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土”经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3267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203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土”经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数学教学“土”经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数学教学“土”经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数学教学“土”经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数学教学“土”经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土”经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土”经验.ppt(2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土”经验 任 勇 ,数学教学“土”经验 主张1:每课一趣 主张2:每堂一赞 主张3:初中引趣 主张4:高中引深 主张5:追求真谛 主张6:不唯教材,主张7:善用媒体 主张8:贴近生活 主张9:情境教学 主张10:“气”象万千 主张11:让生上课 主张12:科际联系 主张13:文化渗透,主张14:与美共舞 主张15:高数弱化 主张16:有意差错 主张17:借题发挥 主张18:全程导学 主张19:“四化”促学 主张20:限时限解,主张21:每日一题 主张22:作业再生 主张23:学生命题 主张24:生考教师 主张25:统计到位 主张26:绿色奥数,1.本书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土”经验,

2、不敢说都是原创的,但多有原创思想和独到思考。 2.本书虽考虑了按一定系列来写,但读者完全可以“跳”着读,也完全可以“挑”着读。,3.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因为不能重拍;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不可能重建;教学也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说到数学教学,我崇尚“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的说法。,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6.我思故我在。人是靠思想直立的,没有“思”是不行的,仅有“思”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思”的基础上进行“研”,我“研”故我智。,7.“学与思”、“思与研”还不

3、够,还要践行,走向且思且研且行的境界,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有思想有智慧的行动者”。 8.说到教师发展,我以为宜“在全面发展中特色发展,在自主发展中充分发展,在专业发展中持续发展,在跨越发展中和谐发展”。,9.青年教师:生逢其时,更要奋斗其时;奋斗其时,更要长期奋斗。时代为每位奋斗者铺就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10.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11.“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只要用心,你就能“优于过去的自己”,你就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 12.感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感谢“万千教育”,感

4、谢吴红编辑,你们让我有一个传播“主张”的平台,让读者有一个了解“主张”的园地。,主张1:每课一趣 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趣题,或是趣味数学故事。有时在开讲时讲,有时在课末时讲,有时渗透在课中讲。趣题可以和所学内容有关,也可以与数学内容无关。趣题一般不超纲,也可以适度超一点。趣题宜自然融入,力求起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活跃课堂之效。,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很强,抽象性较大。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主要的。教科书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性,而知识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智力又是顺利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所以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智力三者统一发展的重要途

5、径。但除了课内应给学生安排充裕的认识活动外,课外还应该对他们有一些补充的认识活动。,课内教学由于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某些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可以通过课外的认识活动(如数学游戏、智力测验等)来弥补课内之不足。同时,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预早给他们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合适的途径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 有4个同样大小的啤酒瓶,你能放得使任意两个瓶口中心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吗?,主张2:每堂一赞 不知从何时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备课快结束前,还要“备一事”,就是“明天表扬谁?” 可以表扬最近进步的学生,可以表扬数学作业工整的学生,可以表扬给出

6、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可以表扬自觉预习课文的学生,可以表扬研究型学习做得扎实的学生。表扬学生,就是赞美学生。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的赞美,也许是某个学生成才的起点。 作业批语的效应,赞美之策,一是赞美学生要持平等的态度,即要放下“架子”来赞美;二是赞美要公正,即要“一碗水端平”;三是赞美要及时、真诚,此时不“赞”,更待何时?四是赞美要公开、得体,管理学中有“公开表扬,私下批评”一说。 当然,赞美亦需有度,随意拔高不可取。,1赞美最近进步的学生 2赞美数学学习认真仔细的学生 3赞美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 4赞美自觉预习课文的学生 5赞美研究型学习做得扎实的学生,问题:设 , 求证: 。,我们从

7、对称入手,有,不妨设,猜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学名词一) 公垂线,主张3:初中引趣 数学教材具有知识的系统性,一般编写得比较简练。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教材在许多地方的叙述比较抽象,这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引趣”的方法上好数学课,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对于初中生,他们自觉性、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而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如果教师能根据他们的心理规律,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质量就必然会提高。,1引趣于讲授新课之前 2引趣于概念教学之中 3引趣于命题(公理、定理、公式)教学之中 4引趣于

