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31904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8.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 自然与传统的融会 意境与个性的展示 (参照网络资料整理) 下 二零一三年二月,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获得 “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

2、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画面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

3、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误判真伪(此事有质疑);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

4、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中国最大的主流画派。,奔马 中国画,纸本设色,抗战时期作,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

5、发的意态。,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正厅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于1959年初创作而成。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象征着祖国强大和江山美好。 天安门广场60周年国庆背景图案动态地展开水墨卷轴江山如此多娇是此次背景展示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二)国画的几个特点 1、独特的宣纸(绢本)材料 2、笔墨表现方式 线条与视觉(焦点、散点透视) 3、彩色与水墨(焦墨) 4、诗书画印俱全(自元代以后) 5、装裱美化作品(画家参与装裱) 6、传承有序的款识(中国文字的凝聚作用) 7、画工画与文人画的分离 8、承载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历史发展的过程,承载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历史发展的过程 画家通过静观默察,目视心记, 对境

6、创作, 化境为图 ,写意传神。 执着的画家体味着物象的变化, 将自然现象转化为笔墨的化境, 使精神的灿烂跃然出于纸上。 诚如容易实艰辛。 黄宾虹老先生对中国美术史有着高度概括:汉魏六朝,画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二宗,五代荆浩做云中山顶,董源巨然画江南山水,元四家变实为虚,明代拓梗,清多柔靡,至道咸而中兴。,二、国画(山水画)发展史中的重要画家 唐及以上时期 五代时期 两宋时期 元四家 明四家 清六家及四僧、金陵画派 近、现代国画(山水画)著名画家,隋代及初唐,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山

7、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张躁等人;特别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北方山水画派)北宋 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 特点: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南方山水画派)五代、北宋 “江南山水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特点:南方派山水画家总是用秀润、淡雅、温和之笔墨

8、,皴山、点树、染云。其山石无奇峭之笔,平缓如丘;其树木也无峭拔之势,多用湿笔点缀成林。其用墨亦是淡墨、湿墨为主,有一种淡雅、温润的情趣总之南方派山水画家,在构思、创作时处处都以秀雅温柔为最高审美标准,使其作品具有温柔之美。 (南宋四家) 南宋四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亦称“南宋四大家”,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 (元四家) 元代主要有二种说法: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第二说流行较广。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

9、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早春图 宋 郭熙,万壑松风图宋 李唐,宋 马远 水 踏歌图 (局部) (马一角与夏半边),六君子图 元 倪 瓒 纸本 墨笔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豪富。元末卖去田屋,浪迹湖泖。擅长画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浩、关仝。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疏茺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据李日华去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

10、徵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故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纸本 墨笔 纵140.6厘米 横4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字叔明,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85年。元末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累,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独具一格。画重山复水的繁景,喜用解索皴和渴墨点苔,画风苍厚秀润,与黄公望、

11、吴镇、倪瓒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作者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峰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气势雄奇秀拔。山间林木茂密,山径迂回,飞瀑高悬直注。山脚下有客曳杖而行,山坳深处茅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此画境界深邃幽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和赵孟頫等前代大师的优长。山石坡陀的皴染变化无穷,写出万木葱茏的气象。全图结构繁复充盈,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渔父图 元 吴镇 绢本 墨笔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还山丛树,流泉曲水,老树平坡。坡旁溪水一泓,小舟闲泊。一渔父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鱼竿,坐船中垂钓。笔法圆润,意境幽

12、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画幅中有作者自题,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鱼父四幅并题”。下钤“梅花盫”、“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二印。至元二年为公元1336年,时吴镇年五十七岁。诗塘中有明人王铎题诗。,(明四家) 明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称。他们之间有师友关系,画艺各具风格特点,对后世颇有影响。沈、文画风较近,后来发展形成了吴门派。又称“吴门派”。特点:沈周主要承元代文人画,以简练浑厚、苍劲雄健的粗笔画见长。文徵明从学沈周,并吸取赵孟頫、王蒙画法,以缜密工致、文静清秀古雅的细笔画著称。他们两人主要发展了元代文人画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

13、和的格调,其画风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唐寅的山水画主要师承李唐、刘松年,并适当融汇文人画技法,形成笔法挺健细秀,墨色淋漓融和、风格谨严而清逸的艺术特色。仇英善作精细鲜丽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庐山高图 明 沈周 纸本 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1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不应科举,博览群书。书学黄庭书。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山水初承家法,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取法董源、巨然、李成,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於广收博取中自拓新意。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拓为大幅,用中锋秃颖,笔力挺健而蕴藉,风格沉着

