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3177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中全会,20141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灋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獬豸(解廌 xie zhi) “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后汉书,不务德而务法,以法为本。 韩非子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严复,李大钊,胡适,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法治精神。法治主义是今日救时惟一之主义。 梁启超,中国人对于现代法治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纪元,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

2、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 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邓小平,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 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8,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

3、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8,十八大报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9,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法治中国建

4、设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工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优化司法权配置,健全分工负责、互相配

5、合、互相制约机制。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6、一体建设 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1,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12,目 录,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特点 影响当前法治建设的深层次因素 围绕重点环节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3,一、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特点,13,中国是不能仅仅用西方术语的转移来理解的。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灵。它的政治必须从它内部的发生和发展去理解。 美费正清,14,(一)后发型法治,先(内)发型的法治发展 西方国家法治化大都是与市场

7、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相伴随的一个自然、缓慢演进的过程:动力的内源性、过程的进化性和时间的漫长性。 后(外)发型的法治发展 中国法治化道路最初动因并不源于中国社会内部,而是源于深刻的生存危机和外部压力。(日本)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仍被作为经济赶超目标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一种积极回应。,14,古中国,古希腊,中国自古就缺乏民主法治的传统,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代议民主论,分权制衡说,【现代民主法治】,民主 法治,18,近现代资产阶级

8、革命史就是一部人类追求现代民主法治的历史,1688英国光荣革命;1789法国大革命;1775美国独立战争 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完全置于国民的同意和监督之下。,政治国家,公民社会,(政府权力),(公民权利),法治,(宪法和法律), 立法民主、有限政府、程序正义、司法独立。 新德里世界法治宣言(1959) 人民参与立法;政府依法办事;司法公正审判 法律规则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外特权,20,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法治的悖离,乡土社会 (人)情 (天)理 (国)法,中国古代 为什么不讲民主法治?,。,我国传统社会主要由村庄组成。农民以血缘为联系纽带作村落聚居,家族组成一个(同姓)村落。人们相

9、互间最重视亲情联系。解决内部冲突的基本原则是“和为贵”。,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土社会中法律无从产生,人们从熟悉那里获得信任。,费孝通 乡土中国,法经 秦律 九章律 唐律疏议 宋刑统 大元通制 大明律 大清律,中国传统社会:有法而无法治,中国古代法制,中国的法治进化史正是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24,“官法”“王法”长期是国人对法律的定义,以官法治之;以官法绳之 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言出法随) 法家“垂法而治”是形式上的“法治”,实质“人治” 重人治轻法治 帝王崇拜、权(官)大于法 特权思想:法外之权, 法的根本职能在于管束下民 夫生法者,君

10、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管子法法,我可以断言假使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机、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 梁漱溟,26,历史转折与西法东渐,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制(慈禧),清中期,世界GDP13;1820GDP是英7倍,占世界GDP总量30%;1860年,超过英法总和,世界第一。1894年,GDP是日本的5倍。,清末修律(19021910) 大清新刑律 大清民律草案 大清商律草案 大清刑事、民事

11、诉讼法 法院编制法,中西法律文化的冰人沈家本,“不讲变法则将坐以待毙”,28,(二)政党领导型法治,“党建国家”(先有党再有国) 在中国这样一个现代法治资源匮乏、又有着强烈法治要求的国家,选择政府推进型(政党领导型)法治道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 法治建设与国内政治紧密联系。法治建设相对于政治来说具有从属性。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起伏、进退。 政府既是依法治国的客体,又是推动依法治国的主体。这种双重角色常常使得法治建设常处于两难境地。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和保证政府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二者之间难以兼顾。,28,29,依法执政条件下的执政党角色,人大 (领导立法),政府 (保证执法),两高 (带头守法),

12、法治与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协调,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

13、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法法,党内法规制定条例,31,(三)立法先行型法治,在法制基础相当贫乏的条件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立法、解决有法可依。,31,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很多法律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的话就叫做违法,领