8、解题教学之中 5引趣于知识探索之中 6引趣于一堂课(或一章节)结束之时,我教了六年的初中数学课,“激趣教学”可以说是我教学风格的主旋律。学生听我的数学课,感到很有意思,其缘故就是“趣”。 我每次备课快备完之前,经常会问自己,明天这节课,“趣”在何方? 数学是迷人的乐园,曾使多少探索者流连忘返,如痴着魔;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曾使无数开拓者脑汁绞尽,驻足兴叹!数学课是可以上得很有趣的,但现今的数学课能够达到充分“激趣”境界的还不多。当然,我们绝不能“为激趣而激趣”。“激趣”是要有智慧和艺术的,“激趣”贵在用心挖掘,“激趣”贵在天然浑成。,“引趣”和“引深”应灵活运用。 不是说初中数学教学不能“引深”

9、,也不是说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引趣”。 初中数学教学应“引趣为主,引深为辅”,高中数学教学则应“引深为主,引趣为辅”。 “引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引深”,带领学生走向“玩好数学”的境界。,主张4:高中引深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是由解题主体与数学习题系统组成的。因此,解题教学就成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数学解题教学应突出探索活动,探索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对原习题的解法的探索上,而应适当地、有机地对原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挖掘出更深刻的结论。引深,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引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1通过一般化将问题引

10、深 2通过类比将问题引深 3通过丰富命题结论将问题引深 4通过变换命题条件将问题引深 5通过交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将问题引深, 王老师推出200多个新结论, 多解多变可成一书,业务:已知: 证明:,你若能用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比较法、求商比较法、反证法进行证明,大概可得30分;你若还能用放缩法、构造函数法、增量法进行证明,你就可以得50分了;你若能进一步研究,得到定比分点法、斜率法、三角法、几何模型法进行证明,你就可以得到70分啦;你还能再努力一下,苦寻证法,得到90分吗?有人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得到用正弦定理法、相似三角形法、换元法、双换元法、综合法及放缩法、定义域及值域法进行证明,这时他得

11、到90分!有谁还能再开动脑筋、挖掘潜能,探寻到用椭圆离心率法、双曲线离心率法、函数图象法、两直线位置关系法、矩形面积法、定积分法进行证明,那他就得100分啦!,我并不是说,每位数学教师都一定要掌握所有的证法,事实上也是“所有”不完的,还会有新的证法。我是想说,作为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透视”问题,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数学教师并不是要把所有的证明都教给学生,但要给学生“一杯水”,你没有“一桶水”“一条河”能行吗?,应当指出,中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以外的内容,不能一味拔高。引深,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所教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

12、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初中数学引趣教学和高中数学引深教学不是截然分开的,初中也可以引深,高中也应该引趣,只是初中应该我一些引趣,高中应该多一些引深。引趣中有引深,引深中有引趣,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共同促进数学教学。,“深”与“浅”是相对的,每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进行,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深入浅出”。 课改背景下,“引深”之路怎么走? 我以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都可以和“引深”挂上钩,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让你所教的班级具有“引深文化”。,其次,研究性学习与“引深”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某些“引深”的问题,再“引深”下去,就是渗透式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研

13、究性学习有课题式和渗透式两大类。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一般情况下与课堂数学学习没有直接联系,而渗透式研究性学习慰问是课堂学习的深化。 渗透式研究性学习,是数学解题教学的深化,是基于“预设”的“生成”,是随时可以进行的,何乐不为呢?,主张5:追求真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这是我多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得说来,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具体的说,教育要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要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上述思考和探索,可以从育人角度、课程角度、课堂角度和学习角度进行。,1从育人的角度

14、看教学:为经师,更为人师;重师德,也重师能。 2从课程角度看教学:在各种课程中发展学生素质。(必修、选修、活动、微型、潜在、社会) 3从课堂角度看教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主体参与、分层优化 、“成片开发” 、过程教学 、方法渗透 、问题解决 ) 4从学习角度看教学:让学生会学、会科学地学、会创新地学。,任勇出的一道易题,能做对吗? (“好的”数学题) 棱长分别为1,2,4,8,垒,漆表面,则最小油漆面积为_。,魔方去掉一小块后的表面积? 魔方转动时的表面积?,算24点 (2,7,8,9) (7,8,8,10) (1,5,5,5) (1,3,4,6) (2,2,J,J) (3,5