14、浑厚,画以意境趣味为重。花卉鸟兽重写生,淡墨浅色,情满意足。亦画人物。 此图是沈周为广贺其师陈宽(醒庵)七十岁生日而精心制作的祝寿图。沈周借助於万石长青的庐山五老峰的崇高博大来表达他对教师的推崇之意。画面上崇山峻岭,层层高叠,五老峰雄踞於从峰之上,清泉飞流直下。山下有一高士笼袖观览美景。溪流湍急,云雾浮动,便画面增加了空间感和流动感。此图为沈周仿五蒙画法的杰作。淡墨勾染,用牛毛皴、披麻皴,用笔乾渴,显示出雄厚的根底。从题款中得知此画为沈周四十一岁时所作。,看泉听风图 明 唐寅 绢本 水墨 纵72.5厘米 横3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15、,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解元,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牵连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才情杰出,文章诗句书画样样精到,自刻有“江南风流第一才子”印。山水法李唐、刘松年兼及宋、元诸大家,融会运用,或细润秀雅,或苍劲活泼。其人物、仕女、楼观花鸟,无不臻妙。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绘崇山岭,峭壁陡险,山崖间老树虬曲,枝叶苍成盛,崖隙清泉下泻。二高士端坐石上,看泉听风,悠然自得。山崖以斧劈皴。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人物故事图册局部 仇英 明,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

16、闲掷野藤中。 明 徐渭 郑燮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南北宗论) 明代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提出的艺术思想和理论。他所推崇的则是南宗。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部分。他把佛教“北宗”的所谓“渐修”与南宗的所谓“顿悟”套用到绘画风格的内涵里去分析。在董其昌看来,属于文人画派的绘画是一般人学不到的,是“顿悟”的潜在灵感的体现。而属于北宗的工细画风是“渐修”的结果,只要苦练而无天趣可言。,(清初四王、吴、恽) 王时敏、王

17、鉴、王恽、王原祁四人的合称。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四王”加上吴历和恽寿平又合称“清代六家”,一直被视为清画坛的正宗代表。 (娄东画派) 清代 以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为核心。特点: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娄东画派深受董其昌的影响,他们大量临摹古人作品,在借鉴古人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夫,重视笔墨的趣味和美感,在作品中表现出平淡天真、超逸萧散的文人画审美特征。,仿巨然山水图轴 王翚 清,(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

18、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皆明末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家为僧。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对后世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直到近代的吴昌顾、齐白石等画家。,朱耷(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号八大山人、雪个、人屋、刃菴、书年,何园个山驴汉,驴屋、传綮,八大山人,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祖父与父都是著名书画家。八大口吃,在他题款中,名下经常写有“相如吃”。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等道号。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绝不给清朝的权贵画画。,朱耷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

19、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石涛(1642-1707)原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曾两次跪拜迎接康熙大帝南巡。 其作画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他轻视泥古不化之风,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

20、”,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要“借古以开今”,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其创造性,就表现在他个人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诗画册 石涛 清,(金陵八家) 明晚清初 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 龚贤提倡写生,多游历见闻,所以他的作品有着清新的生气,并一改自董其昌以来的陈腐之气,山水又重归描绘真实的山川秀润的道路。,龚贤在八家之中成就最高,他的山水画取景开阔,物象秀雅,布置丘壑,奇而能安;技法上发展了宋人的“积墨法”,先勾轮廓,再行积染、皴擦、先干后湿,使轮廓线与皴染浑成一体,又觉层次分明,富有光照感和滋润感,雄浑而厚重;用笔劲健古拙,其

21、秃毫中锋,方而不板,活而不滑,这些都使他的创作富有新意,独具一格。绘画经历了白、灰、黑的演变过程。 龚贤曲折的经历,与孔尚任的友谊,与王翚的关系。,木叶丹黄图 龚贤 清,(岭南画派) 近代 简称“岭南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特点: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擅于博取诸家之长; 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以求其真。 “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包括: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兼容精神和创新精神。“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

22、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绿色长城 现代画家关山月,平沙落雁 傅报石,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园 齐白石,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卓越的国画家。原籍安徽省歙县,1865年1月2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城.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3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

23、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澹宕,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黄宾虹晚年所作山水,从笔墨上看,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从色彩上看,有水晕墨章,元气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斓的青绿设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渴笔。其意境清远而深邃。,黄宾虹的画论画史研究,有着深刻的独到见解。他概括出“浑厚华滋”四字,作为中国画艺术境界和审美标准,并且把它提到中华民族性格的高度。他主张要创造,认为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传统,要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就必须废弃守旧式的临摹,必须师造化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荦的贡献

