮志的产生和追求感的形成。主动性与前一阶段的自主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他们体会到完成一项任务的喜悦。不能很好地形成主动性的儿童,会产生内疚感,他们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 良心也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强烈的主动性的儿童就有了“追求感这是一种坚定信念,它不受内疚感的威吓,表明我就是我心目中要成为的人”(埃里克森)。这一坚定信念在儿童后来的生活中起着指导作用,也许是推动他完成大学学业的动机,或许为他在以后的寻找职业时的“自我推销”提供了信心。,返回,童年中期(小学阶段712岁),勤奋对自卑 儿童进入这一年龄阶段后,会认为自己

24、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了竞争。他们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比学习,也比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今后成为积极的、有成就的社会成员铺平了道路。但失败的体验,会使儿童产生一种不适当的感情,对今后的创造与生活都期望不高。正是在这个时期,在青春期躁动到来之前的少年时期,儿童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或者形成了自卑感和对自己的天分和能力的低评价。,返回,青少年期(中小学阶段1218岁),自我认同感对自我认同感混乱 我是谁? 自我认同感 我过去曾经怎样? 我现在怎样? 我将来会怎样?,返回,成年前期(18

25、25岁),亲密对孤独 年轻人开始寻求一种亲密感,并在情感方面得到成长,这就需要与他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真正的、相互的亲密感”,这包括友谊和异性伙伴。亲密感发展的结果一般是结婚。 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密感的人,会面临孤独。他们可能经历了多次肤浅的关系,但从来没有在真正的密切关系中获得情感满足。有些人回避建立那种需要爱的承诺或亲密感的关系,独身生活及其方便,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导致情绪和个人满足感发展的严重滞后。,返回,成年期(2550岁),繁衍对停滞 进入中年的人开始关心下一代。父母通过教育孩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无子女的成人通过与年轻人的接触而

26、丰富自己的生活。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产生一种由繁衍、培养、教育下一代而满足的感觉。 不关心年轻人发展的人被停滞感困扰着,这是一种厌恶和个人感情贫乏的状态。如有些父母从教育孩子中很少获得快乐,而是充满厌烦,对生活感到不满。在孩子发展中不能展示自己的潜力,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可悲的。,返回,老年期(50岁死亡),自我完善对失望 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老年人,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老年人回首往事时,常以一种不得已的心态接受现实,走过的路虽然不能再重走一遍,但是有完善感的人接受这一现实,因此感到满足。 不能形成这种完善感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机会他们都没有

27、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再重新生活一遍,因此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老年人的失望更悲哀,也没有什么事情比一个充满完善感的老年更令人满足。,返回,本章小结,1个体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各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是不同的,表现出各自的发展特点。 2认知过程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的发展。 3语言通过言语活动体现出语言作为交际和传递信息的职能,其发展历经感知、理解、表达三个阶段,在生理功能成熟的基础上从口头言语逐渐获得书面言语的能力。 4随着年龄的增加,情绪的发展可分为泛化、分化及系统化三个阶段,且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

28、到复杂的一般规律。 5个体意志的发展主要是指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的发展。 6人格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方面两者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属于身体外部特征方面更多地受到遗传的影响,属于性格方面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7人格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水平和速度存在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8自我意识是在实践活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其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9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发展的任务不同,因此,心理卫生的重点也各不相同。,返回,思考题,1假如孩子由父亲带大? 2对儿童认识过程发展的学习,你的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3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儿童对周围的事都想当然地要“我自己做”,对成人的帮助、指令常常说“不”“偏不”,以示反对,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4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请对某年龄段儿童的一天设计一份具体的培养计划。,返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