15、,7,K) (3,8,3,8) (4,4,10,10),(2,7,8,9) 2(7+9)- 8=24 (1,5,5,5),5(5-1/5)=24 (1,3,4,6),6/(1-3/4)=24,(1,6,6,8),新的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合理实施,共同影响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永无止境。惟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不断向着数学教学的高境界攀登,就一定能“让今天比昨天教得更好!”,主张6:不唯教材 教学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活

16、用教材。当然,首先要重视教材对教学的指引功能,教材毕竟是由专家学者编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稳定性和通用性的教材必须与时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效应;第三要树立大教材观,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为“我”所用。,1把握教材 2吃透教材 3激活教材 4改组教材 5拓展教材 6备好重点 7备好难点 8备多用寡,公分母 x分子 y分子,俗: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雅: 引用公元前九世纪荷马史诗中的一段来展望分形的发展: “她出生时十分弱小, 但每个时辰都在长大。 她在

17、大地上蔓延, 并震撼着周围的世界。”,“俗”得得体, “雅”得引人。 雅俗共赏,主张7:善用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忽略情感、不能没有变化、不能拿来就用、不能思维僵化、不能破坏想象、不能费师多时、不能取代实验、不能远离实践、不能忽视文本、不能主体不明 计算机的探索功能,我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研究,用“另类”眼光提出十问: 一问“情感”归于何处? 二问“变化”怎么应对? 三问“他人”怎为我用? 四问“思维”空间安在? 五问“想象”境界存否? 六问“时间”该怎分配? 七问“实验”能否取代? 八问“实践”如何进行? 九问“文本”是否忽视? 十问“主体”如何体现?,基于上述十问,我以为多媒体网络教

18、学不能忽略情感、不能没有变化、不能拿来就用、不能思维僵化、不能破坏想象、不能费师多时、不能取代实验、不能远离实践、不能忽视文本、不能主体不明。 多媒体网络教学要让优势“最大化”,要让弊端“最小化”。倘若如此,这“十问”就问出了效应,就问出了价值。倘若如此,学生甚幸,教育甚幸。,主张8: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教师,你能“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吗? 只有具备“慧眼”的数学教师,才能透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再回过头来,让生活问题融入数学课堂。,第十

19、章 实践实习 第一节 几秋磨剑今朝试锋芒 谈顶岗实习 第二节 用心才能做到优秀 谈敬业精神 第三节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谈企业文化 第四节 我的未来我做主 谈创业准备 第五节 璞之既出,早成大器 谈职业生涯 后记: 让梦飞翔,精彩数学就在身边 序言:在用数学中体悟数学 1著名主持人的疏忽 2医学专家的小毛病 3喝牛奶喝出了“问题” 4落在哪个手指头 5活而有序 6“石头、剪子、布”的胜算策略 7要亚军还是要倒数第二名? 8车站应建在何处? 9页码用“数”知多少? 10逆向思维“保”出线,11“笨”法解决打井难题 12漫话六十甲子 13神秘吉祥的六阶幻方 14“直觉”时常会惹祸 15猜谜也能用数学

20、 16学一招加密与解密 17最美的数学等式 18“平改坡”改造方案的选择 19“放倒”师生的几何题 20我的一次智慧挑战,21回文年说回文数 22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23答案不唯一 24十个空酒瓶 25思路不要跟狗跑 26哪种分配才合理? 27迷倒数学名师的扑克游戏 28简单的难题算24点 29“数性”难移 30哪辆车先到达?,31算出你的生日 32双手就是计算器 33香港回归庆生日 34电动扶梯上下跑 35欲穷千里目,应上几层楼? 36哪个多? 37谁更高一些? 38巧思妙想带回钢坯 39给你三个数 40“对偶”助你变魔术,41有诈的扑克游戏 42你会折叠正五边形吗? 43“田忌赛马”中的数学

21、对策 44条形码中的数学原理 45由十字形图案想到的 46马能跳回原位吗? 47怎样种得最多? 48卷纸的程度 49电脑研究红楼梦 50从“三环”商标想到的,51借图巧证“六人命题” 52轮胎的寿命 53刘三姐绝妙对歌 54钟表上的数学思考 55地球的寿命 56智慧的蚂蚁很会“爬” 57神奇的蜂窝构造 58倾斜的圆柱形水杯 59易拉罐及水杯设计 60“茶七酒八”恰相宜,61方形蒸饭盒的容积 62分装千果可行吗? 63五猴分桃问题 64围栏位置有讲究 65见死不救与道德沦丧 66生日巧合的同班同学 67设计最速滑滑梯 68摸彩游戏你玩吗? 69千姿百态一“展开” 70“握草”游戏胜算几何?,71