14、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恐怕再有三十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32,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历程,19781982(法治建设的恢复与重建)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大规模立法;恢复检察院、司法部;依法公开审判与律师辩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1979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标志着新时期立法工作的恢复:刑法、刑诉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等7部法律 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了“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工作格局。,33,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

15、历程,19821992 法治建设在探索中调整发展 82宪法(12月4日) 87年民法通则;88年宪法修正案;89年行政诉讼法 私营经济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买卖 19922002 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994八届人大开始制定五年立法规划(现在:第五个五年规划) 93: 宪法修正案:计划经济修改为市场经济 9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 “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99: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34,20022010:法治建设在新历史起点全面发展 十六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2004:修宪 中国25年来经济改革的里程

16、碑 2007: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8: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等7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历程,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法律(243),行政法规(737),部门规章(2850),宪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 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 经济特区,地方性法规(9347) (含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在内) 地方性规章(9000),2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36,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凸显法治建设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十八届四中全会,37,二、影响当前法治建设的深层次因素,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中国法学网对法律实施情况作调查(3万人): 58%极差 20%较差 15%一般 7%很好 十八大: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人情、天理、国法的内在冲突,熟人社会:(好)面子、(重)人情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韩非子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亲其亲者)亲疏远近、爱有差等 实际支配中国社会运

18、行的潜规则 礼治(内外有别)法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情与规则,考验着每一个执法者司法者。(人情案;关系案),中国的道德与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收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父亲贪污,不但不骂,而代他讳隐。更甚的,他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这在差序社会不觉得矛盾。因为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 费孝通乡土中国,40,面子+人情:统治中国的女神,它比宪法更见重视。就是这空洞东西,乃中国人所赖以生活者。她们麻痹司法界,使各种法令条文不生效力,她们

19、藐视法典,践踏法庭,轻巧把司法机关拨个凌乱。 在每个人失掉面子以前,中国将不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等到法庭上消失了面子,我们才有公平的裁判。等到内阁各部之间消失了面子,以面子统治的政府让给了法治政府,吾们才能有一个真实的民国。 -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41,(二)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与法治的局限,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渡(乡土社会城市社会) 魅力型统治迈向法理型统治(角色权威制度权威),中国是一个越来越流动的社会(近3亿流动人口) 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分散化的社会(非正规就业人口) 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分化的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中外

20、交流频繁;因特网时代),中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财产,底层25家庭却仅有全国1的财产。表明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73。 据中新网报导,中国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2.6%,只有国际平均水准的一半;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为将近4%,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全都高于15%。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医疗公平性排名为全球倒数第四。 中国的行政开支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52%以上。中国的财政收入超过一半用于行政公务 人员的工资、“三公消费”等。德国2.7%,日本为2.8%,英国4.2%,韩国 5.1%,印度6.3%,加拿大7.1%,俄罗斯7.5%,美国9.9%。,43,43,44,1

21、978:城市化率17.9% 城镇人口1.72亿;农民占82.1% 2008:城市化率45.7%;城镇人口6.06亿 2012:城市化率52%;2020: 将达60%,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人们的交往超越血缘和家庭。现代社会呈现陌生化的趋势。法律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行为规则。,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 费孝通,传统农

22、耕文明,现代工商文明,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小农经济,市场经济,社会治理:礼治 道德、风俗 角色权威,社会治理:法治 法律为主,道德为辅 制度权威,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稳定。相反,在现代化起步阶段、在经济发展达到初等富裕阶段,将伴随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社会不稳定。- 亨廷顿 大分裂是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特点是:犯罪与社会混乱加剧,作为社会凝聚力源泉的家庭与亲属关系的衰落,以及信任不断下降。 - 福山,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代化则意味着动乱。 亨廷顿,49,社会基础秩序溃散 当前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最大难题,制度失效,一是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二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有问题。法治建设和社会管