24、。 他在技法理论方面,他总结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规律,提出 5种笔法:平、圆、留、重、变,7种墨法:浓、淡、泼、破、渍、焦、宿。 他提倡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功力扎实,有创造性的学人画。黄宾虹在实践上,也在理论上为中国画笔墨确立了一种可资参证的美学标准。这是一个超越前人的,历史性的贡献。 他的山水画和画论,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黄宾虹雨过云犹湿,张大千 泼墨泼彩山水册页,李可染 万山红遍,黄山松 潘天寿,松魂 吴冠中,一帘山色雨初晴 黄秋园,金霞图 贾又福,三、国画(山水画)的著述资料简介 芥子园 画谱 谢赫 六法论 郭熙 林泉高致 苦瓜和尚画语

25、录,芥子园画传是一部讲述中国画技法的经典著作,芥子园画传又被称为芥子园画谱,它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芥子园画传集明清两代中国画绘画名家的杰作和智慧,历经约二百余年的增补和完善,成为初探美术学习方法的公的认最具权威的读画学画的百科全书,是当时的官吏商贾、文人墨客最热衷收藏的极品。第一集中主要讲述山水,分为:画学浅说、设色、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等部分。第二集中讲梅兰竹菊。第三集中讲花鸟(又分花卉草虫、花木禽鸟两卷),内容与第一集略同。第四集在嘉庆二十三年由书坊官吏丁臬的写真秘诀和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等人物画谱中的图绘,合编为仙佛图、贤俊图、美人图、图章会纂合刻成第四集刊

26、印发行。,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为李渔。浙江兰溪夏李村人。既是清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和美学家。李渔自幼聪颖,少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擅长古文词,旁及杂艺,尤以小说、戏曲并擅。一生著述丰富,戏曲有笠翁十种曲,诗文杂著合编为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闲情偶寄的词曲、演习等部是重要的戏曲论著。小说方面,有白话短篇小说无声戏和十二楼,还有长篇小说,倡编芥子园画谱。,唐代山水画家张璪对山水画的创作法则给了一条定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出了山水画的基本原则,

27、不是对景写生,而是步步移,面面观,游历大江南北后,心中装满丘壑,结合在客观的实景中找到切合自己的感受加工制作完成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南齐谢赫的“六法”: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默写。,“三远”法“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

28、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三远”法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艺术特有的空间美感的形成,使山水画从平面化走向空间化的布局方式。,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我自用我法”的见解,极富禅学思想。由于石涛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悟性,因此他得以用禅学思想写出了划时代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这是石涛以超人的学识,毕生的探索为中国画的再发展,提出的极为精辟的具有指导性的艺术见解。,四、对老年学画的几点体会 一)对画作好坏的认识问题 赵孟頫画 清初王翚画 (结论是自己的认识最关键),鹊华秋山图 元 赵孟頫 元四家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

29、镇四人。第二说法流行较广。,第二说法的主要原因: 赵孟頫以宋朝王孙身份(八贤王赵德芳之后人)入仕元朝,大节有亏。 赵曾对元世祖说: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赤报皇元。此话一出,其人格扫地。 有人在赵的画作题曰: 前代王孙今阁老 只画天闲八尺龙 两岸青山多少地 岂无十亩种瓜田 江心正好看明月 却抱琵琶过别船 赵孟頫 的夫人儿子都是杰出的画家,文学艺术家。元世祖对此曾大为称道。但是赵的亲戚不愿意接纳他,不许从前门进入。其离开时,甚至将所做的座位都要重新打扫,已避其晦气。 客观地评价,赵孟頫的才艺非人可比。但是大节有亏,世人看不起。,仿巨然山水图轴 王翚 清,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书

30、学著作。康有为在其中明确提出了“变”的思想,即强调以“变”来求得事物的进步。他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变者,天也。”“书法与治法,势变略同。周以前为一体势,汉为一体势,魏晋至为一体势,皆千数百年一变;后之必有变也,可以前验之也。”这种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他提倡书法艺术的变革,反对当时封建统治所提倡的“楷法”,这也是为变法的总目的服务的。对于绘画也提出”变”的思想。,四王(王翚)的际遇 王翚:血战(临仿)古人、不息笔耕、老而弥笃。清初至整个近代画史中几近画圣,历200年而不衰。康熙皇太子题赠:清晖山水。 康有为:直指元季的黄公望、倪瓒以下和四王,称其必须改变。 陈独秀:中国恶画的总结束、社会上盲目崇拜的偶像。 黄宾虹:清多柔靡。 不能“家家大痴,户户一峰” 1992年召开研讨会:重新认识王翚(画历长达80年)的艺术 慢慢的历史长河中,评价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一切都在沉浮中经受考验和积淀。走自己的路,无论宽广与否,都是自己踏出的道路。,二)学习的心态很重要 在快乐中学习、别较劲 在节约中学习、少购物 在安全中学习、别涉险 在兴趣中学习、求特色 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