22、是3圈还是4圈? 72圆滚动问题 73玻璃球与魔幻酒杯 74井盖为何是圆的? 75灯挂何处照度最亮? 76只称一次查出次品 77爸爸妈妈分开坐 78臭皮匠与诸葛亮 79“聚沙”一定“成塔”吗? 80足球上的黑白块,81巧克力的吃法 82迷路的怪圈 83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 84排队打水的省时之道 85糕点打包的省绳技术 86设备能否通过拐角? 87用砖叠个斜斜的“塔” 88雨中奔跑就少淋雨吗? 89抽签与顺序有关吗? 90手臂摆动“划出”美丽曲线,91四棱锥容器的容积问题 92金属球切削成圆柱形问题 93买卖中的数学问题 94爬楼梯的问题 95斐波那契兔子问题 96怎样提高投篮的“穿针”机会?

23、 97跳投有助于投篮命中吗? 98魔方变化数及转动时的表面积 99一次数学遭遇战 100厦门中秋博饼 后记:生活因数学更精彩,主张9:情境教学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落到那个手指头?,厦门数学情境三例 情境1:中考试等级划分 情境2:厦门中秋博饼 情境3:水果挑大挑小? 让数学贴近实际,让数学贴近生活,让数学贴近社会,是数学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应成为数学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主张10:“气”象万千 为使数学教学“一路走好”,期盼数学教学“气”象万千“大气”一些、“才气”一些、“朝气”一些、

24、“秀气”一些、“和气”一些、“灵气”一些、“喜气”一些、“傻气”一些、“勇气”一些、“书卷气”一些,主张11:让生上课 让学生当一回教师未尝不可,可以是整节课由学生来上,老师适当点评;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上课,老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共同上课,老师讲一段,学生讲一段。通常的情况是,讲评问题时,若学生有好的解法和好的想法,我就顺势说:“请某某同学上来讲一讲他的解法(想法)。”,1哪些数学课宜让学生上? 一是内容相对容易的课,可以考虑让学生上; 二是开放性的课,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可以考虑让多个学生一起上; 三是带有操作性的课,探索“真理”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考虑让多个学生一起上; 四是作业

25、或试卷讲评课,由于学生解答“异彩纷呈”,更可以考虑让学生上; 五是一些独特性的内容或专题选修内容,可以考虑让对这块内容有研究的学生来上。,2让学生当一回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宜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倡导“当一回老师,对学习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氛围; 二是宜让数学成绩中上且表达清晰的学生先当“小老师”; 三是可以有意识地让部分学生利用暑期进行自学,就某一内容先行研究、先做准备; 四是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小组攻关、集体备课、组内竞争”的形式,产生“优者”走向讲台; 五是教师可以介入学生备课过程,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六是学生的教案教师要过目,在谨防科学性错误的前提下优化教案; 七是让学生单独授课

26、不宜过频,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 八是以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上台讲解,是可以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 九是教师要善于抓住“中下学生”的某些特长或某次“闪光”,及时“推”他们上讲台; 十是教师对学生授课中的错误,宜启发或引导“小老师”发现问题,自我纠错,即使最后由教师纠错,教师的语言应当“平和而友善”。,4由“让生上课”想开去 由“让生上课”这一思路“想开去”,竟让我产生如下一些想法: (1)能否让家长来上课? 有些家长本身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是高校的数学教师,完全可以挑选一些内容请家长来上,沟通得好,绝大多数家长是非常乐意来上的。 (2)能否让本校其他数学教师来上课? 有些数学教师在某些方面有所

27、钻研、造诣颇深,讲到这方面内容时,完全可以“放下面子”请这位教师“现身说法”,只要以诚相待,相信这位数学教师也是非常乐意来上的。,(3)能否让校外数学教师来上课? 校外一些数学教师,或是数学特级教师,或是在某一方面“有专攻”,或是某个内容教学有特色,我们可以事先相约,届时请这位教师来为我们的学生授课。 (4)能否让其他专家来上课? 有些专家,他们在生产实践或工作研究中,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请他们走进校园,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他们运用数学的心得进行讲课。,主张12:科际联系 当今世界,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为数学提供了解题的机会和解题方法。