23、理只有在良好的基础秩序上才能发挥作用。改革开放30年,更多重视的是具体制度的变革,而对基础秩序建设关注较少。有时甚至不惜用毁坏基础秩序的方式来获得改革的暂时收益。,50,社会信任严重缺失,中国社会须警惕“社会墙”越筑越高 这道墙不是由钢筋水泥砌成的,而是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社会墙”。这些墙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资本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 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使得社会管理越来越困难 社会墙的存在使得帮扶、救助、慈善等善良的社会举动遭受误解和伤害 法治遭遇社会信任危机 社会信任缺失使得社会成员难以相信法律是正义的、执行法律的人是公平的,司法判决结果是公正

24、的。,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塔西陀陷阱 当政府缺乏公信力的时候,无论好的政策坏的政策,都会得罪老百姓;无论政府说真话说假话,老百姓都不会相信。,52,走出熟人社会,我们如何去信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彼此熟悉而自然形成的信用和规矩。人们根据亲疏远近来确定信任度高低。传统社会信任机制已被打破,现代社会信任机制尚未健全。 现代陌生人社会:法律保证信任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人们交往超越家庭和血缘。现代社会越来越呈现陌生

25、化趋势 信任基于契约和法律产生,法律使双方对彼此有一种行为预期,对双方发挥威慑作用,从而保证一种“间接信任”和“制度化信任”关系 如何构建我国现代社会的信任机制,民警提示: 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欺生(不相信外人) 杀熟(不相信自己人) 凌弱(恶人得利,好人吃亏),道德无政府状态;全社会的诚信危机,社会的碎片化、原子化,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你会去扶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为习惯 公共信任危机 新浪网投票2成,怕担责任 - 没有医疗保障,法律保障,一个老人摔倒,没人敢上前扶一把。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自找证人、自带摄像头救助者的无奈;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法治的社会基础

26、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普遍信任 法治是社会正义的基础。信任缺失使得法治社会难以实现。法治社会建设不成,那么社会只能求助于自己。私力救济、个体或群体暴力成为社会自我保护的主要手段 构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是当前法治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法治与社会信任,56,物质资本:有形的物质财富 人力资本:无形的个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社会资本:无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效率。- 帕特南 社会资本是由社会的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是社会的黏合剂。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基础核心。- 福山,社会资本的重建,57,(三)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发展是硬道理;

2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心一意搞经济、聚精会神谋发展 为经济保驾护航、开路让路;经济要上,法律要让 地方官员的政绩观、GDP冲动 招商引资、项目第一、跨越发展 先经济后社会/先生产后民生/先污染后治理/先冲破再建构 某种程度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崇拜,公共服务、公平正义、环境保护等滞后。收入差距、贫富不均、环境恶化等由此而发,社会资本和政府公信力等基础秩序出现问题,使经济发展的过程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之间出现某种程度的价值偏离。,58,(四)改革路径与法治建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才是社会变革的主题,法治建设从来不是主导型话语 “摸着石头过河”;“先变革,后变法”的改革路径 造成参与改

28、革的精英阶层轻视规则的机会主义,以及由此形成的法治意识淡薄的社会示范效应 不论是改革的受益者还是弱势群体,多由于自身经历和社会经验缺少对法律的敬畏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白猫黑猫论,59,法治自身的局限,法治保守性、滞后性与社会变革的发展性、进步性之间的矛盾 法治统一性、同步性与社会发展的具体性、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法治控制性与社会变革的越轨性之间的矛盾,社会在变化,其典型特点是比法律变化快。在社会发生危机时,法律往往遭到破坏,为不连续的、有时是突然性的调整留下余地。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社会矛盾 “同时性”出现与“一揽子解决” 在欧洲和美国,现代化进程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在一