28、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有关内容,巧妙地联系各学科知识,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科际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前提:每日聚沙不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聚少一定成多 聚少未必成多 聚沙一定成塔 聚沙未必成塔,每日聚沙不止,且每日递减,一定不能聚成塔吗?,“科际联系”的艺术在于“用心”和“有机”。比如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说明“极限”,用“三分之二”猜数学名词“陆续不断”,就是数学与文学的“科际联系”;再如向日葵葵花籽的分布规律与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呈螺线形的螺壳,就是数学与生物的“科际联系”。,事实

29、上,“学科科际联系”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科学发展走向高度细分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时代,中学学科教育理应“科际联系”。如果我们的每个学科都“有机”联系其他学科,我们每个学科教师都“用心”联系其他学科,学生就会整体地看问题,就会逐步学会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 当然,基础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学科间的“科际联系”应有一个“度”。 “度”的把握,也是一门艺术。,主张13:文化渗透 “数学不仅是数字、符号、公式,而且还有浸润其中的数学文化。只有把抽象的、逻辑的、严谨的数学,即冰冷的数学,转化为生动的、人文的、思考的数学,即火热的数学文化,数学课堂才是人才陶冶的炉膛。”张奠宙先生的这段话生动地说出了“数

30、学可以塑造人的灵魂”的道理。,电脑研究红楼梦 猜谜也能学数学 介绍“数坛英豪”,数学与灯谜,天没它大,人有它大(字一) 知难相逢叹别离(字一) 各有风格(字一) 三分之二(成语一) 三八二十四(体育项目一) 1981.9.25(电影一) 四五六八九(七字俗语一) 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字一) 青梅煮酒论英雄(选举用语一),主张14:与美共舞 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运用审美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和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美感,能唤起良好的情感,就会感到数学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数学中充满着“美”,数学家维纳说过:“数学实质上是艺

31、术的一种。” 数学之美,美在何处?,1数学之美,美在对称、和谐 2数学之美,美在简单、明快 3数学之美,美在雅致、统一 4数学之美,美在奇异、突变,我虽然只花了几分钟时间,讲复数的指数形式,讲数学的奥秘和数学中的美,全班学生以惊叹的眼神注视着我这位从教不久的数学教师,继而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也以微笑、点头回敬学生并品味着教师的幸福。若干年后,许多现已小有成就的学生回忆起这节课时,有的说“从那一刻起,我才发自心底真正想学好数学了!”有的说“任老师,那时真觉得数学太神奇了,你也太有魅力了!”,主张15:高数弱化 中学时讲初等数学,侧重在具体实用。大学里的高等数学,内容丰富,概括宽阔,立论

32、抽象,应用广泛。由于数学学科的这种特点,往往形成在中学里很少利用高等数学的内容、思想、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中学数学教学,又使许多大学新生用初等数学的学习态度去对待高等数学,以致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甚至造成学习失败。 近几年来,由于某些原因,我在中学教学的同时,经常接触高等数学知识,因此,我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注意加强高等数学的内容、思想、观点、方法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使教学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介绍高等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2渗透高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运用高等数学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4迁移高等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砌砖问题,主张16:有意差错 我在教

33、学中采用一种“有意差错”的方法,即在解题过程中,根据学生容易忽视或弄错之处,有意将解题过程“不露声色”地讲错,最后引出矛盾或说明解答是错误的,然后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这样充分暴露了错误过程,让学生在“情理之中”惊呼上当,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在知识上来一次再认识,在能力上得到一次再提高,从而达到预防错误、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例3 已知,求AB。 师:因求交集,故由,消去y,得方程,无实根,因而AB =,画出两条抛物线的图象,可以看到实没有交点。,几点想法 (1)“有意差错”,说白了就是“故意讲错”。记得初为人师时的一次“有意差错”,由于“错的”太逼真,又有意放到下节课“纠错”,学生回家后又和

34、作为数学教师的家长探讨,竟被误认为我的课“犯了科学性错误”。当然,当时我并不知道我背后“有此一论”。 若干年后闻知此事,我哑然一笑,“发愤”要写一篇关于“有意差错”的文章,希望那位数学老师能看到我发表的这篇文章。,(2)课改的今天,教学评价环境对“有意差错”就十分有利了。一方面,已有不少老师践行于此;另一方面评价者的“境界”也提高了。 当然,今天对“有意差错”的要求提高了,“有意差错”还要进一步走向智慧、走向艺术、走向“无痕”。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说他的一位导师告诉他:“最好的老师是把学生托起来,而学生还以为是自己站得高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无痕”。,(3)近读陈桂生教授“教育”是

35、什么?一文(教师月刊2009年第3期),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关于有意识地给出一个带有错误的命题,让学生把老师驳倒,徐特立在许多年前,就提出过类似的设想。只是从来未闻有谁做过这种尝试。” 我读了这段文字,想法有四:一是说“带有错误的命题”,值得商榷,命题分真命题和假命题,如果“带有错误的命题”中这“命题”是家命题呢?二是教师更多的是给出的是“有意的解题差错”,因此这里说成“有意识地给出一个错误的解答”,也许更妥些;三是徐特立老学生早就有此设想,佩服不已!四是陈老“从未闻过有谁做过这种尝试”,那我1992年的做法可称“史上第一”?,主张17:借题发挥 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引导学

36、生一题多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关键之一是学会解题。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微观艺术”,而任何艺术的精彩之处和感人之处,也许就在这“微观”之中。 例题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定理及其它数学知识的手段;又是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充分发掘利用课本例题的价值,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上述理念,笔者以一道课本题为例,借题发挥,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价值,以期培养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

37、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一题多解的教学价值 一道数学题,由思考的角度不同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思路。广阔寻求多种解法,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发展观察、想象、探察、探索、思维能力。 2一题多变的教学价值 一个例题,如果静止地、孤立地去解答它,那么再好充其量只不过解决了一个问题。数学解题教学应突出探索活动,探索活动不仅停留在对原习题的解法上的探索上,而应适当地有机地对原习题进行深层的探索,挖掘出更深刻的结论。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艺术。变式,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变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3一题多用的教学价值 教学例题大多有其广泛的应用。一

38、题多解,实现由“点到线”的变化;一题多解;又由“线扩大到面”的变化;而“借题发挥”,则进一步实现由“面到体”的变化。这样,例题教学便可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与拓展,充分发挥其潜能。,用尺规将一个圆的面积四等分.,主张18:全程导学 我们称渗透于学生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等环节的学习指导为全程渗透式学习指导。 强调“全程渗透”,旨在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地进行学习指导渗透,让“学习指导”像无声的细雨时时润入学生的心田。,1、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制定计划之中。 2、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前预习之中。 3、将学习指导渗透于

39、学生课堂学习之中。 4、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后复习之中。 5、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独立作业之中。 6、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学习总结之中。 7、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外学习之中。,主张19:“四化”促学 序化,就是要求学生建立知识大厦;类化,就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活化,就是融合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深化,就是将问题引深,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定义 图形, 焦点位置、坐标 标准方程 辨认、(或)的方法 参数、的关系 顶点坐标 对称轴方程 焦距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 离心率 焦半径长 过曲线上点(x,)的切线方程 已知斜率为的切线方程 通径 作图方法 光学性质 参数方程 极坐标方程,含参问题

40、怕不怕? 破解含参问题有几招?,含参问题 策略一:分类讨论不重复不遗漏。 策略二:避免讨论数形结合,换元引参,变更主元,分离系数 注意:先从避免讨论入手。,数学教授的一次遭遇,一道奥数题: 正数 满足条件 求证:,组委会点题: 巧用放缩法,妙解奥赛题。,考察 把上式左端视为关于c的函数式,令 当 时, 当 时, 为一次函数,因而是 上的单调函数,又,在 上恒为负值。 故,高中生点题: 巧用构造法,妙解奥赛题。,一位初中生说:“不必那么复杂,画个三角形就可证得。” 作边长为的正三角形PQR,在三边上分别取三点X、Y、Z,使QX=A,XR=a,RY=B,YP=b,PZ=C,ZQ=c。,初中生点题:

41、 巧用三角形,妙解奥赛题。,来凑热闹的一位小学生说:“还可以再简单一些。” 作边长为k的正方形,有关尺寸如图。,小学生点题: 巧用正方形,妙解奥赛题。,众人惊愕! 初中生笑了,高中生不好意思了,老师先是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发出会心的微笑,连称:“好!好!好!你们都是好样的!”,铺砌问题,主张20:限时限解 数学解题的“限时”训练,应有一个“宽松”的要求,决不能“操之过急”,也就是说要求学生有“解题限时”的观念,对不同的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限时”相对容易做到,而“限解”可能就具有挑战性了。 我们说,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它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