29、个时期内一般只解决一个问题或应付一项危机。然而,在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央集权化、国家整合、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政治参与以及社会福利等诸项问题,不是依次,而是同时出现在这些国家面前。 法治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出现:民族国家个人 法治发展的目标冲突长期存在,中国法治发展的时空压缩,超大型国家推进法治的困难 “事物如为数过多,就难以制定秩序。对无限多的事物建立秩序,只有神才可能。” 亚里士多德,61,三、围绕重点环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科学立法:前提条件 严格执法:关键所在 公正司法:根本保障 全民守法:坚实基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工作总体布局。,62,(一)深入推

30、进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也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 - 习近平,63,国家治理“顶层设计”需要立法的有力跟进,制度的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以及部门本位与地方主义是我国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的致命弱点,严重削弱国家治理能力 立法监督与立法冲突协调机制疲软,法律打架现象严重 重立法数量轻立法质量、重立法形式轻立法实效,将立法

31、当作政绩工程;“被动救火立法”、“和稀泥立法”回避最困难问题 部门本位与行政主导(人大立法权严重弱化);民众缺乏参与立法过程主张权益的有效途径,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点上画杆杆。 彭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5个重要工作: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习近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1954 - 2014,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十一届 2987;十二届

32、 2987,各国议会会议规模比较,67,立法过程中的部门本位主义,中央立法权的行政化 国家立法权对于中央政府的依赖,立法提案权 立法起草权(归口起草) 行政法规(规章)制定权 授权立法权 制定实施条例(细则)权,国务院立法权的构成,人大立法管小事,政府规章管大事。,68,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 立法是政府管老百姓?(审批、管理、罚款) 通过立法强化权力、推卸责任;部门职能交叉冲突,难形成执法合力 造成法出多门和立法打架,行政案件激增,造成司法“无法可依”和判决困难,中央立法权的部门化,“政府意见的法律报告”-立法过程中的工具理性 以立法形式固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利益结构,中华人

33、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58;05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 全国人大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 全国人大),关于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发布有关税收条例草案试行的决定(84) 无特定目的、无特定范围、无时间限制的授权已完全没有必要,继续授权无异于人大在经济领域中立法权的全面放弃。,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国务院15个暂行条例),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条例的议案,让税收立法权回归人大,70, 完善立法机制(完善党领导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

34、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开展立法协商)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十八届四中全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1,五届至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情况统计表 (1978.3 2013. 3),1954-2009,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和有关决定679件,全国人大135件,占1

35、9.9%,全国人大常委会544件,占80.1%。现行242(39全国人大),加强重点领域立法,73,(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各级政府严格执法,行政权真正握有国家的实力 行政权最具主动性、最活跃,直接面向民众 公民:法律无明文禁止就视为允许 政府:必须以法律明文授权为限 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关键,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十八届四中全会,74,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突出问题,行政权

36、的高度膨胀与难以控制(越位) 执法主体多元、执法权横向交叉严重(缺位) 执法方式: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 执法权异化(错位):暴力执法与营利性执法 行政“乱作为”或“不作为”(久拖不决,超期羁押14年),中国法治发展的悖论(“放权”与“限权”的矛盾) 经济发展要求政府积极作为;法治要求限制国家权力,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监部门,食品药品监督,商务部门,工信部门,农业部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凸显执法缺陷,城管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食品安

37、全法(第4条),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海淀城管队长李志强被杀案 湖北天门事件 广东增城事件 湖南瓜农事件 夏俊峰案,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十八届四中全会,77,“钓鱼执法”(执法圈套)是“执法”还是“违法”?,执法商业化与“趋利性”执法,执法就是罚款 管理就是收费,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78,(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一次不

38、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弗兰西斯培根 司法无公正即法律无公正,司法无权威即法律无权威,法律无公正无权威即无法治。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表决,人大代表为何要投反对票?,今年:2425票赞成;378票反对。七年来最高。,80,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的行政化 司法的地方化 司法职业队伍建设(司法的幼稚化) 司法的泛政治化