42、个人独特见解,发挥自己独有的才能,力求创新的一种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1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解题模式,使思维具有独创性 2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使思维具有多向性 3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使思维具有灵活性 4限制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思维具有探索性,长方体的三个侧面积分别为,,,,,不求出每条棱的长,你能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 解:设长方体的三棱长分别为,长方体的体积是:,。,主张21:每日一题 如果说“每课一趣”旨在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如此有趣”的话,那么“每日一题”就是课后张贴在班级数学

43、园地里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具有挑战性的征解题。 征解题可以是课本问题的拔高,可以是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可以是切合时宜的数学趣题。多数学生对每日一题很感兴趣,哪天没给出征解题,学生就“若有所失”。征解题也可以由学生先提供给我,我简单评判或修改后署上学生名字公布。 因式分解,1数学课本问题的“拔高” 2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 3切合时宜的数学趣题 4数学竞赛题的弱化 5学生提供的数学问题,主张22:作业再生 “数学再生作业”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不直接修改,而是通过符号、提示、质疑、重做、“还原”、强化、借鉴、另解、引申、论文等方法,暗示其错误或错误的性质,或给出探索方向,由学生自

44、己动脑动手,找到正确的答案,总结解题规律和解决新的问题。,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请用六个1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四个2呢? 由最小数产生一个“猜想”,一个猜想及“推证”(课堂内外初中版) 一个猜想及推证 (课堂内外高中版),主张23:学生命题 传统的考试方法,一般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几道题,然后根据学生书面答案的质量,评给一个分数。这种以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考试的焦虑和神秘感,产生反感心理。作为考试改革的一种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让学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的尝试。这种命题方式,破除了考试的神秘感及其引起的焦虑,体现尊重、相信学生的原则,学生命题的过程,也是

45、一次学习、实践和进一步明确、掌握难点、重点,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这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试卷的编拟 将全班52名学生分成13个小组(前后座位),每组4人(注意学习成绩上、中、下学生搭配)。每次编试卷要求每组提供选择题4道,填空题4道,小综合题4道,大综合题1道。对每组要求选择、填空、小综合题有2道是指定内容的,另2道不限,大综合题内容不限。各类试题应有基础题、中等题和提高题。学生所给考题均应给出正确解答(如有多种解法,也尽量写出。)并给出评分标准。全班共收选择、填空、小综合题各52道。大综合题13道。教师最后综合各组试题编试卷时,学生编题占70,教师可以作一定的改变(如数字改

46、变、图形改变、维数变换等),教师编题占30。,2评分 评分与闭卷考试的评分基本相同,只有下面两点不同。 对入选题的供题组的每个学生酌情奖励23分,以鼓励学生编选好试题。 学生的供题或解答,如有错误,应酌情扣23分。在考试时,供题组的学生若答错其所供的试题,则除扣除本题分之外,还须再扣所奖分的两倍,以防止学生乱供题和加强考察学生对供题及其变式的适应能力。,3试卷讲评 师生共同讲评。教师先讲一下考试总的情况。具体讲解某题时,可请供题组学生代表上台讲评,由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供题一般由教师讲评,学生可以给予评价。这种师生共同讲评的方法,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4效果与体会 (1)

47、让学生参与命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上课比以前更认真了,并能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扩大知识视野,提高供题水平。 (2)由于学生的供题,教师可适当加以改变,这样就促使学生在解题时,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命题,把一个原来枯燥、单调、乏味的活动,变成了有趣的、自觉的、创造性的、竞赛性的活动。学生乐此不疲,自然就会有效果。 (4)让学生参与命题,打破了考试的神秘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反感心理,是考试改革的一个方向。 (5)让学生参与命题,仅在我所教的两个班平时单元考试中进行。年级统一的半期考、期考,由于涉及面广,还不能由学生命题。我想这种考试,这样做也是可以的。因为只有学生参与命题与教师命题相结合,才能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5学生命题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2)稳定性与创新型相结合的原则。 (3)全面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4)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主张24:生考教师 假期里,我让学生出数学试卷考我。全班学生各个露出神秘的表情,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