39、,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丹宁勋爵说:我们决不允许法院以外的报纸审讯、电视审讯或是其他大众传媒的审讯。,82,维稳:让法治让路?让司法走开?,“不惜代价、只求稳定”,使得一些地方的维稳往往缺乏原则和规范。常常超越现有法律框架,以行政方式来替代司法方式,昭示权比法大 在处置矛盾比较集中的征地拆迁、国企改制等重大社会问题时,常常明确排斥司法的介入;导致法治退步和社会生活的无规则化 (法外解决),很多纠纷是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与民众发生的纠纷。因此,政府本身就是利益相关方,难以指望政府可以解决好这些事情。必须有

40、一个中立、权威的裁判者起到判别是非的作用。这才是一个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公权力的暴力和民众的暴力就会充斥整个社会。,“如果维持法院的判决,将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对S省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密函,司法问题转变成一个政治问题,84,中国式维稳:代价与异化,维稳工作更多地被理解为搞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定与秩序。在“搞定”过程中,许多法的底线被突破。法的失灵让社会更无从依据。,85,涉诉信访恶性循环折射当前司法的困境,法律救济,自力救济,暴力事件 以死抗争,1,2,3,法院不予受理 已受理的案件撤诉、败诉, 媒体不准披露 截访 自治组织不发达 律师自身难保,针对政府:

41、暴力寻仇 针对弱势: 暴力泄愤 自焚, 如果把社会矛盾和冲突比作“水”,法治就像是渠”。“水”流在“渠”里,往哪个方向、哪里拐弯,哪里缓一些哪里急一些,都可以预测。 如果没有“渠”,到处筑坝、严防死守,水就没有疏通渠道。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就是修“渠”,即建立规则、程序,并且强化和保证规则的落实。,“水”与“渠”,不能简单视“不稳定”为洪水猛兽,要找到其真实病根;防止维稳目的异化 锯箭法、使蛮力、花钱买会引起新的社会不稳定。,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推进司法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

42、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 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 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的重点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43、91,“死刑冤错案”的思考,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聂树斌案、李久明案、李化伟案、杜培武案、浙江叔侄案 定罪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在人们的眼里,一个无辜的人被定罪,无论如何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十八届四中全会: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聂树斌案件,佘祥林案件,“法院在放与不放、判与不判、轻判与重判的问题上往往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看到的一些案件,包括

44、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审判法院在当时是立了功的,至少可以说是功大于过的,否则人头早已落地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压力,法院对这类案件能够坚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已属不易。”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河南“佘祥林” 赵作海,2003-2013 服刑十载后无罪释放,浙江叔侄奸杀冤案,蒙冤8年四次判死刑最后无罪释放,念斌投毒案始末,真正做到疑罪从无。 坚决清除司法潜规则仍然任重道远。 (联合办案,协调案件,疑罪从轻/从挂),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四中全会: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

45、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三中全会: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97,(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民众法治意识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公民是最主要法律关系主体,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基础力量。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法治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

46、公民的内心。 卢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推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

47、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99,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治国者要先受治于法(上行下效) 法律统治官员,所以官员统治人民:官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官员。(西塞罗),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孟子,党要管党内纪律的问题,法律范围的问题应该由国家和政府管。党干预太多,不利于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邓小平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又要

48、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全党必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通知,100,黄克功案 被誉为毛泽东“挥泪斩马谡”,少年时代参加红军,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来不多的将领。1937年,26岁旅长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女生刘茜逼婚未遂开枪将她打死。有人提出国难当头,人才难得。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黄克功被处以死刑。黄克功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信,要求从轻处理,戴罪立功。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给边区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支持法院判决: “黄克功过去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同志为之惋惜。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一个普通人。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共产党员,一个多年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厉的纪律。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现在要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你是领导,不懂法怎么行。” 1979年9月1日彭真在中共中央党校作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几个问题讲话,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